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货币中多彩的拼音文字
——以湘赣闽、鄂豫皖、晋察冀根据地流通货币为例
2021-12-21陕西西安
杨 槐(陕西西安)
20 世纪90 年代以来,一批红色货币专著相继出版,成为新时期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在展示出的诸多红色货币上,经常出现不同类型的拼音文字,如1867 年英国人威妥玛发明的威妥玛拼音,1906 年确定的邮政式拼音,1928 年民国政府公布的国语罗马字,1931 年制定的拉丁化新文字等[1]。遗憾的是,对于红色货币上这些拼音文字,尚缺乏比较系统的阐述与研究,笔者不揣冒昧,以湘赣闽、鄂豫皖、晋察冀等革命根据地的流通货币为例,探讨其拼音文字,以作抛砖引玉。
一 湘赣闽、鄂豫皖根据地红色货币上的拼音文字
1.浏阳金刚公有财产保管处壹角(1927,图1)
图1
拼音文字与释读:NI CHUNG LI(泥冲里)。
拼音类型:威妥玛式。
考证:泥冲里应为地名。湖南省浏阳县有石泥冲、泉冲里、塘冲里,东乡高平镇有烂泥冲、上冲里,沿溪镇有黄泥冲等名称,长沙岳麓区有泥冲。泥冲里或是农民协会的办公地,或是印制此券的金市振兴石印局所在地,具体尚需考证。
2.浏东平民银行信用券贰角(1927,图2)
图2
拼音文字与释读:FULL VALUE NOTE OF THE PEOPLES BANK LIU TUNG HUNAN(湖南浏东平民银行信用券);100 CENTS FOR ONE DOLLAR(100 分折合1 元)。
拼音类型:LIU TUNG HUNAN 是威妥玛式,其余为英文。
3.黄冈县农民协会信用合作社流通券壹串(1927,图3)
图3
拼音文字与释读:QUWOLAN-GENSEDUNHOHENG,ONGIAHE-LONG。
拼音类型:无法辨别。
考证:该券背面的字母,无论是以英文或是拼音,都无法连贯的释读。笔者赞同“据中国现代印刷公司上海印刷厂厂史组和中国人民银行湖北分行金融研究所调查:这个流通券票版确是当时拼制票版的工人刻制,由汉口大东街道新印书馆代制。工人不识英文,按照当时市场流通券的英文字母随便模仿拼制,作为花纹装饰。”这种解释与《中国革命根据地印钞造币简史》的说法是一致的。
4.闽西工农银行大洋一角(1931,图4)
图4
拼音文字与释读:FARMER-WORKERS BANK OF MINSEE(闽西工农银行),SUBSIDEARY COIN NOTE(辅币),TEN CENTS(10 分),1/10 DOLLAR(一角)。
拼音类型:MINSEE 是闽西的音译,其余为英文。
5.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贰角(1931,图5)
图5
拼音文字与释读:Tung Tang(通塘)。
拼音类型:威妥玛式。
考证:“通塘”疑为地名,具体地点待考。Tung Tang(通塘),拉丁化新文字与威妥玛式拼音的拼法一致。鉴于拉丁化新文字1931 年9 月26 日才正式通过,而此票券的发行时间在1931 年11 月,从时间来看,威妥玛式拼音的可能性较大。
6.鄂豫皖特区苏维埃银行壹圆(1931,图6)
图6
拼音文字与释读:COBETCKИЙ БAHK(苏维埃银行),T.B.C.P.O.Ю.B.鄂豫皖特区苏维埃石印科印制)。
拼音类型:俄文。
考证:俄文缩写T.B.C.P.O.Ю.B.的释读较为复杂。其中O.Ю.B,当为鄂豫皖的缩写,另一观点认为“鄂”字的俄文音译为Э,O 是Э 的误写[2]。C.P.是特区的缩写。C.P.O.Ю.B.即为鄂豫皖特区之意。T.是一词的缩写,意思是包括凸版铅印、又有平板石印或胶印语义的印刷厂。《中国印钞通史》[3]载:鄂豫皖苏区印刷厂在当时有6 台石印机,并有石印科的机构设置,因此,将该词译为石印科[4]更为贴切。B.则是Вырабатывать(印制)的缩写。将全部字母连起来就是“鄂豫皖特区苏维埃石印科印制”的意思。
7.皖西北道区苏维埃铜币五十文(1932,图7)
图7
拼音文字与释读:50CAH(50 文)。
拼音类型:英文。
考证:CAH 是CASH 的误写。
二 晋察冀边区货币上的拼音文字
1.晋察冀边区银行贰拾枚(1939,图8)
图8
拼音文字与释读:BANK OF SHANSI CHAHAR &HOPEI LOCAL CURRENCY(晋察冀边区银行地方货币)。
拼音类型:地名采用邮政式拼音,其余为英文。
考证:地名SHANSI,CHAHAR,HOPEI 采用了邮政式拼音,但“尔”字(R)不规范采用了拉丁化新文字,而非邮政式的ERH。
2.深县伍分(1940,图9)
图9
拼音文字与释读:LOCAL CURRENCY OF SHEN HSIEN(深县地方货币)。
拼音类型:地名深县(SHEN HSIEN)采用威妥玛式,其余为英文。
3.武强县伍分(1939,图10)
图10
拼音文字与释读:LOCAL CURRENCY WU CHINC HSIEN FIF CENT(武强县地方货币五分)
拼音类型:地名武强(WU CHINC HSIEN)采用威妥玛式,其余为英文。
考证:武强县在衡水地区,它的正确威妥玛式拼音是WU CHIANG HSIEN,券面上的强(CHINC)为CHIANG 的误拼,同一时期的壹角纸币上也存在这种误拼。FIF 当为面值五的英文FIVE 误拼。
4.安平县贰角(1939,图11)
图11
拼音文字与释读:AN PING TWENTY CENTS(安平二十分)。
拼音类型:地名为拼音,但不能确定具体类型,其余为英文。
考证:地名安平,拉丁化新文字和威妥玛式的拼法是一致的,故无法确定其具体类型。
5.任丘县伍角(1939,图12)
图12
拼音文字与释读:KEE CHUNG JEN CHIOU SIEN COUNTRY COOPERATIONAL OFFICE LIU TUNG CHUAN 50 CENTS(冀中任丘县农村合作社流通劵50 分)。
拼音类型:地名为拼音且混用,其余为英文。
考证:JEN(任)和SIEN(县)为邮政式音节拼法,CHIOU(丘)则为国语罗马字拼音,LIU TUNG CHUAN(流通券)为威妥玛式。
6.饶阳县贰角(1940,图13)
图13
拼音文字与释读:JAO IANG XIAN(饶阳县)。
拼音类型:地名为拼音且混用,其余为英文。
考证:JAO(饶)是威妥玛式,IANG(阳)和 XIAN(县)则是拉丁化新文字。
7.肃宁县伍分(1940,图14)
图14
拼音文字与释读:SUH NING SHIAN NONG TSUON HER TZUOH SHEH LIOU TONG CHIUAN(肃宁县农村合作社流通券)。
拼音类型:基本可认定为国语罗马字。
考证:县(SHIAN)、村(TSUON)、券(CHIUAN)三个字的拼法与国语罗马字稍有出入,标准拼法为县(SHIANN)、村(TSUEN)、券(CHIUANN)
8.大城县伍角(1940,图15)
图15
拼音文字与释读:CTC TCS NTHTS L.T.C.(冀中区大城县农村合作社流通券)。
拼音类型:威妥玛式拼音的缩写。
考证:CTC为冀中区(Chi Chung Ch’ü)的缩写,本当为CCC,但此处误作为CTC。TCS,NTHTS,L.T.C 分别为大城县,农村合作社,流通券的威妥玛式拼音缩写。
9.徐水县伍角(1940,图16)
图16
拼音文字与释读:SY SHUI XIAN LIU TUNG KYAN(徐水县流通券)。
拼音类型:拉丁化新文字。
10.文新县伍角(1940,图17)
图17
拼音文字与释读:KEE CHUNG WEN SHIN SIEN COUNTRY CO-OPERATIONAL OFFICE LIU TUNG CHUAN(冀中文新县农村合作社流通券)。
拼音类型:多种拼音和英文混用。
考证:冀中(KEE CHUNG)为邮政式且误拼,本当作KI CHUNG。文新县(WEN SHIN SIEN)为国语罗马字与邮政式的混合,文新为国语罗马字,县采用了邮政式。流通券(LIU TUNG CHUAN)为威妥玛式。
11.蠡县伍角(1941,图18)
图18
拼音文字与释读:LE CHIAN NONG TSUON HER TZUOH SHEH LIOU TONG CHIUAN(蠡县农村合作社流通券)。
拼音类型:国语罗马字,但存在拼法错误。
考证:LE CHIAN,应为蠡县,但无法对应具体的拼音类型。流通券(LIOU TONG CHIUAN)为国语罗马字。农村合作社标准拼法为NONG TSUN HE TZUO SHE,与票面文字有所出入,或为防伪之用。
12.新乐县贰角(1939,图19)
图19
拼音文字与释读:SIN LO XIAN TIAO ZI GIN YUNG DUI XUAN KYAN(新乐县调济金融兑换券)。
拼音类型:拉丁化新文字,但存在拼法错误。
考证:除融(RHUNG)误拼为YUNG 外,其余均为拉丁化新文字。
三 小结
以上列举的红色货币中,拼音文字的类型非常丰富,除威妥玛式、邮政式、拉丁化新文字、国语罗马式外,还涉及到英文、俄文,体现了根据地货币发行工作的复杂与多样。
在纸币的设计上伴有拼音文字,主要目的是强化票面的艺术效果与技术含量,同时也是革命根据地红色文化在尝试文字改革方面的一种体现。那时的中国战火连天,边区金融工作者的工作条件异常艰苦,设计者文化水平参差不齐,若干拼法不甚规范,我们不可以用今天的标准太过苛求。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这些不规范的拼音文字,是否还存在着设计者出于某种防伪的考虑,也有待于更多新的材料进行验证。
注释:
[1] 具体内容可参照沈鹤巢、罗元浦:《汉语拼音方案和过去四种方案的音节对照表》,《文字改革》,1958年第3 期;赵元任:《国语罗马字与威妥玛式拼法对照表》,国语统一筹备委员会,1930 年。
[2] 拉金:《对〈鄂豫皖特区苏维埃银行券〉背面版面的补充探讨》,http://blog.sina.com.cn/s/blog_80695f190102z8d1.html。
[3] 马贵斌、张树栋:《中国印钞通史》,陕西人民出版社,2015 年,第225 页。
[4] 殷毅主编:《中国革命根据地印钞造币简史》,中国金融出版社,1996 年,第52-5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