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任务群教学的困境及应对策略
2021-12-21杨帆
杨帆
摘 要 开展“学习任务群”教学,应该结合高中语文各单元文本篇目的不同特点,进行灵活处理。对于意蕴较深、需要精读品析的篇目,可以组织单篇文本任务群教学;对于意蕴较浅、不需要精读品析的论述类、实用类文本或者其他类似文本,则可以组织多文本任务群教学。通过这些多元的教学方式,可以有效改善目前任务群教学的一些弊端,提高教学效益。
关键词 任务群教学;教学困境;应对策略
“任务群教学”是以单元文本为依托,设置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主动积极地完成一系列学习任务的一种教学方式。提倡“任务群教学”,是希望以“学习任务”来整合单元教学,落实语文教学从传统知识文本到现代语言实践的转变,落实从“以教为主”到“以学为主”的角色理念的转变 ,从而让学生在自主的语文实践中培养语文核心素养。
“转变学习方式”,是语文教学多年来的不懈追求。本世纪初语文教学就倡导“自主、合作、探究”,一时间,小组合作、交流讨论成为课堂常态,确实给语文课堂吹来一阵清新之风,也改变了课堂教学的陈旧结构。但是学生对文本理解、认识的肤浅导致“自主、合作、探究”往往浮于表面,形式上的“热闹对话”“踊跃展示”并未形成深度学习,课堂“教师主导、学生为辅”的主体格局也并未得到根本改变。2020年修订版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学习任务群”理念,力图彻底改变以往单篇文本教师主导、讲授分析的弊端,通过“大单元”“大情境”“大任务”,引导学生亲身参与,自主分析探究、审美鉴赏、表达交流,从而真正转变学习方式,培养语文核心素养。
新课改的初衷当然是好的,但是落实起来难度极大。这些难度包括老师习惯于单篇教学,不适应“大单元”教学;情境创设很难真实,不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有的“学习任务”远超学生的能力水平,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单元内文本题材、风格、语言等各不相同,想找出不同文本之间的“关联之点”并设计学习任务,难度很大,等等。
但是我认为,最大的难度并不是上述这些困难,而是来自于“文本理解”和“任务设计”之间难以相互兼顾的困难。
高中语文教材一直采用不同的单篇文本组合成单元的编写形式。这些单篇文本中有不少篇幅较长、文质兼美、意蕴较深,需要仔细品味、深入研读,才能理解文本语言和意蕴之妙。比如《荷塘月色》的教学,景物描写最为成功,如“月下荷塘”一段,赏析这一段,光知道语言优美不行,即使知道采取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使得语言很美,仍然远远不行。我们可以采用设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品味该段的语言之美。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改成“曲折的荷塘上面”行不行?“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改成“弥望的是相连的叶子”行不行?“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改成“叶子出水很高,像一把把打开的雨伞”行不行?或者改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子”,就多一个“子”行不行?“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改成“有羞涩地开着的,有袅娜地打着朵儿的”行不行?“一粒粒的明珠”改成“一颗颗的明珠”行不行?“碧天里的星星”改成“碧天里的繁星”行不行?“刚出浴的美人”改成“默默伫立的美人”行不行?“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改成“仿佛近处高楼上清脆的歌声似的”行不行?等等。
这样引导学生换词、思考、比较、品味,学生才能真正走进月下荷塘那幽静、迷蒙、诗意的氛围中,感受作者细腻写景、典雅精准的运用语言的高超功力。而现在如果不能这样细致地品味语言,体会情感和意蕴,而是按照“大单元”“大情境”“大任务”的要求进行“学习任务群”教学,那么,学生在单篇文本语言、意蕴等都还没有读懂和理解到位的情况下,如何走向更高层次的“大单元”理解和分析呢?
或许,有的老师会辩解说:我们实行大单元教学,就是通过“大单元”的整体设计的“项目任务”来推动学生主动地、深入地走进各个文本之中,品味语言,实现对文本的深度理解。
其实,“学习任务群”设计的理念和方向是好的,只是在落实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困难,那么如何突破这些困难呢?笔者认为,应该结合高中语文各单元文本篇目的不同特点,寻找不同的落实方法。只要落实的目的能够实现“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提高语文核心素养”的新课改宗旨,至于是不是一定要采用“大单元任务群”教学方式,则是次要的。
一、单篇文本任务群教学
这适合于篇幅较长、意蕴较深、需要精读品析的篇目。这些篇目,不对文本进行字斟句酌、深入品味、涵泳体悟不行。此时,这类篇目就适合进行单篇文本任务群教学。教学中,既可以在整个课堂从始到终设计一系列“學习任务”,在任务中促进对文本的深入解读,同时开展语言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也可以把课堂教学分为两个环节,第一阶段仍像传统教学那样,紧扣文本重点段落或重点语句,体会人物思想情感,感悟文本主题意蕴;然后在对文本实现深入、透彻理解的基础上,再设计“学习任务”,开展语言实践活动。当然,这两者中间就有一个“时间非常紧张”的难题。因为传统的文本深入解读,都需要占据较多时间;现在又要加上“学习任务群”这个环节,时间岂不更不够用?如何解决这个难题呢?我们的经验是:对文本的深入解读必须扣住重点难点,快速切入;攻克重点难点之后,再通过系列“学习任务”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和运用能力,同时深化对文本重点难点的理解。这是可行的。
有位老师教学《哦,香雪》,这是一个非常长的文本,意蕴较深,香雪这个人物形象理解起来也较复杂。此时,可以按照如下的流程设计单篇任务群教学。
1.先创设情境:
校文学社近期将举行小说课本剧展演活动,已向全校发出参与邀请。各班同学情绪高涨,我们班准备表演铁凝的经典作品《哦,香雪》。班级目标是拿下“最佳表演奖”,剧组已经成立,演员已经就位,但是……
2.设计学习任务一:
编剧组正为选择情节点而发愁……请试着先用一句话概括小说内容,再选出重要的情节点并说明理由。
这其实是以“学习任务”的形式,引导学生宏观把握这篇长文的主要内容和主要情节,为下面的文本解读打下基础。同时,锻炼学生快速概括、提炼信息的能力。
3.设计学习任务二:
导演就好比军队的最高指挥者,一部影视作品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导演的素质与修养。假如你是导演,请结合以下台词和情节给饰演香雪的演员说戏。包括表情、动作、神态方面的指导以及对香雪性格的把握。
(1)“你看着给吧。”(48段)
(2)“娘,这是一个宝盒子。”(77段)
(3)香雪在公社中学遭受屈辱(58-63段)
(4)香雪夜归(73-83段)。
这个学习任务目的是引导学生攻克这篇小说文本赏析的一个重点:主人公香雪的性格特征。教者主动指明让学生扣住四个语段进行赏析、说戏,这就节省了时间,又抓住了重点。
4.设计学习任务三:
假如你就是饰演香雪的演员,请选择以下台词或情节之一进行现场表演。
(1)“你看着给吧。”(48段)
(2)“娘,这是一个宝盒子。”(77段)
(3)香雪在公社中学遭受屈辱(58-63段)
(4)香雪夜归(73-83段)。
这其实是用表演的方式深化对香雪心理和性格的理解。因为,表演的过程,就是想象对话环境的过程,就是深度阅读文本、深度揣摩人物心理的过程。
5.设计学习任务四:
课本剧展演刚刚结束,我们班《哦,香雪》的演出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好评如潮。同学们念念不忘那个“美得‘叫人心疼’的香雪”,有满腹的话儿想向香雪倾诉。请以“哦,香雪,你……”为开头,写一段你对香雪的评价以及想对香雪说的话。(100字左右)
这个任务既锻炼了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的能力,同时也推动学生对人物形象、文本主题等产生更深入的思考和体会。
二、多文本任务群教学
这适用于意蕴较浅、不需要精读品析的论述类、实用类文本或者其他类似文本。这个“多文本”,既可以是整个单元文本;也可以是单元内便于整合、便于设计任务的部分文本;或者适当选取教材以往的文本,如读本上的文本。开展多文本任务群教学,关键是要挖掘文本之间的相互联系,在“相同”“相似”“相异”等多向比较中,寻找任务设计、驱动理解、能力训练的契机。
比如统编版必修上册第二单元,共有六篇文章,其中前三篇《喜看稻菽千重浪》《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和《“探界者”钟扬》,都是人物通讯;都讴歌劳动人民、劳动模范、劳动精神;都扣住典型事件,利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此时,这三篇便没必要单独教学,而是适合组合起来,利用“学习任务群”的方式进行教学。
1.设计学习任务一:
快速閱读,概况一下三篇通讯分别选取了主人公哪些典型事件?突出了主人公怎么样的精神品质?
学生在概括的时候,一开始必然是不太准确的。这时老师要提示学生紧扣课文的题目,紧扣通讯的核心事件来概况,这样就能快速并抓住重点。比如《喜看稻菽千重浪》,扣住“稻菽”,就会发现文本的典型事例主要有四件:发现天然杂交稻(精神品质——严谨认真的实践者);找到退化的雄蕊(精神品质——创新韧性的研究者);驳斥妄言谬论(精神品质——坚持真理的捍卫者);培育超级水稻(精神品质——心怀天下的寻梦者)。《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扣住“温暖众人”,就会发现典型事例有五件:温暖带孩子的顾客(精神品质——细心周到);温暖有急事的顾客(精神品质——体贴入微);温暖气呼呼的顾客(精神品质——和蔼可亲);温暖购物少的顾客(精神品质——反省成长);温暖患了病的顾客(精神品质——专业敬业)。比如《“探界者”钟扬》中的“探界”,就会发现“探界”的具体内容为:“英雄少年”——探学习之界(精神品质——心怀梦想、勤奋学习);“种子达人”——探科研之界(精神品质——不畏艰险,热爱科研);“科学队长”——探科普之界(精神品质——不计报酬,勇挑重担);“接盘导师”——探教育之界(精神品质——担当责任、关爱学生);“生命延续”——探生命之界(精神品质——探索先锋,死而后己)。
学生概括的过程中,不管是典型事件还是精神品质,尽量要求字数相同或者相近,有时甚至要求格式对仗,这有利于培养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用语精练、优美的表达追求。
2.设计学习任务二:
细微之处见精神。细节描写是通讯报道的重要元素,也是通讯报道中描写人物性格、事件发展、社会环境和自然景物的最小组成单元。在通讯中,恰如其分的细节描写,可以深化主题,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可读性和真实性,它是通讯中最丰富的表情符号。请从三篇文章中各找出两处细节描写的句子,并进行简单赏析。
比如《喜看稻菽千重浪》中:“突然,他那敏锐的目光停留在一蔸形态特异的水稻植株上。他屏气静神地伸出双手,欣喜地抚摸着那可爱的稻穗,激动得几乎要喊出声来!”作者用“敏锐”“屏气静神”“欣喜”三个富有感染力的词语,准确无误地抓住了主人公袁隆平在发现雄性不育植株时的心情。再配以“停留”“伸出”“抚摸”三个动词,就更详尽地突出了他工作认真专注、观察严谨细致、科研一丝不苟的个性。
3.设计学习任务三: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位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这是2004年感动中国获奖者袁隆平的颁奖词。同样是时代楷模,请结合另两篇通讯,尝试为张秉贵和钟扬撰写颁奖词。字数和示例相仿。
这个学习任务主要锻炼学生概括文本主要信息、提炼人物形象的能力,同时促进学生当堂微型写作,当堂训练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
4.设计学习任务四:
浏览这三篇报道优秀劳动者杰出事迹的文章,思考:三位劳模职业不同、身份不同、年代不同,但是他们身上有着类似的优秀品质。这些类似的品质体现出劳动精神的哪些内涵?
这个学习任务就体现了三篇文本整合后的“学习任务群”教学的优势,即寻找文本教学的共同的教学重点,进行比较、归纳、提炼,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的能力。结合三位劳模的优秀品质,他们都体现了“爱岗敬业”“精益求精”“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劳动精神内涵。
5.设计学习任务五:
奋斗创造历史,劳动开创未来,在中华民族努力实现伟大复兴的今天,各位同学应该如何传承劳动精神?请结合三位劳模的事迹谈一谈你的想法。150字左右。
这个学习任务既是为了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内化学生对劳动精神的更深理解,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人生观、价值观,实现对课程育人、立德树人的新课改教学要求。
[作者通联:江苏连云港灌南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