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文化对少数民族大学生意识形态的渗透性研究
2021-12-18郭琳娜武家磊
郭琳娜 武家磊
摘 要:少数民族大学生工作是高校管理育人的关键一环,为牢牢把握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意识形态主方向不动摇,必须充分发挥党政育人作用,将党史文化潜移默化地渗透进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层面。本文从少数民族大学生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教育现状入手,分别从少数民族学生和高校两个层面展开调研,分析党史文化对少数民族大学生意识形态进行渗透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最后通过健全组织领导、借助思政课堂、发扬新媒体宣传作用等创新方式由表及里地探讨渗透途径,以期拓展教育思路,细化教育主体,精细教育内容,使高校党史教育更具实效性。
关键词:少数民族;党史;意识形态;渗透性;研究
中图分类号:G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41-0098-03
意识是实践的先导,少数民族大学生是建设发展国家和民族各地区事业的重要人才力量,是推动社会主义新时代持续进步的不竭源泉,必须努力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对党史的深刻理解与认知,坚持维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我国当今的主流意识形態,将党性理论渗透进每个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意识形态中。高校教师应充分认清并重点解决少数民族大学生意识形态方面存在的问题,牢牢把握好教育工作的重点,身体力行,用心用情去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提升其思想觉悟和政治素质,进一步保障民族区域的和谐稳定发展。
一、少数民族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现状
(一)少数民族大学生意识形态现状
少数民族大学生大部分是出生在一些经济基础较薄弱、环境相对闭塞的偏远地区,长期受到本民族地区传统文化与风俗观念的影响,缺少与外界沟通,鲜少学习到先进的知识,基础知识相对落后,与其他同学间存在语言、人际沟通障碍,意识形态相对独立且容易“固守己见”,思维发展与心理认知尚不成熟,大学阶段正是要引领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的关键时期,高校应努力使少数民族大学生深刻理解并体会中国共产党英勇奋斗的历程,充分认识中国国情,提升对意识形态相关事件的关注度、知识掌握度和对意识形态事件的辨别能力。近年来,境内外敌对势力通过网络群组传播有害言论,妄图扭曲价值理念和报道事实,极少数师生,尤其是少数民族大学生极易受到西方不良思潮、网上有害信息和政治重点人的影响,以致形成错误观点而实施非法行动,深深损损害了中华民族情感[1],因此,加强和改进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意识形态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政治任务。
(二)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现状
少数民族学生工作一直是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一环,高校作为意识形态传播与思想政治引领的前沿主阵地,不仅肩负着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更应努力教育其成长为民族团结的促进者和社会稳定的维护者。调研发现,高校在少数民族学生意识形态教育领域存在一些问题,在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下,高长花认为由于少数民族学生占比比较少,高校往往重视办学规模、内涵建设等方面,加强和改进少数民族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措施还不够有力和创新,缺乏有效性和针对性[2];朱冬香认为高校针对少数民族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工作尚未形成科学有效的教育体系,呈现出大众化和趋同化,教育内容与形式滞后于社会发展,只有认识把握住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性特点,才是寻求取得教育实效性的关键突破口[3]。从问题处着手,各专家学者努力寻求高校教育新途径。徐登献认为意识形态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4],高校应大力弘扬主旋律、正能量,着力打造特色校园文化;吴永祥认为中国内地高校应重点优化结构,加快校内外资源的整合,坚定文化自信的同时要尊重文化差异,以一元引领多样化发展[5]。
各高校应将筑牢少数民族学生意识形态作为工作重点,但由于对少数民族教育规律整体把握不足,未充分认识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难点,导致高校在处理错综复杂的少数民族学生工作具体情况过程中,往往重经济帮困、轻思想引领,重政策倾斜、轻规范管理,重面上活动、轻教育成效,造成不愿管、不敢管、不会管并存的现象,工作缺少针对性,对少数民族学生教育引导不足,缺乏正确的价值导向。
二、党史文化渗透进少数民族大学生意识形态工作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党史文化渗透进少数民族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必要性
大学生作为各民族宝贵的人才资源,更加需要具有较高的思想觉悟和政治素养,充分发挥主人翁意识,如此才能带领各民族紧密团结在一起,将祖国大家庭发展壮大。读史使人明智,近年来,我国一直提倡“四史”教育,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指引着中国人民励精图治、艰苦奋斗,党史文化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抓手,是大学生意识形态领域的关键着力点。高校应充分利用学科优势,汲取智慧与力量,线上线下多渠道开展党史学习和教育,开拓党史文化渗透进意识形态的工作方式,让枯燥的知识活起来,更利于学生接受、理解和消化,从而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二)党史文化渗透进少数民族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可行性
1. 教育目标一致
少数民族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工作影响着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认知,关系着少数民族学生的为人处世,意识形态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引领少数民族大学生爱国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抱好民族团结同心圆。尊重并传承党史文化是大学生应该坚守的意识形态底线与使命,党史文化渗透秉承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建设者的原则,将红色基因融入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血液,勉励其争做时代新人。
2. 教育思路相同
意识形态教育与党史文化渗透均属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二者是对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层面进行引领教导的重要举措,殊途同归。意识形态教育是通过对特定的人和事的具体情况进行客观分析,把握其成长和发展规律,再加以实践经历,最终形成科学客观的认知判断。党史文化的渗透教育也是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课堂教育与实地参观等多种方式的结合,加深党性认知,提高党性觉悟,二者在教育思路上相融相通,为党史文化渗透进少数民族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工作提供了可行性支持。
3. 教育内容互补
意识形态是认知和价值判断的结合,意识形态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不是规矩统一的,其受社会环境、思维方式、信息来源等影响巨大,意识形态决定着人待人接物和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当前意识形态教育多为抽象的内容,即使结合一些案例也不免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到枯燥乏味,难以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而共产党的发展历程中包含了大量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人生哲学,其中爱国、奉献、团结的鲜活事例,更容易引起少数民族大学生内心的情感共鸣,增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党史文化的渗透是个机遇与契机,高校教师可以利用各类线上线下资源和平台,充分调动学生的意识形态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丰富教育教学方式,充实教学内容,最终使少数民族大学生自觉树立正确的“五观”,强化“五个认同”教育。
三、党史文化渗透进少数民族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途径
(一)健全对党史教育的组织领导,建强党组织的战斗堡垒
高校要坚决维护党的统一领导,明确基层党组织的职责,增强政治功能,着力突出“四性”,在全校开展传承红色基因、践行初心使命的党史学习教育,坚持四个“牢记”,注重从党的光辉历史中吸收智慧,从党的奋斗历程中汲取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五观”,强化“五个认同”教育,从内而外、从上到下全方位贯彻党的先进文化理论,让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命运共同体意识扎根在每个大学生的心中。
育人育才,教育者尤为关键,高校教师肩负着党史宣传与少数民族大学生意识形态引导的重要使命,高校必须全面提升教育队伍质量,形成党史教育合力,主要应包括以下三点内容,一是完善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党史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相通,通过积极开展教师能力素质提升培训,不断提升其教学能力与业务水平,能较好地宣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二是按比例配齐配优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常态化、全员化、立体式组织开展心理健康知识普及活动,关注少数民族学生心理,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三是配齐配强专职辅导员,尤其是少数民族班辅导员,切实解决实际困难,提高解决问题的针对性。
(二)党史教育进教材,发挥教学主渠道作用
以史为镜,借助历史的力量,可以造福一个民族。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奋斗,已经形成了一套独立且完整的理论与实践文化,整理党史文化理论,把握时代发展的历史规律,吸取经验,总结教训,将党史文化编写进教材,利用教学平台向少数民族大学生深刻阐释党史内涵,传播主流意识形态,使广大青年学生自觉做到始终秉承党的核心价值观,牢记党的奋斗历程,坚决维护这来之不易的祖国统一与民族团结,坚决同妄图分裂祖国的黑恶势力抗争,将党史文化渗透进教材、课堂和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头脑中去。
高校应进一步制定并完善党史教育课程标准,充分借助思政课堂,利用好意识形态传播主阵地优势,这对于强化少数民族学生的“五个认同”、筑牢安全意识形态防线、培养少数民族学生民族认同感和爱国主义意识具有深远影响,有利于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勇担民族复兴重任,传承革命基因与红色薪火。
(三)发扬新媒体的宣传优势,抢占网络意识形态教育新阵地
借助新媒体在少数民族大学生群体中营造爱党爱国氛围,促进知识共享与交流。网络的高速发展和传播技术的跨越式发展,改变着受众传统的心理和习惯,高校大学生利用电脑或手机获取学习生活资讯,少数民族大学生通过手机上网的人数也几乎达到100%[6],网络新媒体平台快速成为当今传播主流意识形态的新阵地,在此背景下,高校应顺势而为,利用新媒体全方位多层次宣传中国共产党的先进理论,大力弘扬民族大团结,弘扬社会正能量,将抽象的、广泛的理论转化为具体的、生动的方式传播给少数民族大学生,使他们在耳濡目染中主动亲近和探索党的历史,充分感受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要利用网络的隐私性与便利性,搭建网络交流平台,开辟意见建议专栏,及时了解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需求与思想动态,满足他们的要求并解决实际困难;积极加强校园安防、服务管理等软硬件建设,筑牢校园反恐防控防线,妥善处理各类突发事件,保障他们的正常学习与生活。
四、结语
中国共产党党史是宣传和帮助少数民族大学生树立正确意识形态的鲜活教科书,中国共产党党史铸就了新中国从积贫积弱到繁荣富强的不朽之路,磨炼出了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团结向上的不屈意志。党史育人在坚定少数民族大学生共产主义信仰的同时,还能筑牢其追逐理想、实现梦想的信念,利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在新时代背景下,探索党史文化的渗透性,传播新思路,将党史融合进教育、渗透进生活,努力将少数民族大学生培育成新时代新中国的建设者具有重要意义与价值。
参考文献:
[1] 张梅. 关于构筑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对策的思考[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23):86-87+90.
[2] 高長花,刘明鑫,谢林辉. 加强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研究[J].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20,34(02):10-12+15.
[3] 朱冬香,王洵. 北京化工大学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探索[J]. 思想教育研究,2009(S2):17-20.
[4] 徐登献,徐学彬. 新时代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研究[J].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综合版,2020(02):37-41.
[5] 吴永祥. 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路径探究[J].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9(02):86-90.
[6] 贾耀忠,张剑英.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路径[J].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2018,4(04):118-123.
(责任编辑:邹宇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