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视域下“热工理论及应用”课程思政改革研究
2021-12-20贾小平武小芳张立峰
贾小平,武小芳,张立峰
(鄂尔多斯职业学院,内蒙古 鄂尔多斯 017000)
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人才培养的质量是职业院校全部工作的关键和核心,为企业输送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是职业院校的使命,“立德树人”是所有职业教育人的初衷,大到学院,小到教研室,再到每位教师、每门课程都有立德树人的使命和职责。因此,课程思政的改革刻不容缓,如何挖掘思政元素,将思政育人功能融入课堂教学实践,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及职业素养,而且能发挥专业课程“立德树人”的育人功能,就需要结合各门课程的具体特点积极探索课程思政育人的实施路径。
1 课程简介
“热工理论及应用”这门课程是电厂热能动力装置专业的学生接触的第一门职业基础课程。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应用热力学基本定律、水蒸汽图表分析电厂主要热力设备的能量转换特点、热力过程及热力循环,还能利用热量与能量传递规律定性分析典型电厂换热器的传热全过程,并能根据各种换热器的结构和其工作原理,分析其为了满足其应用要求提高换热器传热效率或削弱换热的方式与途径。因此,热工理论及应用课程的学习为未来从事中小型机组火电厂运行和检修提供基础理论和初步的实践技能,也为学习锅炉、汽轮机、热力发电厂等专业课及毕业后从事本专业工作奠定重要基础,但学生学习起来兴趣并不高,虽然经过多轮教学改革,但仍摆脱不了理论性强、内容枯燥的特点。近年来,笔者聚焦如何在热工理论课程中开展思政教育进行了探索和实践,以期在热工理论及应用这门课程中克服枯燥乏味的困难,挖掘思政元素,将思政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不仅能够寓道于教、寓德于教,还能寓教于乐;使老师在课堂上践行并潜移默化地向学生传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九大精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好习惯、好修养;促使学生的学习从被动变为主动;使学生学习走向素养化;坚定专业自信和文化自信,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达到德、智、技融合,实现了技能培养、职业素养与思政教育的“三促进效应”,效果良好。
2 “热工理论及应用”课程思政改革研究的措施
(1)挖掘“热工理论及应用”课程中所蕴含的“道”。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思政的最终目的在于立德树人。学生是受教育的主体,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思政必须服务于学生的成长成才。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思政的开展首先需要从“道”上实现对学生价值的引领,引导学生讲道理、走正道、行道德。必须深入挖掘“热工理论及应用”课程中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实践环节、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库建设等方面融入能引领价值的思政元素,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2)研究课程思政改革中的“法”,即研究“热工理论及应用”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规律。要以和风细雨、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德育因子自然融入专业知识教学中。让学生以可感知、可理解、可参与的顺理成章地而不是牵强的加入思政元素。
下面就用几个案例来分析:
①课程结合如何提高热机效率、节能减排降耗、低碳环保工作生活等目前热工领域方面的热点问题,引导学生意识到全球面临的能源危机,从而认识“热工理论及应用”课程的主要任务。
②通过讲述绪论内容,让学生自行上网查找我国能源现状、能源短缺及利用方面产生的很多环保问题,向学生渗透能源现状及能源短缺问题,来引导学生增强能源方面的责任意识,激发学生保护环境、节约能源的意识。充分认识十八大提出的建设“美丽中国”的重大意义,激发学生为解决我国能源问题和保护环境而努力学习的爱国热情。在讲到绪论中本课程的意义时,可向学生介绍或让学生自主上网查找国家在新能源发展方面取得的成就,以及在能源综合利用及转化方面所作出的贡献,启发引导学生树立“中国自信”,以“润物无声、春风化雨”的方式将正确的价值观传导给学生。
③如在讲述绪论时,在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讲述中,通过学习第一类永动机是不可能造成的(即不消耗任何能量就可以对外源源不断输出功),引导学生明白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不劳而获是不可能的,引出学生真正理解“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也让学生透彻理解能量守恒定律。
④在讲述热力学第二定律时,为了让学生彻底理解克劳修斯和开尔文表述,和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从而提醒学生平常要认真观察、经常总结、归纳;通过讲解不可逆因素会导致做功能力损失,让学生明白不良行为都会给自身和国家都可能带来不可逆的损失,引导学生要做一个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的好公民。
⑤在气体压缩这部分教学内容的实施过程中,让学生明白气体被压缩后,就会引起气体压力的升高,从而能对外做功,让学生意识到无论是设备还是工作,生活有压力才有动力,在学习和生活中要善于将所承受的压力转化为动力,干出一番事业。例如,在讲述水的状态时,水蒸气由未饱和水变成高温高压的过热蒸汽过程中吸收了大量的热量,最后才可以进入汽轮机进行冲转做功,吸热过程好比我们学习的过程,只有持续努力地学习,有了渊博的知识,积累了丰富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我们才能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施展才能,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一份力量。
⑥在讲卡诺循环时,将卡诺的事迹给大家讲一下,尼古拉·莱昂纳尔·萨迪·卡诺是法国青年工程师、热力学的创始人之一。兼有理论科学才能与实验科学才能,是第一个把热和动力联系起来的人,是热力学的真正理论基础建立者。 他出色地、创造性地用“理想实验”的思维方法,提出了最简单但有重要理论意义的热机循环——卡诺循环,并假定该循环在准静态条件下是可逆的,与工质无关,创造了一部理想的热机(卡诺热机)。卡诺在20多岁就显示出他的才能,离不开他的认真学习与刻苦努力,学生也应该如此,不仅要以我国的能源事业发展为努力的目标,更应该从卡诺取得的伟大成果中启发引导学生,从现在开始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毕业时也一定会取得令自己和他人满意的成绩,从而为走上满意的工作岗位打下牢固的基础。
⑦水蒸汽是水在恒压下不断加热通过预热、汽化、过热三个阶段转化为可以进入汽轮机做功的物质,学习水蒸汽的定压形成过程时可根据学生的情感随时和学生的学习情况相联系。引导学生明白要想成为有作为,对国家有贡献的栋梁之材,就要像有大的做功能力的过热蒸汽一样,要不断学习知识,积累专业技能,只有经过持续不断的努力学习,才能有大作为。
⑧在混合气体的教学实践中,通过各种组分总和为1,引导学生明白人的时间、精力都是一样的,如果每个人用在玩游戏等上的时间、精力多一些,那学习、工作等时间、精力就会少,长此以往,你和别人的差距就会越来越大,来引导学生合理分配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⑨在讲述热阻知识时,在强化传热时,减小热阻可以增大传热量,在研制保温材料时,增大热阻可以减小换热量,引导学生明白任何事务都有两面性,我们要辩证看待问题,合理利用资源,来解决实际问题。
⑩在讲述辐射换热知识时,通过温度越高,物体辐射换热能力越大,引导学生明白学识能力越高的人他的影响力越大,激发学生多学习、多锻炼的热情,提升自己的个人能力,为社会发展进步发光发热。
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只要不是生搬硬套、标签式说教,而是以水到渠成,和风细雨、润物无声的方式导入思政,思政和专业课是可以达到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相互促进的效应的。
(3)研究“术”,即热工理论及应用课程思政改革的思政元素融入方式。教学过程主要采用三段一体全方位融入的任务驱动教学法,思政元素就要融入每段教学过程:首先,在课前利用学习通等手段将任务描述和微课下发给学生,学生可以分宿舍进行讨论,课上教师给出任务,并引导学生分组进行任务分析,教师要认真观察学生的状态及情感态度,适时地导入本次教学内容中蕴含的思政元素,最后教师总结。这样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然后,学生在做任务的过程中,如拆装表面式换热器,因高职院校的学生基础知识、学习态度、个人能力、成长动力、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差异性相对明显。教师在学生拆装换热器的过程中需要检查进度,个别辅导,纠正错误,并根据学生的状态再随时穿插思政元素。在操作过程中,也就是体验式环节,要采用隐性渗透式的融入思政手段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并以高标准严要求的方式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最后是感悟式教学阶段,针对每组学生成绩,让每组学生选代表说明本组学生的事物,剖析原因,并分析学生刚才操作中出现的问题归根结底是由于什么原因产生的,回到思政。
(4)研究“热工理论及应用”课程思政改革的“器”,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展示“热工理论及应用”课程的思政元素。在PPT上以红色传统文化为背景,利用学习通等信息化手段辅助教学,让学生课前预习,并以宿舍为单位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当然,教师一定要为人所师表,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课堂上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3 结语
通过课程思政改革,将德育元素融入技能培养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中,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实现了知识技能、职业素养与思政育人的相互促进,即学生不仅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对专业技能的掌握更加牢固,而且培养了学生的专业素养,效果良好。
本课程思政改革,同时培养了职业技能人才显性技能与隐性素养,为专业基础课的教学实施提供了思政改革的方法、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