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大学生价值观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2021-12-21孟庆凯

决策探索 2021年22期
关键词:高校思政教育新时代

孟庆凯

【摘要】党的十九大以来,教育部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积极进行系统谋划,作出战略部署。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不仅能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导向,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现阶段,我国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虽取得一定进展,但仍存在诸多问题。基于此,本文针对新时代大学生价值观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旨在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价值观;高校思政教育

高等教育作为我国培养高素养人才的重要途径,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与高校思政教育存在紧密联系,虽然不同高校在培养学生价值观方面的方法不同,但思政教育始终都是高校育人最为有效的方法。因此,高校思政教师应及时明确当前大学生价值观存在的问题,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通过多样的教学内容,全方位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有效促进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养成。

一、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意义

思想政治教育是各高校主抓的一项重点工作,不仅能完善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也能使大学生将专业知识与道德素养进行有效结合,达到提升大学生综合素养的目标。政治性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属性,不仅能帮助大学生明确自身未来发展目标,也能使其体现自我价值,开阔其知识眼界,达到培养学生良好道德素养的目标。

二、新时代大学生价值观存在的问题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大学生在互联网背景下较为容易受到网络信息的影响,使部分学生价值观念受到了冲击,自身理想信念逐渐弱化。与此同时,在高校思政教育课堂中,部分大学生并未意识到思政教育的重要性,长此以往,大学生自身思想价值观会变得歪曲,不仅不利于当代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会导致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进展缓慢,从而影响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整体步伐。

三、新时代提升大学生价值观的有效策略

(一)创新教育理念

随着新课改政策的有效落实,高校思政教师应创新课堂教育理念,打破传统教学模式,设立更加完善的教育形式。一方面,在大学生思政教育过程中,教育重点是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马克思主义观。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作为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的主要途径,利用多样化的方式提升思政教育课堂的时效性与有效性。在传统高校思政课堂中,教师与学生这种“一教一学”的固定化教学模式,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高校思政教师要将课堂的主体归还于学生,保证学生在课堂中占据主导地位,使其能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完善自身综合素养。另一方面,在高校思政教育教学中,教师应转变传统单一、枯燥的理论讲解方法,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采取生动形象、深入浅出的语言形式为学生讲解,并以切实有效的方法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的树立。

(二)开展网络教育

信息化时代,大学生是网络用户的主要组成部分,所以高校思政教师可结合当前社会发展趋势与课堂教学内容,将互联网技术与思政教育进行融合,为提升思政课堂教学效果营造良好的学习条件。首先,思政教师可借助信息技术搭建网络思政平台,要注重及时更新网站内容,保障网站信息的真实性与实时性。在思政教育活动中,教师可发布相关活动,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等。其次,高校思政教师应紧跟时代发展趋势,将网络当作开展思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传播范围广、速度快等特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微课、微电影、精品慕课等,创新网络思政教育课程形式,通过抖音、微博、小红书、官方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进行推广与建设,从多个角度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开展主旋律教育。另一方面,由于网络传播快,且受众面广泛,所以思政教师还应重视加强网络监管,净化网络空间,通过教育和引导相结合的形式,帮助大学生形成良好的网络学习习惯,促进其自身价值观的提升。最后,高校还可以充分利用院校公众号、官方微博、學校主页等平台,开设思政教育学习栏目,组织多种评选活动,在丰富大学生课余生活的同时提高高校精神文明建设水平。

(三)建设师资队伍

大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两者虽然是独立的个体,但又相互联系,因此,在实际工作中,不仅要相互补充、完善,而且要深入到两者的工作中,寻找到内部的契合点,最终落实协同育人目标。协同育人的实施,除了要全面加强大学生党建工作目标、方案的制定,更要加强人才建设,努力打造一支工作能力强的大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各成员单位不仅要具体落实大学生党建工作计划,还应从人才方面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为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高校应建设一支高素养、高水平、敢于创新的思政教师队伍,为提升大学生价值观提供有力保障。首先,高校需加强对教师的思政建设,组织教师定期进行培训,培训内容主要为党的路线、方针、相关政策及基本理论等,同时注重丰富教师思政教育的知识储备,有效提升思政教师专业水平。高校可结合自身发展现状,安排思政教师外出进修,让思政教师能对当前各个高校思政教育与思政改革深入了解,为丰富课堂教学资源提供依据。在此基础上,高校还可适当开展交流活动,由不同院校思政教师相互沟通交流教学策略,从而有效提升思政教育质量。其次,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下,高校思政教师需紧跟时代趋势,不断更新知识储备,努力提升自身网络教学技术,拓展教学维度,改革传统教学方法与理念,成为专业素养高、业务能力强的大学生思政教育传播者、引领者,以实现大学生价值观提升的目标。最后,需要从学校内部着手,促进多方面的融合,其中包括党委领导、团支部、党支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以及高校辅导员、班主任、研究生导师等,要高度重视兼职教师的作用,全面提升兼职教师在大学生党建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同时,高校还可以通过开展专题培训,帮助教师逐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水平,积极加强党建工作,通过主题党课、党员活动、专题教育等方式,为党建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工作人员提供更多的交流、学习机会,从而全面提升认识水平。

(四)建立健全育人机制

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明确党建与思政协同育人机制,只有将二者有机结合,才能更好地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高校思政教育发展,要构建和探索良好的机制,要立足于社会实践的基本需求,并采取可行性对策。如果二者在构建过程中出现机制不灵活、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则会直接影响组织结构功能的实现和发挥。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引擎、动力,全面加强落实两者的协同作用,对高校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接班人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在积极构建大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机制的过程中,高校要始终坚持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的根本任务,逐步实现大学生个人成长成才的目标。

(五)营造“双辐射”协同育人良好环境

要构建“双辐射”协同育人的良好环境,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高校管理者要积极加强育人环境建设,充分发挥育人环境的作用,提升育人效果。比如,可以设计专门的宣传栏,主要用来宣传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工作;也可以通过建设协同育人学习园地、创建协同育人网站等方式,在实践中实现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的目标。二是高校应积极加强制度建设,主要目的是为协同育人提供制度层面的保障。要使高校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双辐射”作用得到发挥,保证其在落实人力、物力、财力的过程中有制度、有方法。三是高校应充分组织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更好地为协同育人机制的实施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如组织党员教育活动、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举办知识竞赛等,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真正实现学校育人的目标。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对提升大学生价值观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其不仅能够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能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因此,高校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注重方法建设,创新教育理念,建立完善的师资队伍,为大学生价值观的有效提升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迟彦鹏.大数据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维度与实现方法[J].成才之路,2021(29):12-13.

[2]叢培兵,李琪.校训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分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21(10):88-90.

[3]赵荣锋.新时代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的逻辑理路[J].思想政治课研究,2021(05):84-99.

[4]王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历史衍化与水平提升[J].思想理论教育,2021(10):49-53.

[5]王鑫,陶思亮,齐久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三同”线上线下协同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2021(10):107-111.

[6]董泽.论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与机遇[J].时代汽车,2021(19):81-82.

[7]杨祎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研究综述[J].科教文汇(下旬刊),2021(09):42-44.

[8]侯幸,王佳政.高校网络思想政治育人的挑战与对策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1(39):1-4.

(单位名称:德州学院)

猜你喜欢

高校思政教育新时代
社会热点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从教育价值探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
不良网络舆论对高校思政教育影响探析
体验式教学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
搁浅的“新时代”,“朴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
新媒体时代下的编辑工作研究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