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全育人”引领下高职院校思政育人工作的创新模式研究

2021-12-21刘晓蓉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49期
关键词:三全育人思政育人

刘晓蓉

[摘           要]  思政育人工作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00后”大学生价值追求个性化、学习方式自主化、娱乐生活网络化、处事哲学理性化、人生理想務实化,给高职院校思政育人工作带来新的挑战。因此,从二级学院(系部)的层面,聚焦思政育人工作现状,以“三全育人”为引领,积极构建“五措并举”育人模式,创新思政育人工作模式,开创思政育人工作的新局面。

[关    键   词]  “00后”大学生;三全育人;高职院校;思政育人;创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49-0040-02

一、“三全育人”推动下高职院校思政育人工作现状

在“三全育人”工作的推动下,许多高职院校都围绕“十大育人体系”创新思政育人工作中的制度机制、内容形式与方法手段。但许多高职院校仍存在实践育人流于形式、文化育人创新不足、网络育人效果不佳、心理育人实效性差、资助育人收效甚微等问题。

(一)实践育人流于形式

当前许多高职院校为了迎合“三全育人”改革,纷纷开展了实践育人工作,但部分思政工作者和学生对于“三全育人”新的时代内涵和要求了解不够深入,对实践育人目标的针对性及侧重点也不够明确。因此,导致部分高职院校思政育人工作在开展实践育人时,存在流于形式的现象,仅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开展一些实践活动,在过程中思政育人工作者未能对学生进行充分的正向引导,导致实践育人的效果大打折扣。

(二)文化育人创新不足

对于办学历史不长、文化积淀不深的高职院校而言,尤其需要在文化育人上“补短板”,营造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努力烹制好一份“文化大餐”,让师生品尝到“信仰的味道”。但当前许多高职院校的文化活动创新力不强、吸引力不足、续航力不够,无法满足“00后”大学生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三)网络育人效果不佳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互联网突破了课堂、高校、求知的传统边界,对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由此可以看出,网络育人对高职院校思政育人工作的重要性,但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存在网络育人的平台不够完善、经费保障和人员投入不足、网络安全和舆情应对准备不足等问题,导致网络育人的效果不佳。

(四)心理育人实效性差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指出:要主动走近青年、倾听青年,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要关注青年的所思、所忧、所盼。但部分高职院校因对心理育人的重视程度不够、心理育人队伍不够专业化、心理育人队伍未能形成合力等原因,导致心理育人的实效性较差。

(五)资助育人收效甚微

习近平总书记曾明确提出: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部分高职院校存在贫困生界定较难、资助分配名额不均衡、资助育人落实不到位、注重物质扶贫忽略精神育人等现状,导致资助育人收效甚微。

二、五措并举,创新思政育人的工作模式

(一)“一目标二平台三抓手”,创新实践育人工作模式

通过“一个目标、两个平台、三个抓手”开展思政育人工作,创新实践育人工作模式。一个目标: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目标。两个平台:搭建校内实践平台:如德育实践平台、勤工助学岗位、创新创业基地、专业实训基地、科技实践平台、文体娱乐基地等实践平台;搭建校外实践平台:如社会公益、社区服务、专业实习、暑期带薪实习、素质拓展、红色革命教育等实践基地。三个抓手:利用QQ、微信、微博等信息化平台,及时传播实践育人典型事迹;建立一支学生志愿服务队,引导学生自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学院的党(团)建活动,开展系部和班级的特色活动,选出一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先进典型;以学生社团活动为抓手,开展一系列学生自己感兴趣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强化学生的自我体验,增强学生的成就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一主线、五融入”,创新文化育人工作模式

一主线: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育人主线,通过诚信、爱国、感恩、理想信念等主题教育,实现用红色革命文化引导学生爱党爱国、用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学生向真向善、用志愿服务引导学生感恩诚信、用模范事迹引导学生励志励行。

五融入:一是融入传统文化,熏陶学生立德立行。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文化活动,开展传统文化进班级、进寝室活动,营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氛围,倡导文明新风,弘扬社会正气,让青年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熏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二是融入班级文化,助力学生身心发展。通过班级文化的“硬文化”和“软文化”,开展公平公正的“文明寝室”“先进班集体”“先进团支部”等评优评先活动,营造和谐、积极、友爱、团结的育人氛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三是融入竞赛文化,提升学生职业能力与双创能力。鼓励学生参加技能竞赛与双创竞赛,以赛促训,赛训结合,强化学生基本技能,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水平与双创意识。四是融入企业文化,培养学生职业素养。以“中科精英班”“永渝卓越班”等校企合作培养的经验,引入企业文化,提升学生爱岗敬业、积极进取的职业素养。五是融入榜样文化,培养学生成长成才。邀请学术专家、企业名人或校友等,做分享与座谈,引导学生见贤思齐、奋发向上。

(三)“一建二联三选”,创新网络育人工作模式

一是搭建一个网络平台(系部新媒体工作室),利用系部二级网站,增加一个模块作为新媒体工作室,定期更新文章,推送新信息,树立新标杆,占领学生思政教育新高地,帮助学生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二是利用二级联动(系团总支、班级团支部),实现自上而下的梯队管理。系团总支立足专业实际,借助系部二级网站、QQ群、微信群等媒体平台落实并开展契合专业特点的“一系一品”特色活动。充分发挥阵地作用,从小处着眼,细处入手,开展学习新思想、中国梦、安全、法治、诚信、感恩等主题教育活动,形成覆盖面宽、影响力大、引领性强的思政育人工作创新举措。三是精选三支导学队伍(辅导员、专业教师、青马骨干),亮化网络思政教育载体,传递正能量,将思政教育无声渗透。

(四)“三引领四结合”,创新心理育人工作模式

充分发挥“心理委员、学生骨干、辅导员”的引领作用,结合“宿舍—班级—系部”三级预警机制,构建“三引领四结合”心理育人模式。“三引领”即以“心理成长月”“心理健康周”“心理健康月”为引领,策划“阳光心旅”系列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打造“阳光心旅”活动品牌,培育学生积极健康的心态,提高学生心理调适能力。“四结合”即积极配合学院(系部)的心理导师,将教育与指导相结合、个体与团体相结合、咨询与自助相结合、自助与他助相结合,通过个别咨询、团体辅导、电话咨询、网络咨询等多种形式,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做到及时发现、及时疏导,严防学生因心理压力过大引发危机事件。

(五)“济困+扶志+强能”,创新资助育人工作模式

资助育人是思政育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积极探索资助育人新模式,坚守资助育人初心,助力学生成长成才。一是“济困”:落实学院“奖、助、贷、勤、补、免”和“绿色通道”一体的学生资助体系,在学生入学前、入学后各个环节,公平公开公正地开展国家奖助学金、学院奖助学金、困难补助等评定工作,给予学生经济上的帮扶。二是“扶志”:根据不同类型困难学生的特点和成长规律,科学实施困难学生精神扶志计划,建立班级、个人二级联动机制,合理分工,分阶段、有计划地开展感恩教育、诚信教育、励志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给予学生精神上的激励。三是“强能”:建立困难学生成长档案,科学实施困难学生成才计划。时刻关注学生的成长需求和特点,有针对性地为学生制订能力提升计划,给予学生能力上的培养。

三、结语

随着时代不断发展,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所面临的外界影响因素不断复杂化,学生健康成长所面临的问题更加多样化。因此,高职院校需要以“三全育人”为引领,全面提升思政育人工作水平。在具体落实过程中,需要思政育人工作者认识到“三全育人”的引领作用,认真总结经验,凝练特色亮点,把思政育人工作做细做深,为学生成长成才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本刊编辑部,任蕾.学习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12):1.

[2]乔东亮,李新利,李雯.习近平新时代青年思想[J].前線,2018(5):23-26.

[3]张凯.“三全”育人的具体实施路径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22):226-227.

[4]瞿懿.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困境与策略研究[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20,22(1):80-84.

◎编辑 司 楠

猜你喜欢

三全育人思政育人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悦人亦育人 冬季里的音乐绽放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