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大数据+医疗”更好地惠及于民
2021-12-18韦棋
韦棋
2020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推进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加强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体系建设,推进基于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的医疗健康大数据开放共享、深度挖掘和广泛应用。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大数据在创新医学研究、精准诊断、个性化健康管理和移动医疗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上,通过大数据手段加强疫情溯源和监测、智能调度医疗防护资源等效果明显。但从当前发展现状来看,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大量数据壁垒和互联互通、大数据停滞在一些浅层应用难以向更深更广处推进、数据的权属和隐私保护、处理海量数据存在人才缺口等。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很好解决,势必会影响健康医疗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在笔者看来,当前重点要突破三方面瓶颈。
一是突破數据共享瓶颈。打通数据壁垒,联通数据孤岛,实现互联互通,是健康医疗大数据建设中迫在眉睫的问题。目前来看,很多医院医疗就诊不互通,甚至同一家医院几年前的就诊信息都不存在,一些小的专科医院和社区医院的就诊档案信息管理更是良莠不齐。实际上,如果为每位患者都建立全周期的医疗健康档案,涵盖其出生后在各地区大小医院、社区诊所的就医问诊、药店购药等各种健康医疗数据,将会极大地提升精准医疗水平。比如,在一些突发紧急事故中,患者昏迷医生无法问诊,但通过身份信息查询到患者的健康医疗数据,医生就可以给出合理的治疗方案。目前,国家层面正在江苏、贵州、福建、山东和安徽等五个省份,推进东南西北中五大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建设。就宁波而言,除了要加快建设市级层面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将全市各大医疗或科研机构的数据集中统一汇聚,也应当积极对接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充分用好数据平台为市民医疗健康服务。
二是突破数据运用瓶颈。目前,我们收集运用健康医疗大数据的渠道和方式较为单一,在数据的应用上还处在初始阶段甚至略显贫乏,在一些城市仅仅刚推开网上挂号、电子病历病例共享等应用,只挖掘了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价值的冰山一角。在一些发达国家,医疗大数据的应用不仅贯穿整个医院诊疗过程,还涵盖整个人类健康,包括患者全生命周期健康数据管理、药物研发、临床诊断与治疗、保险支付和商业保险设计,以及健康管理和公共卫生服务等环节。宁波作为制造业强市,可以在数字医疗设备、物联网设备、智能健康产品的生产制造上发力,推进智能健康电子产品、可穿戴设备等产生的数据资源规范接入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推动这些大数据在健康医疗行业更为丰富的场景应用。
三是突破数据安全瓶颈。健康医疗大数据在应用过程中,常涉及对基因信息、生物识别数据等个人敏感信息的收集、使用和加工等行为,由此带来个人隐私保护和数据安全问题。IBM发布的《2020年数据泄露成本报告》显示:2020年全球医疗数据泄露平均成本高达713万美元,医疗保健行业在2020年已确认的数据泄露事件同比增加了58%;在过去3年中,超过93%的医疗保健组织出现过数据泄露。因此,在医疗健康大数据采集和应用过程中,要处理好个人信息合理利用和隐私保护之间的平衡关系,防止个人信息被滥用和侵犯问题。可探索出台健康医疗数据方面的法律法规,对个人敏感信息保护制度加以细化。比如,2019年,贵阳市出台了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方面全国首部地方性法规——《贵阳市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条例》,对区域内健康医疗大数据的采集、汇聚、存储、开发、应用及其监督管理等活动,给出了明确规范。宁波也拥有地方立法权,在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上可参考借鉴。
责任编辑:刘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