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改革与探索

2021-12-20梁秀娟田井秀

公关世界 2021年22期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三全育人课程思政

梁秀娟 田井秀

摘要:改革开放的春风走进千家万校的同时,“三全育人”理念的发展也伴随着教改和各项政策的颁布走进了每一所高校,从上世纪80年代到党的十九大以来,“三全育人”从一个育人理念发展到完整的十大育人的体系。各高校坚持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的同时,要全面推进课程思政。本文旨在探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该如何挖掘思政元素,如何有效实施课程思政,如何浸润德育教育提升育人质量。

关键词:三全育人 课程思政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早在20世纪80年代,“三全育人”理念就伴随着改革的春风吹进了千家万校,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各高校也纷纷开始实行教育改革,“三全育人”教育理念的内涵也随着时代的变迁经历了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回顾“三全育人”的发展历程,主要经历了萌芽期、发展期、成熟期和完善期。[1]

课程思政不是一个单一的概念或定义,它泛指将各种课程和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有机统一的综合性教育理念。课程思政主要形式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价值理念以及精神追求等融入到各门课程中去,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产生影响[2]。每个高校教授的课程都应该包含思想政治元素,校内外的教学活动和实践也都应该体现德育元素,教育者必须要明确课程思政的重要性,自觉主动在课程中发挥思想政治的引领。

一、高职院校课程思政面临的困境与挑战

高职院校在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仍面临不少困境与挑战,一是在认识上存在误区,许多专业课教师存在认为自己教授的课程为技能实践课,无法开展课程思政的这种片面认识;也有不少教师过于僵化地开展课程思政,忽略了专业课的特点和教育规律。二是专业课教师思想政治理论水平不高,部分专业课教师在思想政治理论水平的学习不够,导致课程思政实施存在困难;更有部分教师出现学术不端,师德师风败坏的情况。三是思政元素挖掘不充分,许多教师对思政理论,价值理念和精神追求等思政元素的挖掘十分有限,出现了将教学内容与思政元素僵化的拼接。四是课程思政实施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评价机制,许多高职院校的教学评价机制尚未与课程思政有机融合,对于通识课和专业课在课程思政实施路径和评价机制上缺乏监督和反馈机制,导致课程思政实施效果无法得到有效保证。

二、“三全育人”理念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中的体现

1.“全员”育人在课程中的体现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传授心理保健知识的课程,培养身心健康、人格健全的大学生不仅是专业教师的职责,更包括了班级心理委员、辅导员、思政专业教师、家长、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工作人员、社会其他相关人员等共同的职责。因此该课程中应该充分体现出全员参与的育人格局。学生不仅可以在课堂上学习到心理保健知识,在课堂外,辅导员、班干等其他有关人员也应该具备心理学知识,主动为学生答疑解惑,关心学生,并能甄别常见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将问题第一时间反馈给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的咨询师,及时进行危机干预。

2.“全方位”育人在课程中的体现

将校内校外各种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源进行有机整合,突出“全方位”育人。一是专业教师应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展现教学内容,例如:小组讨论、情景模拟、案例分析、素质拓展等方法,全方位给学生呈现有层次的知识体系。二是要注重知识传播的载体,要将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就要注重知识载体的多样性和趣味性,专业教师应该尝试采取不同形式的教学载体,例如:心理情景剧、心理普查、心理健康主题月活动、心理健康专栏、心理健康热线、心理沙龙、新媒体等多种载体,提升育人的质量。三是要将校内外各种资源进行整合,可以将校外专家请进来开展讲座,广泛开展相关的学术交流,不断普及和增强学生的心理保健意识。四是要建立与精神疾病类医院的联系,重大心理问题的干预需借助社会力量共同解决。

3.“全过程”育人在课程中的体现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虽然是面向大一新生开设,但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该是贯穿大学生涯甚至是一生的,因此课程中也应该凸显“全过程”的育人理念。从新生入学开始,开展大一新生心理健康普查,对存在心理困扰的学生进行咨询和访谈,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便于及时进行危机干预。专业课教师在课程实施中,应该对本班中存在心理困扰的学生给予重点关注,适时引导。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应该及时追踪学生的心理状况,不断完善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对于较轻的心理问题,秉持早发现早干预早康复的理念,及时给予学生帮助;对于较严重的心理问题,应进行预警,在必要的情况下,应告知父母,征詢父母的同意后,及时到相应的医院接受临床治疗。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改革与探索

1.课程目标的改革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让大学生掌握基本的心理保健知识,能够正确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增强大学生的自我心理调适能力,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人格完善。而大学生通常三观尚未成熟,较容易受到外界影响。因此,引导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政治观念,是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因此,要实现课程思政,必须将德育目标和课程目标进行有机融合,在高职类院校,除了重视知识技能传播以外,授课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践行“以人为本”的教育观,主动将德育教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融入教学目标。

2.课程内容的改革

课程内容的改革应该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和心理健康发展目标的双向要求,将课程内容与思政元素进行有效的整合和衔接,对思政元素进行充分的挖掘,按照不同的章节和主题,寻找对应的思政映射点,明确思政元素对应的德育功能,重构课程内容[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材内容编排上虽然有所不同,但高职类院校选用的教材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概述、大学生心理咨询、大学生异常心理及心理困惑、自我意识发展、人际交往、婚恋心理、情绪及心理健康、压力管理及挫折应对、职业心理、人格发展、生命教育等。本文按照不同章节,对各个章节的思政元素进行了梳理如下:

心理健康教育概述:用发展的视角看待健康,健康并不是一个终极的目标,而是一个要维持的过程;了解道德的内涵,感悟社会发展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珍惜当下美好的大学生涯。

心理咨询:正确认识心理咨询的意义,要客观对待接受心理咨询的同学,不要带有色眼镜看待他人,关注自己内心世界的同时,努力寻求自身的全面发展。

大学生异常心理及心理困惑:辩证地对待自己的心理困扰,明确“问题”的存在只是一时的,积极应对,寻找正确的解决方法,就能解决困难,重获健康。树立自信,敢于与困难做斗争,做积极阳光大学生青年。

自我意识发展:学会正视自我,悦纳自我,能够客观看待自己的优缺点。能够合理控制自我的行为,努力做到“知行合一”。能够追求进步,不断超越自我。

人际交往:学会自尊自爱,尊重他人,真诚待人,培养善于倾听和友善诚实的交往态度。传播优秀的中华民族文化传统,学会礼让和谦逊的良好品质,构建和谐的人际交往氛围。

婚恋心理:倡导男女平等的理念,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正确对待和处理失恋困扰,正确对待青春期性心理,学会自尊自爱,明确恋爱角色中的责任与担当。

情绪及心理健康:牢固树立法治、道德和纪律意识,学会合理控制情绪,掌握情绪处理的基本方法,明确不良情绪对自己和社会的危害。

压力管理及挫折应对:辩证地看待压力,学会正确的归因方式,学会合理宣泄压力,学习“四史”,培养不拔的吃苦和奋斗精神。

职业心理:树立职业不分贵贱的理念,融入劳动教育,倡导热爱劳动,劳动光荣,弘扬敬业爱岗,干一行爱一行的职业观,通过焦裕禄、张桂梅等楷模的事例,培养学生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的精神。

人格发展:融入理想信念教育和道德教育,培养爱国爱党爱人民的崇高信仰,崇尚追求科学和真理,培养有信仰有担当、勇敢、坚毅的人格品质。

生命教育:融入“四史”教育和感恩教育,倡导学生珍爱生命,珍惜当今的幸福生活,能够识恩、知恩、感恩和报恩,不断用劳动的双手创造美好的生活。

3.教学手段的改革

运用层次丰富的教学手段促进知识点与思政元素的有机结合,可在传统的以讲授法和案例分析法为主的教学方法上,通过情景演练、专题讨论、团体辅导、自主探究式教学、开放式教学、线上线下融合教学、对分课堂等方式,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4.教学评价的改革

教学效果评价的改革主要体现在增加对教师的成长评价,教师的成长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了基础保障,学生的成长也能够促进教师的发展。对于学生而言,应该对其是否具有正确的自我认知、能否较好地适应大学环境、是否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否樹立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等方面进行评价,具体可运用访谈法、问卷调查、观察法等方法实施评价。对于教师而言,可以围绕教师实施课程思政的效果、思想政治理论水平是否有所提高、是否践行“四有三者”好老师标准,师德师风是否起到表率、是否具有较高的职业认同感、课堂反思是否到位等方面进行,具体可运用学生评教和同行评教等方式进行。

(责任编辑:姜秀靓)

参考文献:

[1]张宁,王伟强.改革开放以来高校“三全育人”研究综述[J].中国校外育,2018(24):56+79.

[2]新时代课程思政的内涵、特点、难点及应对策略.中国知网.2019-11-1

[3]王春艳.应用型高校心理健康“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J].现代交际,2020(24):10-12.

猜你喜欢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三全育人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浅析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模式及建议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新趋势
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手段的实施途径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