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镇做题家”打开广阔的天地

2021-12-20苑洁张佳雯

风流一代·青春 2021年12期
关键词:爸爸学校学生

苑洁 张佳雯

5:20,起床,洗漱;5:30~6:30,早读,完成一套英语阅读;6:30~7:30,第二节早读,自己完成随机任务,整理错题、背单词……22:30,熄灯睡觉。

这是姜晓雪高二、高三时的作息时间。每天如此,不熬夜,也没有周末。

因为辍学半年,她已经落下了许多课程。想要追上去,要更加努力。

姜晓雪的家在山东省莱西市,妈妈是聋哑人,没有工作;爸爸年龄较大,除了种地,偶尔帮人搬砖盖房子,也没有什么稳定收入。

上高中的住宿费、学杂费、生活费对她的家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支出,她觉得每个月花家里很多钱,学习又差,对不起爸爸妈妈。高一期中成绩出来,倍受打击的姜晓雪决定离开学校。

姜晓雪辍学了,连书包都没带回家。

“妈妈不会说我,爸爸不善言辞,也没说过我什么。”半年时间里,她每天帮父母干点农活,或者打零工挣钱,在小作坊里一天只挣了10块钱。突然有一天,她想通了,觉得最起码得有个高中文凭吧,即使考不上大学,以后也得有个一技之长,能养活自己。

爸爸和哥哥陪着姜晓雪去找学校的校长,学校最终同意再给她一次机会。

重返学校,不能再那么没出息了。高考成绩出来,姜晓雪考了664分,被录取至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成为家乡近十年来第一个考上清华大学的文科生。

但她也很快意识到自己的“格格不入”。“新生梦想秀”上,她完全不知道“演讲”是什么;团队训练营中,同学们玩的团建游戏她从来没有听说过;不会用电脑、不知道PPT该怎么做……在心态和眼界上,姜晓雪觉得自己完全跟不上大家的节奏。

姜晓雪选择主动适应。第一个尝试是参选班长,虽然落选了;第二个尝试是在军训时和大家聊天,发现“大家没那么高冷,在生活中很平易近人”。

和大家拉近了距离的姜晓雪很快又遭到了学业上的“打击”。论文、读书笔记对她来说都是新鲜事物,她只能去网上搜索,学着别人的写。同学们一两天就能写完的作业,她需要写好久。期中专业课考试,自己成绩刚刚及格,别人却考了满分。

大一下学期,她开始慢慢接纳自己,接受了努力也未必可以赶上别人的事实。

校园的生活忙碌多彩,学校为学生们提供了各种可能。针对家庭困难学生发展的“鸿雁计划”让她有机会走出国门参加公益项目。大三时,姜晓雪还在学院的资助下前往欧洲交换学习半年。通过各种实践,姜晓雪对世界有了新的认识,她自己也不再纠结,“我突然想通了,生活的意义不应该是成绩、竞争,而是接纳自己,找到自己擅长的事情。要过得幸福、快乐,每天都有所进步,自由地做自己想做的事,为别人带来一些价值。”

她喜欢站上讲台的时刻,看到台下求知若渴的眼睛,她的心里会涌出一种自豪感,觉得自己在闪闪发光。大三下学期,听说学校研究生支教团在招募,她毫不犹豫地报了名。

站在面试官前,她说出了自己支教的初心:“上大學后,我看到了天地的广阔,我真切地感受到清华带给我的改变。非常感谢老师的教导、感谢我接受到的那些资助,所以我也很想回馈社会。我想参加支教团,去帮助更多像我一样的寒门学子,为他们的未来增加更多的可能,也希望自己配得上社会对我的帮助。”

姜晓雪顺利通过了选拔,来到了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南涧彝族自治县,如愿成为了一名高中历史教师。

她希望自己的到来,能够带给学生们希望。在课堂上,她不仅教学生们知识,还会帮助他们养成好习惯,告诉他们要拥有志向。课后时光,姜晓雪喜欢和学生们坐在一起,聊天、吃零食,在被山包围的天空下,给予他们心灵的陪伴。

(编辑  张建  445718228@qq.com)

猜你喜欢

爸爸学校学生
赶不走的学生
我和爸爸
爸爸
学生写话
学校推介
爸爸冷不冷
可怜的爸爸
聪明的学生等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