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 “四位一体”为核心探索地方高校传媒人才培养新路径

2021-12-18张瑞坤

传播与版权 2021年12期
关键词:河套四位一体校企

张瑞坤

[摘要]新闻舆论工作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高校传媒类专业人才是我国未来新闻从业人员的重要组成部分。河套学院作为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地区唯一一所普通本科院校,传媒类专业是其升本以来重点打造的特色专业。目前,河套学院该类专业已形成以“部校共建、校企合作、校媒协作、师生合作”四位一体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其他地方高校的传媒人才培养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河套学院;人才培养;地方高校;传媒人才;“四位一体”

“媒体竞争关键是人才竞争,媒体优势核心是人才优势。要加快培养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党和人民放心的新闻舆论工作队伍。”[1]高校传媒类专业人才是我国未来新闻从业人员的重要组成部分。河套学院作为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地区唯一一所普通本科院校,传媒类专业是学院升本以来重点打造的特色专业之一。文章以河套学院为例,论述其近年来传媒人才培养的路径与方法,以期为其他地方高校的传媒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一、实施部校共建,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

2016年5月,巴彦淖尔市委宣传部与河套学院签订共建新闻专业落实方案。双方按照中宣部、教育部《关于地方党委宣传部门与高等学校共建新闻学院的意见》的有关要求,积极探索合作模式,努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双方共建方案主要从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改革、实习实训基地拓展、校园讲座活动等方面展开,力争把河套学院新闻专业办出特色、办出水平,争创内蒙古自治区一流专业。部校共建签约仪式当天,巴彦淖尔市委有关领导为在场师生作了部校共建首场专题讲座—《新媒体时代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通过宣讲最新的理论成果,完善了在场师生的理论体系和知识体系。高校与地方政府积极共建新闻专业能有效发挥各自优势,为地方媒体未来发展输送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奠定基础。

新闻舆论工作事关党和国家的前途与命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闻舆论工作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都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2]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是新闻工作者必须承担的重要责任。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指马克思主义对新闻现象和新闻传播活动的总的看法及规律性认识[3]。高校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有助于传媒类专业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培育传媒类专业学生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河套学院在市委宣传部的协调下积极举办各类活动,如2017年3月22日,内蒙古自治区优秀新闻工作者进高校首场巡讲在河套学院举行。2019年9月21日,内蒙古自治区新闻战线第六届“好记者讲好故事”在河套学院巡讲。

为了提高河套学院传媒类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和专业水平,巴彦淖尔市委宣传部每年会选派媒体行业的专家、资深编辑和一线记者为传媒类专业教师开展讲座和进行业务指导。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目前河套学院已形成校外导师与校内导师联合培养传媒类专业学生的良好传统。自部校共建启动之后,双方科学布局,从师生需求出发,先后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大讲堂、师生联合采访、假期专业实践周等多项特色鲜明的共建活动,不仅让学生了解到媒体一线的前沿动态,而且及时更新了他们的专业理念。

实施双导师制,保障师资队伍水平是部校共建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媒类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河套学院力争做到从新生入学开始,让每位传媒类专业学生选择两位导师(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各一名),作为其大学期间专业学习的指导教师。学院要求校内导师与校外导师共同合作,保障学生顺利完成校内理论学习和校外实习实训的教学任务。此外,河套学院每学期都会选派1—2名校内专任教师到合作媒体单位挂职锻炼,合作媒体单位也会选派1—2名校外导师到学校担任专业课程教师。经过几年的努力,校内专业教师具备媒体一线挂职锻炼的经历,校外导师具备专业理论讲授的经历,实现了学界与业界、理论与实践的无缝对接,有效提高了学院人才培养质量和师资力量。

为了丰富教学内容,河套学院积极依托校外资源开展各类实践活动,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课外活动。2019年9月7日,学院传媒类专业师生参加了“2019‘一带一路’行全国百家广电媒体天赋河套主题采访联合播出活动”,共同深入采访现场,最终圆满完成了各项采访任务。2020年12月9日,内蒙古自治区直播人才培训基地(巴彦淖尔站)挂牌启动仪式在巴彦淖尔市天赋河套总部举行。启动仪式上,河套学院被授予“内蒙古日报社草原云平台产学研基地”称号。至此,合作双方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共建关系,为巴彦淖尔地区的企事业单位培养新媒体传播、直播行业人才奠定基础。此外,在历届举办的内蒙古自治区汉字听写大赛、“亮丽内蒙古”微电影创作大赛、内蒙古自治区人文知识竞赛等比赛中,都有河套学院传媒类专业学生的身影。参赛学生先后取得了内蒙古自治区汉字听写大赛单项奖、“亮丽内蒙古”微电影创作大赛三等奖、内蒙古自治区人文知识竞赛优秀选手等荣誉,有效提升了自身的专业素能。

二、拓展校企合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校企合作的动力来源于彼此之间的异质性资源的需求。校企合作是合作双方根据地方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依据院校历年专业招生和专业设置的變化情况展开的合作。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为10.1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1.6%[4]。当前,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媒体形态的革新与变化对新闻传媒人才的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进一步提高传媒人才培养质量,河套学院与凤凰数字媒体产业教育集团达成共识,双方以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传媒类人才为目标,从2021年秋季开始招收网络与新媒体(校企合作)专业本科生,充分利用凤凰数字媒体产业教育集团资源,共同培养高水平数字创意类应用型人才。

高校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过程中需要考虑就业市场对人才需求情况、教育思想观念变革现状、课程设置体系改革程度、课程建设现状和教育评价体系等多个方面因素。为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2021年5月26日,河套学院网络与新媒体(校企合作)专业的专任教师与凤凰数字媒体产业教育集团课程主要负责人围绕2021级网络与新媒体(校企合作)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论证。双方认为,在保证学生素质结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前提下,学院应该加大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于是,凤凰数字媒体产业教育集团第一阶段就投入了500万在学院科技楼建设了专门的实训实验室,拓展了传媒类专业师生的实训场地。校内专业教师讲授专业理论课,凤凰数字媒体产业教育集团课程教师讲授实践课,双方通过共同合作,有效增强了学生的专业素质能力。

为了让网络与新媒体(校企合作)专业教师掌握新媒体时代的编辑技能,2021年暑期期间,凤凰数字媒体产业教育集团专门为河套学院网络与新媒体(校企合作)专业教师举办线上“智能时代新媒体编辑与运营能力提升师资培训”。此次培训主要围绕新媒体文案编辑与运营、图形与界面设计、摄影技术、后期剪辑与调色、特效包装等课程模块展开。通过此次培训,校内专业教师清晰、透彻地了解了品牌营销与传播、社群运营与转化在新媒体中的具体应用,初步掌握新媒体文案创作、新媒体运营管理、数字影像创作、商业变现逻辑、社群运营与转化及相关工具应用的核心知识、专业理论和核心技术。这也为学院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奠定基础条件。

在全媒体时代,信息无处不在,传播无所不及。全媒体时代对传媒人才的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实践是传媒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为了拓展网络与新媒体(校企合作)专业的校外实践基地,2021年4月25日,河套学院与新浪内蒙古、腾讯内蒙古内容中心、内蒙古星空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将与这些合作企业共同搭建互惠互利的校外实践平台,努力把新媒体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技能相结合,提升学生的新闻内容生产、平台创意与建设、媒体公关与营销等全媒体技能。

三、开展校媒协作,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在传媒类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河套学院先后与地方主流媒体(巴彦淖尔日报社、巴彦淖尔广播电视台)以及巴彦淖尔视诚传媒有限公司等单位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这些合作单位为传媒类专业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习实训平台。

河套学院积极为业界和学界的沟通与交流提供条件,先后举办多次学术交流与研讨活动,聘请传媒一线专家担任学生校外导师,每学期定期邀请巴彦淖尔日报社、巴彦淖尔广播电视台的资深编辑、一线记者到校内开展讲座和进行业务指导。学生在与资深编辑、一线记者交流的过程中能够接触到传媒领域的前沿知识,拓展知识视野,为将来步入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产学研合作是人才培养的一种有效合作方式。为了提高合作单位传媒从业人员的知识能力和媒介素养,河套学院网络与新媒体研究中心每年都会定期举行“传媒行业发展现状研讨会”,邀请相关学者共同探讨传媒发展的前沿话题。在研讨会上,主流媒体、传媒公司的工作人员与学校师生代表会围绕大家都感兴趣的话题进行对话与交流。目前,河套学院已经初步形成“产(学生输出)—学(知识输入)—研(业务研讨)”一体化的传媒人才培养体系。

校园媒体是学校传递信息的载体与平台。校园媒体多以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形式出现。校园媒体自然是以一定的物质材料、符号代码、表征系统所构成的意义体系[5]。目前,河套学院校园媒体主要包括河套学院校园电视台、河套学院校报、河套学院校园广播站、河套学院新媒体中心等。学校传媒类专业教师充分利用这些校园媒体,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根据笔者的实地考察和深入访谈,传媒类专业学生活跃在校园媒体一线占比达86%,学生在学校里就能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这不仅锻炼了自己的实践技能,还提升了专业素养。

四、强化师生合作,夯实学生基本技能

这里的“师生合作”主要指的是教师和学生在业余时间完成“基本技能拓展计划”。所谓“基本技能拓展计划”是指教师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专业技能,具备专业领域内不同方向的应用、实践与操作能力。河套学院传媒类专业“基本技能拓展计划”从本科一年级开始延续到三年级,学生每天要利用业余时间进行集中训练。“基本技能拓展计划”的培训方案是由专业导师和学生共同制定初稿,最后由系部专业建设委员会的专家进行评审,评审通过后方可实施。具体方案实施通过校内专业导师和学生共同完成,每个学期末学校会聘请业内专家对训练成效进行考核。大学二年级和三年级期间,学生会和专业导师一起合作完成每一学期的计划任务。二年级和三年级的计划任务量的多少是根据第一学年的考核结果进行制定的,不同研究方向的学生都有不同的培训方案。培训方案专门为学生量身定做,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目的是夯实学生的基本技能,让学生在同一专业内的不同方向具备技能拓展能力。

目前,河套学院传媒类专业有新闻学、网络与新媒体(校企合作)两个本科专业。新闻学专业在“基本技能拓展计划”实施过程中,主要分为新闻采访与写作技能训练、新闻评论技能训练、新闻摄影技能训练、网络舆情研判与引导训练、新闻编辑技能训练等不同方向。网络与新媒体(校企合作)专业在“基本技能拓展计划”实施过程中,主要分为新媒体“采写编评”技能训练、新媒体运营与管理训练、网络舆情监测与引导训练、大数据分析与挖掘训练等不同方向。两个专业的学生会根据各自的兴趣与爱好,选择不同的训练方向,从而拓展自身的知识视野。

比如,在新闻编辑技能训练环节,本科一年级期间,指导教师会定期组织这些新闻学专业的学生观看《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等新闻节目,同时鼓励他们在业余时间阅读各类主流媒体的新闻作品,做好新闻摘抄,并思考针对同一新闻不同媒体是如何进行报道的,目的是培养其新闻价值选择的能力。本科二年级期间,指导教师会要求这些学生把所学到的音视频制作、图片编辑与制作等技能运用到日常生活之中,在学期结束时提交自己的新闻作品,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另外,指导教师还要求他们在业余时间关注校内新闻,参与校内新闻的报道,锻炼自身的新闻写作能力。本科三年级期间,指导教师会要求这些学生记录身边的新闻,把课堂上学到的相关理论运用于现实生活,通过业余实践完成新闻报道的组织与策划、新闻稿件的选择与编辑等环节训练,从而建构系统化的知识体系。

五、结语

当下,新技术的出现与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打破了人类信息沟通与文化交流的时空限制,导致人类的信息传播方式也发生了变化。新闻传播活动是人类接收新近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实信息的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逐渐趋于多元化和开放化,面对复杂多变的新闻舆论环境,新闻从业人员要积极引导社会舆论,传播社会正能量。传媒类人才是未来新闻从业者的主力军。因此,地方高校在传媒类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更要积极应对媒体行业出现的新业态、新趋势,积极探索传媒类人才培养的新路径,力争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高水平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新闻局.习近平总书记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学习辅助材料[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6.

[2]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3]本書编写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十二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

[4]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2021.

[5]鲍海波,王敏芝,童妍.校园媒介文化研究(上下册)[M].西安: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2020.

猜你喜欢

河套四位一体校企
智慧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校企合作订单课程中的实施与探索
席亚娜作品
明代边防研究综述
对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推进“四位一体”土地制度改革
学习“四位一体”教学法,全面推行主体教育
明朝时期蒙古人在鄂尔多斯地区的政治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