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研究

2021-12-19张宏琳

海外文摘·学术 2021年20期
关键词:保护经验利用

张宏琳

摘要:美国对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遗产极为重视,形成了完善的管理制度和系统机构,本文在考察美国历史文化遗产状况总体面貌的基础上,以盖茨堡国家军事公园为案例,分析美国在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的主要做法和经验,以供比较和参考。

关键词:美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经验

中图分类号:TU984.1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21)20-0034-02

1美国历史文化遗产状况概述

如果从1776年7月4日宣布独立算起,美国的建国史仅为240年,然而美国对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遗产极为重视,形成了完善的管理制度和系统机构,涉及范围极其广泛,仅属于美国国家公园范围内的国家湖滨、国家河流、国家海滨、国荒野与风景河流、国家景观大道、国家休闲地等自然景观,和国家历史公园、国家战场公园、国家军事公园、国家纪念地、国家历史街区等遗址遗存即约占美國国土面积4%。

一方面,美国注重用使用法律的手段保护历史文化遗产。联邦政府层面于1906年颁布的《联邦文物保护法对政府拥有或掌管的任何历史或史前的遗址、古迹或古物进行保护,构筑了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基础;在此基础上,1935年颁布的《历史遗址与古迹法》进一步针对重大历史文化意义的古迹、建筑和构建等文化遗产进行保护,无论这些遗产是否属于政府所有或控制。1966年颁布的《国家历史遗产保护法》则规定了影响深远的历史文化遗址的登录制度和历史文化标志地认定制度,明确国家对认定并保护国土上的建筑物、历史街区、文物、遗址及相关构造物等所有历史文化遗产富有认定和监督职责。

另一方面,美国建立了非常复杂的文化遗产保护机构。1916年成立了隶属于美国内政部的国家公园管理局,负责对全美国家公园的管理,1966年美国内政部成立了历史遗产保护咨询委员会作为专司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和和利用的咨询部门,这个委员会直接向美国总统和国会提供有关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咨询,负责审定国家历史文化遗迹名录、对影响遗产保护的开发项目和政策进行评估。

2美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典型案例:盖茨堡国家军事公园

2.1盖茨堡国家军事公园的形成与沿革

盖茨堡国家军事公园是南北战争中伤亡最惨重的盖茨堡战役的遗址,北方军约有8至9万人,南方军约为7万5千人参与了这场发生于1863年7月1日至3日的战役,双方死伤合计5万1千人。1863年9月民间人士组织成立了盖茨堡战场纪念协会,以缅怀英烈,保存战场遗址。1864年4月30日,宾州议会通过了《盖茨堡战场纪念协会组成法令》。1895年2月11日,美国国会通过法案批准议案由军方战争部负责盖茨堡的营运工作。1896年1月27日,美国国会通过法案批准盖茨堡军人公墓正式转型为国家军事公园。1933年7月28日,军方管辖的包括盖茨堡国家公园在内的公园系统移交给国家公园事业处,盖茨堡国家公园的管理体制正式定型并运作至今。

2.2盖茨堡国家军事公园的功能流变

盖茨堡国家军事公园是由联邦政府主导的官方历史保存国家军事公园,是美国战争遗存和文化遗址的典型代表。但盖茨堡国家军事公园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旅游景点,而是被赋予特别的意义、价值和功能,成为所谓美国国家精神的象征。尽管如此,值得注意的是,这种价值和功能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变迁而不断被填充和修正。

首先,盖茨堡国家军事公园设立的原初动因是希望借助对战争的纪念仪式来促成和解。盖茨堡国家军事公园同时保留了对战胜的北方军和战败的南方军的记忆,设立之初即为了促进南北和解与国家统合,化解南北的对立与仇恨。从1870年代开始,盖茨堡每年都举办战争重演活动,规模越来越大。

其次,盖茨堡遗址被赋予很强的国家认同功能。从盖茨堡遗址并非简单的旅游景点,而是维持社会核心价值的象征结构,通过实物形式的对象强化国家统一的象征,使抽象的象征意义被实物化解释和展示,从而被参观者广泛接受,在这个过程中,战争遗址的象征意义被升华和神圣化,通过对内战的原因的解读,内战被认为是对“自由与平等”的美国开国信念追求,死伤者无论南北,其牺牲的原因皆为了实践该理念,因此,盖茨堡也转化为美国信念的圣地——自由与平等的圣地,进而促进国家意识和所谓“自由与平等”理念的维持。在这个意义上,盖茨堡遗址与内战结束后相关战地的保存与各种纪念物的设立均具有相同的功能,也即选择实体对象以强化象征系统的理解和认同。

最后,盖茨堡遗址的精神体系融入了平权运动的内容。20世纪中期开始,美国开始的民权运动精神和理念被纳入盖茨堡象征的价值体系之中,1963年6月30日至7月3日盖茨堡战争纪念百年庆典中,许多民权运动的领袖人物都亲临现场,借助该遗址的象征意义以试图推动种族问题化解,从而将盖茨堡遗址的国家认同和平等理念,进一步拓展到种族、宗教问题的和解。此后盖茨堡遗址每年的纪念活动均试图通过仪式团结美国境内的不同族群,希望通过文化遗址大致与举办纪念仪式,化解美国日益紧张的族群关系。

2.3盖茨堡国家军事公园的功能发挥

显然,单纯的文化遗址作为景点,并不能承载更多的功能,而盖茨堡遗址承载了战争和解、国家认同的多样化的功能,与该遗址长期推广营造密不可分。

(1)注重维系公共关系。如前所述,盖茨堡遗址一开始就成立了管理协会,再移交给军方,最后才移交给国家公园事业处,因此盖茨堡遗址一直都存在一个经营权意义上的事业主体,而这个主体要获得发展和经费支持,公共关系就成为园区行政单位的必不可少的工作重心,1942年,甚至设立了一个由社区居民、地方团体所组成的咨询委员会,该委员会成员具有很强的包容性,与当地社区、社会团体和利益的群体密不可分。

(2)注重浸入学校教育。盖茨堡战役是影响美国历史走向的重大事件,因此盖茨堡战役的历史叙事成为美国历史课程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盖茨堡战役的历史意义和精神价值在各州的历史课堂中被反复教授和讲述,这种历史进课堂并非单纯的知识教授,更是持续不断的所谓自由与平等的建国精神和公民意识培育、熏陶和内化。

(3)注重拓展社会参与。围绕盖茨堡遗址形成了“盖茨堡之友”“盖茨堡战场保存协会”“盖茨堡国家战场博物馆基金会”等众多的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这些组织在协助保存战场风貌、维护环境、筹集资金和政策游说中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不仅深化了遗址与社区的交融关系,更为遗址的保护提供了大量的资金和社会资本支持,使盖茨堡的圣地形象能够与旅游产生的商业利益得以维持动态的平衡。

(4)注重引导大众旅游。根据国家公园事业处的数据,盖茨堡遗址平均每年的参观者在160万至180万人之间平,均每年带来了1亿1,880万美元的旅游收入,如果再算上边际效益,那么盖茨堡遗址可以每年为当地旅游业带来2亿6千620万美元的收益。巨额的商业利益虽然一定程度上引发了遗址破坏的担忧,但同时也促进了当地的餐厅、旅馆、营利博物馆的繁荣,从而反过来激励当地社区居民和民间组织参与遗址保护活动的热情。

3美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主要经验

基于美国复杂的国家架构和管理机制,美国形成了一些独特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经验,其中不乏可资借鉴之处。

(1)强调依法保护。根据《国家历史遗产保护法》,与美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相关的,或与某些重要人物的生平相关的,或承载有史前的或历史时期的重要信息的建筑物、历史街区、文物、遗址及相关构造物等均属于国家应于保护的历史遗产。

(2)引导社会参与。美国的文化遗产保护来自民众的自觉参与,并由民间社团的组织和宣传,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美国历史文化遗址遗存的保护最初即源于民间力量的参与和民间机构的推动,形成了若干民众自发的保护运动案例。美国历史文化保护的社团非常活跃,在美国的文化遗产立法、国民文化遗产教育、资金筹措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3)发挥政策激励。美国政府的资金投入非常有限,保护资金主要源自非营利组织凑资和私人捐助,以及遗产所有者的投入。美国联邦和州均注重运用经济激励政策,调动社会资源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经费,解决了文化遗产保护资金来源。例如联保政府通过遗产登录制以确定文化遗产的资格,并采取财产税减免、地役权转让、开发权转移、税收抵扣等优惠条款来激励对文化遗产的保护。这些政策使得遗址遗存的所有者和保护参与者既能从文化遗产保护中获得了应有的尊重,也获得了应有的经济实惠和利益,形成了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修复和开发利用的长期激励。

(4)明晰政府职责。尽管美国历史文化资源保护的群众基础广泛,但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和机构仍然是遗址遗存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历史遗产保护咨询委员会和各个州的历史遗产保护办公室及各个市县的文化遗产管理委员会,形成了纵横交错、责权分明、相互配合的國家文化遗产保护系统。与此同时,政府和公共资金深度参与了历史文化遗址遗存保护,例如1889年即美国联邦政府以公共资金保护亚利桑那州的卡萨格兰地遗。

(5)平衡保护利用。美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非常务实地平衡历史文化遗存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强调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是为了更好地展示文化遗产的历史价值并发挥教育功能,对历史文化遗址遗存的保护绝不是单纯为了保护,而是强调在保护基础上发挥这些遗址遗存的历史价值,并赋予这些遗址遗存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的功能,包括促成战争和解、增进国家认同、化解族群矛盾等。

(责编:王锦)

猜你喜欢

保护经验利用
乐淘淘“先进”经验
画与理
乐淘淘“先进”经验
利用“隐性”圆,巧解一类题
Can lucid dreams kill you?
相关经验
废物巧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