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龚全珍师德文化促进校园特色建设

2021-12-20

学习报·教育研究 2021年52期
关键词:校园建设特色

编号:G40(2021)26-

02-01

作者:郭海元

摘要:“學高为师,身正为范”和“立德树人”,都要求教师必须以“德”为先,率先垂范。龚全珍师德文化与教师日常具体工作紧密相关的内容主要体现在:崇教敬业,关爱学生,淡泊名利,终身学习等方面。以师德文化作为主要内容建设特色校园,使师生耳濡目染,身临其境,有利于教师继承和弘扬龚全珍高尚师德,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在校园特色建设中,必须主题鲜明,持之以恒,把文化主题赋予载体,通过一定的抓手,使之变为现实。

关键词:师德文化;校园建设;特色

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可见环境对人成长的重要作用。有特色的校园环境,就是一种校园文化。他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

龚全珍1957年从新疆回到莲花县,主动请缨到莲花县坊楼中学任教至1961年。在坊楼中学工作的四年中,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高尚师德案例。我们课题组通过走访其同事、学生及家人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课题组邀请相关专家、同行对这些案例进行综合剖析、研讨,归纳出龚全珍高尚师德的内涵为:坚定信念,服务人民;扎根基层,淡泊名利;崇教敬业,终身学习;关爱学生,严慈相济。这四点刚好对应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

坊楼中学从1957年创办至今已历经六十五个春秋,龚全珍的高尚师德已扎根在坊楼中学一代又一代师生的潜意识中,并自觉形成了良好行为习惯,这种高尚师德和优秀品德已在坊楼中学不断弘扬传承。

为了强化龚全珍师德文化对师生的影响和为其他学校特色建设提供借鉴经验,我校课题组对师德文化促进校园特色建设作了如下思考与探索:

一、从校史和学校师生实情着手,挖掘、分析、确定校园文化主题

千片树叶各不相同,万千学校各具特色。不同的学校总有独特之处,具有从办学之初就遗留下的痕迹,只不过我们未发现而已,未发现并不等同于不存在。这种痕迹可以是建筑类的硬实施,也可以是人文环境类的软文化。我们要从众多痕迹中寻找到共同的积极因素,从各种积极因素中追根寻源,找到其中的精神之泉,把它确定为校园文化的主基调。我们课题组就是在分析现在学校大量无私奉献、崇教敬业的教师关爱学生的众多具体案例中,在分析本校众多毕业生走入工作岗位的具体表现和取得的成就中,在分析学校的历史建筑和校史资料中追根寻源,得出结论,认为这都是因为一代又一代的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深受龚全珍高尚师德影响造就的。龚全珍师德文化就是学校精神之魂,是巨大的精神力量。因此学校在课题组的建议下确立了龚全珍师德文化为校园特色文化建设的主基调,以此来指导日后学校的各项建设。

二、持之以恒以文化主题贯彻校园各项建设

贴在墙面上的文字未必就是校园文化,影响校园建设的各种文化因素、学校的景观、人际关系、学校制度、师生共同默认且自觉遵守的行为习惯都是校园文化。我们要把确定好的文化主题用来指导学校的各项特色建设。在建筑设计中融入校园特色文化,在学校规章制度的制定中引入确定好的主题文化作为管理手段和目标。勿认为贴在墙面上的即文化,只有融入心里并自觉遵守的各项行为习惯才是真正的文化。

学校文化最忌杂乱、无主题且可能因领导的变动而不断折腾。校园文化不是想象创造出来的,而是在长期的教育教学中不断积累沉淀中形成的。这就要求我们所确立的学校文化主题必须长期用于指导学校工作实践,如此学校各项工作及师生的行为意识也会自觉亦或不自觉地受校园文化的影响。我们要善于发挥主观能动性,强化校园文化对学校工作积极的影响,持之以恒把校园文化与学校的人文制度及环境建设等各方面有机结合起来,且通过各种有效载体不断传承。

我校在学校的师德教育中以龚全珍高尚师德文化为内容和管理目标,并形成了长久有效的师德建设机制,确保这种正能量文化不断弘扬传承。

三、校园特色建设必须要有良好的载体

没有形式就没有内容,内容要以形式来体现。形式良好才能更好、更有效地展现内容,同时形式本身也是内容之一。有形的建筑物墙壁文化、校园绿化、校园景观及无形的管理理念、体系,各项规章制度,人际关系等皆能展现校园文化特色建设。

我校以龚全珍师德文化为校园特色建设的主基调。首先,各楼房以“德”为名且以清新的浅绿色作建筑的外观颜色,以龚全珍高尚师德文化为主题,把《龚全珍日记》中有关于“德”的话语及正确的人生观话语,以不同形式张贴悬挂在各楼房墙面上,教学楼以终身学习、正确价值观,办公楼以崇教敬业、淡泊名利、关爱学生为主要张贴内容。特别是保存并修缮了龚全珍住过的四合院,并对其进行了龚全珍事迹展、师德文化展、校史文化展,真实地复原了当时龚全珍的办公室兼住房,把她一生从教的经历和从教中的高尚师德事例展现出来供后辈学习。其次,学校的校史展中亦体现了龚全珍师德在本校发展中的地位。再次,学校的管理制度层面中也有以龚全珍的高尚师德内容为激励目标,积极引导教师向龚全珍看齐,出台了各项体现教师关爱学生、帮助同事为内容的评价制度。另外学校利用宣传栏宣传学校培养出的像龚全珍一样具有高尚品德的名师名生。

学校把龚全珍亲笔题写校名的景观石立在校园入口处,景观石前的花草以一个醒目“爱”字种植,时刻提醒教师要爱业爱生,学生要爱校爱学习。除此之外,学校把龚全珍师德内涵和要求张贴在入校第一栋楼房醒目处,起到“进门提醒、出门反省”的作用。

四、校园特色建设要具备强而有力的抓手

众多人认为校园特色建设即校园硬件设施建设要有特色,实则不然,校园特色建设重点在于校园的软文化建设需具备特色。软文化建设能提供长久的动力,蕴藏着学校的精气神,是学校的灵魂所在。有的学校硬件设施建设虽落后,但亦能培养出名师名生,由此看出软文化建设在其中起到了决定作用。

软文化建设从何抓起就需要尋找适合本校特色和长期有效的抓手。有抓手工作才有可能更好地落到实处。我们学校为了更好地弘扬龚全珍高尚师德,在制度建设方面:我校明确提出以培养龚全珍式教师为目标,以龚全珍师德文化为指导,要求教师崇教敬业,关爱学生,终身学习。学校出台的各项制度既要严格要求又要体现人文关怀,重激励也要有鞭策。

在教师管理方面:一是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给予充分的鼓励,促进教师成长。每年开展“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评选,举行教师节颁奖典礼,教师讲述龚全珍师德故事赛等活动来激励引导教师做一个龚全珍式好老师。二是拓宽教师专业发展的空间,促进教师专业成长,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各项培训及教学研究活动,使其自觉研究教学行为规范。三是鼓励教师终身学习。当今时代日新月异,教师要不断更新自身知识结构,采取多样化的工作方式,鼓励教师集体教研,体验交流,提高专业素养水平,使教师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关爱学生的终身学习者。

在学生教育方面:一是重视班级红色文化的建设,让教室墙壁“说话”,规划板报、墙壁等一切可利用的教育媒介,设置图书角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到班级的文化建设中来。二是重视学生精神文化建设,充分开展文体活动,利用活动开展品德教育,每年开展“十佳学生”评选,“美德少年”评选,培养其良好品行,陶冶情操,促进身心发展。组织演讲赛、征文赛等活动,引领学生爱学习、勤思考。把学生的智育与德育有效结合起来,有力推动校园文化特色建设。

正因为有龚全珍的师德文化作为校园特色建设的主基调,有龚全珍旧居的展示,有龚全珍高尚师德在坊楼中学六十余年的弘扬传承,我校涌现出了众多名师名生,吸引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近两年全国各地的领导、教师来我校参观考察达七千余人次。

※本文系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普通类重点课题《龚全珍师德文化促进校园特色建设的实践研究》课题负责人郭海元(编号为:19PTZD034)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龚全珍.《龚全珍日记节选》[M].

[2]刘国华.《校长领导力:引领特色学校建设》[M].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9.

[3]王洪军.《特色校园文化建设》[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9.

(作者单位:江西省莲花县坊楼中学337100)

猜你喜欢

校园建设特色
中医的特色
特色种植促增收
中医的特色
完美的特色党建
特色小镇党建怎么抓?
人建环境环境育人
生态现代化理论对高校生态校园建设的启示
弘扬传统文化教育,助力和谐校园建设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