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生活融入课堂

2021-12-20

学习报·教育研究 2021年50期
关键词:品德家乡教学内容

编号:G40(2021)24-

02-03

作者:冯晓林

一、课堂生活化,提高认知

教师在教学中应以课本为纲领,大胆地拓宽教学内容,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的观点认知、生活经验、情感体验引入课堂,丰富教学内容,弥补文本的缺憾,增加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在教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單元的第四课:学会拒绝,“不跟烟酒交朋友”后,学生了解了烟酒的害处,为了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吸烟酗酒的危害,我有意识地安排学生交流自己身边因为抽烟酗酒产生严重后果的真实故事。

学生A:去年的一天晚上,我家附近有位老爷爷抽烟,烟火掉在棉被上,酿成一场火灾,大火烧了被子、家具,老人也在大火中烧成重伤,损失惨重。

学生B:前年的冬天,我村的一位年青人在外面酗酒后开车回家,车子一头撞在电线杆上,造成车毁人亡的惨案。

学生C:……

一件件实事,一桩桩惨案,沉重的代价,血的教训,同学们铭记了抽烟酗酒的危害,坚定了远离烟酒,并主动劝告父母不抽烟、不酗酒的信心,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再现生活,增强认知

再现生活就是通过视频、表演还原事实真相,让学生如身临其境。从而全方位、多角度地获取信息、了解事物、看清事实,获得切身体验,增强认知,获取正确的价值取向。

例如,在教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人类的家园”的第1课只有一个地球的“家乡的环境”时,因为学生对家乡的过去只是停留在传说这一事物的表象上,没有见过,更没有体验。为了让学生看清家乡的过去和现在的环境,体会到环境越来越恶劣,帮助学生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我搜集了不少关于家乡环境的老照片,拍摄了对应的新照片,利用多媒体播放出来。通过新旧照片的对比,增强了同学们的环保意识。

三、走进社会,践行认知

课标明确指出:学生品德的形成源于社会生活,具有很强的开放性。课程内容根据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和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教学空间从课内向课外延伸,从课堂向学校、家庭和社区扩展。因此,我们教师要善于把握教学内容,把课堂生活拓展到学校、家庭和社会,最大限度地、立体地整合各种教育资源。要让学生积极地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并通过活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自我教育。

把儿童与其真实的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有意识地把儿童带回到真实生活中,去观察、感受、体验、分析、反思他们的生活,使我们的品德教学能更加贴近儿童的生活,回归生活并高于生活,实现品德教育的最终目的。

“教育即生活”,学生的品德形成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要以儿童的生活为主线,以儿童丰富多彩的实际生活为内容,以儿童现实生活的活动为载体,以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为教学空间,让生活走进课堂,让儿童走进生活,让品德融入生活。

(作者单位:山西省闻喜县城西小学043800)

猜你喜欢

品德家乡教学内容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品德
夏天的家乡
论茶的君子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