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期刊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大有作为
2021-12-21陆艳米慧芝黎贞崇
陆艳 米慧芝 黎贞崇
【摘 要】国外的技术封锁制约着我国相关产业高质量发展,学术期刊作为最新技术成果的发表园地,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大有作为。文章认为学术期刊的出版与产业脱节,未能为产业的技术进步提供应有的服务,而产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学术期刊的支持。文章指出,学术期刊要利用自身优势和特色,针对技术需求组织专栏甚至专刊,参与承办学术或行业会议并承接学术专刊,将相关学术论文结集出版,加强与书籍出版互动,加强行业的论文写作培训帮助产业技术人才成长,在获得学术期刊地位提升的同时,推动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学术期刊;产业高质量发展;脱节;对策措施
随着美国等发达国家对我国进行技术出口限制,包括光刻机、数据库操作系统等一些行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加强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突破技术瓶颈成为我国实现科技强国的关键。2020年9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科学家座谈会提出了“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希望广大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肩负起历史责任。同样,学术期刊界也要肩负起这份历史责任,且迫在眉睫。目前,综合性学术期刊特别是高校综合性学报日渐边缘化[1],这一状况必须得到扭转。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是为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而实施的行动,目的是推动我国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夯实进军世界科技强国的科技与文化基础。
“卓越计划”资助的期刊数量极少,大部分的科技期刊并未得到资助。非“卓越计划”资助的期刊也应该发挥期刊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助推我国科技强国的实现。学术期刊不仅仅要承担出版任务,也应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2~3],应是交流传播平台、科技信息高端交流平台、学术成果把关者、权威专家评议中心、创新知识服务中心和学术观点聚焦中心[4~6],学术期刊要推动科技成果应用到中国现代化建设[7],做学术的引领者和创新者[8],要走结合学科建设的办刊之路[9~11],学术期刊编辑要服务科研的策略[12],并提供全面的知识发展服务[13],由传统出版向知识服务升级[14]。但上述这些学者并没有涉及学术期刊服务产业的研究。国内部分学者也开展了学术期刊服务产业的研究,但并未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如肖唐华等提出了要关心科技成果的应用、服务产业发展[15],彭熙等提出了党建引领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16]。本文从利用学术期刊出版资源,探索学术期刊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和办法,结合学术期刊固有的特色和优势,提出学术期刊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对策措施。
一、学术期刊与产业发展脱节
(一)学术期刊过度追求基础研究类论文
基础研究类学术论文是学术期刊主要追逐的目标。其原因,一是基础研究的学术论文通常是一些原理、方法和算法类的原始创新,会带来较大的下载量和引用率,是学术期刊最为关注、最受欢迎的论文。二是基础研究类的学术论文的撰写更规范、更科学,审稿和编校更为省心、省力。三是基础研究类的学术论文更容易获得。毕竟,哪怕是一些小的创新,也可以总结出一篇学术论文。四是基础研究类学术论文更符合项目结题、职称评审、人才评定的要求,更能提升个人学术研究功底的形象,导致科研工作者或多或少刊登发表一些基础研究类学术论文。基础研究类学术论文的高产,导致学术期刊更热衷于刊发基础研究类学术论文。
(二)学术期刊缺乏服务产业的意识
学术期刊热衷于高校院所的基础研究类学术论文,缺乏服务产业的意识。主要体现,一是基础研究类学术论文过于学术化,形式过于高深隐晦,产业界管理者很难获取有效的信息,加上产业界对新成果的获得渠道窄,更是无法有效了解新方法、新技术和新工艺。二是未对论文作者进行技术应用前景的写作要求,产业界无法从论文中了解到基础研究类学术论文的应用方向和领域。学术论文可在前言和结束语中描述研究结论的应用方向和前景,说明应用实现场景。三是未能有效宣传和推介与产业相关的学术论文。为提升引用率,定期向学科方向一致或相近的学者推送论文,引导作者和读者关注并引用期刊的学术论文。但未见学术期刊定期或不定期向产业界管理者推送学术论文,或将相同或相近领域学术论文结集出版和定向推送,缺乏向产业界管理者提供最新成果的意识。
(三)学术期刊与产业互动办法不多
由于缺乏服务产业的意识,学术期刊与产业界互动办法很少,学术期刊与产业界脱节严重。一是学术期刊极少关注产业的技术需求,无法根据产业的技术需求关注和组织相关学术论文,也无法根据产业的技术需求提供已发表的相关论文。二是学术期刊缺乏对产业科技人员类作者的培养和挖掘。由于产业科技人员的学术论文产量不高、引用量少,对学术期刊影响力的提升作用不大,所以学术期刊未重视产业界的学术论文,也不加强对产业科技人员类作者的培养和挖掘,导致产业界的论文少,沟通也少。三是长期缺乏学术期刊与行业互动的手段。学术期刊是了解新成果的最新情报部门,了解行业技术最新进展的学术机构,而行业是新成果的应用部门,是对新技术应用的最直接的感知者。但两者长期缺乏沟通,学术期刊走不出高校院所的学术圈子,产业界技术人员走不进这个学术圈子,导致双方信息不对称,更无法形成良好的互动局面。
(四)学术期刊缺乏与产业互动的渠道
建立畅通的沟通渠道是加强学术期刊与产业互动的关键。但长期以来,两者并未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主要体现在,一是学术期刊也缺乏对行业会议的关注。行业会议是产业界相互交流、相互分享信息的大会,是获得行业技术需求和最新技术动态的信息交流渠道,但学术期刊并不关心和参加学术年会,未了解也不愿意参加行业产业会议。二是缺乏产业联盟的参与。产业联盟更多是产业界、科研界、教育界、金融界等参与,并未见学术期刊等情报类机构的参与。不可否认,科研界是新成果的最佳提供方,但单个或若干个科研机构也有其局限性,不可能全面了解本单位以外的最新成果,而作為新成果第一宣传阵地、具有情报部门角色的学术期刊,更了解国内外的最新技术成果,更能第一时间感知技术的信息。遗憾的是,学术期刊长期缺席产业联盟。三是缺席技术征集和发布环节。技术征集和技术发布是除行业会议和行业联盟之外,外界了解产业最新技术动态的渠道。但在行业技术需求和技术发布环节,产业界管理者缺乏邀请学术期刊界的意识,无法建立与学术期刊互动的渠道。
二、产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学术期刊的支持
学术期刊是新成果第一时间与世界见面的阵地,是科技人员发布新技术、新方法和新工艺的园地,有着产业界不可比拟的、令其羡慕的信息感知渠道,也拥有丰富的信息资源、专家资源和技术评审资源,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学术期刊的支持。
(一)学术期刊是了解技术最新进展的情报部门
学术期刊的职责是发表其专业范围最新的、原始性的科技成果。鉴于学术期刊的发表园地作用,科研人员放心也愿意将最新成果提交给学术期刊,可见学术期刊是了解技术最新进展的情报部门。鉴于发表周期的存在,一些学术期刊有时会有2年的发表周期。学术论文刊出后,其相关技术可能已不领先。通常学术论文从投稿到见刊,也要半年左右的时间。一些建立核心作者库的学术期刊更能动态地了解研究团队的最新研究进展,熟知其成果的产生过程,以及学术论文的撰写过程,是科研人员的第一接触者,也是科研人员放心的技术推广员。
(二)学术期刊积累了丰富的信息资源
专业性学术期刊长期积累了其专业方向的信息资源,是产业技术人员了解行业技术进展的宝库,也拥有可用于技术升级的智力源。即便是综合性学术期刊,也会在若干专业方向有较丰富的信息资源,可供产业技术人员参考。综述类学术论文可以给产业提出该方向的研究进展,并就发展方向和研究热点提出看法和建议。研究类学术论文则就该方向进行深入研究,根据研究方法和手段,得出具有参考意义的结果。可贵的是,研究类学术论文一般具有可重复性,其提出的方法详细、具体,其数据充分和科学,结果讨论深入而可借鉴,结论更是就研究结果提出应用的方向和场景。学术期刊专栏和专刊则是为某个方向的学术论文结集出版,是该方向在某个时期相关成果的集中体现,对产业的技术升级具有直接的参考价值。
(三)学术期刊有丰富的行业技术专家资源
学术期刊实行“三审制”,专家审稿环节更是须经两位以上的专家审理。经过长年的审稿实践,学术期刊对审稿专家的水平有了较深的认识,也熟知其专业方向和特色。这些审稿专家是行业不易获得的;即使容易获得,但对其专业水平的了解也很难深入。学术期刊长期挖掘技术专家。学术期刊发展新的审稿专家也有较为熟悉的手段和渠道,比产业界科技工作者更容易获得新专业领域的专家资源。丰富的作者资源也是学术期刊的副产品,是行业科技工作者不可多得的优质智力资源。
三、学术期刊服务于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路径
产业发展到现阶段进入了一个瓶颈期,国外的技术封锁更是让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雪上加霜,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科技界、金融界等各方面的支持,特别是依靠科技创新的支持。学术期刊作为科技创新领域的一部分,也要利用自身优势和特色,为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服务。
(一)针对技术需求组织专栏甚至专刊
时任中科院院长白春礼说,美国对我国技术卡脖子清单就是我国科技主攻的方向。这句话激励着我国的科技工作者和出版工作者。同样,产业的技术瓶颈清单就是学术期刊重点组稿的清单。学术期刊重点引导编委和核心作者库的专家组织相关技术需求方向的学术论文,给产业工作者提供技术成果宣传和推介服务,引导产业界加强与作者所在机构的合作,加强双方的交流与合作,提升技术攻关能力。在此基础上,寻找知名专家担任编委和栏目主编,并通过编委扩大作者范围,组织系列有针对性的特色专栏,给技术瓶颈的相关产业提供一系列的成果简介,为作者与产业界技术人员搭建沟通的桥梁,为技术需求方提供作者资源。到技术攻关成熟环节时,针对某一技术难题,学术期刊及时组织特色专刊,以不同角度组织不同栏目,形成技术攻关专刊,为产业提供案头书式的技术资料,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解决方案。
(二)参与承办学术或行业会议并承接学术专刊
学术期刊参与学术或行业会议的承办,这一做法逐渐获得了科研人员的共识。学术期刊要充分利用并发挥学术或行业会议承办的作用和好处,借助学术或行业会议,扩大影响、发现作者、挖掘稿源、宣传刊物,全面提升学术期刊的影响力。学术期刊可以借助承办学术或行业会议,为产业界发展信息宣传的渠道。一方面,学术期刊可以借助学术或行业会议,发布产业界的技术瓶颈清单,引导与会人员参与技术瓶颈的攻关,并形成系列学术论文,打造特色专刊。另一方面,学术期刊可以带着特色专刊参与各类产业界技术需求类会议,在会上宣传和推广特色专刊,引导产业界技术人员关注最新技术进展,加强与学术论文作者的沟通和联系,共同探討技术瓶颈的解决方案。
(三)将相关学术论文结集出版
学术期刊特别是专业性学术期刊经过长期的出版,积累了丰富的最新技术成果的资源,是产业界进行技术升级的宝藏。这些宝藏仅是零零星星地被产业界所运用,一直以来并未得到有效的发挥和利用。学术期刊要根据技术瓶颈清单,与产业界技术人员一道,商讨将相关论文结集出版的可行性。在得到双方认可的前提下,学术期刊利用自身拥有的版权便利条件,将相关学术论文结集出版,给产业界技术人员提供工具式的技术资料,最大限度地发挥学术期刊信息宝库的作用。相关论文的结集出版,不但能给产业界提供最新技术进展信息和技术解决方案,也为我国教育界提供很好的培训资料,为产业界培养更多的、掌握新技术的人才资源。
(四)加强与书籍出版互动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数据等期刊网是科技人员快速获取研究论文相关技术成果的电子检索渠道。但我国缺乏获取书籍资源的相关电子检索渠道,从事书籍资源利用的超星系统并未能实现书籍资源的全文免费检索。书籍检索系统的缺失导致一些书籍的技术信息并未能为学术界和产业界所了解。学术界和产业界更多通过纸质书籍的方式获取书籍的知识,导致书籍知识无法最大限度地为外界所利用。鉴于此,学术期刊要加强与书籍出版的互动,加强与书籍作者的联系,邀请其就书籍的重点技术内容,以研究论文或研究综述的方式发表,一来可更大程度地扩大技术成果的宣传面;二来可吸引更多的读者关注其所出版的书籍,提升书籍的销量。学术期刊可通过与书籍互动的方式扩大稿源,提升为产业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五)加强行业技术人员的论文写作培训帮助其成长
培养产业界的技术人员成为学术期刊的作者群也有利于产业界的技术提升。产业界技术人员长期忽略学术论文的出版,无法及时了解最新技术进展。而从中国知网等期刊资源上获得最新技术进展是每个论文作者必须掌握的基本技巧,否则无法在前人研究进展的写作环节上作出回答。通过引导产业界技术人员转变为学术论文作者,使之通过论文的写作,及时了解国内外该研究的技术进展,及时更新技术人员的信息资源,为日后的技术革新和技术升级提供解决的思路。学术期刊可以通过挖掘产业界作者的方式,不但可以培养新作者,而且更好地为产业界服务。
四、结语
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各行各业的支持,同样也很需要学术期刊界的支持。学术期刊界要利用其在最新成果了解、技术资源积累和作者资源积累上的便利条件,开创性地开展相关服务产业的工作,在获得学术期刊地位提升,获得快速发展的同时,有利于推动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可见,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学术期刊大有作为。
参考文献
[1]朱剑.高校综合性学报向何处去?[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6):6-11.
[2]游苏宁.从突发事件看科技学术期刊的社会责任[J].编辑学报,2003(3):157.
[3]游苏宁,陈浩元.科技学术期刊编輯应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J].编辑学报,2006(2):81-82.
[4]柴英,马婧.大数据时代学术期刊功能的变革[J].编辑之友,2014(6):28-31.
[5]魏希辉.建设世界一流期刊背景下中文科技期刊的重新定位和转型发展探析——以《电力建设》实践为例[J].传播与版权,2021(7):86-87,90.
[6]肖宏,马彪.“互联网+”时代学术期刊的作用及发展前景[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5,26(10):1046-1053.
[7]秦明阳,邓履翔,陈灿华.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背景下中文科技期刊发展定位与使命——基于中文科技期刊与国家重大战略协调发展情况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21,32(3):281-289.
[8]刘曙光.高品质学术期刊何谓何为[J].中国编辑,2021(8):25-28.
[9]付哈利.“双一流”背景下地方高校学报功能定位及发展策略[J].传播与版权,2021(2):91-93.
[10]翟彬偲.高校学术期刊与学科建设协同发展研究——以浙江省ESI前1%高校自然科学类中文学报为例[J].科技与出版,2021(9):32-40.
[11]尚利娜,牛晓勇,刘改换.我国“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术期刊与一流学科建设关系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9,30(9):929-936.
[12]胡英奎,王秀玲,吕赛英,等.学术期刊编辑服务科研的策略[J].编辑学报,2011,23(2):132-133.
[13]胡小洋,邱均平.比较视角下的中国学术期刊发展问题研究[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5,26(1):11-19.
[14]郭伟,唐慧.高校学报:以专业化转型服务学科建设[J].科技与出版,2021(9):12-18.
[15]肖唐华,吴克力,王丽芳,等.科技期刊编辑的社会责任及其实现[J].编辑学报,2010,22(2):110-112.
[16]彭熙,牟怡,彭晓娟,等.新时代党支部引领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的探索与实践[J].科技与出版,2021(9):129-133.
(责任编辑:黄佳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