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源市龙川县高明寺崩塌地质灾害成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2021-12-20李涵

西部资源 2021年4期
关键词:高明项目区坡面

李涵

摘要:本文通过对河源市龙川县高明寺的地质环境条件及崩塌地质灾害成因进行分析,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提出一些具体、可行的治理措施和防治对策,以便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为治理地质灾害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崩塌地质灾害;成因分析;工程措施;地质环境;可持续发展

1.引言

项目区位于龙川县城东侧G25(济广高速公路)以东,高明寺周边,通往水泥道路,交通便利。为了修建高明寺的需要,主庙周边开挖形成高了约21m~39m的高陡边坡,由于开挖后没有对边坡采取防护措施,一直裸露且植被稀少,高陡的边坡极有可能在暴雨等自然因素诱发下发生地质灾害,严重威胁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在项目区北侧及西侧填方高度较高,填方边坡存在滑落隐患。目前在坡顶已经出现小范围崩塌,因此对边坡进行治理非常必要和紧迫。

2.地质环境条件

2.1地形地貌

高明寺所处地貌单元属于构造侵蚀低丘台地地形,山势相对较缓,地形坡度多在25°~30°之间,大部分区域地势在50m~200m之间,波状起伏的浑圆状山丘连绵成片,起伏较小,间有较大盆地、冲沟、崩岗发育,山坡植被十分发育。项目区原始地貌为残丘坡地及丘间谷地,现为山地,各钻孔孔口标高为:170.69m~264.85m,最大高差94.16m。高明寺为寺庙,工程建设活动较发达,寺庙主要分布在山腰、山脚,形成众多的人工边坡,潜在威胁大,人为活动对原始地形地貌影响较大。

2.2气象水文

项目区属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终年温暖湿润,长夏无冬,年平均气温为21.2℃,极端最低气温为-3℃,极端最高气温39℃。4~8月多南风,9~12月以北风为主,年平均风速1.5m/s,基本风压值为0.30(kN/m2)。全年雷暴日数85天,最多106天。受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影响,区内降水量极为丰富,年降水量约1889mm,最高可达2500mm,其中每年5~8月份是雨季,冬季少雨,11月份到次年2月份,降水量仅占全年的10%,日降水量<50mm。

项目区北侧沟谷分布有小溪流,水量不大;东侧位于丘陵斜坡地带,边坡上方存在较大汇水面积。

2.3地层岩性

项目区分布地层主要为第四系冲洪积层(Qal)、坡积层(Qdl)和残积层(Qel)。其中,冲洪积层为灰、灰黑色的有机质土和黄色的粉质粘土,坡积层为黄色的含碎石粉质粘土,残积层为黄色的砂质粘性土。

基岩为燕山期花岗岩(γ52)和泥盆系(D3)粉砂岩。其中,燕山期花岗岩根据岩石风化程度的强弱,划分为全风化、强风化(土状强风化、块状强风化)、中风化三个风化岩带,可塑—硬塑,成分以粘粒、粉粘粒为主,呈黄色—浅灰色;泥盆系粉砂岩根据岩石风化程度的强弱,划分为强风化、中风化二个风化岩带,中厚层状构造,泥质胶结,呈紫红色。

2.4地质构造与不良地质作用

项目区位于剥蚀残丘及丘间洼地地段,经调查,项目区及其周边未发现新近活动的断裂、断层等构造及岩溶、土洞、泥石流等不良地质作用。由于开挖后,没有对边坡采取防护措施,开挖边坡较陡,部分地段已发生滑移、塌方。

2.5水文地质概况

根据钻探揭露深度内,项目区地下水类型主要为第四系孔隙潜水及基岩裂隙水。第四系的土层均为粘性土层,其含水量及透水性较差,属弱透水层;全风化花岗岩、强风化土状花岗岩及强风化粉砂岩其裂隙发育,但多为闭合型裂隙,其含水量及透水性亦较差,属弱透水层;强风化块状花岗岩裂隙发育、连通性一般,富水及透水性一般,属中等透水层;中风化花岗岩及中风化粉砂岩裂隙不均匀且差,因此,场地地势较高,地下水较贫乏。地下水来源主要靠邻近地下水体的渗透补给,向东南方向排泄。地下水位及水量动态变化受季节性影响较大。根据本地区经验,变化幅度一般为:2.00m~4.00m。在勘察期间测得钻孔初见水位埋深为:0.40m~18.60m,平均9.43m;水位标高:167.79m~224.46m,平均188.31m;钻孔稳定水位埋深为:0.60m~19.0m,平均9.85m;水位标高:167.49m~224.16m,平均187.89m。

3.崩塌灾害成因分析

3.1巖土体对崩塌的影响

项目区的边坡岩土体花岗岩残积土及其下的全风化、强风化岩。花岗岩残积土分布于项目区大部分场地,全风化、强风化、中风化岩石分布全场,厚度大,钻孔揭露主要为可塑~硬塑状土层,遇水易软化,施工时若被水淹(浸),其承载力降低较明显,场地基岩岩性复杂,岩面埋深变化很大,强度差异大,对路基施工有不利影响。

3.2外界环境诱发因素

项目区的人类工程活动强烈,原始地貌为残丘坡地及丘间谷地,由于修建高明寺进行人工开挖形成高陡边坡,现地形地貌为山地,根据钻孔孔口标高最大高差为94.16m,边坡陡峭,十分有利于降水的汇集与排泄。项目区内降水量极为丰富,强降水在短时间内可形成坡面洪流冲刷坡面,带走坡体中的颗粒,对边坡稳定性造成不利影响,由于受雨水冲刷较严重,局部已发生崩塌。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崩塌地质灾害的形成是在项目区本身的特殊性岩土体,因高明寺开挖形成的陡峭边坡及特殊水文地质条件等内在因素的基础上,由强降水极易诱发的地质灾害。

4.治理措施

防治工程应整体考虑,工程措施应做到经济、安全、合理、可行。对稳定性差边坡地段采取支护、加固、拦挡等相应的支护措施,完善地表排水系统,尽量减少地表水入渗,保证坡体稳定,消除边坡地质灾害隐患。

高明寺边坡治理工程治理方案为:

①边坡坡面修坡:主要清除坡面的垃圾、杂草及表层浮土,坡面清理不得有较大的突起和凹陷,修坡使坡面平整;同时对北侧弃土场弃土不规范造成填土滑落隐患进行清除,将弃土挖运至规范的弃土场进行完全清除;

②边坡支护:对主庙周边开挖及二级平台上的边坡进行支护,由于边坡高差较大,采用分级放坡进行支护;

③锚固护坡,修建挡墙,按规范要求夯实填土并辅以绿化:修坡地段从坡脚向上修坡平整后,对坡面采用锚杆(索)格构梁工程措施进行加固;并对格构梁间植草绿化护坡,采用厚层基材喷混植生技术进行绿化;局部填土较高不规范的路段增设挡墙,挡墙基础置于天然地基上,基础承载力要求不小于200kPa,基础埋置深度一般不小于2.0m,坡率不小于1∶1.5;

④完善排水系统:在坡顶设置截水沟,放坡台阶和坡脚处设置排水沟,减缓坡顶路面积水向下溢流对坡面的冲刷和浸润,增加边坡的稳定性。

通过上述工程措施的治理从而使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达到安全、经济、美观的目的。

5.建议

①工程治理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周边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合理使用土地,做好绿化措施,防止和减轻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对不可避免的破坏应在工程完工后及时恢复。

②应当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开挖边坡施工,尽量避免在雨季施工,在雨季施工宜做好临时排水措施,边坡开挖后需及时对坡面进行防护,防止降水对坡面及地面冲刷,开挖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对边坡变形监测。

③边坡开挖施工过程中,应加强施工过程的监测监控,及时分析和协商研究解决工程问题;施工后应由第三方单位承担工程监测,应按永久边坡要求持续检测,暴雨季节应加密检测频率;

④要建立完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及应急处理机制,强化部门及设备的衔接,加强各部门及设备的沟通,切实地改善地质环境,预防地质灾害的发生。

⑤应通过各种渠道宣传和普及地质灾害科普知识,提高群众的防灾意识及自救、互救能力。

⑥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规程制度进行工程活动,严禁私人滥挖开采,从根本上扼制地质灾害的发生,使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

6.结语

崩塌地质灾害严重威胁着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对维护社会稳定、保障生态环境、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是每个人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完善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各方协作联动,坚持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实现环境、经济与社会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伟.浅析广东省崩滑流地质灾害与地层岩性关系[J].西部资源, 2017, 000(004):104-105.

[2]焦艳彬,郜占红,刘明.某高土质边坡防治方案分析[J].工程技術研究. 2020(06).

[3]骆银辉,胡斌,朱荣华,普兴如.崩塌的形成机理与防治方法[J].西部探矿工程. 2008(12).

[4]刘平.某土-岩组合边坡勘察与稳定性分析[J].福建建筑, 2016, 000(002):87-90.

[5]汪益敏,陈页开,韩大建,等;降水入渗对边坡稳定影响的实例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4, 23(6):920-920.

[6]齐林梅.关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探讨[J].西部资源. 2015(03)

[7]王创,李淑秋,孙伟.浅谈广州市某大学学院后山崩塌成因机制及防治措施[J].西部资源, 2018, No.83(02):118+121.

猜你喜欢

高明项目区坡面
Propagation of surface magnetoplasmon polaritons in a symmetric waveguide with two-dimensional electron gas
合阳县节水灌溉项目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爸爸的“高明”之处
Study on the Perturb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wo-Channel Laser Propagation in Atmospheric Turbulence
冲积扇油气管道坡面侵蚀灾害因子分析
超音速流越过弯曲坡面的反问题
凌河源项目区水土流失危害及策略研究
面板堆石坝垫层施工及坡面防护
Overview of Urban PM 2.5 Numerical Forecast Models in China
华阴市农发项目顺利通过省级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