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教联盟学分认定与转换的探索
——以邮轮职业教育协同发展联盟为例

2021-12-20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邮轮学时学分

尚 洁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5)

一、学分认定与转换的相关背景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教育学分认定和转换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精神,要求在各类高等学校之间试行学分转换,建立个人学习账号和学分累计制度,畅通继续教育、终身学习通道。目前,我国很多高校开展以课程为基础的学分认定与转换工作。各类高校学生学习外校课程并达到一定要求,通过本校认定后,可转换为本校相应的课程学分。

近年来,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简称MOOC,音译慕课)和学习平台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兴起,特别是疫情期间得到有效应用,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随着《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意见》《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的出台,在线开放课程的学分得到认定并纳入现行高校学分管理体系,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文献研究,目前国内在线开放课程学分认定有三种形式: 自建课程的自我认定、引入外校课程的合作认定、基于高校联盟的校际学分互认。自建课程的自我认定主要指高校在指定的一个或多个平台开设本校自建课程,对通过课程考核的本校学习者授予学分。引入外校课程的合作认定主要指组织本校学生线上学习外校的优质在线开放课程,辅以本校教师线下的辅导、答疑和考核,协同完成在线开放课程的学分认定。基于高校联盟的校际学分互认通常引入某个在线开放平台,制定协作框架协议,共享各校的优质在线课程,供加盟高校学生选修,并相互认定学分[1]。例如,上海交通大学自主研发的中文慕课平台“好大学在线”,深圳大学联合全国28个省市125所高校使用的“优课(UOOC)联盟”平台,东西部高校联盟、江西联盟、外经贸联盟等则使用的是“智慧树”平台。各联盟高校依托相关平台实现课程的共建共享及学分互认。

本文所探讨的学分互认是基于邮轮职业教育协同发展联盟的实践探索。2021年10月,由武汉交通职业学院、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共同发起,联合邮轮相关行业组织、职业院校和企业,成立了邮轮职业教育协同发展联盟(以下简称联盟),英文名为Cruise Vocational Education Alliance(CVEA)。该联盟是在全国船舶工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下,以促进邮轮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协同发展为目标,以校企合作、校际合作为主要形式,由邮轮相关行业组织、开办邮轮相关专业职业院校、邮轮产业关联企业、科研院所等单位,按照平等、互利、自愿的原则组成的非营利性的教育服务组织。其中,联盟有依托职业教育国际邮轮乘务管理专业国家级教学资源库建设,推进邮轮专业群的学分银行建设工作,开展学习成果互认机制研究,推动校际、校企学分互认等职能。

二、邮轮职业教育协同发展联盟学分互认具体做法

联盟以国际邮轮乘务管理专业国家级教学资源库项目建设为抓手,联合各成员单位共同完成了国际邮轮职业教育专业人才需求调研与分析操作手册、核心课程标准汇编、专业技能考核标准、教学质量评价操作手册等基础工作[2]。以下就是联盟在线开放课程学分互认的具体做法,仅供兄弟院校参考。

(一)学分认定的课程范围

关于联盟课程学习,为了便于认定与管理,主要包括国际邮轮乘务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在智慧职教“慕课学院”已经建好的优质课程。目前,资源库有19所院校及1家企业共同建设的48门课程,已有4门课程转化为智慧职教“慕课学院”里的课程,后期将分批逐步认定。联盟的学生或员工,通过资源库在线学习平台修读并考核合格的课程,经过本人申请,按程序认定学分,转换人才培养方案内的相关课程的学分。学生或员工可在国家学分银行建立个人学习账号,如实记录、存储学习成果,为将来高等学校认定学分提供基本依据。

(二)学时学分记录规则

参照《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及《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建设工作规程(试行)》的工作方案,学时记录规则以单个学习任务作为学时计算单元,按45—60分钟计1学时。面向联盟单位的学校学生、企业员工开展在线开放课程学习,理论、理实一体类按16—18学时计为1学分,实训类按24—30学时计为1学分。

(三)相同类型转换原则

根据《高等职业学校国际邮轮乘务管理专业教学标准》对专业课程设置的要求,这里所指的类型指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拓展课、专业实践课,同时参照国家学分银行对 “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简称1+X证书)转换原则,规定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程、专业实践课程(指技能训练或实训类课程)只能分别转换本校相关专业群基础类课程、专业群核心类课程、专业群拓展类课程、专业群实践课程的学分。

需要强调的是,联盟认定的课程可以面向专业群内相关类型的课程。所谓专业群是指群内专业界定在同一产业链(岗位群),而不能游离于此领域[3]。例如,面向中外邮轮公司在邮轮上的各类服务职位,包括餐饮、客舱、商品销售和岸上游览等,以及和邮轮公司内部的运营职位如线路运营开发等;面向邮轮产业链中其他相关职位,如支撑邮轮停靠的港口管理,支撑邮轮票务销售的旅游代理机构的相关岗位,支撑岸上旅游的景区运营等;面向高星级酒店服务类和基础管理类工作岗位等。以上岗位群可涉及旅游管理、导游、旅行社经营管理、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国际邮轮乘务管理等相关专业,通过组建全域旅游专业群,共同服务全域旅游新业态的人才培养,在此专业群内,相关类型的课程可以互认与转换。

(四)申请及认定程序

1.学生申请。凡符合学分认定与转换条件的学生,可在每学期成绩录入教务系统前两周,向所在学院提出书面申请,填写《邮轮联盟单位学分认定与转换申请表》,并附上相关证明材料。学生完成在线开放课程学习认定后,可用于转换少于或等于该学分的课程。每门课程只可申请认定一次,不可重复申请。

2.学院认定。初审通过后,由学院按认定标准进行认定。

3.学校审核。所在学院将学分认定等相关材料汇总上报至教务处,教务处根据学校教育教学总体要求对认定结果进行审核,并将审核结果公示一周,公示结束后,教务处对相应课程予以转换并通知学生所在学院。所在学院结合学生的政治思想等综合表现,根据学校成绩管理规定给予合格及以上的成绩。

三、联盟学分认定存在的问题

(一)在线开放课程转化成“慕课学院”课程有一定难度

联盟通过课程平台,共建共享联盟课程,既能克服引入外校课程合作认定的校际壁垒问题,又能克服高校自建课程自我认定形式的课程资源重复建设问题,可以充分发挥联盟高校各自的优势,实现优质资源的共建共享。因此,联盟的校际学分互认形式值得推广。但是,针对联盟部分高校课程建设进度和课程质量,需要达到高校、企业间的共同认可还有一定差距,而且智慧职教平台课程质量体系要求也比较高,需要通过严格审批之后才能上线,要转化成“慕课学院”的课程更要经过层层审批,符合标准的才能进行公开推广。

(二)学分管理机制尚不完善

目前,高校在界定学分类型的基础上,对在线开放课程的学分占培养方案总学分的比例与权重还未有统一标准。根据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意见,鼓励将学生取得的行业企业认可度高的有关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或已掌握的有关技术技能,按一定规则折算为学历教育相应学分。同时还指出,探索建立有关工作机制,对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所体现的学习成果进行登记和存储,计入个人学习账号,尝试学习成果的认定、积累与转换[4]。目前学分银行规程规定,每个X证书约相当于不超过2门专业核心课程的容量,对于某一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每一级别记录的学分一般不超过8学分。以上主要针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所折算的学分比例,但其他形式学习成果学分比例还未有标准。

(三)在线学习可信度与有效性难以测评

学校认可在线课程学习者学分的关键是其在线学习行为和水平。相比于线下课程,疫情之后在线课程的广泛使用让学习者有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如何进行学习者身份识别以及学习行为监控是学分认定的主要问题。在线学习的有效性与学习者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和自主学习能力息息相关,慕课要求学习者具有较高的自觉性和自控能力,一部分人仍然质疑在线学习的可信度和有效性。

四、对策与建议

(一)建立健全在线开放课程质量保证体系

自教育部2016年发布学分认定意见,经过5年的探索与实践,实行在线开放课程学分认定的院校在国家教育主管部门、课程建设高校、课程平台三方都逐步建立了相应的课程质量保障体系,保证了上线课程的质量,为学分互认奠定了基础,但是还未完全形成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标准。邮轮联盟由于涉及校际合作和校企合作的在线课程认定,更要加强在线开放课程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强化课程资源的遴选、管理与监督,确保课程内容符合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符合“专业与产业、职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对课程学分、课程内容、师资队伍、视频长度、作业量、学习支持等做出原则性规定,同时对课程制作的各个环节予以把控监督,上线前交由学校主管部门组织专家审核,上线后配备技术人员、助教人员提供技术支持、学习支持服务,动态可持续地完善课程建设。

(二)探索联盟在线课程学分认定、积累及转换系统

联盟要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类型和规格,明确本校学生获得学历、学位的学分要求,包括课程名称、教学内容、学分数量、学分结构、本校学分与其他学分的比例、考核办法等内容。例如,根据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意见,三年制高职总学时数不低于2500学时,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公共基础课程学时应当不少于总学时的1/4。按照16—18学时1学分计,三年学分不少于140学分,对于公共基础课程学分不少于35学分,因此,亦可参照此标准制定在线开放课程学分比例的范围。联盟可探索建立学分认定、积累及转换系统。在国家学分银行建立个人学习账号,对学习成果进行原始记录并长期保存,为学分认定和转换提供服务。例如,对联盟单位企业员工完成学习后可提交智慧职教平台颁发的证书作为学分认定与转换的依据,该学习记录存储在国家学分银行以备后用。

(三)加强对学习者的学习与考核监管

为保证学习结果真实性,联盟单位要加强对学习者学习过程的监督和学习结果的考核。通过学习者提供的在线学习平台记录,了解学习者在线学习时长、参与的课堂活动,如测试、作业、讨论等,综合考核学习者的学习成效。智慧职教“慕课学院”为了保证学习的有效性,平台会记录学习者的在线课程学习时长,参与的课堂活动,并将其作为学习评价指标纳入课程考核。在考试环节,云课堂智慧职教考试会访问考生的拍摄照片及屏幕录制,后台可设置学习者的切换屏幕次数,如果超过限定次数则会按作弊处理,直接交卷并且会判定为零分。这在一定程度上会调控在线学习和考试行为,提高学习和考核的有效性。

五、联盟其他形式的学分互认探索

邮轮联盟在线开放课程学分认定与转换这项工作,也拉开了积极探索学分银行在更多领域和地区间应用的序幕。在实施过程中肯定会面临不同的问题,需要不断建立健全学分银行基本流程和制度框架。根据前期开展的共建智慧职教“慕课学院”课程学分互换制度,本文对可以开展其他形式的学分互认进行了思考,其运行逻辑如下图所示。

图1 邮轮联盟学分互认形式分析图

(一)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2020年3月,联盟单位之一中船舰客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发布了《邮轮运营服务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该标准由14家公司和院校共同制定,其中包括6家联盟成员单位。标准规定了邮轮运营服务职业技能等级对应的工作领域、工作任务和职业技能要求,适用于邮轮运营服务职业技能培训、考核与评价,相关用人单位的人员聘用、培训与考核[5]。学员通过1+X证书初级、中级、高级,可按规定兑换学分,转换相应的专业群必修课、专业群拓展课学分,促进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互通。

(二)专业技能竞赛

专业技能竞赛指依据行业岗位技能标准和邮轮运营服务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在全国船舶行指委、邮轮行业协会组织的业务指导下,对接国一类大赛和国际大赛规程要求,开发的邮轮职教联盟技能大赛项目,以赛促教、以赛促学。

(三)技术创新项目

技术创新是指为推动联盟成员联合开展邮轮产业领域应用技术研究,着力解决邮轮企业运营管理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通过协同攻关达到的成果。学员参与以上项目并获得成绩证明之后即可转换专业群必修课、拓展课、创新创业类相关课程学分。

(四)经历类证明

联盟的主要职能之一是大力弘扬航海邮轮文化,积极开展邮轮文化教育普及活动。利用联盟资源优势,学校开展邮轮跟岗实习活动,提升学生的海洋认知和海权意识,推广邮轮文化,此项经历证明可转换专业群平台基础课学分;联盟成员若已经具备海上邮轮至少1个服务周期的经历,也可以转换学校专业群顶岗实习学分,储存在国家学分银行,以备后用。

猜你喜欢

邮轮学时学分
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下的学时发放标准的探索
——以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为例
《诗词写作》课程教学大纲(节选)
大型邮轮建造中的消防安全风险及对策
教学大纲国画(工笔花鸟)
探索学时积分制 构建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
如何用学分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邮轮经济的“冷”与“热”
学分美食
安发 豪华邮轮梦想启程
颈部淋巴结超声学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