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虚假“种草”亟待合力“拔草”

2021-12-20何勇海

风流一代·青春 2021年12期
关键词:种草受访者消费

何勇海

你有被网络“种草”坑过的经历吗?日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13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购物前,82.6%的受访者会搜索相关“种草”推荐。78.2%的受访者有被网络“种草”坑过的经历,61.7%的受访者觉得护肤品、化妆品是网络“种草”容易踩雷的一类产品。(2021年11月4日《中国青年报》)

所谓“种草”,是指把一样事物(商品、美食或景区等)推荐给他人,让他人也产生喜欢之感并购买(消费或打卡),与“安利”类似。相应地,有“种草”就有“拔草”——把喜欢某种事物的感觉、想要消费某种商品的欲望给“拔”掉,也就是取消消费计划。在各种商品琳琅满目、美食应接不暇、旅游资源极大丰富的今天,不少消费者有一种空前的“选择困难症”。而搜索相关“种草”推荐,综合考虑他人的消费、旅游体验,再结合自身需求选择消费、旅游产品,就成为化解“选择困难症”的重要办法。

应该说,最初的“种草”基本是“野生”的,“种草”人纯属出于喜欢某种好物,而向他人诚心推荐、热心分享,实现真诚帮助、关爱他人的美好初衷。然而,当消费社交化不断向前发展,“种草”人多了,尤其是搜索相关“种草”推荐的人多了,商家的嗅觉总是灵敏的,更多不一样乃至有目的、有计划的“种草”也随之而来。营销式“种草”披挂上阵,将单纯朴素的使用心得式“种草”冲击得七零八落。据报道,一些平台上的“种草”有一套完整的产业链,写文、点赞、评论等,成为名副其实的商业推广。

在这种情况下,许多“种草”再也不是“亲测好用”,而是陷阱重重。消费者虽然同样能享受到选择消费、旅游产品的快捷高效,但是,又有多少是真实可信的呢?正如一些网友所说,路口有铁道道闸,就被冠名“小镰仓”;房子是蓝色和白色的,就被称作“小圣托里尼”;有草地和小鹿,就叫作“小奈良”……前往被“种草”的“诗和远方”,结果心态崩了,原来一切都是滤镜下的产物。也有网友表示,“种草”不“种”良心产品,只想着“割韭菜”,便是“一本正经地耍流氓”“一门心思地疯狂逐利”。

这种挖坑式“种草”显然会损害消费者的利益。同时,虚假“种草”以及用户体验的落差,将影响“种草”平台的口碑和发展。不少消费者不仅消费更趋理性,且在学习如何分辨虚假“种草”,有人会用“关键词+避坑、排雷”搜索的方式反向避坑,有人会重点关注评论区,时间接近、字数较多的评价大概率是广告,有的在被博主“种草”前,會特地去查询有没有人讨论过该博主的“黑历史”……所以有网友表示,“种草”平台批量挖下的坑,总有一天把自己埋了;套路种下的“草”,总有被斩草除根的一天。

当然,以上述话语警示“种草”平台和“种草”人不再虚假“种草”,并不现实。在利益面前,道德自觉是靠不住的;对“种草”式商业营销,也不必“一棍子打死”,最关键的是要给它立个规矩。“种草”式营销其实是一种软性广告。软性广告也是广告,按照广告法等的规定,“种草”式营销应明确标注“广告”字样,也不得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欺骗和误导消费者。相关部门还应进一步出台有针对性的监管意见,有效、合理监管“种草”式营销。各个平台则当进一步加强自查,对严重虚假宣传的用户,封禁账号。

与此同时,“种草”人要有职业操守,根据真实消费体验向消费者“种草”,或帮助避坑。虚假“种草”不仅损害他人利益,也会对网购环境造成伤害,“种草”人也是消费者,也可能自食恶果。广大网民则应理性消费、量力而行、货比三家,不要贪图便宜,同时应提高甄别信息的能力。在选择消费、旅游产品时,宜选择正规渠道,并将宣传页面、支付凭证、聊天内容等截图保存,以作日后的维权依据。

(编辑  张建  445718228@qq.com,西米绘图)

猜你喜欢

种草受访者消费
生日礼物种草合集
认识亚健康
“民生清单”承载幸福期待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种草
“新青年消费”,你中了几条
消费舆情
信用消费有多爽?
“种草”
房价还会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