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仁心奉献,启后承前
——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胸外科王天佑教授

2021-12-20常栋,崔永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天佑胸外科分会

1 基础扎实,创新领先

1958年,年仅16岁的王天佑考入北京医学院。1963年,大学毕业后分配至北京友谊医院,被当时的外科主任、我国著名胸心血管外科专家孙衍庆教授领进了外科之门。孙教授勇于开拓创新的奋斗精神,以及“三老”(说老实话、做老实事、当老实人)、“四严”(严格、严肃、严密、严谨)的治学态度对他有很大的影响,并在工作中得到老师的直接指导和教诲。经过普通外科等亚专科11年的严格训练,在掌握胰头癌根治术和肝叶切除等高难度手术后,王天佑才固定到胸心血管外科工作[1]。广泛和深厚的外科理论与实践基础,对他以后在心血管外科专业的学习和发展十分重要。

1977年底,王天佑被医院派往北京阜外医院学习人工心脏生物瓣膜的制作和研究,随后还向著名心脏外科专家薛淦兴教授学习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1978年,他跟随孙衍庆教授赴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考察和学习,后又于1987年和1990年两次赴阿根廷师从世界著名心血管外科专家R.Favaloro 教授(世界上首先完成冠状动脉搭桥术)和 D.Liotta教授(世界上首先临床应用人工心脏),重点学习冠状动脉疾病和慢性心力衰竭的外科治疗。

1980年,王天佑教授开始从事“低架心脏生物瓣膜”、“升主动脉瘤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等心血管外科领域的临床研究[2]。1985年,作为孙衍庆教授的助手,在国内率先开展Bentall手术。1986年“带瓣人工血管替换升主动脉——主动脉瓣和冠状动脉移植术”获北京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990年“升主动脉瘤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治疗的临床研究”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990年“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外科治疗的临床研究”获北京市卫生局科技成果二等奖[3]。1992年,在国内首先同时完成双瓣替换和冠状动脉搭桥(2根桥)手术[4]。1993年“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外科治疗的临床研究”获北京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1992年,王天佑教授在国内率先开展慢性心力衰竭外科治疗的“骨骼肌心脏辅助临床研究”[5]。1994年6月,完成我国首例(亚太地区第4例)动力性心肌成形术(俗称“包心术”)[6],患者术后正常工作、生活超过15年。以后又陆续做了数例,为我国难治性心力衰竭的治疗开辟了除心脏移植之外的又一新途径,填补了国内空白[7]。这项科研成果1995年获得了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卫生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同期,王天佑教授还进行了“动力性主动脉成形术的实验研究”、“心室逆重塑在治疗慢性心衰中的作用”等系列研究[8]。这种非心脏移植治疗心力衰竭的技术,在国内慢性心力衰竭外科治疗的研究中另辟蹊径、独树一帜。

普胸外科方面,王天佑教授侧重肺癌外科手术及综合治疗的临床研究。1989年在国内首先应用超声吸引术进行肺切除,提出“非典型性局限性肺切除术”的概念和方法[9],并应用于肺转移瘤和肺功能低下肺癌的外科治疗,为高龄和低肺功能肺癌患者提供了安全的手术切除新方法。1994年“应用超声刀进行局限性肺切除的临床研究”获北京市卫生局科技成果二等奖。此外,王天佑教授还较早应用体外循环和心血管外科技术进行肺癌扩大切除和气管肿瘤切除,取得了良好效果[10]。王天佑教授倡导应用现代外科学新理念(损伤控制外科理念、微创外科理念、精准外科理念、器官保护外科理念、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学科发展[11]。2009年,在国内率先组织专家制定了“胸外科围手术期肺保护专家共识”[12],首次提出了胸外科围手术期肺保护和加速康复的概念和一整套有效措施,在我国胸外科及其他外科专业广泛应用,有效降低了围手术期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风险[13]。

王天佑教授从事胸心血管外科医教研工作60年,经验丰富,技术全面,是国内同龄专家中少有的胸、心、血管三个专业中均取得斐然成就的三栖专家。他在肺癌、食管癌、心脏瓣膜病、冠心病、先天性心脏病、主动脉瘤、慢性心力衰竭等疾病的外科治疗方面均有很深造诣。正是由于青年时代勤奋努力的求学经历和广博深厚的基本外科基础,才得以在胸心血管外科三个专业均有建树做出创新性成果,引领我国胸外科的发展方向。这暗暗契合了北京友谊医院的院训:仁爱博精。“博”是基础,是传承;“精”是发展,是创新!

2 医者仁心,大爱无疆

从医60年,王天佑教授工作兢兢业业,心系患者,医德高尚。不论是节假日还是深夜,只要病情需要,他都会从家中赶到医院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指导诊断和治疗,得到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广泛好评。“我的手术病死率可能是1%,但对于这个患者家庭却是100%”,“早一分钟有可能活,晚一分钟就是死”。朴实无华的语言,是他心灵深处永远患者至上的真实写照。

有一天,王天佑教授接到一个患者打来的电话“我实在没钱付医疗费,不得不逃跑了。现在就在火车站,几分钟后将离开这里。”患者是一个17岁的东北男孩,因误喝浓硫酸导致内脏严重烧伤。因为手术失败率高,很多地方拒绝收治。后来经人介绍,找到了王天佑教授。王天佑教授看出患者家中困难,没有采用精密度高的先进仪器,而是改用手工缝合,共完成5个吻合口。经过7个小时的艰辛努力,完成了食管切除、结肠代食管手术和食管-右主支气管瘘修补术。王天佑教授走出手术室时,发现患者家属跪倒在手术室前。第二年,康复后的男孩专程来看望王教授,他依靠打工挣钱慢慢还清了那笔欠款,完全康复并结婚生子。

王天佑教授这样回顾自己的医学生涯,“首先要感谢党和国家对自己的关怀、教育和培养。更要感谢孙衍庆教授、苏鸿熙教授和薛淦兴教授三位恩师。还要感谢领导、同事、朋友、学生、家庭,没有他们的支持,我不会有什么成绩。” 60年来,他始终虚怀若谷,坚定理想信念,以大医仁爱之心服务患者,为祖国为人民无私奉献。2014年,他荣获我国医师行业的最高奖项——第九届“中国医师奖”。

3 承前启后,推动发展

在我国现代胸心血管外科事业永不停步的探索与实践中,吴英恺教授等老一辈专家是开拓者和奠基人,在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新中国培养成长起来的一代专家和学科带头人,起到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独特作用,王天佑教授正是其中的佼佼者。

正如前述,除了在胸心血管外科专业技术方面创新引领之外,王天佑教授还在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学会和协会组织建设方面倾注了大量心血,积极推动我国胸心血管外科事业全面发展。在苏鸿熙、孙衍庆、辛育龄、徐乐天等教授的带领下,王天佑教授自1985年起即参与中华医学会和北京医学会的工作,参与创建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学分会,曾多年担任分会秘书、分会官方刊物《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编委、分会委员、常委兼副秘书长、副主任委员(1996年第四届委员会)等。2000年,王天佑教授担任北京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他大力倡导团结合作、包容奋进的精神,学会面貌焕然一新,学会队伍空前壮大,成立了胸外科学组、心脏外科学组、血管外科学组,培养了大批青年医师成为学会骨干,推动了北京地区胸心血管外科事业的发展,2009年王天佑教授荣获北京医学会“杰出贡献奖”。

2007年,王天佑教授牵头创建了中国医师协会胸外科医师分会(CATS),并当选为第一、二届分会会长。成立了食管、肺、纵隔、微创外科等亚专科和专家委员会,积极交流推广新技术新方法,广泛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与欧洲胸外科医师协会(ESTS)等国际学术组织正式建交,开展医师培训和定期考核工作,推选多名中青年学科带头人走上全国和国际舞台。2015年王天佑教授荣获中国医师协会胸外科医师分会“中国胸外科杰出贡献奖”。

王天佑教授非常重视胸外科学术交流工作。近年来, 作为会议主席成功组织和主持了“全国普胸外科学术会议”、“全国胸部肿瘤外科学术研讨会”、“华北地区胸心血管外科学术会议”、“北京胸心血管外科学会年会”、“中国医师协会胸外科医师分会年会”、“全国普胸外科主任论坛”等全国性和地区性学术会议,逐步形成了系统连续的品牌会议,产生了很大反响。

从医60年,王天佑教授模范践行了“仁爱博精”的北京友谊医院院训,注重传承,不断创新,为我国胸心血管外科学科的发展、学术交流和胸外科医师行业的建设做出了承前启后的重要贡献。

猜你喜欢

天佑胸外科分会
《边城之江舟横渡》
无创正压通气对胸外科术后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
更正
安徽省胸科医院在国家级比赛中斩获佳绩
安徽省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2021年学术年会顺利召开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下胸外科疾病治疗应对策略
万灶炊烟 “花”下相逢
天佑中华
天佑中华·雷火迎春
平南采风暨平南文友会大安分会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