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林改后生态公益林管理措施
2021-12-20刘贵林
刘贵林
(广州市黄埔区自然保护地管理中心,广东 广州 510700)
0 引言
在国家重视生态保护以及全面推进可持续发展的大前提下,生态公益林能否健康地发展就有着尤为重要的作用,对国家能否持续健康地全方位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与我国现在对加强生态公益林建设与管理的目标要求仍有差距,所以应在生态公益林建设过程中融入科学的保护与管理措施,从而更大意义地体现生态公益林存在的经济与生态价值,为我国全面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保驾护航,注入新动力。
1 生态公益林的概要及重要性
(1)生态公益林的概要。目前,我国生态公益林主要是以能够提供生态公共产品和提供服务为目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并且能够以保持生态平衡和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为主体功能,满足人类生活和社会需要的并且能够可持续发展地为社会和大众提供有益的、社会性的产品。目前根据我国生态公益林的保护程度可以分为三大类:特殊公益林、重点公益林、一般公益林;按照事权等级划分可以划分为两大类:国家公益林和地方公益林。
(2)生态公益林的重要性。当前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时期,人类对于美好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长,要求环境更加宜人、更加宜居,生态公益林对环境的改善和保护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但体现在涵养水源方面,同样在保护水土和调节气候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保护生态环境是当前的重要的任务,森林资源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生态公益林,不但能够维护森林生态系统的平衡,也能够对物种多样性的保持发挥重要作用,同样为生态公益林中的科学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国家应该借助丰富的生态公益林资源大力开发国家的旅游资源,使国家的经济得到飞速的发展。如果国家在发展的过程中不能够很好地保护生态环境,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不但能够让快速增长的经济增加负担,也会使自然环境面临的承载力加大,影响水土的保持和气候的调节。这从侧面反映出生态保护的重要性,水资源的污染或流失会导致土地荒漠化,严重的会导致自然灾害的发生,比如:泥石流、滑坡等,不但阻碍了国家的可持续性发展,也严重影响了土地的承受能力。面对这些问题,加强环境保护和加强生态公益林的建设变得尤为重要。
2 生态公益林的营造原则及现状
(1)生态公益林的营造原则。生态公益林的营造原则主要分为以下两个方面:①协调发展、因地制宜的原则。对生态公益林维护和建设之前,要对当地的地形位置、地形特点、气候特征、土壤的性质等进行一个综合全面的分析,保证生态公益林的建设能够与经济和社会发展达到同步,能够列入国家及地区国民经济发展计划,能够做到防治结合,统筹规划、协调发展。选择最适合当地发展的植物,不但能够保证植物的成活率也在一定程度上发挥出生态和经济的价值;②遵循自然性的原则,也可以说是师法自然的原则。在政府进行投资的时候要将生态公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统一规划,分步实施,能够保证在营造生态公益林的过程中坚持“三多”原则,即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在不破坏原有生态结构的基础上,能够遵循当地的生态环境,进行合理的搭配种植。给每一株树留出生长空间,对土地进行合理的划分,对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
(2)生态公益林的现状。有具体事例显示,广东省生态公益林自1999 年以来,经过多次的调整,生态公益林的面积占整个林业的面积还达不到45%。生态公益林占地面积小的同时生态功能等级也比较低。其现状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①部分不能够被称为生态公益林的地区也被列为生态公益林区。在很多个地区都会出现此类情况,只是为了能够得到更多的补偿金,就会出现将丰产林作为生态公益林来进行保护以能够领取补偿金的情况,但是实际上这部分的林区是不能够被列入生态公益林进行保护的,一方面因为生态功能等级很低,另一方面会增加相关作业人员的管理难度;②很多地方在建设生态公益林的时候没有考虑地形和气候等问题,很多公益林为块状分布,被分割成一块一块的位置,不但周边的资源被分割,也不利于种植的树木的发展和生长,不利于物种的保存。总而造成资源的破坏,不利于资源的长期利用和持续发展;③广东省的生态公益林自从1999 年界定以来,一直都没有实地树桩定界。一方面在界定的时候,部分参与界定的人员已经退休或者是工作有所变动,调动或退休,未参与的人员又不清楚明确的界线,所以现在的工作人员没有具体了解情况,导致管理维护的混乱,另一方面,随着土地租金和林木价格的增高,加上看管不到位生态公益林周边或林区块内的灌木或竹林地块被开垦种植速生丰产林或种植其它农作物。生态公益林内的古树被采挖,造成很大的损失。
3 生态公益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1 经营资金不足,人员流动性大。
当前,我国的生态公益林经营不善的问题突出。在整个辖区管理维护的过程中,体系建立不完善,没有专业的管理维护的工作人员导致管理维护的过程中一直存在着问题。已经在岗的护理人员缺乏相关护理的经验,对林业的法律法规知识不了解,明显的缺陷导致经营的不足,生态公益林出现了质量低的问题。同样也存在管理人员待遇不同,人员流动性强,没有固定的维护和管理人员,导致林业护理系统混乱,没有完整且严格的维护流程。
3.2 生态公益林管理体系不完善
生态公益林建设在我国起步较晚,相应的管理体系不够完善。使用与管理偏向私人化,再加上公益林管理机制的相对落后,制度的制定也不够完善,这就对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意识的要求变高了,生态公益林的养护与管理难度比较大,当前大多的工作人员没有经过专业的系统培训,管理机制落后,对生态的意识薄弱,缺乏工作的积极性,所以整体素质比较低。而要取得明显的管理成果恰恰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具有良好综合素养,所以这非常不利于生态公益林工作可持续高效地发展。
3.3 生态公益林林木质量差,面积逐年减小
例如,广东省佛山市营造生态公益林工作中(见图1),营造了贼佬坑阔叶林、打吊坑针阔混交林、白石岗针阔混交林、白石岗阔叶林和仙人春阔叶林5 个种类,林木生长较差。虽然从理论上来讲应该完美匹配地区与气候给它带来的影响,但是由于某些原因,包括自然病虫害腐蚀树苗、相关部门投入管理与养护资金较少、树苗质量欠佳和运输中给树苗带来的二次伤害、树苗面积过密互夺养分和没有光照,导致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难以满足环境发展的要求。相关部门与人员对树苗付出的努力与幼苗成长的状况不成正比,这样的情况大大打击了从业人员的积极性,使许多管理人员思想意识变得落后,不尽心尽力地管理养护,从而出现了恶性循环的状况。另外有部分生态公益林种出现了很多野生的外来树种,它们生存能力强,生长速度快,比公益林适应环境的能力更强,这给生态公益林的健康成长带来了较大的隐患,使生态公益林面积越来越小。
图1 专家实地考察给出解决方案
3.4 生态公益林的经济效益较低
林改前,人们意识不到生态公益林存在的意义,一方面,由于环境与气候等不可调控的自然因素的影响下,林木适应环境的能力差,部分地区的生态公益林遭到了或多或少的毁坏,这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旅游资源的发展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另一方面,部分林地划为生态公益林后,林地林木管理要求变严格,不充许经营性采伐和改林种果,对山区农民的收入造成一定影响,部分村民由于素质欠缺,生态意识不足、自我心理比较强,为了自身的生产利益,对生态公益林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坏。由于这些因素的影响造成了生态公益林的作用与经济价值降低,无法体现出生态公益林的社会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主要矛盾无法得到有效彻底的解决,出现了公益林与林农矛盾越来越深的情况。
因此保护和管理生态公益林工作刻不容缓,使其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林改后,部分山区分山到户,部分山区分股分利到户,生态林的收益与林农经济收入直接挂上钩。以广州市为例,2020 年的生态公益林补偿就达到80~106 元/亩,林农得到的补偿,少的有几十元,多的有几千元甚至上万元,林农得到实惠,对生态公益林的保护意识更高了。
4 生态公益林的管理措施
4.1 增强对生态公益林的管理与保护意识
生态公益林能否健康有序地建设与发展对我国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它关乎了广大农民包括农业经济与景观旅游经营主体能否合理有序健康地发展,同时生态公益林本身直接影响到了我国的生态环境等因素。所以,在生态公益林的管理措施中首要任务就是所有人都应该将生态公益林的保护意识转变为一种发展理念,从自身的想法中就发生改变。相关部门要切实做好生态公益林的管理部署,从长远而合理有序的角度去制定有效的管理措施,加强对生态公益林的管理。同时还要加大宣传力度,让越来越多的人能够意识到生态公益林管护的重要性,从根本上转变人们对生态公益林的看法,从而为生态公益林的健康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4.2 完善管理与监督制度
要想保证生态公益林能够健康长效的发展,就必须制定好完善的管理制度。本身来讲林业的相关部门才是保护生态公益林的直接负责人与实行者,因此直接负责人的综合素质决定了这片生态公益林的发展与质量。相关部门要对生态公益林管理的相关事宜进行有战略意义、全方位无死角的调查,从而制定好严格合理的管理措施,同时培养高素质的林业管理人员。在管理方面明确管理职责,在管理维护的过程中,应该将责任分离,做到明确片区责任制,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同时做好奖罚严明的考核制度,保证直接负责人能够认真负责,切实把生态公益林当作一份高尚的严肃的工作。有关部门成立监督组或科室,一旦发现有相关人员渎职的现象能够迅速做出严肃处理,保证有关人员的工作质量,避免因为管理责任不清而出现工作漏洞或问题责任不清的情况,避免从业人员互相推诿责任等问题,从而打造出一支优秀的生态公益林管理团队。
4.3 提高管理专业水平
提高管理专业水平本质上就是要提升直接负责人的业务水平与综合素质。相关部门须加强对生态公益林管理团队的建设和工作人员的培养与管理,这样才能够切实保证生态公益林的健康发展。明确对直接负责的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定期组织培训有关从业人员,增强其业务知识与突发的非正常情况的应对能力,确保所有工作人员都具有良好职业素养,有强大的心理素质,在工作中吃苦能干,坚守岗位,并且能够科学地运用专业技术对生态公益林进行管理。同时,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加大对专业人才的引进,以公开招聘的方式聘请对管理和保护包括造林等方面有经验的人才,在科学管理的同时,定期组织他们给基层林业人员的授课,保证所有相关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4.4 用科学的方式管理生态公益林
传统的养护方式已经落后,在引进高质量人才的同时要学习制定专业的对林区的管护方式,采取高科技的方式方法对公益林进行管护。例如可以对幼苗进行嫁接从而保证幼苗的成长状态,做好芽接和芽接后的绑扶工作,落实到每颗树苗中,像比较小的幼苗可以采取让它自然生长的方式。嫁接后,如果生长过快了,还需要疏枝,疏枝有必要却也不能过度,强度太大的话也会影响和延缓树苗的成长。嫁接必须制定严格的管护措施,确保幼苗的成活质量。
4.5 做好生态公益林的管护与监管
生态公益林的划定主要针对的是生态环境较差、经济发展落后的地区以及本就存在的一些成品森林区域。因此对于这一类森林的管护制度一定要严格遵循国家发布的《生态公益林建设和管理办法》来管护生态公益林,并且用专业的人做好专业的事情,坚持管护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将责任细分到个人,把工作落实到日常每一次检查与养护中。针对不同的林业进行不同的监督管理,实行个性化的管理方式。
其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对生态公益林进行管理优化:①选择合适的地点和地形,严格按照生态公益林的分布范围选择恰当的地理位置,可以保证生态公益林周边的环境,恰当的地理位置也包括便利的交通条件,可以将公益林的种植区划分为若干个管理维护的区域,实行集中管理维护;②制定合理且有针对性的方案,根据划分的管理区域制定相对应的管理维护的方案,保证生态公益林相关作业人员能够按照制定的方案加以管理,保证管理的严谨性,能够结合具体范围进行合理的种植;③签订相关的制约合同,为了生态公益林的管理落实到位,按照一定的方案进行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管理的效率,可以通过渠道招聘的方式招聘具有责任心、专业知识过硬的人才。通过签合同的方式加强管理,可以实现生态公益林管理工作的更好管理,提高管理的效率;④制定考核标准,定期进行考核。根据制定的合理有效的方案,设定一系列的考核,对相关维护管理人员进行定期的考核,对考核合格者给予一定的奖励,考核不合格者进行一定的惩罚,定期组织考核能够增强管理人员的警觉意识,能够提高管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及严谨性,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证生态公益林的发展;⑤降低管理成本,将较分散和占地面积比较小的林场进行适当的人员调整,保证最合理的人员分配,对相关作业人员进行统一安排,可以更集中地进行管理,不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管理维护的成本,而且可以统一支付管理费用调动管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
5 结语
综上所述,生态公益林不但能够保护和改善人类生存的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的同时也能够帮助人们保存物种的资源,进行科学实验,也能够更有效地发挥森林的生态功能,实现真正的可持续性发展。坚持森林的可持续性经营和生物资源合理利用的同时能够保证不破坏原有的农林生态平衡和生态群落的平衡,能够实现互利共赢的结果,达到生态和经济双赢的状态。只有对现有的生态公益林进行合理经营并且做到直接管理,才能加强生态平衡。
对现阶段生态公益林遇到的如经济效益低、面积减少和管理维护工作难度增加等问题,对此只有加强人们对生态公益林的保护措施,优化生态公益林的管护模式,积极发挥社会舆论监管的作用,建立一定的生态公益林的补偿机制,加强对从业人员的监管,对生态公益林进行分类管理,才能全面提升生态公益林的保护管理维护的水平,加快生态公益林的建设和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