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设计工作室教育的原理

2021-12-19黄雪飞王巍

设计 2021年22期
关键词:设计教学学生

黄雪飞 王巍

中图分类号:TB4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21)11-0100-04

引言

工作室(Studio)是設计、艺术和建筑专业学生最有效地学习设计的学习环境,也是现代设计教育的核心教学形式。它以项目的形式围绕相关课题进行组织,学习过程多为基于问题进行思考,并以图形化方式进行分析和讨论。在这种聚焦思考和探索的教学形式下,教师、学生和工作室环境构成了教学系统。学生设计行为与未来设计师职业性质一致,学习重点在于创造性、图形分析、视觉表现、问题解决和团队交流。教师提供科学的方法论,参与到项目的讨论、想象、发散和评价过程。工作室引导学生“做中学”,通过调研、分析、创造、发展、评估、验证等活动,掌握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

一、工作室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本质上,工作室继承了柏拉图的自由交流教学模式,教师将思想和理念带入课堂让学生讨论和发展。设计工作室始于人文艺术和建筑领域,15世纪末,一批意大利学校基于人文主义发展了一种开放的讨论方式。18世纪,法国皇家建筑学院开始以工作室的方式培养图案设计师。这种模式造就了弗兰克·赖特、勒·柯布西耶等一大批建筑大师,促成了现代建筑和设计教育的基本形式。

20世纪初,包豪斯确立了现代设计教育的基本结构,将学习“基础造型”“材料分析”和“制造原理与实践”视为工作室的主要目标。格罗皮乌斯认为“教学方式应适应工作室特点,教学计划应支持工作室及课程中的设计问题”。包豪斯被迫关闭后,工作室模式在美国得到了长足发展。1935年多纳在卡内基技术学院开办了工业设计专业。纳吉创立了新包豪斯,提倡“艺术、设计、技术和产业”的统一。佐治亚理工学院聘请包豪斯和新包豪斯元老布莱登德克,构建起了以工作室为核心的工业设计教育体系。

今天,科技、市场、环境和社会的发展对设计影响深远,越来越多地要素被纳入工作室教学,内容和方法不断变化以适应产业和社会的发展需求。工作室成为系统思考艺术、设计、文化、制造、可持续性和可用性等综合问题并进行实践的地方。

二、设计工作室的基本原理

(一)设计工作室教育的目标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认为,教育者应引导和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热情,提供学习资源,帮助其理解学科知识结构,引导其发现并思考问题。设计教育的目标是培养职业能力、工程能力和商业能力兼具的设计师。

工作室能很好地实现这三方面的目标。第一,设计师的职业能力受个人知识、技能和工作方式的影响,设计工作室对学生职业发展起到积极作用。第二,设计师职业的核心是创新、设计和团队合作,工作室的工程知识学习和从概念到实施的设计训练帮助学生适应职业要求。第三,设计与商业关系日趋密切,设计教育要吸收和借鉴商学院的成熟理论与方法,促进兼顾“基于发现”的学习和“基于交付”的学习。

工作室与社会行业实践之间存在对应关系,能解决设计教育与专业活动之间的鸿沟。设计问题大多不明确,需要在多条件约束下实现大量并未清晰定义的目标[5] ,对设计师的知识、能力和方法应用带来巨大挑战。

工作室教育与两种理论有关,即基于项目的学习(Projectbasedlearning)和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前者针对模糊问题和棘手问题,让学生寻找和确定问题属性;后者针对明确问题,学生使用既定原则解决问题获得合理的解决方案。工作室能将二者融合到一起,在调查、分析、创作、评估和反思过程中,提升学生的设计思维、批判性思维、设计研究能力和创造力。设计思维是对问题属性进行系统性探索,并构建有意义的想法来解决问题,斯坦福的设计学院认为它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批判性思维是更高层次的思维,要求基于既有知识或理念得出事实或结论,体现为系统分析、整合知识并转化形成具体的解决方案。在工作室中整合设计研究,让学生运用数据调查、定性研究、案例分析等方法洞悉项目的核心问题。创造力则与创意主体的认知能力和设计过程密切相关,学生在设计师和评估者的角色间不断切换,反思创造过程并不断实践,提高创造力。

(二)设计工作室教育的内涵

1.以学生为中心

众所周知,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通过洞察用户需求,了解用户行为习惯,来应付市场竞争。该理念同样适用于设计教育,工作室应以学习者为中心,视学生为目标用户。管理者要落实教学的理论、方法及应用途径,教师要围绕学生学习发展进行教学设计和组织实施。教师以项目为载体进行教学、指导和组织,学生发现并定义问题,继而组织其掌握的知识和经验,进行创新性求解。

2.聚焦反思性和批判性学习

工作室教学中教师、学生、同伴共同参与,核心是反思性学习和批判性学习。反思性学习有助于设计思维、设计研究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不能只重视视觉效果学习,而忽视认知分析和知识整合,反思学习应随时随地进行;批判性学习让学生在发现到求解的过程中形成判断能力。在工作室,实践和反思可以让学生更严谨地认识事实与价值,更好地吸收并运用设计技能、理论和经验,更充分地表达其解决设计问题的逻辑。

3.教学组织与实施

教师的系统组织和学生的自发学习构成了工作室的价值。教师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定义和陈述,分享新信息和新知识,提供有效的设计思想与方法,帮助学生实现方案,并组织对设计方案的评估和讨论。

首先,构建合适的项目。“探索-生成-评估”模型十分适于工作室项目的构建。探索性研究让学生对陌生领域的人和事形成同理心,参与式设计可以深入了解用户需求并促进概念的生成,基于用户期望的方案测试与评估则能帮助学生合理决策。其次,引导学生掌握系统方法。工作室的开放环境适合学生学习系统方法,并结合实践进行应用,以此了解设计的复杂性,理解系统设计方法,并形成应用能力。最后,推动协同设计学习。协同学习是基于设计的学习(LBD)的核心,有助于形成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弥补学生有限的专业知识。

(三)工作室教育的发展趋势

1.面向市场需求的能力培养

人才培养要考虑适应市场岗位的需求。设计工作不仅要有发现问题并创新性提出解决构想的能力,还要有整合材料、制造、工程、管理等领域知识的能力,需要与相关人员协同配合,将概念转化为具有竞争力的商品。设计工作室通过虚设或真实课题,让学生最大程度地体验完整的设计流程,实现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转化。如辛辛那提大学首创校企协同培养教学模式,课堂学习与企业实习交替进行,很好地解决了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之间的矛盾。

2.面向未来可能性的探索

前瞻性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属性。设计工作室的研究性、突破性课题能够引导学生探索未知领域,思辨未来社会变革和生存方式的种种可能,提升视野和境界。2020年,教育部印发《未来技术学院建设指南(试行)》,推动培养具有前瞻交叉思维的创新人才;2017年,清华大学成立“脑与智能”和“未来”两大实验室,就是为了探索人类未来,革新人类生活和工作方式,孵化创新技术和新兴产业。

3.基于网络的虚拟工作室

虚拟工作室已成为重要的辅助教学方式。网络技术能对同步和异步活动形成有力支持,让传统设计工作室得以延伸。1996年,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开发了首个工业设计在线异步学习网络。2001年,香港大学和魏玛包豪斯大学建设了首个虚拟环境设计工作室(VeDS),支持学生协同设计。劳什等人建立了全球分布式设计工作室(GDDS),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虚拟团队合作和客户沟通能力。英国开放大学开发了一套开放设计工作室(ODS)学习工具,支持数万学生远程虚拟学习。虚拟设计工作室已经受到学生的广泛认可,虚实结合将是未来设计工作室的趋势。

4.跨文化能力构建

文化决定了人的思考和行为方式。设计教育既要立足本地文化,也要考虑经济国际化带来的跨文化影响。工作室要重视文化多样性,推动学生参与国际学习与合作,了解文化差异。境外留学、海外游学、国际设计工作室、联合设计项目等均能帮助学生进行跨文化体验,构建跨文化意识和工作能力。国际设计工作室通过共享知识、方法、工具和信息,实现学生个性化培养、学习兴趣提升和跨文化合作等多重价值。

三、美国设计工作室教育特色

在美国,无论是综合性还是艺术类院校,都将工作室视为核心课程。它们注重职业能力培养,在产学研合作、管理模式创新、教学评价等方面富有特色。

(一)课程总体结构

本文以美国4所工科院校和4所艺术院校为例,对工业(产品)设计本科工作室课程进行对比分析。如表1所示,工作室总平均门次达7.125,工作室学分占总学分比重的平均值达20.48%,充分显示工作室在美国本科教学体系中地位的举足轻重。

在8所高校中,艺术中心设计学院的工作室数量最多,为11门次。其次是卡耐基梅隆大学和帕森斯设计学院,为8门次。然后是辛辛那提大学,为7门次,其对工作室成绩还有专门要求,另有5学期的强制性专业实习。佐治亚理工学院、罗切斯特理工学院和普拉特学院均为6门次,工作室设置在二、三、四年级。斯坦福大学最少,为5门次,可能是因为产品设计设在工程学院的缘故。

(二)案例分析

佐治亚理工学院是美国首批开设该专业的公立大学之一,与包豪斯和新包豪斯有着深厚的渊源。近年来,该校工业设计专业发展迅速,被美国教育信息平台Niche.com评为2021年全美拥有工业和产品设计学位的最佳学院第二名,仅次于卡耐基梅隆大学。它们工作室教学定位清晰、层次分明、特色鲜明。

1.工业设计本科课程结构

该校工业设计(BSID)专业为4年制科学学士,总学分为130。如图1所示,各学年在教学目标和核心课程设置上,呈现出明显的层次变化。

第1学年了解专业内涵,熟悉设计流程,掌握设计工具,有专业导论、专业基础(图形、草图、模型)、设计史、社会史、计算机科学等课程。第2学年培养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意识,掌握从问题出发的创新方法,课程如数字设计方法、UCD方法、设计人因工程学、科学实验室、智能产品技术等。第3学年导入产业属性(品牌、市场、制造),课程如材料工艺、设计方法、社会科学、器物文化等,工作室有健康设计、产品开发、交互性产品等方向。第4学年培养解决复杂问题和跨学科整合能力,有整合设计工作室、发明工作室、协同设计工作室等供选择。

2.工作室特色

工作室课程项目围绕健康与福祉、数字化技术、交互技术等新领域和新技术进行设置,如人体扫描与数字创意、康复和辅助技术设计等。除全职教授外,学院还聘请了富有工程和产业经验的教授负责工作室教学。学生在课内创作、讨论、汇报,使用开放实验室完成加工和快速原型工作,还可进入教授的实验室进行学习和实践。如图2所示,在四年级工作室中,学生在三维扫描实验室完成角色设计作业并集中展示。其工作室特色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课程组织。强调系统研究、讨论交流和反思学习,重视视觉、动态和语言的综合表达。教授提供设计方法、研究路徑、典型案例等资源,与学生讨论和发展方案。学生在问题研究、概念发展、原型制作、商业推广等环节进行汇报,同伴提出见解建议,汇报人积极回答反馈,教授给出意见建议,如图3所示。交流、互动和反思有效地帮助学生建立职业自信。

二是课程环境。学校构建了开放的工作室环境,支持学生完成设计和制作。工作室24小时开放,由学生管理和维护。充足的电源、设备和方便组合的家具为学生的高效协作和原型制作提供支持。灵活的建筑空间可用于课程的组织和展示,如图4所示,公共廊道展示了三年级工作室作品。

三是课程文化。工作室强调跨学科、跨文化和国际化能力。来自全球各地的学生一起学习、实验和验证想法,构建具有吸引力的设计故事,发现新的市场机会。工作室还与其他课程联系紧密,也经常邀请其他学科团队加入,学生在团队环境中协同工作,形成了包容开放的工作室文化。

四、设计工作室理论模型及关键问题

(一)模型的构建

工作室教育既与学生学习、教师讲授、方法介入和结果输出等直接因素有关,也受技术条件、评估方式、物理环境和文化背景等间接因素影响。萨哈菲等[12] 认为:“设计工作室涵盖技术、方法、评估、内容、结果、文化、学习社区和物理环境等要素”。费舍尔认为“设计教学应考虑几个问题:培养学生哪些能力,能力怎样评估,采用什么教学方法,环境如何适应教学,教学效果如何评估?”

基于教与学的结构和过程,笔者构建了一个六要素模型来解释工作室教学,如图5所示。工作室模型中包含交流反思、评估建议、内容输出、方法技术、物理环境和文化环境等六个核心要素。工作室教学形式是基于项目的设计,主体包含学生、教师和管理者。

如图6所示,在“教”和“学”两种视角下,工作室教学聚焦于不同对象。从教的视角看(左图),方法和技术等知识性资源直接促进和支持工作室运行,而学校和工作室的物理环境和文化环境从动机和心理层面对学生学习形成潜在影;从学的视角(右图)看,课题的内容输出、学生的交流与反思,以及教师的评估与建议构成了工作室学习的核心,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内容和专业素养。

(二)三类关键问题

如图7所示,基于该模型,设计工作室教学应聚焦三类问题:一是角色问题,需要明确教育管理者、教师和学生在工作室中的角色,协调好相互之间的关系;二是组织问题,管理者和教师需组织好项目、知识、学科和流程,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三是环境问题,建设开放便利的教室、展厅、设备、工具等物理环境,以及互联网、社交平台、在线课程、虚拟工作室平台等数字环境,支持学生在课堂内外随处学习。

1.角色问题

产业合作是工作室的重要驱动力。教育管理者承担着顶层设计、软硬件建设和组织管理的职责,他们更适合寻找到产业和学科资源并将其整合到课程中。管理者还要创造开放的工作室环境,促进学生学习、交流和互动,保证强度和时间投入。

教师需要做好三个方面。一是适应工作室的教学和组织。包括如何组织教学、讨论和启发式活动,平衡好知识、技能和综合素养。设计教师更似教练,不仅通过示范和讲解传授技能,还要应对学生学习时的负面情绪。二是重视师生沟通和互动。定期与学生讨论设计进展,倾听每位学生的声音,做到因材施教。对方案进行评述和反馈,帮助学生构建起对设计创新的科学认识。三是保持自身能力持续提升。教师的经验、意识和才华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建立评价和反馈机制,可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率。

学生学习有独自学习、同伴交流和教师评价沟通三种方式。小组式工作室能较好地整合这三种学习。协同合作和更多、更长、更深入的讨论能激发创造力,构建人际交往能力,形成专业和认知能力。研究表明,学生在集体设计项目中的表现优于其在个人项目中的表现,设计协作可以强化学习经验,提升专业实践能力 。

2.组织问题教师承担着工作室的组织,帮助学生搜索和整合信息、知识和资源来解决设计问题,把握问题的变量,理解问题的逻辑,制作合理的方案。以下三个环节尤其重要:

一是提高低年级学生的学习体验。在低年级工作室实施同伴(高年级学生)导师计划,能帮助新生尽快适应专业学习。安排目标和背景相似的设计项目,能促进学生彼此学习、提问、反思和讨论,教师则可针对专业认知、流程和评价标准等重点讲解。

二是创造机会让学生陈述、评论和讨论。学生的演示和教师的评价,让所有学生可以观察他人的设计过程,积累经验。教师可围绕关键思想、方法、主题进行针对性讨论,帮助学生解决项目具体细节,积累应对多种情形的专业能力。

三是鼓励方案迭代并及时进行审查评价。持续性地考察设计过程,可以增加学生反思和优化方案的机会。不同年级的评价标准应有所差别,低年级侧重造型新颖性和艺术性,中高年级应考察创新表现、实用功能、造型品质、人体工学、情感内涵等多方面因素。

3.环境问题

学生的认知能力与教学方式、学习过程和教学地点密切相关。工作室环境让学生有机会与机构、企业、专业人士和利益相关者接触,理解社会背景并提升职业敏感性。工作室环境应鼓励自由探索,促进学生自我发现和信息整合,要满足讲课、实践、演示以及师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不仅在空间、照明、桌椅、网络等方面支持学生完成项目,还应能支持学生制作原型,创建场景和道具,学习用户体验、探索性实验及参与式设计等研究方法。

结语

本文对设计工作室的基本原理进行了系统分析和阐释,以期为我國设计教育合理开展工作室教学,提供依据和参考。首先,简要梳理工作室的发展历史,分析了设计教育和工作室教育的目标。通过项目导向型学习和问题导向型学习,工作室促进提升学生的设计思维、批判性思维、设计研究能力和创造力。其次,阐释了工作室的基本内涵和主要发展趋势。工作室教育以学生为中心,强化反思性和批判性学习,以合适的项目推动学生的系统方法学习和协同设计学习,帮助其掌握核心方法并形成应用能力。再次,以工业设计专业为例,分析了美国设计工作室教育特色。对8所知名设计院校课程体系的量化分析和佐治亚理工学院的案例分析,证明了工作室是美国设计教育中的核心。最后,基于“教-学”视角,构建了设计工作室的六要素模型。对工作室教育的角色、组织和环境三类核心问题进行了解读,提出了若干策略和建议。

猜你喜欢

设计教学学生
BUBA台灯设计
赶不走的学生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有种设计叫而专
学生写话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
匠心独运的场地设计画上完美句点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