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微生物学基础信息化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

2021-12-20张继玲王米雪吴海涛

科技视界 2021年34期
关键词:微生物学基础曲线

吴 萌 张继玲 王米雪 吴海涛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江苏 泰州225300)

0 引言

微生物学基础是以原核、真核以及非细胞形式的生命实体为研究对象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主要面向高职生物制药技术专业学生。依据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职业标准和行业岗位需要,该课程授课内容主要包括:微生物的种类、形态、营养、生长繁殖相关知识。学生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能够掌握微生物学的内涵与基本知识点,掌握微生物实用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实践奠定坚实的基础。

微生物学基础传统课堂以教师及教材为中心,存在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模式单一等问题,导致课堂中大量学生变成“低头族”,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无法真正参与到课堂当中,教学目标完成大打折扣等问题[1]。因此,如何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升教学效果已成为高职微生物学基础课堂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

1 微生物学基础的信息化教学设计

近些年,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信息化的教学手段也越来越丰富。为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目标,教育部制定并印发了一系列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文件,强调了信息化教学的重要性,明确了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的必要性[2,3]。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就是为了更好地解决在教学实践当中遇到的困难,着实提高教学效率。信息化教学设计是指以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为支撑、科学安排教学过程环节、合理分配教学要素、明确学生主体地位、最终达到提升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4,5],是信息技术合理应用教学完美体现。

笔者借助于雨课堂平台,以教学视频为辅助,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出发点,采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构建了微生物学基础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模式(如图1所示)。

图1 微生物学基础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模式

最终考核采用线上与线下评价相结合的模式。

2 微生物学基础信息化教学实践

教学活动总体分为课前自主学习、课中互动学习以及课后巩固拓展三个阶段。下面以微生物的生长这一内容为例,对微生物学基础信息化教学设计进行阐述。

2.1 课前预习

课前,教师利用雨课堂和前期拍摄的教学视频制备预习课件并上传,并将预习任务发布至授课班级,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预习课件中设置了关于微生物生长的几道选择题和一个小组讨论题:结合生活实例,谈谈微生物生长需要哪些条件。学生登录雨课堂查看任务,并在及时按要求完成。雨课堂可记录学生的预习时间、翻阅的课件页数以及习题完成情况,学生还可在讨论区就预习内容与同学、教师互动。教师可根据雨课堂实时反馈的数据针对性优化教学设计。

2.2 课堂教学

借助信息化教学手段开展微生物的生长该内容的课堂授课。

2.2.1 导入任务

根据人和动植物的生长类比引出微生物的生长,明确本次授课内容为微生物的生长,点评课前预习情况。

2.2.2 新课学习

教师讲解微生物生长的概念,紧接着与人的生长类比,引出微生物不会无限生长,也是需要一定条件的,即微生物生长的条件。教师切换雨课堂平台,回顾课前小组讨论题(结合生活实例,谈谈微生物生长都需要哪些条件),随机挑选小组,随机挑取小组成员汇报。教师点评小组汇报情况,并根据生活中的例子补充讲解微生物的生长条件,引导学生要善于发现,善于思考。教师讲解后,通过雨课堂发布关于微生物生长条件的习题,帮助学生巩固相关内容。

教师以人类生长特点类比引出微生物生长特点—细菌的生长曲线,先讲解细菌生长曲线的概念,提出问题:细菌的生长曲线应该如何描绘?请同学们以小组形式开展讨论并绘制曲线图形上传至雨课堂。讨论结束后,教师请各小组代表讲解自己组所画的生长曲线,并解释为何会这样画;小组间相互点评。教师总结并讲解生长曲线,以及各阶段的特点。学生思考:生长曲线各阶段适合哪些生产研究呢?教师补充讲解生长曲线各阶段的实际应用;播放企业导师介绍视频,帮助学生了解在实际生产实践中细菌生长曲线的应用。最后,授课教师借助雨课堂平台发布检测习题,了解学生对细菌生长曲线的掌握情况。

2.2.3 点评总结

各小组相互点评、打分,并按教师要求上传至雨课堂。教师总结本次授课内容,再次强调重、难点;点评各小组表现情况,表扬本次课表现优异的学生,提醒需要继续努力的同学。课中利用信息化手段合理设置互动环节,支持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协作探究能力,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率。

2.3 课后巩固拓展

根据学生课前预习和课中学习效果,教师在雨课堂平台布置课后作业和相关测试,检测学生整体学习效果和对重难点的掌握情况。除此之外,针对所学内容,布置拓展性小组讨论题:如何判定微生物已经生长了?可通过哪些方法测定?小组完成讨论后,总结答案并上传至雨课堂。教师登录雨课堂查看学生完成情况,及时有效地在讨论区与学生互动,纠正错误,补充答案。

3 教学效果

微生物学基础信息化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中心,线上线下相结合,通过创设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通过问题探究、小组讨论、小组点评等形式激发并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参与度。通过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反馈,学生对本课程内容掌握良好。

4 反思与总结

微生物学基础在雨课堂平台的基础上,借助现有的教学视频,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帮助学生建立自主学习的意识,提高了学生课堂参与度,教学效果较高。但仍有很多的改革空间,如少部分学生反映预习课件中部分题目偏难,教师如何把控预习题目的难易度,如何更好地带动学习困难学生完整有效地参与到教学的每个环节中。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完善教学设计,不断实践,勤于反思,逐步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这也是微生物学基础教学改革的长期目标。

猜你喜欢

微生物学基础曲线
未来访谈:出版的第二增长曲线在哪里?
路易斯·巴斯德:微生物学之父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幸福曲线
沿平坦凸曲线Hilbert变换的L2有界性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开展微生物学双语教学实践
梦寐以求的S曲线
提高微生物学实验课教学效果的探索与分析
“五抓五促”夯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