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匠精神在高职烹饪教学中的培养与实践

2021-12-21宦洪涛

中国食品 2021年23期
关键词:工匠院校精神

从字面上理解,“工匠”为一种称谓,即打磨器皿、制作器物的人。在新时代背景下,“工匠”则被赋予了更深的涵义,指具备一定技艺高度的人,工匠精神也逐渐成为教育培养的核心精神指向。高职院校作为专业技能人才培养的摇篮,更需要对学生加强工匠精神的培养,使其能够以更优的专业技能回馈社会,彰显其人生价值。

高职教师在开展烹饪课程教学期间,需要创新整合教学结构,将技术技能与工匠精神有机融合,引领学生更好地发展其职业素养,使其能够在专业课程深化学习的基础上,充分体现自身价值。本文立足工匠精神的培养,探索烹饪教学的创新实施策略,以期将工匠精神有效渗透其中,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学课堂,培养新时期具备工匠精神的技能型人才。

一、重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工匠精神的培养视域下,对于学生的职业素养也有着培养与提升的要求。在此期间,作为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部分,学生需要增强其“爱业”素养。因此在高职烹饪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至为关键,当学生能够产生对于这一专业技能的热爱,即满足了工匠精神的基本诉求。

在学生兴趣培养的具体教学期间,教师可首先引领学生全面了解这一专业及行业的发展情况、发展前景等内容,包括行业内专业人才的发展成就、学生的就业领域及当下情况等,通过理论内容的宣传普及,增强学生的烹饪学习动机与兴趣。充分发挥烹饪教学的实用性特征,促使学生能够不断增强对于烹饪技能的学习热情,逐步实现良好的爱业与敬业等职业素养。注重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调整,将学生的兴趣与热情维系在日常学习中,促使学生在兴趣不断激增的同时,能够更为专注地进行学习,实现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

此外,职业教育是以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及其发展为教育培养目标,因此教师在教学时也需要辅助学生先行明确自身的职业方向,帮助学生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及目标,使学生在职业规划的有效推动下,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烹饪学习,从而不断增强专业素养,使工匠精神的培养得以有效实现。

二、落实“走出去”与“请进来”

1.“走出去”:烹饪大赛与社会实践。传统的教学形式已无法满足当前的教育培养发展趋势,“闭门造车”的模式亦无法有效实现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因此高职院校及教师在进行烹饪课程教学期间,也需要注重育人的“开放性”,鼓励学生积极“走出去”,参与社会实践及各类烹饪大赛,不断拓展自身视野,了解更多的烹饪技巧与方法,积累更多的经验与知识。

学校可以自主自发地创办各类比赛,包括校内比赛以及与兄弟学校的联赛,还可积极邀请相关企业共同举办,发掘并培养更多优质的烹饪人才。在形式上,亦可开展多样化赛制,比如模仿电视综艺节目“厨王争霸”等形式,让学生以团队的方式参与比赛,由企业相关人员、院校教师及领导、其他专业学生等作为评委,进而围绕不同的烹饪主题,定期举办赛制活动。如此一来,学生在比赛竞争中能够更为快速地锻炼烹饪技能,也能够培养并锻炼综合素质,使得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得以有效实现。

2.“请进来”:讲座与名师工作室。在专业课程的教学基础上,高职院校可以积极邀请资深专家和厨师开展专题讲座等教育活动,借助榜样的影响与感染,进一步落实学生工匠精神的教育培养。高职院校亦可充分发挥资源作用,与企业共同合作组建“名师工作室”,给予学生更为充足的实践平台和空间。专业课程教师则可在教学期间对名厨、专业大师等的相关成就和事迹进行普及讲解宣传,并为学生展示相应的作品等。通过这样的方式,将工匠精神的精髓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让学生感受名厨及优秀专业人士的工匠精神,比如爱业、敬业、严谨、创新、追求卓越等,促使学生在技能学习过程中不断增强职业素养,形成较好的工匠精神。

三、构建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

在新时代教育环境下,各类职业院校逐渐探索出一种新的培养模式——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及学习、工作中有效践行优秀的专业精神、专业素养、职业态度等。基于此,高职院校可以尝试“双导师制”教育模式,为学生提供校内及校外(合作企業)两个领域的导师,让学生无论在校内专业课程学习还是在企业实习实践中,都能够获得专业教师的指导,促使学生全方位提升专业能力。在此过程中,为了保障企业实习实践学习效果,每位企业导师要尽可能带教少量学生,一至三人即可。

高职院校还可将工匠精神培养与“双创”充分融合,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及能力。烹饪专业虽然需要深厚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支持,但就其长远发展而言,创新亦是这一专业及行业的发展方向,当学生具备较好的烹饪创新能力时,亦可推进创业发展。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工匠精神的宣传培养也能够为“双创”筛选并培养更为合格的人才。

四、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教师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践行者,其专业能力及职业素养等各个方面都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因此在工匠精神的培养视域下,教师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以工匠精神践行者的身份,影响并教育学生。

同时,高职院校需要加强工匠教师队伍的建设。一方面,充分发挥“传帮带”的影响作用,让校内资深教师带教青年教师,实现校内教师的自我提升。另一方面,依托校企合作及行业协会等平台,通过工作室的相应建立,聘请优秀及专业讲师、行业专业主厨、资深大师等对校内教师进行培养指导。也可拨取相应的科研经费,鼓励并资助校内教师引领学生共同进行菜品的创新研发,构建相应的制度,确保能够在创新成果及专利等方面真正获益。

五、将工匠精神与校园文化和管理制度相融合

工匠精神的培养应当是渗透性的,除了基本的教学培养之外,高职院校及教师也需要注重学生的日常活动培养,使学生能够在校园活动中逐步养成“匠心”意识及习惯。一方面,可以通过制度管理促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工匠意识,比如宿舍管理制度、“礼”文化的推广制度等,促使学生在校园生活中逐渐养成讲究卫生、尊敬师长等良好的行为习惯。另一方面,可以将工匠精神与校园文化相融合,借由校园文化进行熏陶弘扬。比如,组织学生观看工匠故事、开展专业技能比赛等,构建校园环境下浓郁的工匠精神氛围。

工匠精神不仅是学生的技能与精神目标,也是推动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因素,但其培养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漫长的过程。高职院校作为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的重要途径,需要将其与专业课程充分融合,积极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教育培养,构建优质专业的师资队伍,为学生工匠精神的发展与形成提供有利条件,促使学生能够实现自身综合能力的提升。

作者简介:宦洪涛(1970-),男,汉族,新疆乌鲁木齐人,大学本科,高级讲师,烹饪高级技师、烹饪高级考评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烹饪职业教育、烹饪工艺研究等。

猜你喜欢

工匠院校精神
90后大工匠
虎虎生威见精神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光影视界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工匠神形
拿出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