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艰难岁月到欣欣向荣

2021-12-20侯文妍

全国新书目 2021年11期
关键词:薪火相传黑土地黑龙江

侯文妍

一本好书的真正价值,不是它的内容多有趣,也不是它的知识多丰富,而是它能帮助读它的人明白内心的信仰和执着的追求。也就是说,它能让你明白你是谁,你应该做什么,应该如何去做。在这个探寻和收获的过程中,你将体会到充实和满足,甚至是思想的升华。《薪火相传——黑土地上的红色故事》就是这样的一本好书。

百年风华,千秋伟业。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国共产党从1921的艱难岁月到2021年的欣欣向荣,这是党和人民创造的奇迹,也是我们要继续推进的成就,更是青年人要矢志不渝坚守的信念。为了让每个党员学好党史,讲好革命、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切实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承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中共黑龙江省委宣传部与中共黑龙江省委史志研究室联合编写了这本《薪火相传——黑土地上的红色故事》,作为全省基层党组织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辅助教材和通俗读物。

九一八事变不仅是日本帝国主义企图以武力征服中国的开端,也同时拉开了日军侵占东三省的序幕。因为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东北沦陷,东北人民从此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才真正了解到东北人民的不屈与抗争,东北人民的信仰与血性。手捧红色的书籍,我不忍释卷,历史故事和英雄人物一一呈现,视线屡次模糊,胸中激情澎湃,自豪之情油然而起,不光是作为中国人,更是作为东北人、龙江人!一边拭泪,一边微笑;时而感慨,时而振奋。多变的情绪引来了一旁的孩子,他问我在看什么,我说,在看英雄的故事,他便央求着我读给他听,然后同样为之感慨和振奋。

这就是本书的价值和意义所在,它让红色故事和革命精神如人类珍视的火种一样,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让后代不忘前人的奋斗,知道感恩、懂得付出,更加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让这片白山黑水上燃烧起不屈的意志和拼搏的精神,亘古不灭,永世相传。

《薪火相传——黑土地上的红色故事》主要讲述了地处祖国北疆的黑龙江,这片广袤无垠的黑土地上的光荣革命传统、丰富的红色资源和厚重的红色基因。在中国共产党一百年波澜壮阔的光辉历史中,黑龙江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谱写出了绚烂的篇章,为中国共产党的百年画卷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俄国十月革命时期,黑龙江成为马克思主义向中国传播的前沿阵地。1923年10月成立黑龙江第一个党组织,为之后的革命播下点点星火;东北抗日联军的组建,又在白山黑水间洒下不屈的热血和精神。从作为巩固的战略大后方为解放战争作出突出贡献,到创业拓荒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和茁壮成长;从冰封的黑土地吹响改革开放的号角,到党的十八大以来黑龙江全面振兴取得历史性成就……黑龙江虽地处边陲,却从没有落后脚步,而是紧随党的革命步伐和发展节奏,为党的百年历程,为党的不朽荣耀,做出一次又一次的努力与贡献。黑龙江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形成的东北抗联精神、铁人精神是全省人民万众一心、砥砺奋进的不竭动力,也是这片土地留给后世子孙的精神财富。

《薪火相传——黑土地上的红色故事》一书是黑龙江大地上众多红色故事中的一部分,从不同角度和侧面生动形象地展示了一百年来,在这片黑土地上共产党人前赴后继、持续奋斗的画面。一段段感人至深的红色故事,让人不禁沉浸其中;一个个可亲可敬的光辉形象,使人由衷感动佩服。

白色的雪山上回荡着高亢的呼号,那是英雄们慷慨激昂的悲歌。

皑皑雪峰之巅,是谁在与敌人激战,上演了那幕铭刻在世人记忆中的林海雪原?是杨靖宇,他已断粮数日,多处受伤,在体力不支被敌人团团围住的情况下,仍毫不畏惧,顽强抗击,致敌死伤20余人后,壮烈殉国。杨靖宇牺牲后,敌人残忍地割下了他的头颅并剖开了他的腹部,而后惊骇地发现他的胃肠里尽是未能消化的枯草、树皮和棉絮,却没有一粒粮食……

“宁可站着死,绝不跪着生!”是谁不顾大腿化脓的伤势,却坚持把仅有的小半瓶黄碘留给其他伤员,而自己却用布条清理烂肉?是陈翰章,那个坚毅勇敢的指挥官。在持续打退敌人数次进攻后,陈翰章身负重伤,他已站立不稳,一只手再也抬不起来,他用仅剩的一只手扣动了板机,子弹依旧朝向敌人。“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陈翰章用他短暂的一生,奏响了中华民族抗日救国的最强音。

英雄不问出处,有志不在年高。上了年纪的车老板一样能参加游击打鬼子,为抗联同志送情报;平凡的村嫂一样可以组织妇女群众为抗联战士运送物资,自发做好后勤保障工作;而那十岁的小少年,更是为抗日以身犯险,用稚嫩的生命告诉世人:何为精神信仰,何为铁骨铮铮。

黑色的土地上流淌着红色的血液,那是烈士们敢于牺牲的证明。

至柔者至刚,至弱者至强。赵一曼在敌人面前是坚强如钢的巾帼英雄,可对同志和亲人却柔情似水。她在敌人的牢狱中经历了威逼利诱,受尽了非人折磨,却面不改色,淡定自若,没有任何东西可以令她心中的理想信念动摇。可是当她知晓即将走到生命的尽头,却满怀柔情地为自己的孩子写下了感人泪下的遗书,那里有着不舍,有着期盼,更有着敢于牺牲的人间大义和革命豪情。

为了掩护大部队撤离,几个年轻的女兵拼命吸引着敌人注意力,敌人发现受骗上当后,恼羞成怒,用炮火对这八个走投无路的女兵进行炮击。前面是敌人密集的炮火,身后则是滚滚奔流的江水。八位女战士毅然决然地转身投入江中,把自己的生命交给江河,滋养祖国的大地山川。

为了给组织送信,朱连长拖着被火烧没的腿,用胳膊一路爬行着。他因严重的烧伤发起高烧,他因一路爬行浑身布满血泡。但他忘记了疼痛,心中只有一个信念,眼里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到达交通站,把重要的消息交给组织。他用了两个昼夜完成了自己的使命,把消息交到同志手中后,安详地闭上了双眼。他的血铺满了来时的道路,他用自己的牺牲换来了革命胜利的机会。

荒原之上忙碌且执着的身影,那是默默奋斗的楷模。

“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石油工人干劲大,天大困难也不怕。”这可不是喊在口头上的豪言壮语,而是石油工人王进喜气壮山河的行动力。三十几个人奋战了一天一夜,像蚂蚁搬山一样,硬是将60多吨的钻机拆分运送到了指定地点,又连续三个昼夜不眠不休,将钻机安装在萨55的井位上。正是有了这种“铁人精神”,才有了之后享誉世界的大庆油田,才有了今天奇迹般的中国发展速度!

小时候经常会好奇,人民币上的人物都是谁呢?还记得那上面画着的一个女拖拉机手,她是那么朝气蓬勃干劲十足,让我羡慕她的精神气。此时的我终于知道,她叫梁军,她身下的拖拉机是她最得力的助手,同时也是她最亲密的战友。他们正为理想而颠簸,他们在实现他们的拓荒梦……

一生之中只心系祖国和人民,那是勇于奉献的典范。

一个医生用自己人生的30年践行着他对病人的承诺,彰显了他的医德。为了攻克医学界的难题,拯救患者的生命,从1953年到1985年,于维汉始终扎根病区,与这里百姓度过28个春节。500多例解剖、5000多次实验,长达22年对1.6万人进行实地研究,于维汉终于送走了“瘟神”,成为我国克山病防治的泰斗。他对医学的奉献精神和对群众的仁爱之心,将永远被后世铭记。

她,被称为“军中花木兰”,因为她以未达标的体重努力进行跳伞训练,并以超强的实力争取到与男兵一样的训练机会,创造了新中国女伞兵的“三项之最”。她,又被称作中国军中的“居里夫人”,因为她以自己切身的空降体验为基础,研制出了“充气护踝”,填补了我国这方面的技术空白。她没有自己的孩子,过着极简的生活,却把自己1000万元的毕生积蓄捐给了家乡木兰,只为家乡孩子能受到更好的教育。她以对祖国和家乡的贡献,为世人树起一座大爱的丰碑。

这些是本书中最让人难忘的看点,它让我们读懂了无畏、无私、无悔、大仁、大勇、大爱,让我们懂得了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这些人的牺牲和奉献。也只有懂得这些后,才能深刻地明白什么是家国大义,什么是爱国情怀。

(作者单位:北方文艺出版社)

猜你喜欢

薪火相传黑土地黑龙江
我国首部东北黑土地白皮书为“用好养好”黑土地提供科技支撑
讲台
《吉林省黑土地保护条例》施行
羡慕等
曲艺学科之发展趋势
黑土地上稻花香
实施字理教学,贵在不忘初心
铅笔长高了
黑龙江出版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