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治理的对策研究
——基于环境政策视角的分析
2021-12-19靖程栋杜西西宋丹丹
靖程栋,杜西西,宋丹丹
(新疆理工学院,新疆 阿克苏 843000)
西部大开发中的生态环境治理能够影响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质量出现问题能够进一步影响我国现代化整体建设。而西部大开发是十分艰难的建设过程,西部生态环境受西部地区自然条件、地理位置的影响始终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加大西部地区与中、东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政府有关部门需要结合西部地区特殊地域特征进行西部生态环境治理,进而有效改善当前生态环境问题。
1 造成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
1.1 环保意识薄弱,缺乏环保知识
此类环境问题在该地区频繁出现,但大多数发生在农、牧业区域,而我国缺乏对这些区域的重视,缺少在农、牧民工作过程中宣传保护环境的力度,以至于自身很少具有保护环境的意识。造成农、牧民过度砍伐或是放牧的现象多发,从而进一步引起环境问题频发,同时这些农、牧民不具有较强的环保知识,导致进行大规模养殖或开发等不良生态行为,所以西部地区需要加大对农、牧民的宣传环保力度,增强环保意识与知识,进一步有效缓解生态环境问题。
1.2 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造成生态环境恶化
西部地区本身固有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造成生态环境恶化。该地区多处为丘陵地质、坡度较陡,并且大部分区域处于半干旱、干旱地区[1],降水量不足,平均降水聚集在七八月份,容易引起洪涝灾害,进而引发水土流失,在半干旱、干旱区域可能造成土地荒漠化现象,从而影响当地劳作。例如,表1可以清晰地看到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问题十分严重。
表1 水土流失与荒漠化占全国土地面积之比
2 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治理现状
2.1 环境治理政策滞后
环境政策能够直接影响生态环境治理,西部区域环境监管力度不够,使环境政策不能充分发挥自身最大治理价值。政府缺乏治理环境的责任感,不只是监管力度不够,还存在无法按照政策规范治理行为等方面。目前环境政策不能符合西部区域实际环境情况加以治理,同时政府建设西部大开发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加速开发速度,却忽视对当地环境是否能够充分接受开发,政策不合理,进一步引起开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水土流失等现象,不利于完善生态环境治理。
2.2 市场因素的制约和法律制度不完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使得我国西部区域始终采取传统的管控政策,这种政策不能满足环境治理需求,无法改善环境问题。同时我国现行法律法规不能适应西部经济发展,部分环境法律制度照搬照抄[2],缺乏我国西部地区环境独特创新的法律制度,其自身政策不够成熟,制度又不够明确,政策不能很好地与制度相结合,限制环境良好治理。
2.3 生态环境缺乏公众参与治理
在治理西部区域生态环境问题过程中,大部分决策都是政府和相关环保部门工作者分析问题探讨计划并实施,这样的方案使得治理主体过于单一,不利于公众重视造成此问题的原因及改正的想法。此地区的养殖者、饲养者等都是该地区共同生活的公众,治理时却忽视这些公众的主体地位,缺少公众的支持与参与,公众自身也缺乏积极主动性,不重视环保问题,致使治理效果没有显著提升,未能有效改善该地区存在的不足。
3 有效治理西部生态环境的策略
3.1 依据政府相关举措改善西部生态环境治理
政府在治理过程中占据主要地位,应注重发挥政府的职能作用。利用其自身作用及手段有效缓解当前存在治理不足,能够进一步增加政府公信力。政府的作用不仅局限于大开发建设过程,也应合理的治理环境问题,完善治理目标,稳定公众民心,促进生态良好发展。因此政府应借助并完善相应的治理法律法规和政策,打造良好的生态保护圈,强化决策力度,有效管理相关部门工作,尽快提高此问题质量水平,为进一步为解决该问题的治理提供基础性支柱。
政府创新环境政策制度,加快西部开发建设速度。此类现行政策,不能有效针对现阶段该地区的地貌特征与特殊气候[3],无法把控气候与改变地貌的应急性,就此需要在原有政策基础上加以创新完善对应措施,有效稳定自然世界与生态建设间的和谐共处。因此政府领导需要及时针对此类现实情况构建符合相关治理法律法规,如《水土流失防治法》《植被保护法》等有效防止环境再次恶化[4],起到缓解作用。
此外,治理部门需要按照政策制度严格执行,以保障法律法规的有效性。执行部门未能完全符合对应法律法规来治理问题,依旧采取部门意见进行改善问题,无法符合西部地区特殊地理环境,这是因为创新制度执行过程中,部门领导忽视制度的可行性,缺乏执行制度的监督力度,限制部门间的沟通交流,追逐眼前经济收益,缺少长远目光,以至于构建的政策只是有个摆设。因此,政府需要建立监督机制,组建专门监管治理部门工作的团队,在该地区治理过程中实时监督并约束其自身的行为,增强治理工作者的责任意识,也有效避免政策徒劳、无用的现象出现,增加政策实用性,重视政策制度的全面落实,降低决策沟通不畅,使得决策具有执行性,有效执行以缓解生态问题。
3.2 充分利用市场的基础性作用完善治理问题
无论是大开发的建设还是西部地区环境治理,除了需要构建完善的法律法规外,还需要在此基础上构建相应的市场经济,引导有序自然资源建设与治理,西部区域的生态,属于国家和公众共同拥有的无价之宝,若忽视公众的心声,就会引起市场混乱,而目前我国该地区市场机制尚不完善,不能充分发挥市场固有的手段来治理现有生态问题,从而影响治理效果。因此,政府及其治理部门应吸取其他相关环境治理市场机制的精华,以转变该地区现存机制。
西部地区本身经济发展优于东部地区,正是由于此区域自然资源优质,治理工作者才不能随意治理公有资源,这就需要完善现存机制以保护这些资源不被破坏,才能有效开展治理工作。政策制度需要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利用相关法律来确保机制的健全,降低政府干预经济,优化政府各个部门的环境管理职务,将具体职务细化到每个工作者身上,减少生态资金投入,有效促进市场机制的实施。同时合理运用市场手段,使用各种经济举措,有效管理环境,以大局为重,避免眼前效益错失长远收益,有利于进一步改善市场机制,合理分配资源,便于加快治理工作进展,进而促进企业在生态过程中收获巨大效益,巩固民心,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治理氛围,以满足西部地区所需环境质量。
3.3 治理过程中确保公众参与
俗话常说: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对于现行阶段西部地区开展生态治理工作,国家和政府的力量不足以有效防治,而身为该地区主人的公众更应该肩负起自身主体地位的责任,规范自身劳作行为,减少因自身行为不当引起多处生态不良,同时还应融入到治理环节中,促使有效开展这份工作,真正起到保护作用。
我国大部分决策都缺少公众参与其中,忽视公众的主体性地位,使得决策信服力不足,进而公众在面对治理环节时淡漠应对,逐渐淡化环保意识,致使开展各项工作都十分困难。因此有关部门应加大环保宣传力度,树立公众环保思想,让公众自觉投身其中,并帮助部门开展工作,有效减少工作进展困难。此外,政府也应大力支持与鼓励公众帮助治理,增加公众自信心,有效缓解工作压力,积极主动加入治理环节。同时在清晰公众权益基础上需要借助相关制度为公众提供详尽的参与方式与步骤,促使保障其自身融入治理过程的可行性,避免扰乱治理流程,影响此工作进度,烘托良好的公众决策氛围,促进科学执政,充分融入西部地区主人翁的主体价值,有效进行环境治理工作,有利于加快完善此地区生态治理速度,进而推动该地区自身经济发展。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环境政策基础上,国家与政府应重视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治理问题。结合相应法律法规,分析造成该地区生态状况的原因,科学利用市场手段、公众参与、完善制度等方面,能够缓解当前治理问题,提高治理、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帮助公众树立正确的环保行为,降低开展治理工作过程中的难度,进而改善西部地区环境治理现状,促进该地区环保事业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