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初心勇担使命 奋勇争先开创新局 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贡献力量
2021-12-19朱健
朱健
2021 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是天津由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迈进的起步之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谋划发展、推动工作,必须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找准定位、发挥优势、精准发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河东区区位优势明显,是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中心门户,如何发挥比较优势、找准着力点,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品质活力区新征程,以“河东之为”助力“天津之进”?本刊记者专访了中共天津市河东区委书记范少军同志。
记者: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面对新目标、新挑战、新征程,河东区如何结合发展实际,找准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着力点和突破口?
范少军:在建党百年之际,我们从党史中汲取智慧,在成就中激发力量。黨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作出重大部署。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天津坚定不移地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坚持把战略重点转到质量、效益、结构和绿色发展上。河东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市委部署要求,主动服务天津市“一基地三区”建设,积极融入“津城”“滨城”双城发展格局,瞄准“金创河东·津韵家园”崭新定位,提出“十四五”时期基本建成创新转型示范区、城市更新实践区、直沽文化繁荣区、宜居宜业承载区的目标要求,明确到2035年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品质活力区,努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新征程中展现河东作为。
一是瞄准“中字头”,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坚持做好顶层设计,以国家疏解清单为依据,围绕河东区产业定位和区域特色,明确承接的功能、产业、项目,加强分层分领域对接。全面做强做优驻京招商工作,拓展联系的广度和深度,紧盯央企国企总部、科研机构、教育医疗机构、金融机构、文博项目等优质资源,力争每年引进3~5家总部企业,推动京冀落地企业逐年增加,打造一批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标志性项目。放大科研院所溢出效应,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对接,在创新平台建设、关键技术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密切合作,为政府、企业与机构间产业转移、互助共进搭建桥梁和纽带。
二是全力“促开发”,建设高端产业载体。以创新金融、高端服务业、总部经济为重点,高标准建设海河东岸金创走廊,打造特色鲜明、业态高端、功能集成的京津冀高端产业承接带。推进金贸产业园区开发建设,围绕“电”“核”特色做文章,充分挖掘中国能源建设集团、中核集团核工业理化工程研究院等入驻园区央企的潜力,围绕龙头企业引进上下游企业,积极引进国机研究院等科研院所,提高园区集聚能力。大力发展楼宇经济,改造提升低端楼宇,打造晨景大厦信创产业园、中航建产业园等更多特色楼宇。高水平建设中海城市广场、海河金茂府、嘉里中心二期等一批用于满足高端业态和龙头企业需求的高品质载体。加强老厂房开发利用,加快建设“蓝·飞鸽”创意产业园、一冷信创产业应用示范基地、二十冶文体产业园、一机床文创产业园等,力争每年打造3~5个有主题、有灵魂的产业园区。
三是加快“调结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突出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创新“左手股东+右手房东”等招商战略,用好海河基金、津联国鑫等资本,构建“全域、全线、全员”大招商工作体系。围绕区域总部、龙头企业、隐形冠军,引进一批串链补链强链企业和重点项目,积极构建信创产业、科技金融、总部经济、平台经济、新能源新材料、文旅产业等六大主导产业体系。加快打造海河金融创新带,依托海河东岸和十一经路,发挥渤海银行龙头引领作用,加大对全国及区域性金融总部引进落户力度,不断巩固扩大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传统金融业的规模和资源,进一步构建门类齐全的现代金融服务业集群,擦亮河东“金”字招牌。聚焦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四是聚焦“新动能”,跑出创新发展速度。增强发展内生动力,以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为抓手,加快创新主体培育和科技创新平台打造,努力实现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倍增,力争新培育3家科技型上市企业,促使科技型中小企业、雏鹰企业、瞪羚企业数量年均增长10%,推动领军企业和独角兽企业数量实现新突破。加快创新生态培育行动,深化与南开大学、天津大学等高校院所合作,构建由政府引导、企业主导、高校院所协同的创新模式,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切实提高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加快创新载体建设,搭建“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孵化体系,形成众创空间培育种子企业和创业团队、孵化器服务小企业加速成长、产业园对入驻企业赋能的孵化链条。推动创新人才汇聚,健全完善人才引进培育、选拔激励、配套服务全周期政策。积极落实“海河英才”行动计划升级版,推广“项目+团队”模式,鼓励高层次人才打包人才团队、技术专利等资源进行“带土移植”。
五是抢占“新赛道”,促进商贸繁荣发展。深度参与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高起点建设海河东岸新消费走廊,加快推进六纬路、津滨大道、新开路等商圈商街提升改造,深度挖掘、盘活独特资源,串联精品点位,打造一批商业地标。高品质提升“万爱商圈”等商业综合体能级,大力发展首店经济、网红经济、体验服务、共享服务等消费新模式新业态,加快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智能+”消费生态体系。提升传统消费,发展新型消费,适当增加公共消费,拓展绿色消费、信息消费等新领域,丰富万达、爱琴海、嘉里汇等夜游、夜购、夜娱、夜市场景,打造“河东消费”品牌。
六是持续“优环境”,打造宜居宜业河东。优化营商环境,全面实行政府权责清单制度,深化“放管服”改革,落实“一制三化”审批制度改革,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完善事中事后监管,推动从“严进宽管”向“宽进严管”转变。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培育壮大优质民营经济主体数量。持续开展“向企业报到”,营造亲商重商安商暖商的浓厚氛围。持续加大对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强化生态环境治理,继续打好新发展阶段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推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实现绿色转型。
记者: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河东区如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持续改善人民生活品质,不断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范少军: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发展阶段,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有了更高的品质追求,以前我们要解决“有没有”的问题,现在则要解决“好不好”的问题。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共同富裕方向,加大力度保障和改善民生,让河东区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一是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坚持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千方百计保就业促就业,稳定和扩大就业,扩大就业容量,优化就业结构,提升就业质量。坚持以经济发展引领就业导向,聚焦新产业、新业态,培育新的就业增长点。鼓励创新创业,培育大学生创业孵化平台,扩大创业担保贷款放贷规模。提升职业技能,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并提高精准性,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共同富裕。
二是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建成覆盖全民、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待遇水平稳步提高、管理服务高效便捷。加大边缘群体救助力度,做好低保、低收入、特困人员供养、临时救助等各项工作,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救助事业。统筹处理好线上智联万家和线下情系冷暖、党委政府主导和市场主体参与、家庭邻里关爱和政府帮困托底、党建引领共治和老有所养所乐这“四个关系”,构建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推动老年人由安度晚年向安享晚年转变。
三是持续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围绕提升教育“三个满意度”,坚持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着力引进名校长、名师,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让适龄人群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实施教育品牌提升工程,擦亮天津七中等传统优势品牌,整合区内优质教育资源,新建2~3个教育集团,建立5个紧密型学校联盟,培育5个各具特色的学区。实施教师队伍提质工程,推进教师“千百”计划,完善教师交流轮岗机制,健全激励措施,培养千名区骨干教师、百名河东名师。实施教育减负工程,全面落实“双减”工作要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四是提升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打造群众就近享有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体系,提升健康河东建设水平。强化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建设1家区属二级综合医院,完成二号桥、常州道等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标建设工程,实现每万人配置2名公卫医师。加强优质医疗资源供给,大力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升名医工作室、中医药特色等品牌效应,发展普惠医疗,规范民营医疗机构。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落实天津市妇女儿童健康促进计划,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坚定不移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特别是抓好今冬明春疫情防控工作,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五是全面提升文化综合实力。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推进全国文明城区创建,挖掘直沽文化深厚底蕴,浓厚河东文化氛围。加快红色文化传承弘扬,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积极推进海河码头配套项目建设,在棉三码头、天妃码头周边设计打造旅游基礎设施,结合已纳入市精品旅游路线的天妃宫遗址博物馆、老门口夜市等旅游载体,推动商旅文融合发展。
六是提高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把“全周期管理”意识贯穿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生产、生活、生态全过程和各方面,以国土空间规划引领城市建设,以城市更新提升宜居安居功能,以“绣花”功夫提升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以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以严密法治体系保障城市规范运行。坚定不移统筹安全和发展,树立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把安全发展贯穿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着力防范化解社会矛盾风险,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机制,做好重大时间节点的社会安全稳定工作。
记者: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必须以全面从严治党新成效提供坚强政治保证,河东区在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上有哪些思路和招法?
范少军:事业成败,关键在党。河东区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决履行管党治党责任,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汇聚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磅礴伟力。
一是旗帜鲜明讲政治抓政治。坚定不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守牢初心使命。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不断提高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完善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三个着力”重要要求和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确保党中央决策和市委部署有效落地落实。
二是锻造堪当重任的干部队伍。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健全完善干部素质培养、知事识人、选拔任用、从严管理和正向激励体系,突出“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学习型、创新型、开放型”导向,常态化开展知事识人、序事辨材,实施年轻干部破题行动和干部成长路径拓展计划,打造政治过硬、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干部队伍。
三是擦亮基层党建“河东品牌”。坚持书记抓党建工作机制,实施固本强基、队伍提升、党建赋能、服务发展专项行动,推进“标准+质量+示范”建设,强化党群服务中心功能,建立“我为群众办实事”长效机制,打造党建引领的高地,夯实党的执政根基。全面加强机关、国企、学校、医院党建工作,严格落实“属地管理+行业指导”责任,加强新兴业态的党建工作,确保“两新”党组织有形有效覆盖,推动城市基层党建工作质量全面过硬。
四是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层层压实主体责任,深化“九抓九强化”和“八明确八到位”,形成党委(党组)落实主责“不松手”、书记履行首责“不甩手”、班子成员尽责“不缩手”的管党治党工作格局。毫不松懈纠治“四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精准落实政治巡察要求,健全完善监督体系,强化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的监督,推动各类监督贯通协同。坚持严惩腐败和严密制度、严格要求、严肃教育紧密结合,以系统施治、标本兼治的理念正风肃纪反腐,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反腐败压倒性胜利。
责任编辑:朱 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