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理想信念教育融入高校立德树人建设研究
2021-12-18李赤
李赤
摘 要:立德树人是高校的立身之本和根本任务。将青年理想信念教育融入立德树人建设中,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引导青年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构建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系统工程、发挥思政课关键作用、推动理想信念教育浸润到教育教学各环节和推进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建设等实践途径,切实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关键词:理想信念;马克思主义;青年;立德树人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42-0100-03
立德树人作为高校育人的根本任务。自“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被确定以来,它的理论特性和实践外延不断朝着更加科学、更加深化的方向发展。“我们培养的人,必须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这就是我们要立的‘德’。”[1]这一定义要求新时期高校立德树人建设要以“德”为重,加强思想建设。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坚定理想信念。对新时代青年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是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高素质人才的客观需要。
一、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基本内涵
(一)青年理想信念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
在领导和推进我国的教育事业上,习近平总书记曾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讲明了理想信念以及爱国主义情怀培育的新定位新要求:理想信念为引领,爱国主义为核心,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设中的重要一环。
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在五千多年的中华民族文明史中,发挥了凝聚人心、鼓舞斗志的积极作用,团结带领着中华民族走向胜利。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精神仍是中国儿女的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就提出培育“五爱”青年,其中“爱祖国”居于首位。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大潮涌入,党中央防微杜渐,大力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其内核就是大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以此抵御资产阶级自由化意识等思想浪潮。二十一世纪以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逐渐完善,其中“爱国”这一目标与其他目标一道,作为社会的价值导向被大力弘扬。新时代,其内涵被不断拓展,包括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三个维度[2]。
可见,爱国主义精神不仅渗透在个人情感中,更始终作为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贯穿于党和国家的建设之中。当今,我们要把对爱国主义精神的追求作为理想信念建设的逻辑起点和核心要义,大力弘扬和培育。
(二)青年理想信念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相关理论成果
马克思主义自诞生起,就深刻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表现出崇高的价值追求,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人通过对基本国情的准备把握和对历史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走出了一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建设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正是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我国才能取得了革命、建設和改革时期的胜利,实践证明,这是符合中国发展实际的思想建设指引,是团结全国人民的共同思想基础。青年正值成长关键期,亟须以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相关理论成果作为支撑和指引。
(三)青年理想信念的灵魂是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缘何一个政党,一个国家是将理想信念作为最重要的价值引领和目标动力,因为理想信念决定了党的宗旨性质和终极追求,也是支撑和推进党和国家向前迈进的源源动力和永续支撑。一直以来,共产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作为共产党人的崇高信念和远大理想,鼓舞和激励着无数人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而奋斗一生,使我们的党和国家愈发坚强有力。这一理想,凝聚了人民共识,汇集了发展力量,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在新时期,培育青年的理想信念,要高举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伟大旗帜,作为提高青年思想觉悟,加强青年理论水平的思想引导,促进青年自发地将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实践。
二、探寻青年理想信念教育融入高校立德树人建设的实践意义
(一)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根本要求
建党百年来,无论是在救亡图存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与探索阶段,抑或是思想解放后的改革开放,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守着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的坚定信念,才取得了伟大胜利。回顾建党百年历史,我党始终重视青年、发展青年,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青年的理想信念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青年理想信念教育被置于国家战略的重要高度,将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置于顶层设计,写进了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这从国家层面来思考和肯定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对新时期的铸魂育人工作提出了新要求[3]。
(二)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关键举措
当代中国,坚定理想信念,就是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在我国面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大路上,我们需要驰而不息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广大青年,培养出认同党的理想信念,认同党的历史使命,认同党的价值追求,认同党的伟大成就的青年们,使之自觉地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有力武器。
(三)引导青年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巨大力量。对青年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不仅是党和国家建设的客观需要,也是青年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使青年不仅可以成为符合国家发展需要的各类“建设者”,更重要的是成为政治立场坚定、可堪复兴大任的“接班人”。
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可以使青年通过学习理论,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破解精神危机,有力防范“颜色革命”等意识形态领域的危险。通过坚持不懈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指导青年实践,围绕“中国梦”开展主题,补足青年的精神之“钙”,增强了辩证的思维能力,提高了应对繁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助力青年更好地以青春之我建功新时代。
三、构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融入高校立德树人建设培育体系
(一)加强顶层设计,构建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系统工程
在建设更加全面的教育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中,要清楚地认识到立德树人的铸魂育人作用,加强顶层设计,创建党委领导、各方参与的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的工作格局,把理想信念教育置于人才培养的规划框架中。科学制订高校理想信念培养的总体计划,包括组织机制、培养机制、运行机制、考核机制、保障机制等,内化到高校建设和管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4-5]。
(二)遵循教育规律,将理想信念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课
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要将理想信念教育内容融入其中。一是要注重科学性,准确把握新时代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特点和规律,以及社会主义办学规律、教育教学规律、学生成长规律。综合探索符合青年认知规律、接受能力、需求指向的理想信念教育的方式。二是要注重时代性,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中国发展进入到了新的历史方位,科技创新也到了新阶段。要引导青年正确认识当前要肩负的责任与使命,着力创新教育教学的方式,积极探索青年喜闻乐见的授课载体和平台,使学生学有所信,更有所用。三是要注重引导性。思政课教师要发挥理想信念教育铸魂育人的作用,把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置于同样重要的位置,引导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除了讲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更要结合“四史教育”,将历史故事与现实价值有机统一,将历史这面镜子照进现实,把握好历史和价值引领的有机衔接,不仅传播知识,更要重视“德”育[6]。
(三)坚持协同育人,推动理想信念教育浸润到教育教学各环节
坚持“大思政”格局,把理想信念教育贯穿到各类课程之中,融入校园文化建设、青年社会实践等各个环节,让青年全程浸润在理想信念教育的氛围之中,使得理想信念教育形成全面部署,相互促进,互为补充的生动局面。课堂教学作为“第一课堂”是开展思政教育的主渠道,要落实“课程思政”,发挥其协同效应,使文化课、专业课同思想政治课一样,肩负着“立德树人”的重大使命,坚持将理想信念教育融入其中,有效发挥其育人作用[7]。
坚持发挥“第二课堂”理想信念教育作用,挖掘文化活动中蕴含的理想信念教育资源,运用传播学中“议程设置”的功能,主动加强舆论引导,促进理想信念的广泛传播,将其积极融入到校园文化活动之中,达到思想引领人,文化熏陶人,活动教育人的目的。强化青年学子的信念认同、价值认同、道德认同,在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精神转化为青年学子的价值取向和崇高追求,进一步引导青年从“知”到“行”的有效转变[8]。
(四)强化制度保障,推进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
理想信念的培育和践行是一项人才培养系统工程,不仅需要高校管理者和教师的行动自觉,更需要制度作为保障,规范高校教师行为,以制度的权威增强高校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发展阶段之际,党的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连续两次提出要“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9-10]。一是要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在“三全育人”大背景下,青年的理想信念教育需要各方协同参与,要引导教师遵循教学规律开展专业教学。这就要充分调动高校各级各类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整合教育资源,发挥教育资源的潜能。二是要建立健全理想信念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在评价教师教学工作时,破除重“智育”轻“德育”的错误行为。要将青年的理想信念教育纳入教师授课的考核标准,要细化理想信念教育各级指标,注重学生的精神引导、教学过程引导结果,立足青年的全面发展。三是要建立健全教师培训体系。
抓好高校教师队伍建设,“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讲理想信念教育融入教师队伍教育培养的全过程,并作为中心内容纳入教师教育培训体系。教师要在学深悟透理想信念教育的基础之上,将教育观点以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输出,在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体现出理想信念教育,确保高校课堂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
高校要不断深化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理论与实践的创新,积极应对新发展阶段带来的新变化和新需求。将青年理想信念教育融入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中去,不仅是对青年理想信念教育与立德树人二者在一致性、互动性上的认定,更是對立德树人在建设和实践领域的拓展。在全面建设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征程上,在加快推进建设教育强国的征程上,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挥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功能,方能做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宣传部.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M]. 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21:337.
[2] 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 光明日报,2018-09-11.
[3] 刘玉. 论新时代西藏高校青年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为例[J]. 西藏教育,2021(08):19-23.
[4] 郑维林. 新时代理想信念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以厦门地区高职院校为例[J].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01):87-89.
[5] 项久雨,范海群. 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百年回顾与新时代推进理路[J]. 思想理论教育,2021(07):47-53.
[6] 张大卫. 新时代高校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路径探析[J].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8(03):68-73.
[7] 崔树军,崔德英,罗葆青. 探索深化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培养模式[J].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1,17(03):55-56.
[8] 黄占波,张学文,李立. 新时代加强高职院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路径研究[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4(15):178-179.
[9] 陈祥德,王晓凤. 新时期民办高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创新路径研究[J]. 北方文学(下旬刊),2019(05):115-117.
[10] 夏勇超,梁译匀. “双创”背景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36(05):136-137.
(荐稿人:谢伟光,鲁迅美术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罗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