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外国家族有何来历
2021-12-21
目前,伊莎白是唯一健在的、来自西方国家、享受中国政府特殊待遇的外国老专家。当第一批“白求恩”远去,会有新的“白求恩”出现吗?伊莎白的后代用行动回答了这个问题。
今年11月9日,加拿大人伊莎白·柯鲁克在北京家中迎来了106岁生日。在中国,她潜心外语教学,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外语人才,其中一些人至今仍活跃在中国的外交舞台上。2019年,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她“友谊勋章”,表彰她为中国教育事业和对外交流作出的杰出贡献。
在母亲的影响下,拥有英国和加拿大双重国籍的柯马凯创办了面向来华外国人员子女的北京京西学校,这里的毕业生像种子一样把中国文化播往世界各地。2004年,柯马凯获中国政府颁发的“友谊奖”。
“服从组织安排”
伊莎白曾深入中国农村进行研究,出版了多本记录中国革命的著作。如今,她的记忆力已大不如前,但她的眼睛依旧有神。这让人想起北京外国语大学校史馆里陈列的一张照片(如图):1947年底,伊莎白对太行山脚下的解放区进行田野调查,身穿土布军装的她骑在马背上,拉着缰绳,风把她的长发吹了起来,看向镜头的脸洋溢着自信、潇洒、昂扬。
那年11月,伊莎白和已是英国共产党党员的丈夫戴维·柯鲁克来到河北十里店村调研土改。到了归国之际,夫妻俩受到中共中央外事工作负责人的热情挽留。经过慎重考虑,他们决定“服从组织安排”,参与创建中央外事学校,并留在中国任教,帮助中国共产党培养外语人才。
这一留就是一辈子。当年的学校几次移迁、改名,发展成为今天的北京外国语大学。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已经怀有身孕的伊莎白从石家庄随共产党搭卡车进京。开国大典时,在长安街边临时搭起的木质看台上,伊莎白抱着刚出生6个月的大儿子目睹了新中国成立。
在学校里,伊莎白夫妻俩参与了新中国第一套大学英语教程的编写和《汉英词典》的编纂。校史馆内,至今仍展示着伊莎白捐赠的外语教材。
如今,老人家中的陈设仍保留着那个时代的风格——一面墙上挂着毛主席的画像和“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的诗句,一面墙上写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八个字,中间则是周总理像。傍晚,夕阳照亮了摆满书籍、影碟和相框的书架。其中有《中国出了个毛泽东》《美军观察组在延安》等介绍中国革命的纪录片,还有介绍西方文化的书籍。但家中最显眼的,则是摆在客厅正中央的一个蓝色方盒,里面装着“友谊勋章”。
“都是为革命作贡献”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柯马凯从小生活的家属大院格局没有太大变化,一些当年的街坊邻居都还在。退休前,他们多是学校教师,同柯马凯一家很熟,而且并不把他们当外人看待。“都是为革命作贡献。”一口京腔的柯马凯说。
走在校园里,柯马凯饶有兴致地讲述着童年生活的细节。“作为70岁的人,我免不了有些怀旧。”路过健身场时,柯马凯回忆起这里原来每周六会放露天电影,在二楼窗户摆一个放映机,用两根杆子撑起幕布,再用绳子绑好,大家从家里搬来小凳子排排坐,成为那代中国人的集体记忆。柯马凯对中国人的亲密感,部分来自父母的影响。在他儿时的记忆中,课堂上的父母始终精力十足,他们和同学亲密无间。“我父亲愿意跟年轻人在一起,他一直吃学生食堂,边吃边和学生聊天,关心他们的生活和思想。”
“那是一个合作大于竞争的年代。”柯马凯记得,那时,母亲经常鼓励学习好的学生帮助学习差的学生,她还常把需要帮助的学生请到家中答疑解惑。“我小学放学回家就在里屋做作业,我爸妈就在客厅帮学生补课。”据了解,伊莎白夫妇的学生,很多至今依旧活跃在中国的外交舞台上。他们年轻时,也曾在柯马凯家客厅的餐桌上补习过。
“一辈子都是中国人民的朋友”
以英语教育者被人们认识的伊莎白,第一次重返中国时的身份还是人类学家。四川藏族部落、羌族山寨間、解放区农村的田间地头,都留下了她的身影。彼时,国际革命运动和反法西斯斗争轰轰烈烈。柯鲁克奔赴西班牙进行反法西斯斗争,负伤住院。他在医生白求恩那里借到了一本斯诺的《西行漫记》,从此对中国革命产生兴趣。
1959年,两人合作撰写的《十里店——中国一个村庄的革命》在英国伦敦出版。20年后,内容更为翔实的《十里店——中国一个村庄的群众运动》在美国纽约问世,这两部基于实地调查的著作,使西方人有了真实了解中国土改运动的机会。受父母影响,柯马凯常说,他要用人类学视角审视北京的发展变迁,这是他爱这里的方式。
半个多世纪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是柯马凯和母亲未曾料到的。1949年,伊莎白跟着共产党的队伍进入北平。那时,毛泽东说夺取全国胜利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当时,伊莎白觉得,毛主席怎么这么谦虚。几十年过去,她才意识到,社会主义建设确实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1988年,伊莎白的好友、第一个加入新中国国籍的外国人马海德去世;2000年,伊莎白的丈夫、坚定的共产主义者柯鲁克去世;2005年,伊莎白的好友伊斯雷尔·爱泼斯坦去世……目前,伊莎白是唯一健在的、来自西方国家、享受中国政府特殊待遇的外国老专家。
当第一批“白求恩”远去,会有新的“白求恩”出现吗?伊莎白的后代用行动回答了这个问题——柯马凯创办了京西学校,伊莎白的孙女在英语幼儿园当教师。每年,柯马凯都会带着京西学校的孩子们前往北京郊区农村进行实地调查,这是学校课程里的一部分。他把几十个来自不同国家的孩子分到不同的人家里,老百姓给外国孩子包饺子吃,孩子们坐在家里,感受原汁原味的中国家庭生活。
“国际友谊是十分重要的工作。现在,有些西方国家恶毒攻击中国,我觉得中国更要广交朋友。”柯马凯说。他认为,某种程度上,今天的外国比以前更需要深入了解中国的机会。
(《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