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实践误区及对策研究

2021-12-20陈健杨丽华徐红玲

公关世界 2021年21期
关键词:课程思政高职院校对策

陈健 杨丽华 徐红玲

摘要: 教育的本质就是立德树人。高职院校在教学工作中落实课程思政教育理念,既是应对新时代科技挑战,实施教育铸魂的现实需要,也是在教育领域争夺意识形态话语权,体现教育之中国属性的必然要求。目前高职院校在课程思政实践层面还存在一定的误区,需通过树立科学的课程思政理念,增强教师课程思政的意识与能力,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思政评价机制,健全课程思政体系予以解决。

关键词: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实践误区,对策

引言

教育的本质就是立德树人。“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 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加强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工作,必须围绕高职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从国家意识形态战略高度出发,紧抓课程改革核心环节,着力将“立德树人”落实于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之中,要求所有高校、所有教师、所有课程都承担好育人责任,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形成协同效应,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1]为社会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一、高职院校开展课程思政的意义

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人才培养体系中起基础性作用。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中的高层次教育,肩负着为经济社会建设与发展培养人才的使命。高职院校的生源是現有考试制度分流的结果。在我国的考试制度偏重考查学生的数理逻辑及语言能力的背景下,考试结果未必能全面地反映学生的真实能力。根据著名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需要从更宽泛的视角去发现高职院校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挖掘他们的潜能。同时,也不必讳言高职院校的学生在理论知识学习方面普遍存在学习方法欠佳,学习习惯不良,学习意志薄弱等学习品质方面的问题。高职院校的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稚嫩,对网络上的各种信息不善甄别,容易受外界影响。西方敌对势力也不断利用网络技术,妄图给新时代的中国大学生“洗脑”。在信息化智能化的时代,人工智能在诸多领域已经出现了替代人工的趋势,人力资源的优势越发体现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无可替代性。高职院校在教学工作中落实课程思政教育理念,既是应对新时代科技挑战,实施教育铸魂的现实需要,也是在教育领域争夺意识形态话语权,体现教育之中国属性的必然要求。

二、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实践中存在的误区

长期以来,传统课程教育思维把政治立场与思想道德价值观教育视为思政课程的事情,专业课程的事情就是传授专业知识和培育专业技能[2],这导致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被人为地割裂开来,使得专业课程未能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陷思政课程于“孤岛式”的单打独斗境地。这就是传统课程教育在实践中的误区,正是因为发现了这个误区,才出现了课程思政这一科学的育人理念与方法。通过对高职院校当前课程思政实践中误区分析,有利于高职院校将来开展课程思政工作。目前,高职院校在课程思政实践中存在以下误区。

1.对课程思政内涵理解不准确不全面

(1)把课程思政理解为搞宣传

部分教学人员认为课程思政就是搞宣传,讲政治。导致在课程思政实践中生搬硬套,唱高调的现象还比较突出,这是对课程思政的误读。课程思政固然需要贯彻党的精神,宣传党的主张,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但同时也是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的育人过程,需要将价值观塑造寓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等。将课程思政理解为搞宣传,说明并未正确认识课程思政的育人目标。

(2)把课程思政理解为只是课程的事

部分教学人员仅从课程思政的字面意思理解,把课程思政理解为只是课程的事,这导致当前高职院校专业课课程思政单打独斗的现象还较普遍。课程思政是系统性的工程,需要紧紧围绕国家和区域发展需求,结合学校发展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思政体系。需要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以及专业建设的高度看待课程思政。同时要求校党委、校长、教学管理部门、学生管理部门、教师发展中心、二级学院、教研室等协同合作,才能真正落实好课程思政的各项工作。

(3)把课程思政的育人对象只理解为学生

高职院校开展课程思政的时候已经有了这样一种预设,就是认定全体教师既有“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育人自觉,也有高超的课程思政育人技巧,但是现实并非如此。虽然很多教师专业能力突出,但在思政育人方面未必底气十足,更何况课程思政需要教师具备将专业课程与思政元素融通的能力,巧妙的显隐结合育人技巧。而很多教师尚未完全具备这样的能力与技巧。《纲要》中明确提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教师是关键。“一个老师如果在是非、曲直、善恶、义利、得失方面老出问题,怎么能担起立德树人的责任?”[3]所以高校职院校开展课程思政,其育人对象不仅是学生,也包括对教师的培育。

2.对课程思政的实施不精准不精致不到位

(1)混淆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

课程思政不是思政课程,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4]。课程思政是“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不让思政教育有死角,有空白,形成三全育人体系。但是课程思政毕竟不是思政课程,不是抛开专业专门开展思政教育,而是要求教师在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同时,不能忽视教学的方向性与育人的全面性。但是部分教师在课程思政实践中矫枉过正,没有掌握好“度”的问题,“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偏离了既定的教学任务,把课程思政上成了思政课程,不仅扰乱了专业教学的固有规律,还影响了思政课程教师的教学活动,招致学生的反感。

(2)把课程思政任务化

部分教学人员存在把课程思政任务化倾向,对课程思政的重视仅体现在形式上。具体表现为在进行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融入的时候,没有区分不同专业课程之间要求、任务与目标的差异性,没有深思专业课程的特点、思维方法与价值理念,导致思政元素的选择具有浅表化、同质化的倾向,在实施过程中生搬硬套、牵强附会、思政意图与形式都过于彰显,显性有余而隐性不足,有机融入程度不够,走向“课程”+“思政”的形式化误区,达不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3)把课程思政说教化

部分教学人员缺乏对学生年龄特点,认知水平,情感需求,经济背景等方面的综合考虑,忽视高职院校的学生更愿意通过实例感受、体会、领悟,更相信自己内心感受的认知特点,在課程思政的过程中大道理讲得多,亲身示范少,理论联系实际不够,导致说教内容显得不接地气,不够感人,不够服人,难以引发学生深入的思考。

3.重课程思政过程,轻课程思政评价

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有“只求开花,不求结果”的现象,表现为对课程实施的过程有明确的要求与监督机制,但是缺乏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对学生的评价依然以知识与技能为主,对学生铸魂成效的评价不够,缺乏对学生思想转变方面的评价。对教师的评价依然受“五唯”的顽瘴痼疾的影响较大。弱化了课程思政改革的内在动力。

三、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实践存在误区的原因分析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背景下立足我国本土教育实践来进行课程育人的中国化诠释,是全新的育人理念、育人方法与育人实践,作为一种新事物,人们对其的认知与理解需要一个过程,难免会产生实践上的误区。但更重要的原因还在于相关人员对课程思政的内涵与精神领悟不通,相关教师实施课程思政的能力不足。但根本原因在于相关人员的学生主体意识不强,没有真正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成效是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此外,课程思政的成效是全员育人形成合力的结果,功劳主体和责任主体均难以确定。如果把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比作洋葱表皮可视化部分的话,那么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形态就属于洋葱的中核部分,评价起来比较困难。在缺乏科学有效的课程思政评价机制的情况下,教师更愿意把精力投向责任明晰,易出显效的专业教育领域。当学生缺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激励,又面临可视化指标压力的时候,自然容易忽视内在的修养。

四、针对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实践误区的对策

1.树立科学的课程思政理念

课程思政的基础在课程。没有课程,课程思政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课程思政的重点在思政。缺乏了思政教育,课程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导致课程教学中价值塑造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之间产生割裂甚至冲突。[5] 课程思政中的思政,不是独立运行的模块,是与课程交织在一起的思政。因此,要在尊重课程本身规律前提下,加强课程建设管理,再结合不同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

2.增强教师课程思政的意识与能力

“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6]课程思政育人目标要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首先教师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不少教师对思政的基本原理把握不透,更缺乏整体性与系统性的认识。在开展课程思政的时候难免会出现各种问题。针对这种情况,高职院校一方面要组织相关人员开展自学,真正弄清搞懂“课程思政”的理念。另一方面要通过组织教师参加各类课程思政培训,教学观摩,教学比赛,教学督导等一系列方式引导并帮助教师掌握课程思政方法,培育课程思政能力。

3.完善课程思政评价机制

“合理的教学评价能够引导教学活动趋向理想的目标;能够提供反馈以发现教学中的不足从而为教学的改进奠定基础;能够促进教师、学生等参与教学活动的内部动力,调动他们的潜能,增进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7]科学的课程思政评价机制能够为课程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优选提供指引,提升“三全育人”的实效性。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机制,需要在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并重”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从提升教师的“有效教”和促进学生的“主动学”的角度不断健全。既要评价“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8]的落实情况,又要评价“价值引导、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有机融合”这一多样性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还要合理看待显性效果、直接效果、近期效果与隐性效果、间接效果、远期效果的关系。

4.健全课程思政体系

课程思政是一项系统性工程,课程思政有效实施离不开高职院校的顶层设计与相关职能部门的配合。高职院校党委要在充分发挥课程思政工作的领导地位,教研室及教师要做好教学实施工作,教学管理部门要落实课程思政的教学管理工作,学生管理部门要提供课程思政实效反馈意见,各部门之间要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做好课程思政体系化建设,要在高职院校的评价体系中落实“立德树人成效是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避免课程思政工作流于形式。

结语

课程思政一项系统性的工程,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可能会导致课程思政实践上的误区。高职院校要解放思想,改变偏重考核学生知识、技能的传统评价方式,把价值塑造做为重要的评价指标纳入到课程思政的评价机制当中,同样对于教师队伍的建设也要破除“五唯”的顽瘴痼疾,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 PR

基金项目:2020年度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题项目(思政专项)(项目编号:2020SJB1039)

参考文献:

[1] 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的通知

[2] 陈磊; 张兴海: 新时代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逻辑进路[J],广西社会科学,2021年第2期

[3] 习近平: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6页

[4] 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5] 李国娟.课程思政建设必须牢牢把握五个关键环节[J].中国高等教育,2017年第3期.第29页

[6] 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7] 王彦才,郭翠菊.教育学[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 310页.

[8] 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N]. 人民日报 ,2019-03-19

(作者简介:陈健,江苏扬州人,江海职业技术学院 副教授,研究方向:法学;杨丽华, 江苏扬州人,江海职业技术学院 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徐红玲,江苏扬州人,实验员,研究方向:信息技术)(责任编辑:姜秀靓)

猜你喜欢

课程思政高职院校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