APP下载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的“三步走”

2021-12-21陈春霞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21年12期
关键词:红楼梦教学方法

陈春霞

摘 要 在新教材的整本书阅读规划中,《红楼梦》是其中一部重要的阅读篇目。在今天的信息化时代,碎片化阅读大行其道,如何引导学生投入到整本书阅读中去就成为我们教师的重要任务。对此,笔者结合具体的教学实际,对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方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在教學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激趣、示法、赏得等教学环节实施“三步走”,引导学生从最初的“要我读”到“我要读”,由“不会读”到“我会读”,最终实现提升学生阅读鉴赏能力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方法

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叶圣陶先生在总结我国语文教育存在的弊端时指出:“就实际情形来看,学生并不读整本的书,除了作为国文教材的一些单篇短章,以及各科的教本以外,很少和书本接触。……养成读书的习惯,不教他们读整本的书,那习惯怎么养得成?”于是叶圣陶先生明确提出了“把整本书作主体,把单篇短章作辅佐”的主张。如今新课标已经把“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放在了18个“语文学习任务群”的首位,这既是语文教育教学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也让语文教学回归本质的要求。在新的统编语文教材中,《红楼梦》是一篇重要的阅读书目。对于这篇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我们如何开展教学,笔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实践探索。

一、激趣——“我要读”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获取知识的动力。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人全神贯注,积极思考,甚至会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中的经典,面对这样一部鸿篇巨著很多学生都会望而却步,怎样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变“要我读”为“我要读”,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了引导。

1.讲故事。学生们都喜欢听故事。小说的故事情节精彩、曲折,引人入胜。教师选取其中有趣的情节和学生分享,比如,第一回木石前盟,第三十一回晴雯撕扇,第九十七回宝玉成亲、黛玉焚稿以及刘姥姥三进荣国府等。学生对小说内容产生了一种寻根究底的好奇心,这便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2.赏判词。写小说最忌讳先呈现结果,但曹雪芹却大胆地在第五回通过判词将人物命运透漏出来。其实如果我们没有读完整部小说也不容易理解这些判词。跟学生一起赏析判词,让学生对人物的命运有所了解。比如凤姐的判词:“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凡鸟偏从末世来”指的是凤姐这么一个能干的女强人生于末世的不幸,“凡鸟”是繁体字里的“凤”字,暗指王熙凤。从凤字拆出来的“凡鸟”二字比喻庸才,是一种讥讽。画里的雌凤所靠着的冰山,指的就是将融化的贾府所象征的靠山。冰山象征着贾府的没落。“一从二令三人木”指的是丈夫贾链对凤姐的态度变化。新婚后先“从”,对她百依百顺,样样都听她的;“二令”解为“冷”,指的是丈夫对她的渐渐冷淡;“三人木”意为“休”,指她最后被休弃的命运。“哭向金陵事更哀”就是她被休弃后哭着回娘家的悲哀写照。在当时的封建社会,被休弃是非常悲惨的。还有一种说法,一从,是说从上,讨贾母欢心;二令,是说令下行权,掌握着贾府的实权。对此,笔者引导学生思考,凤姐的结局真的像判词中所说的那样吗?凤姐为何会落到如此地步?判词到底如何解读?请同学们到书中去一探究竟,以此,推动学生的深入阅读。

3.看视频。相对于文字,人脑更喜欢图像,教师可以选取87版的电视剧《红楼梦》的一些片段让学生观赏,在学生通过影像作品了解小说情节的过程中,让学生比较文字与影视作品的差异,看看哪一种表现形式更好。

4.猜谜语。《红楼梦》是一部中国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里面蕴涵着极其丰富的知识。如书中写了许多灯谜,将这些谜语拿出来让学生猜一猜,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让学生感受到《红楼梦》并不是高高在上的,而是有趣的、贴近生活的一部书,以此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

5.引“红学”。在阅读课堂上,教师可以引述一些红学专家对作品的解读,为学生打开眼界,启发学生从更高的层次进行思考探索。

阅读《红楼梦》需要长期坚持,兴趣的激发也需要持续不断,这些方法在阅读过程中的灵活运用,能够持续点燃学生阅读的热情。但阅读整本书只有兴趣是不够的,还要有方法。

二、示法——“我会读”

为了使这整本书阅读教学能够顺利开展,教师要从整体上作出规划,并且对学生的阅读过程进行指导、督促,再根据阅读的不同的层级——知读、赏读、研读,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阅读方法。

1.知读。“知读”就是读过了《红楼梦》应该知道一些基本知识,如这是怎样的一本书、作者的生平、主要人物,主要故事情节等等。

阅读可以从序言开始。《〈红楼梦〉校注本再版序言》《〈红楼梦〉校注本三版序言》是针对本书版本的考证,《前言》介绍了作者曹雪芹的生平、对作者的考证以及《红楼梦》的伟大艺术成就。这个部分可以粗读、略读。

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养成阅读目录的习惯。笔者发现,在最短的时间里,把握书籍的目录最能提纲挈领,由目录可以清楚地了解整本书的脉络,了解某一章回的人物、情节、环境以及情感态度等。比如,五十二回“勇晴雯病补雀金裘”,题目中交代了人物“晴雯”,事件“补雀金裘”,“勇”字体现了晴雯的勇敢、刚烈的性格,“病”看出了她当时的状况艰难。通过阅读目录,学生对其内容产生了疑惑、好奇,带着这份疑惑、好奇再去读书,学生就会有比较明确的目的,也会有比较大的收获。

2.赏读。高中阶段的阅读要求学生不仅要读通、读懂、识记,还要能理解、鉴赏文学作品。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传授一些阅读的基本方法。如在《林黛玉进贾府》一回中,通过王熙凤的外貌描写,我们就能看出她是个美丽狠毒、俗气虚荣的人;语言描写展现了她的善于逢迎、八面玲珑。王熙凤出场“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足以显示出她位高权重,深得贾母的宠爱。在写宝玉出场时,丫鬟进来笑道:“宝玉来了!”一个丫鬟为何敢直呼宝玉的名字,又为何“笑道”,这就足以看出宝玉的平易近人、和善友好。通过教师的示范引领,学生在独自阅读时就会运用所学方法对文段进行品味、鉴赏。

3.研读。思考是行为的种子,只有思考才能使我们阅读的东西成为自己的,而真知灼见首先来自多思善疑。笔者曾和学生一同就《红楼梦》中人物姓名做了深入的思考和研究,得出作者的命名方式,命名用意。学生很感兴趣,这也激发了他们的研究热情,除了计划表中的任务,学生又有了许多新的研究课题。比如,探究丫鬟们的悲剧人生,室内物品的摆放以及居所门面风格与人物性格的关系,人物佩戴的饰品与人物的关系,道人给予人的法器与人物的关系,薛宝钗的胜利与经商等等。

有方法的阅读才会有更大的收获。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阅读之法,还要搭建平台让学生充分展现自我,进而巩固整本书的阅读效果。

三、赏得——“我收获”

相对于输入,更重要的是输出。分享阅读收获,既能让学生获得一种成就感,又能加深理解记忆。

1.成果展示。学生的阅读成果以读书笔记、PPT、论文的形式展示。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分别对读书笔记、PPT、论文做了要求,以供学生参考。比如“分享会”要求:(1)报告主题明确,适当引用书中的内容,有分析,有论述;(2)上台分享声音洪亮,表达流畅,不照本宣科,有感染力;(3)PPT文字清晰,布局合理,色调和谐,导航简捷。“小论文”要求:(1)觀点鲜明,有一定的启发性;(2)论证充分,材料翔实;(3)逻辑清晰,表达流畅;(4)字数800字左右。

2.知识竞赛。通过笔答、抢答、分组竞猜等多种形式检测学生的阅读效果。教师可以将2017年北京高考试题呈现出来。请从《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香菱之中选择一人,用一种花来比喻她,并简要陈述这样比喻的理由。要求:依据原著,自圆其说。

3.诗词朗诵。《红楼梦》中有大量的诗词曲赋,请学生选取喜欢的诗词,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在班级举行《红楼》诗歌朗诵会。

4.话剧表演。以小组为单位,自选情节,排成话剧在班级演出。每班再选出优秀的一组学生在年级或全校进行展示。

学生将感受、思考、研究的成果展示出来,让学生充分享受阅读的成就感,这反过来又会激发学生的深入阅读。

四、困惑与思考

1.在整本书阅读中,学生是阅读的主体,教师只是阅读的陪伴者,引领者。教师既要有高站位,对学生进行引领、点拨,又要适度参与。但这个度的把握是比较困难的。

2.阅读必须有全员共读的氛围,它是小学、初中、高中序列化的阅读,高中阅读是进阶的较高级,不能流于肤浅。

3.时间保证。如果没有阅读的时间,学生则不能很好地开展阅读。没有阅读时间的保证就不会有学生阅读量的积累,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就成为一句空话。

笔者以为,教师最主要的任务是让学生会阅读,爱阅读,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让阅读成为生命中的一部分,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因为阅读而变得从容而不浮躁,柔软而不坚硬,深刻而不浅薄。

[作者通联:黑龙江佳木斯市第一中学]

党的教育方针是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在教育领域的集中体现,在教育事业发展中具有根本性地位和作用。今年4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做出了关于修改《教育法》的决定,将党的教育方针落实为国家法律规范,成为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必须遵循的法定要求。

良好的教育生态是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应有之义。在一个良好的教育生态中,受教育者的利益应当处于最高位置、得到最大保护。教育生态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都应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同心同向、协力奋斗,使受教育者能够获得支持每个人终身学习的教育、平等面向每个人的教育、适合每个人的教育、更加开放灵活的教育,从而全面有个性地发展。

“双减”问题的提出,很大程度上源于教育生态的失衡。在学校教育体系之外,资本意图打造另一个体系,学生、家长、教师、学校受之裹挟、冲击,爱恨交织,剪不断、理还乱。开展“双减”工作,就是要以快刀斩乱麻之势,拨乱反正,使学校、家庭、社会各安其位,学生、家长、教师各负其责,促进教育生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从家校协同到家校社协同,体现了新时期大教育观背景下育人生态的重构,从三者定位看,学校是育人主体,家庭是育人共同体,社会教育是育人的有益补充,只有三者各归其位,各自发挥应有的作用,才能够真正实现育人目标。要夯实学校教育主渠道主阵地,增强校内供给的竞争力和创造力,把孩子吸引在校园、吸引在课堂。家庭是育人共同体的薄弱环节,也是重要一环,要加强对家长的教育引导和支持。当前,尤其需要加快推进家庭教育立法,明确家庭教育的法定责任,加强家庭对学生道德品质、知识技能、文化修养、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培育、引导和影响。校外教育不仅包括校外培训机构,还包括青少年宫、研学基地等各类主体,同时也包括各类线上教育资源,要与校内教育错位发展、个性化发展、特色化发展,而不能越俎代庖,再造一个教育体系。

育人不仅仅是学校的问题,更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协同发力。“双减”问题之所以变得如此紧迫,关键在于共识度不够特别是尚未完全转化为共同行动,其中既有校外培训的越位,也有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不到位。要真正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凝聚共识,深化基础教育供给侧结构改革,构建更为紧密有效的协同育人共同体。北京市在“双减”工作中,召开了系列政策宣讲会、新闻发布会、万人校长大会和学校家长、教师会,开展了“大学习大调研大讨论”活动,为家校社协力攻坚“双减”奠定了思想基础。与此同时,北京正在推进完善家校社协同育人体系。出台中小学家访制度,明确每个学生每学期接受一次家访。落实家庭教育指导服务规划,在中小学校试点建设家庭教育工作室,进一步加强网上家长学校和中小学家长课堂建设,发挥家长委员会作用。依托“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发挥社区在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和课后服务、暑期托管等方面的作用。

(刘宇辉《光明日报》2021年11月16日15版)

猜你喜欢

红楼梦教学方法
《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细品《红楼梦》中的养生茶
基于gitee的皮肤科教学方法研究
高职院校音乐选修课信息化教学方法与实践探索
假如《红楼梦》也有朋友圈……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
续红楼梦
作家阅读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