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以东莞市石马河流域为例

2021-12-19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1年19期
关键词:管网断面流域

李 彬

(中电建生态环境集团有限公司,广东 深圳 518102)

1 工程概况

石马河位于东莞市境内,是东江下游的一级支流,主干河长67.5 km,共有大小河涌107条,境内流域面积为601 km2,涉及7个镇的112个村(社区),工程总工期为60个月。流域内常住人口为151.3万人,流域面积约占全市的1/4,石马河流域在东莞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

2 石马河流域治理前的情况

东莞市位于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区,是国际制造名城、现代生态都市。石马河曾是东深供水的主要输水渠道,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在工业、制造业上发展飞快,与此同时,广东省的环境也遭到了严重的污染。在2003年实行的东深改造工程中,东莞市的石马河水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并恢复了天然河道,流域治理取得到初步成效,但由于其覆盖范围比较广、涉及的责任主体也较多,达不到系统化治理,大部分发展成碎化式,在治理上难以得到保障,因此流域的水环境质量还是比较差,其国考旗岭断面水质为劣V类,多处的河涌水质成黑臭状态。另外石马河很多干支流河段的防洪能力不足,因处于南方地带,每年梅雨季节防洪出现缺陷,与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匹配,造成城市的品质下降,人们的生活舒适感得不到提升,因此石马河流域的水环境治理势在必行。

3 石马河流域水环境治理方案

东莞市石马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由电建生态公司牵头,与中南院、水电七局、水电九局、水电十四局、港航公司组成联合体,严格按照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部署,以“流域统筹、系统治理、标本兼治、突出重点”的治水思路为出发点,与城市规划和生态保护规划紧密衔接,改变原来河道和水环境单独治理的传统做法,系统在分析流域水问题产生的根源和各种功能之间的内在关系时,分阶段、分层次,兼顾现时的成效与前瞻性,提出综合性、因地制宜的综合治理措施,以全面推动石马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向纵向发展[1]。

3.1 实施八大工程系统治污

3.1.1 完善管网工程,打好水质达标基础

石马河流域水质治理目标是水体达标V类,施工单位从2019年到2020年对石马河流域全面进行雨污分流,其间对流域内1 303个地块实施雨污分流施工,完成埋管1 944.93 km,立管1 217.95 km,最终从源头达到雨污分流的效果;此外还建设了混杂区、飞地、新小区、别墅区工程,累计实施926个地块,累计施工管道为383.43 km,对流域内的管网进行查漏补缺;建设流域主干管网10.98 km,次支管317.6 km,使此流域达到“织网成片”的效果。完善的管网工程可以使污水管道接入污水系统、合流污水管道截流入污水系统,达到雨水、污水分流目的,使流域达到“污水入厂、雨水入河”的治理效果,为石马河旗岭断面水质达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1.2 进行排口整治,消除污水入河

石马河流域内排污口总数为7 624个,以排污口为切入点,通过排口溯源,建立排污口与市政管网、排水地块的对应关系,同时对排口属性进行分类,根据排口不同的属性,其中明渠排口共4 314个、暗渠(涵)排口共5 426个,通过雨污分流改造、管网完善、管网畅通、截流等措施予以消除。

3.1.3 畅通已建管网,提升排污能力

施工单位对畅通工程的主干管及历史存量管网完成清淤3.76万m³。开挖修复9.84 km,非开挖修复341处,错混漏接完成8 657处,工业区预留管累计完成120.5 km,均已完成建设,对已建管网进行清淤修复,使管网的排水功能可以正常运行。

3.1.4 修复支涌生态,提升水文环境

自2020年以来,为使石马河水质稳定达到Ⅴ类水质,施工单位对河涌内源污染进行了消除工作,累计完成河涌及水库、小微水体清淤114条,清淤达到96.24万m³。由于石马河流域内居民生活点较多,城市建成比例较大,为保证流入河流的水质为达标水质,沿河建设了河道缓冲带72.18万m2作为屏障,截流城市及农业面源的污染,流域内的水在进入河流之前通过河道缓冲带的净化、对有害物质的吸附和去除,保证入河水质,提高流域水环境整体水平[2]。

3.1.5 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增强应急蓄污能力

石马河6座污水处理厂应急调蓄池于2020年4月底启动,按永久建筑物标准建设。目前蓄水池主体结构已完成,后续建设将继续为改善水质提供保障。石马河项目共建设13座一体化应急处理设施,目前12座已完成建设,剩余1座正在进行设备安装。

3.1.6 推行一体化管控平台,保障水质稳定

在流域内推行以“互联网+现代水利”的新思维,采用物联网、GIS、大数据等先进信息技术手段,以完善现场数据采集系统和管理平台建设为主,将石马河打造成一体化管控平台,使石马河流域水环境实现智能监控和管理、水环境信息公开、闸站群联合调度,为石马河流域水环境的综合治理提供有力的支撑与保障。

要强化流域的运行与监督,实现石马河流域水环境智能监控与管理,打造智慧水务,按照统一设计、分三阶段实施的方针建设石马河一体化管控平台。目前已完成了第一阶段的建设工作,建设完成了19个河道水质监测站、26个管网监测站、10 个视频监控站,并完成了“石马河水环境APP”的上线试运行,实现了流域河涌水质实时查看,助力流域的智能管控与高效运维,保障了流域长治久清。

3.1.7 启动防洪建设工程,保障人民财产安全

图1 石马河流域综合治理项目EPC+O—新技术应用

石马河周边常住人口众多,两岸工厂、店铺等较密集,防洪工程建设涉及4个镇街,区域内干支流、排洪渠密布。石马河采取对阻水严重的水闸、桥梁采取扩宽或重建,对阻水严重的狭窄断面进行扩宽,根据两岸建筑的制约因素、处理难易和对水流条件改善的大小,综合比较选择偏左岸或偏右岸拓宽河道;在河道清淤清障的基础上,以尽量使设计标准洪水水位低于两岸地面或现状堤防进行堤线布局。

在凤岗镇、塘厦镇、清溪镇、樟木头镇构建疏浚、扩挖、拦截、排泄相结合的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体系。石马河干流防洪工程清溪智慧谷段2019年已完工,目前正在进行雁田水凤岗非中心区上游及下游段、塘厦镇观澜河裁弯取直段、石马河干流樟木头滨河公园段、石马河干流清溪段施工,完成土方开挖101.8万m³,土方回填16.9万m³,混凝土浇筑3.70万m³,清淤疏浚2.90万m³,顶管施工1 307 m。按照规划的控制岸线,对疏浚河道扩宽、堤防增加达到干流50年一遇、支流20~50年一遇防洪标准的要求,可以有效的减轻流域内洪涝灾害等问题,为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与人民的环境居住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3.1.8 建设万里碧道,实现流域可持续发展

石马河流域与驳岸的综合治理和管理,使流域的水质、环境、生态等功能都得到完全发挥,不断改善全流域的安全性、舒适性。在这一目标指导下,河道的综合整治由单纯的水质改善、防洪的河道整治工程转变为综合的流域和河流生态管理措施[3]。打造石马河滨河风光带,依托水系串联沿线自然人文景观资源,形成“一轴多廊串三貌,一带多点续七脉”的总体景观结构。结合干流防洪同步开展景观提升工程,新建碧道工程55 km,建设公园6座,占地约54.7万公顷。以干流碧道为主线、基础及中心,构成石马河“生命碧水,溯流新生”回归计划,全面提升流域环境景观,提升流域人民获得感。

4 石马河综合治理后的成效

2019年初启动石马河全流域综合整治工作,围绕“总量减排,断面达标”工作核心,经过一年时间的综合整治,石马河流域干流沿线水质明显向好,实现稳定达标。其中旗岭国考断面水质在2020年前三季度达到Ⅳ类。

4.1 流域水质明显改善

2018年,石马河旗岭断面氨氮浓度为6.4 mg/L,总磷浓度1.06 mg/L,为劣V类水准。石马河流域监控断面水质达标形势严峻。石马河流域1个国控断面、1个省控断面、12个地表水市控断面中,劣Ⅴ类水体比例为100%。石马河流域107条河涌治理前重度黑臭为52条,轻度黑臭为34条,不黑不臭21条,经过治理后,目前已全部消除黑臭。2020年,石马河水质实现历史性突破,旗岭断面进入2020年以来稳定在Ⅴ类以上。与2018年相比,2020年1-12月石马河旗岭断面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浓度分别下降77.5%、88.5%、68.4%,石马河平均水质达Ⅳ类,氨氮浓度下降至1.01 mg/L。全流域水环境稳步提升。2020年已实现全面消除黑臭,并基本达到Ⅴ类水。

4.2 提升城市生活品质

经过两年来工程措施和行政措施的推进,石马河的水文环境有了极大的改善,河水变清,恶臭散去。排水管网的完善,有效的减少了污染物质对水体的污染,改善水体水质情况;河涌清淤和景观提升提高了河流纳污能力,对石马河流域沿线居民生活环境改善起到显著作用,有效阻止了水土的流失,岸上雨水径流中夹带的污染物质不易直接排入河道,使流域中的水质的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有利于水中的鱼类等水生物的生长。

如今的石马河可以看到水中鱼儿成群,岸边芦苇随风舞动不,还吸引了垂钓爱好者在河边垂钓。周边居住的人们可以在空余时间到河边散步、乘凉。慢慢已经成为居民休闲打卡“网红地”。石马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是一项重大民生工程,及时的为老百姓解决了生态环境问题,让人民生活居住环境提供了保障。让治水工程真正融入当地群众的生活,改善周边生态环境,满足人民对更美好生活的追求。为群众提供休闲、健身场所,增强居民生活幸福感、获得感。

5 结语

图2 清溪镇智慧谷治理前(上)、后(下)对比

石马河流域采取“流域统筹、系统治理”的治理模式打破分段分片、条块分割、零敲碎打的“九龙治水”传统模式,“六大系统”(雨污分流截排管控系统、内外源污染管控系统、工程补水增净驱动系统、生态美化循环促进系统、河湖防洪防涝与水质提升监测系统、水环境治理信息管理云平台系统)指导施工,做到源头管控、过程调控、结果可控,使石马河流域得到最大化的水质治理,打造成了“绿水青山”的生态河道。

猜你喜欢

管网断面流域
小断面输水隧洞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的不足点及对策
城市集中供热管网的优化设计
市政道路雨污水管网施工工艺研究
昌江流域9次致洪大暴雨的空间分布与天气系统分析
高深度大断面中深孔一次成井技术探索与应用
超大断面隧道初期支护承载力学特性及形变研究
市政道路给排水管网设计分析
茂名市开展全面攻坚劣Ⅴ类国考断面行动!
河南省小流域综合治理调查
东莞打响截污次支管网建设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