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四精神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研究

2021-12-21敖琪坤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49期
关键词:爱国主义思政精神

敖琪坤

[摘           要]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运动。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的思想政治课要注重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深刻领会五四精神的基本内涵,发掘和拓展五四精神的时代价值,将五四精神融入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使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培养高素质的爱国人才。

[关    键   词]  五四精神;思想政治教育;途径解析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49-0208-02

一、五四精神的内涵

五四精神的主要内容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其核心精神就是爱国主义精神。五四精神代代传承,在中国具有划时代的伟大意义。爱国情怀深深植入每一个中国人的心底,在祖国危亡之际,青年们开始觉醒,高举爱国旗帜,为挽救中国而奋斗。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是怀有家国情怀、民族情怀的群体,在各种价值观交错的今天,当代大学生应以五四时期的先进先觉之士为榜样,学会思考、善于分析、正确抉择,做到稳重自持、从容自信、坚定自励,自觉以振兴中华为己任,把爱国热情融入建设社会主义事业中,充分继承爱国主义精神。

五四运动还体现了进步的精神,五四运动是大学生一种追求先进思想的运动,当时的青年想要用思想救国,从精神思想方面改变中国落后的现状。该运动发生之后,中国开始出现各种新思潮,新的理论逐渐代替了旧的传统思想。当代大学生在自我成长的过程中,应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和民族命运实现完美契合。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思想价值观念,思想观念与行为也会跟随整个时代的脚步发生改变,但是时代的精神却是薪火相传的,追求进步的精神应贯穿始终,当代大学生须努力追求进步,发扬和传承五四青年追求进步的精神。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大力弘扬五四精神中民主與科学的内涵,坚持深化改革,充分发挥新发展理念的科学引领作用。

二、五四精神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五四运动时期,国家积贫积弱,在面临外敌入侵和民族屈辱时,一批批爱国青年在积极探索中选择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并成立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国取得了革命性的胜利,真正实现了将爱国主义和青年运动的有机结合。五四精神经过历史洗礼和伟大实践,在现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在思政教育中,学生应学习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五四运动的内在联系,充分认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功绩。同时,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思想,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成为有理想、有抱负的新时代青年。

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中国广大青年的政治引领,听党话、跟党走是广大青年的政治选择。弘扬五四精神是国家对大学生的希望和要求,是时代发展的趋势,是建立高素质人才的基石。五四精神与高校思政教育相结合,有助于提升当代大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大学生具备追求真理和创新探索的精神。五四时期与当今时代的任务不同,要把握好五四精神,让学生敢于突破旧观念,有敢为人先的锐气,勇于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敢于上下求索、开拓进取,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核心的五四精神是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梦”提供精神指引。将五四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有助于提高当代大学生的道德素养。大学生是社会中最活跃的成员,生活在新时代的大学生,享受着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成果,同时也面临着一些腐朽思想的诱惑,这就使当代的大学生面临着巨大的考验。部分青年大学生在诱惑面前以及网络不良的诱导与冲击中丧失了自我,国家荣誉感不强,道德素养也在下降。因此,引导大学生形成强烈的国家荣誉感与高尚的道德品格是一件重要的教学任务。五四精神彰显的是一种负责任和有担当的精神,用五四精神来教育和引导当代大学生,可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

爱国主义是五四精神的核心内容,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要素。高校思政教育必须要加强爱国主义精神的教育,因此学习五四精神对加强思政教育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尤为重要。在高等院校的教育中要注重培养大学生的民主精神和科学意识,同时要引导大学生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涵,自觉提高政治觉悟。通过学习五四精神,能够让大学生深刻体会政治规律,把握发展方向,理解党的教育理念和方针,把思想政治教育与五四精神有机融合。

三、五四精神融入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解析

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中国青年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提出了一系列要求,为中国青年指明了方向。因此,当今思政教学的核心要将五四精神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联系起来,同新时代青年的使命与担当联系起来。将五四精神融入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需要运用创新的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认知与思考。

(一)提升高校思政课的吸引力

大学生思政课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未来发展和当前学习有重要作用,必须注重该课的教学质量和效率,提高学生在思政课中的学习兴趣,不能枯燥无味,不要单一叙述,应结合当代学生的学习情况,恰当地进行思政课的教育。例如高职院校的学生,应多用图像叙事的方式,提升内容的表达和传播效果。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视频教学播放相关纪录片或者电影相关片段,让学生更好地感悟五四精神的现实力量。同时,要想很好地将五四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中,还应注重以理服人,语句要凝练和概括,注重历史话语的运用,深刻地阐述五四精神所具有的时代价值,在举具体事例时可用同样的使命和不同的两个时代背景下的爱国青年联系起来。新时代思政课应该改变传统的教育方法,要注意教学形式的吸引性,要探索新的思政课教育体系,让学生乐于参与到思政课堂中。

(二)将五四精神融入校园文化中

将五四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可增强五四精神的感召力和吸引力,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高校可开展以五四精神为主题的各种活动,促进学生讨论研究与实践,使学生在学习思想理论的同时巩固学习效果。例如可以以五四精神为主题开展演讲、辩论赛、征文等系列活动,五四青年节当天还可举办大型五四文化专场的文艺汇演。把五四精神作为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还可在校园网页、校报校刊等平台开设专题板块,让大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接受五四精神的教育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对五四精神的认识。

(三)加强社会实践,促进理论的应用

实践是检验理论的试金石,没有经过实践的理论,都是纸上谈兵,思政课教育也不例外。传承五四精神就要将五四精神落实到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思政教师在课堂外应开展社会实践课程,使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教学更好地理解五四精神,用理论去指导实践,提高大学生的成就感和归属感。通过实践能够让学生加深對五四精神的理解,能够提升大学生的思想觉悟。具体可以开展与五四运动有关的教学实践活动,如带领学生参观红色革命基地、抗战博物馆、乡村支教、社会志愿者服务等。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加深五四精神的深刻理解,有助于大学生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自己的发展与国家的发展相契合,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努力在学习、实践中成长成才。

五四精神是中国精神的生动有机体现,“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精神内涵应全面融入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时期是青年塑造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最佳时期,青年是祖国的希望,是强大的新生力军,传承和弘扬五四精神有助于青年大学生树立为“中国梦”努力奋斗的信心,正确地认识新时代青年的历史使命,在面对历史问题和大是大非的问题时,旗帜鲜明、做理性的爱国者,培养新时代大学生的责任担当精神。

参考文献:

[1]白煜杨,董玉,李松珊,等.“五四精神”融入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J].赤子,2019(26):117.

[2]赵钢奇.试论五四精神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9(7):21-22.

[3]陈九如,陈俊.内涵、价值、途径:五四精神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入[J].中国高等教育,2020(3):44-46.

[4]董潇珊,李洁.五四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J].教育评论,2019(4):102-105.

◎编辑 薛直艳

猜你喜欢

爱国主义思政精神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探索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下的教学之路
爱国主义教育70年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拿出精神
浩然正气贯长虹 爱国主义谱新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