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活动区景观设计要点
2021-12-20宣功巧
宣功巧
(绿城房地产建设管理集团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0012)
儿童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对儿童进行培养,有助于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由此,需要建设出符合儿童身心特点的活动区,在满足景观要求的前提下,还要满足儿童的游戏需求,使儿童在精神层面得到享受。
1 儿童活动区景观设计概况
1.1 儿童活动区景观设计的重要性
社会群体中,儿童是极为脆弱且特殊的群体,相比成年人,儿童的活动区域以及成长环境有很大的不同。儿童阶段,正处于模仿学习的关键时期,具有好奇心强、活泼好动的特点,但是年龄较小的孩子不具备生活自理能力,需要依靠成年人的帮助。基于此,就需要为儿童群体设计特殊的活动区域,做好景观设计工作,从而激发儿童的创造力,提升交往能力,并有效缓解学习中的各项压力。相关数据研究证实,超过80%的家长都希望能够拥有儿童固定的活动区域,由此,做好儿童活动区景观设计具有一点的现实意义[1]。
1.2 儿童活动区景观设计发展历程
儿童活动区一词最早源于欧洲国家,1837 年,在德国勃兰根堡中建立社会性幼儿教育机构,称之为“幼儿园”,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开始在英美日国家逐渐开展。1886 年,美国一所儿童之家中建立起了沙地乐园,这是儿童活动区的雏形,随后,欧洲许多国家开始开辟活动场地。而我国对于儿童活动景观的设计起步相对较晚,且受空间的影响,发展不容乐观。直到1949 年后,在城市规划以及大型综合公园内才开始设计仅供儿童玩耍的场地,儿童活动区景观设计也开始受到重视[2]。
1.3 儿童活动区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我国一些儿童活动区设计上多是人工打造,缺乏生态性,在颜色的搭配上以及空间的选择上,都是固定的,缺乏创新性。其次,游戏设施种类不够丰富,数量不够齐全,当遇到客流旺季时,常会出现不够用的情况。再次,活动空间设计上也与幼儿的心理不相匹配,导致二者只停留在各自的区域[3]。最后,活动区看护者的人性化设计缺失,缺少休憩场地,同时随身携带的水杯、手提包无处安置。
2 儿童活动区使用人群分析
2.1 各年龄段占比
儿童活动区的景观设计首先应根据场地内各类人群的占比进行分析。根据对某小区高峰时间段的人群调查分析,0~2 岁儿童因不能自由行走,且睡眠时间较多,该年龄段在此次调查中的人数占比为22%;4~6 岁儿童需要上幼儿园,活动时间固定在课后,并在假期和晚上活动时间较久,由此,该年龄段在此次调研中发现,人数占比为26%;7~12 岁阶段是小学课程较为繁忙的阶段,虽然儿童活跃度较高,但是时间有限,该年龄段的人数占比为12%;因儿童年龄较小,需要有看护者陪同,特别是0~3 岁儿童,需要实现100%的看护,4~6 岁看护者的比例达到70%~80%。由此,看护区在活动区的人数占比达到40%[4]。
2.2 各年龄段行为特征
婴儿时期(0~2 岁),孩子会对颜色艳丽、能够发出美妙声音的物体感兴趣,喜欢用手触摸。3~6 岁幼儿因手、眼、脚相对灵活且协调,语言、触觉、心理上也有所进步,由此,在场地的设计上,要求足够宽敞、安全,且以游戏为主,对幼儿的体力、判断力进行锻炼[7]。童年时期(7~12 岁),随着儿童的身体协调性变好,自我意识不断增强,对于体育活动、智力开发型活动更感兴趣,合作意识增强[5]。
2.3 诉求
根据各年龄段的行为特征,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对活动区选择的诉求不尽相同。婴幼儿阶段(0~2 岁),需要时刻看护,孩子缺乏自主选择权,家长普遍都会带孩子在小区内活动;在选址上,场地内阳光充足,并设置在安静边角处,远离激烈活动区;该阶段婴幼儿努力学习行走、地面需要柔软;由于触觉、听觉、视觉等感官需要体验得到相应的刺激,需要配置相应的活动设施伴随肢体成长活动,地面及器械设施需色彩鲜明。
3~6 岁幼儿幼儿家长可以保持一段距离,且户外活动时间多,儿童互动性增多,且具有好奇心,喜欢创造性游戏。因此,在场地设计中,活动场地的面积需要适当加大,尽量满足身体运动能力的发展,并配置适合年龄段的游乐设施。
童年时期(7~12 岁)独立性增强,家长可以托管,场地设施以儿童之间的交流以及父母和儿童共同参与的活动为主,并可以适当考虑体育达标(跳绳、立定跳远、跑步)等场地。
看护者为了照看小孩,场地需尽量稳定,视线可覆盖全部场地;此外看护者除了看护需求还有社交、健身、休憩、亲子等需求。
3 儿童活动区域景观设计策略
3.1 空间设计
儿童活动区在选址上,为了避免对住户造成干扰,尽量与住宅保持一定的距离。场地内需光照充足,且出入口不能直接面向车行道、河道等不安全因素。在对场地进行设计时,第一步,儿童活动区设计首先根据场地大小、位置明确场地年龄段设置范围。第二步,合理分布静态空间和动态空间,动态场地和外部空间衔接较为密切(消防登高、草坪);第三步,依据年龄层次分布原则,同时充分考虑看护者的需求,将不同的年龄段活动区及功能区落位到场地内(如图1 所示);第四步,将各功能区内对应游戏设施放入相应区域,进行整体排布。最终儿童活动场地布局基本成型。
图1 儿童活动区功能分区
3.2 设施
在第四步儿童活动场地内游戏设施布置时需注意,设施之间需要保证一定的安全距离,每个设施的安全距离要求不定,可以详见厂家设施手册。尤其是秋千架、旋转架等动态活动器械周围不得放置其他障碍物(如图2 所示);摇摇马、跷跷板等静态活动设施可放在场地界限边上;活动设施须倒圆角,防止碰伤。
图2 儿童活动场游戏设施布置设计
儿童因年龄较小,活动时间长会产生疲劳感,由此,可以在活动区域内设置遮阴休息场所,这样不仅能够满足儿童的休憩需求,也能够为儿童家长提供社交、亲子的场所,在儿童场地较大的空间,甚至需要考虑为家长设置相应的健身设施和亲子活动设施,使场地更具参与性。
3.3 颜色搭配
相关调查分析显示,儿童时期,多喜欢鲜艳亮丽的颜色,随着年龄的增大,儿童对色彩的认知会逐渐增强。由此,在活动区景观设计上,要求做好颜色搭配。0~2 岁儿童多喜欢黄色和红色,3~6 岁会更喜欢红色,7 岁的儿童会更喜欢绿色,到了8~12 岁时,男女生喜欢的颜色会逐渐显现差异,女生更喜欢白、红、绿色,而男生更喜欢红、蓝、绿色。在活动区景观设计上,要求色彩丰富,且搭配合理。在设计上,可以选择使用地面铺装材料与图案结合的方式进行设计,同时,也可以借助场地围合建筑立面颜色以及雕塑小品等构筑物实现色彩的搭配,丰富视觉效果。
4 结语
综合上述分析,设计并建立儿童活动区有利于儿童的成长发育,积极做好景观设计工作,有利于营造生态健康的环境。在具体设计时,要求从不同年龄段儿童的特点出发,设计出符合儿童心理特点以及行为特点的活动区域,满足儿童及家长的不同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