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粤绣艺术语言与创新设计

2021-12-21吴限廖煜容

中国民族博览 2021年19期
关键词:艺术语言未来发展创新设计

吴限 廖煜容

【摘要】粤绣是我国四大名绣之一,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因此,本文通过对粤绣的深入研究,试图介绍粤绣艺术语言的特征,目的是探析粤绣艺术语言在服装服饰中的创新设计运用并对粤绣未来的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粤绣;艺术语言;创新设计;未来发展

【中图分类号】J6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19-057-03

【本文著录格式】吴限,廖煜容.试析粤绣艺术语言与创新设计[J].中国民族博览,2021,10(19):57-59.

粤绣以其独特的工艺语言,传达着质朴的粤绣文化精神,含蓄典雅的创作风格以及巧手慧心的工匠技术。粤绣艺术语言以工艺技术为主题,讲究的是图案、工艺、色彩等物象表达方式等技术,手艺人的一针一线,都直接影响到绣画的表达和整体的效果。独特的粤绣语言赋予了岭南粤绣长青不衰的民间艺术奇葩,与此同时,经典的粤绣语言也在历史的传承中饱含着世世代代粤绣民间艺人的文化财富。

一、粤绣艺术语言

(一)纹样

粤绣艺术语言善于用纹样表达。它通过纹样强烈地表达刺绣者的灵感、情绪以及寄寓内涵。粤绣纹样丰富多彩,具有浓郁的地城特色,岭南民俗中许多审美的习惯一直在粤绣纹样图案中传承,通过物象的谐音、象形、取意等手法,把粤绣艺术语言和情感寄托或隐喻表达出来,形成了广泛流传的经典纹样图案,世代相传,在岭南人民心目中达成审美共识,从而赋予装饰纹样图案相应的文化内涵和美好意愿。这些经典的粤绣纹样,随着年代的发展与变迁,回轮拼接,培育出一组组更多元的文化内涵和赋予创新思想、多角度的审美,不变的是岭南人民对这些粤绣纹样情有独钟的喜爱和信仰。

粤绣的纹样艺术语言通常源于对生活的艺术加工,祈福、纳吉与伦理教化是粤绣图案表达的核心内容。通常以花入题,缤纷绚烂,形式和意义十分宽泛多变,富贵牡丹、傲骨冬梅、广州红棉……借花寓意,成为粤绣最常见的艺术语言之一。除花朵外,图腾艺术纹样也是岭南人们的民间爱好与信仰,飞龙是权势、高贵、尊荣的象征;绣绘狮子是希望用其威猛的形象驱魔赶邪;仙鹤是长寿的象征;鸳鸯表达了手艺人寄寓夫妻形影不离、恩爱吉祥的语言。由此纹样成为粤绣特别和惯用的艺术语言,强调浓烈装饰味的同时也诠释着粤绣富有寄寓智慧的艺术语言。

(二)工艺

针程是粤绣艺术语言中针的走向和距离,也是粤绣独特的工艺语言之一,针程是按纹理的方向与结构确定距离和宽度的,因此,粤绣工艺的纹理清晰、针程讲究,从工艺学角度应该是相连接的,相当于有前因也有后果[1]。整个工艺特征所表现的效果,中心思路还是围绕着装饰风格进行。粤绣工艺“一寸十三咬”“二、三、四针龙鳞”等的讲究,可以看出其针程的严谨性,从而形成了粤绣特有的工艺语言,与其他绣种有着自我极其鲜明的个性。

在工艺技法方面,粤绣中的广绣善于体现“平、齐、细、密、均、光、和、顺”的艺术风格,并力求做到常拆、常合、常变。潮绣则善于体现“垫高立体”的工艺技法。但无论是哪一种绣,它们所表达的艺术语言都是把无限的表现概括在有限的空间视觉中,彰显强烈的装饰归纳风格。例如“流水路”就是粤绣表现的工艺语言之一,是粤绣巧用、常用、最熟用的刺绣语言,它利用留空白作为物象的间隔与勾线,表面上看似简练归纳,实际上要求异常严格,针点排列整齐,丝绒平铺不重叠,落针横截面排列,是刺绣者多年沉淀下来的工艺语言精华。

(三)色彩

在粤绣作品中,色彩是人们进入大腦的第一语言,是人们接受反应的第一印象,也是粤绣作品最为重要的视觉冲击要素。在时代的进程中,粤绣艺术作品中的色彩语言表现也打上了时代、个人情感以及地域特色等鲜明的烙印,表达出更具个性、更丰富的艺术语言含义。传统粤绣用色丰富多彩,鲜艳亮丽,擅长运用补色对比关系,表现绣面欢快、热闹的气氛,民间俗称“威彩”,这个基调的用色之源,绝大部分还是来自人们对自然色彩直观的表达和理解;另一类是“淡彩”,色阶跳跃减窄接近或同色调相配,表达细腻的人文情怀,在清代之前“威彩”与 “淡彩”相较类型明显较多;清代后,由于粤绣受到了西方文化和中国名画的影响,“淡彩”类型渐渐多了起来。

如图1所示,粤绣“威彩”花鸟图,该刺绣作品颜色鲜艳跳跃,层次变化复杂多样,很直观地可以看出整体画面色彩表达的亮丽与绚烂,红花、绿叶、鸟儿色彩对比细腻且强烈,使整个绣面色彩视觉效果鲜艳夺目、热闹非凡。如图2所示,该刺绣作品颜色含蓄典雅,明度与纯度皆内敛暗淡,属于典型的粤绣“淡彩”花鸟图作品。花、叶、鸟栩栩如生,直针、绣针、流水路等粤绣工艺交错变化,在跳跃细腻的色彩层次变化中,画面给人清香幽静之感,整体更加附庸风雅,如诗如画。

色彩是粤绣艺术美学语言的载体,是一种沉默的语言,色彩本身是没有情感和意义的,它们所包含的情感与意义都是人们赋予的。早期粤绣的色彩表达,人们更多是对物象固有色的直观反应,寄予个人的情感色彩,这种直观性的刺激虽然左右着人们的情绪、思想、感情,但是,粤绣画面始终带给人们的是那种对美好希望和追求的岭南风格,仍然是那么的鲜艳和多彩,“色彩不仅有文化,而且博大精深。人们喜欢某种色彩,不喜欢另一种,除了个体的原因,更多地还有色彩本身的文化和历史原因。”[2]

二、粤绣艺术语言创新运用

(一)灵感来源

非物质文化是现代年轻设计师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灵感来源。粤绣以其独特的艺术语言,传达着质朴的岭南文化精神。在国际舞台上,“中国风”又是近年来各大品牌和设计师都非常感兴趣的设计方向,中国本土设计师也纷纷树立起文化自信,“盖娅传说”“玫瑰坊”“兰玉”等一系列优秀品牌将中国原创设计带入了高定服装界。综上所述,本设计的创意与设计灵魂,来源于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粤绣艺术语言文化与现代“中国风”款式相互融合,相互串联。使粤绣服装设计的艺术形式语言表达在符合现代人的视觉审美的同时更加多元化,更加开放,更加富有内涵与意义。

(二)设计理念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在对非遗粤绣文化创新设计时设计师们需要秉承以下几种理念,一是文化性,让产品作为非遗文化的代言人,挖掘其更深层次的精神内涵,是粤绣服装创新设计的首要原则;二是审美性,服装设计作品只有给人以美感的享受,才能得到人们的认可。故而在创新设计中,注意对色彩、材料、结构等形式要素的考究,力求获得人们良好印象与发自内心的认同;三是系统性,非遗粤绣艺术语言创意设计和研发,不应该是昙花一现兴之所至的偶然为之,而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所以一定要树立起系统化的理念,成为岭南与非遗文化的一张特色名片[3]。本设计通过对粤绣的田野考察、粤绣艺术语言的分析,达到对粤绣语言艺术意蕴相对深刻的认识。非遗粤绣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很多具有代表性的造型和纹样图案,再将其作为服装与服饰设计的原形或素材,可以最大化保证非遗粤绣服装的原滋原味。

本设计定位是高级成衣,将粤绣语言艺术与“中国风”款式融合,发扬“国潮新造”之意为设计主导思想。提取粤绣艺术语言中的色彩、工艺、纹样特点,使用绿、黄色系和橙色系的结合,既含蓄典雅又艳丽活泼。面辅料的选择较为考究,主要面料选用同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香云纱面料,在中国传统服装造型基础上融合现代成衣廓形,使服装焕发出新的活力。主要款式为长度及地的裙装和裤装,强调女性纤细的腰部和修长的腿部,香云纱和真丝销面料使身体线条若隐若现,增添了一份性感与灵动。本系列设计重点是粤绣语言艺术与中国传统服装造型和现代成衣廓形的结合,整体风格为现代中式,相对于普通成衣是更講求艺术美感的高级成衣(如图3所示)。

三、粤绣艺术语言创新设计对粤绣产业发展的新思考

上文对粤绣的艺术语言进行分析和创新实践设计探索,粤绣艺术语言的创新设计是一个系统的、具有审美价值、文化内涵的设计,同时也是创造非遗粤绣产品高分附加值的手段。近年来,由于传承人的不断开发,现代粤绣产业渐渐地走向国际市场,但是市面上出现了不少商业化所带来的些许弊端,所以服装设计产品的创新和工艺的创新是势在必行的。在商业化的竞争中,如何发挥粤绣的优势、展现其魅力,努力使其产业在文化碰撞中得以繁荣和发展,是设计师面临的一大挑战。

(一)坚持“以人为本”主导的设计思想表达

艺术高于生活,设计服务于生活,非遗粤绣艺术设计虽处于两者之间,但是“以人为本”四字是设计永恒不变的理念,也是设计师们的目标。粤绣非遗文化在早期就是人们用来寄托生活美好理念的形式,也是根植于人类文明中的文化形式,在其发展和历史的长河中本身就是人类思维和生活实践的浓缩表达,所以“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是非遗文化创新设计的要旨之一。现代粤绣非遗服装设计不仅仅是为了服装本身,还是为了结合文化背景,满足当代人日益见长的审美内涵新需求,达到对自身气质、情感的提升,同时也是对粤绣非遗文化的宣扬。

作为粤绣服装产品而言,首要目标就是“以人为本”,人性是产品设计强调的一个主要目标,消费者在一件创意性服装上看到的不应该仅仅是外观,更重要的是可以实现功能性与审美性的融合,同时实现艺术价值与使用价值[4],在这一层面上,创新本身和设计都无法单独成章,因为服装设计产品是其创意的实现而不仅仅只是其表现。

(二)保持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身的基本特性

现代设计一般都是眼球经济和消费观念的产物,部分商家都在毫无限度地迎合消费者,取悦其情感和需求,脱离大众审美和无法让人眼前一亮的设计产品是不能赢得人们青睐的。尤其是对非遗创新产品而言,违背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身的基本特性创造出来的产品也只会以失败告终。

在非遗创新设计上,一定不能违背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身的基本特性,保持设计的本心,保留非遗传统的艺术特征还要注意创新整体的表达,不能过于追求别具一格创造出“四不像”的产品。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设计在设计之初就要明确最基本的文化属性和相应的呈现方式,做到实用功能、文化功能与艺术审美功能相结合的产品才是非遗创新的最终目的。例如在粤绣艺术语言服装创新中,首先要探析粤绣艺术最基本元素、工艺技法、常用色彩等,其次在与现代符合人们审美的服装款式进行创新融合。在分析和研究非遗文化形式进行创新融合设计的时候,杜绝照抄照搬的设计要从古至今结合,应疏通发展脉络,使其“活态化”。更不能违背非遗本身的特性,设计是再造创新的过程,借鉴只是提升设计品质的一个方面,对非遗文化创新设计而言,尤为重要。

(三)创建完善的非遗保护机构体系

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粤绣老艺人们的退休、市场的冲击,金融风暴和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粤绣类产品生产基本处于停顿状态,在时代的冲击下面临衰败甚至是失传的危险[5]。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国家民族发展的标志与象征,它不仅对中国现代化产业发展有着积极推动的作用,还能够在全球经济化发展的当下,提高我国文化实力与国际竞争力。加大粤绣非遗保护的力度,更应该正确认识其价值,根据实际的确切情况制定合理保护对策,实现粤绣非遗艺术文化与社会、经济、文明建设协同发展[6]。

针对粤绣非遗保护工作的展开,应该从以下几点着手;一、积极制定各项非遗配套保护措施,完善各项政策、规定,以及相关法律文件,使非遗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二、大力开展粤绣非遗宣传工作,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粤绣非遗展览活动,真正地让人们认知、欣赏粤绣艺术。三、开展“粤绣进校园”活动,教育是传承的最佳路径。四、发挥现代科技的支撑作用,现代科技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利用和配置,也可以打破空间和时间的界限,让粤绣非遗文化和信息在协同的过程中更加有效快速地增值与普及。

结语

粤绣艺术语言创新设计建立起非遗、时尚、设计之间的桥梁。保护传统非遗艺术并发扬光大是设计师们的使命,目的不仅是为了满足现代人的视觉审美和精神内涵需求。更重要的是让非遗文化走进人们的生活中,真正发扬“国潮”设计。

在中国非遗文化日益复兴的背景下,粤绣艺术回归中国式的艺术语言也属历史的必然。

参考文献:

[1]胡大芬,雷动 .传统广绣美学[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9.

[2]梁明,李力 . 电影色彩学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3.

[3]孙惠.非遗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理念和方法研究[J].艺术品鉴,2018(27):237-238.

[4]何凌馨,王玮,冯际龙.非遗文化背景下关于现代产品创意设计研究[J].中国民族博览,2017(4):189-190.

[5]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广绣教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6]周慧欣.开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保护探析 [J].度假旅游,2018(7):89-90.

作者简介:吴限(1991-),男,广东广州,学历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岭南传统工艺美术;廖煜容(1995- ),女,甘肃兰州,学历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设计学、非物质文化遗产。

猜你喜欢

艺术语言未来发展创新设计
关于当代绘画艺术语言的相关研究
工业集中与废弃物排放的关系
论微电影广告的营销传播及发展策略
初探桂林本土画家山水画艺术语言的形成
民族地域性版画的可行性发展
家用水汽治疗仪的设计与实现
浅析控压钻井技术探讨与展望
案例教学在机械创新设计课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