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C-嘧噻西啶呼气试验在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脏储备功能的评估价值*
2021-12-21江振宇苏琪皓孟宪梅
江振宇,苏琪皓,党 彤,孟宪梅
(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内蒙古消化病研究所,内蒙古 包头 014030)
肝脏储备功能在肝硬化治疗中作为重要的评估指标,在临床诊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临床上对患者的肝脏储备功能及预后使用CTP及MELD评分系统进行评估。然而,临床指南认为[1-2],CTP和MELD两种评价系统受到各种不同的主、客观因素影响,有可能在同一分级的不同病因肝硬化患者存在不同的差异,具有一定的不精确性。
外源性物质代谢酶系的细胞色素酶P450会受到各种不同因素的影响,例如,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能够一定程度地降低其促炎细胞因子活性[3]。肝细胞中线粒体的检测为进一步了解肝脏储备功能提供了最有潜力的信息,从而能够更好地评估肝脏的整体功能。13C-嘧噻西啶的代谢过程主要是依托细胞色素酶P450完成地,因此,13C-嘧噻西啶呼气试验(13C-Methacetin breath test,13C-MBT)作为肝脏线粒体动态功能的一种无创检测方式,或能够使我们很好地了解细胞色素酶P450的活性[4-5]。因此,本研究通过回顾既往病例情况,分析在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中13C-MBT与CTP评分的一致性,并对不同种类病毒性肝硬化13C-MBT进行比较,探索其在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脏储备功能检测的临床应用可能。
1 对象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研究对象选取2017年6月1日-2019年12月31日于我院消化科住院治疗的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85例,男性53例,女性32例,年龄42~78岁,平均年龄为(61.6±7.2)岁(表1)。按照病因分类,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68例,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7例。对照组的选取为同时间段在我院进行健康查体人员10名,其中男性6例,女性4例,年龄26~67岁,平均年龄为(43.4±13.8)岁。纳入标准:确诊的乙、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排除标准:(1)慢性阻塞性肺炎、原发性肝癌、转移性肝癌;(2)自身免疫性肝病;(3)肝豆状核变性;(4)药物性肝病;(5)肝性脑病;(6)幽门螺旋杆菌阴性。本次实验研究通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研究对象签署知情同意书。
表1 病毒性肝硬化患者人口学数据及特征
1.2实验设备及材料 设备:德国瓦格纳公司IRIS呼吸监测机;日本光电工业株式会社DDG-3300K 分析仪。
1.313C-嘧噻西啶呼气试验 入组患者于试验前1 d 20:00后禁食、水。检测在空腹安静状态下进行。(1)打开气帽,口含气嘴,呼中段气,吹满气袋,旋紧汽帽,标记0 min作为空白对照;(2)将13C-嘧噻西啶50 mg充分溶于50 ℃ 100 mL绿茶中,患者1 min内饮尽,而后计时;(3)在第10、20、30、40、50、60、80、100、120 min分别按步骤1呼出气体,并按时间标记集气袋;(4)检测孔与上述10个气袋按顺序进行连接,选择肝功能检测菜单选项,底物为13C-嘧噻西啶,记录入组患者的年龄、身高及体重,进行自动检测;(5)得出各时间段13CO2代谢速率(metabolisation velocity,MV)、累积丰度(cumulated dose,CUM)等指标。
2 结果
2.1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CTP分级与13C-MBT结果比较 Child A级、Child B级及Child C级各组显效时间、MVmax40、CUM40、CUM120及肝储备功能如表2所示,对肝储备功能进行描述性分析可知,Child A组(M=0.40)>Child B组(M=0.22)>Child C组(M=0.11),三组之间差异明显,并随分级严重程度,肝储备功能逐渐减弱。
表2 肝炎肝硬化CTP分级与13C-MBT 参数比较
2.2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治疗前与健康受试者13C-MBT结果比较 各组MVmax40、CUM40、CUM120、显效时间如表3所示。根据所得数据两两比较结果可知,健康对照组(对照组)与乙型肝炎肝硬化组(乙肝组)(P<0.01)和丙型肝炎肝硬化组(丙肝组)(P<0.01)均存在显著差异,健康对照组肝储备功能大于乙型肝炎肝硬化组(M=24.27)和丙型肝炎肝硬化组(M=24.08);乙型肝炎肝硬化组和丙型肝炎肝硬化组(P<0.01)两者之间也存在显著差异,丙型肝炎肝硬化组高于乙型肝炎肝硬化组(M=-0.16)检测结果。对MVmax40, CUM40, CUM120分别进行两两对比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可以看出,健康对照组、乙型和丙型肝炎肝硬化组(P<0.01)均存在显著性差异,且健康对照组大于乙型、丙型肝炎肝硬化组,乙型肝炎肝硬化组低于丙型肝炎肝硬化组,验证了上文检验结果。
表3 健康对照组、乙型肝炎肝硬化组、丙型肝炎肝硬化组13C-MBT 结果统计
表4 健康对照组、乙型肝炎肝硬化组、丙型肝炎肝硬化组13C-MBT 结果比较
3 讨论
在我国,对于肝脏功能的评估,主要是采用Child-Pugh(CTP)评分[2],此评分系统主要取决于肝功能,如转氨酶、血清白蛋白、胆红素等相关指标,反映患者是否有肝脏的损伤,但在肝脏的总体储备功能方面不能体现。呼气试验检测肝脏储备功能是通过测量代谢和清除某些肝脏降解的外源性物质的能力,能够定量检测肝脏储备功能,同时也可以动态检测功能性肝脏质量[6]。近年来,以呼气试验为基础的肝脏储备功能的检测应用越来越广泛[7-8]。本次试验所选用的13C-嘧噻西啶是几乎完全通过依赖于细胞色素P450的肝微粒体酶系统进行代谢的物质,其在O-脱烷基化后,转化为乙酰胺磷和13CO2。在底物不变的情况下,13CO2的量与线粒体氧化活性正相关,从而进一步反映出肝细胞代谢能力的强弱与其完整性[9-10]。
本次研究显示,在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中,13C-嘧噻西啶与Child-Pugh(CTP)评分呈明显的相关性,与既往研究相似[11-12]。因此,13C-MBT可应用于病毒性肝硬化患者日常诊疗过程中作为评估肝功能的一个手段。既往研究显示,在肝脏移植期间,13C-嘧噻西啶的代谢几乎为零,证实了其在肝评估中的高度特异性[13]。同时,本次研究对比了乙、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与健康对照组之间13C-嘧噻西啶检测结果的差异。在健康的受试者中,各项检测结果均维持在一个高水平,可以此作为100%肝细胞功能的阳性对照。乙、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病患者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肝储备功能均出现了明显的下降,其中,乙型较丙型肝炎肝硬化组下降更为显著,其原因可能与不同的病毒特性有关,值得进一步探究。既往针对不同性别13C-嘧噻西啶代谢能力差异呈现两极化。有研究显示,女性的肝线粒体代谢高于男性,这可能是由于性激素对女性肝线粒体功能产生影响[14]。然而,另有研究显示,根据性别调整呼气试验的结果时,男性和女性呼气试验动力学参数无明显差异[15]。由于本次研究样本量有限,针对于不同性别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13C-嘧噻西啶代谢差异未做明确区别,未来可针对不同性别的患者进行研究,为临床诊治带来更加详尽的临床数据。
综上所述,13C-嘧噻西啶呼气试验对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病情分级及肝储备功能的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和意义,同时,能够对不同类型的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的肝脏储备功能进行区别,为临床诊治带来一定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