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黑白世界里的装饰美学

2021-12-18贺丹

河北画报 2021年24期
关键词:磁州窑化妆技法

贺丹

(作者单位:贺丹工作室)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目的

磁州窑是中国陶瓷艺术的瑰宝,但在宋朝之后漫长的岁月里似乎并未得到主流社会的重视。究其原因,可能是中国名窑甚多,且个个身怀绝技,磁州窑发端于民窑,材料、工艺落于下乘,被统治者鄙夷,成为沧海遗珠似乎并不令人意外。但二十世纪初,磁州窑从再被发现起,就在国际上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并在国际上掀起了两次研究磁州文化的高潮,欧洲、日本的学者分别推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研究成果,颇有些墙内开花墙外香的感慨。

中国国内研究磁州窑取得重大成果是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古陶瓷学者陈万里是最早考察磁州窑的专家之一,此后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认识到磁州窑的价值,并参与到此项研究中去,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如陈万里1952年写成的《调查平原,河北二省古代窑址报告》,在1952年1期《文物考查资料》发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冯先铭编写的《中国陶瓷史》;魏之瑜编写的《磁州窑陶瓷艺术初探》科学出版社,1987版;叶喆民主编的《中国磁州窑》河北美术出版社,2009年12月版;另有诸多学者从地域文化、材料、制作工艺、烧成工艺、装饰手法、艺术家等方面对磁州窑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研究。

本文的目的是通过对磁州窑的历史、工艺、美学价值的分析研究,了解磁州窑文化的艺术魅力。

(二)研究方法和范围

本文从磁州窑的历史性、工艺特点(造型、釉色、装饰、烧制)、黑白哲学与美学等方面为切入点进行了研究与分析,其中,装饰是磁州窑的最大亮点,通过对工艺的分析,剖析磁州窑文化的装饰与美学。

二、本论

(一)磁州窑的历史性

1.磁州窑的再发现

1918年河北巨鹿镇大旱,为了缓解旱情,人们纷纷打井汲水,大量的古陶瓷出土,被掩埋地下八百余年的宋代古城巨鹿被发现了。

巨鹿出土宋代文物的消息很快被传播开来,世界各地的古董商和陶瓷研究者、考古者纷至沓来,大批精美的文物流失到世界各地。

2.磁州窑

明代曹昭的《格古要论》中记载:“古磁器,出河南彰德府磁州。好者与定器相似,但无泪痕,亦有划花、绣花。素者佳,高于定器,新者不足论也。”

从严格意义上讲磁州窑指的是河北省磁县观台镇和彭城镇的窑场。早在7500年前位于磁州地区的峰峰先民们,便开始了烧制陶器,彭城以北20公里的磁山新石器时期的遗址,曾出土过大量的夹砂褐陶和红陶器,中国社会科学院将其命名为“磁山文化”,从而确定了这个地区作为古老陶器发祥地的历史地位。

3.磁州窑系

二十世纪中叶后,经过中国相关学者详细的窑厂考察,结果明确指出:磁州窑陶瓷产品不仅限于河北省,它的中心窑厂以邯郸市的观台镇为中心,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磁州窑体系。主要分布在河南鹤壁集窑,修武当阳峪窑,禹县的扒村窑,登封曲河窑,山西介休窑,霍县窑,山东淄博窑,江西吉安吉州窑,福建泉州,四川广元等地区。

(二)磁州窑的特点

1.磁州窑瓷器的造型特点

宋代磁州窑瓷器的产量很大,造型着眼于实用、美观和经济,品类十分丰富。主要生产民间日常用瓷,还有少量的文具、玩具、娱乐用品及各种瓷塑等。常见的器型有:各式的盘、碗、碟、盏、盏托、渣斗、瓶、壶、罐、钵、洗、盆等,尤以多种多样的瓷枕最具代表性。大件器皿造型豪放雄伟,神态端庄古朴,有气魄。小件器皿制作精美,盘、碗、碟类注重灵巧实用,形体比例,轻重适度,线条干净利落,造型与装饰能够达到完美的和谐统一。

2.磁州窑瓷器的釉色特点

磁州窑在釉色方面做了大量的尝试,有白釉、黑釉、酱釉、黄釉、绿釉等诸多品种,尤其以白釉较为出色。磁州窑与定窑同属河北省,而后者以生产白瓷闻名于世,出土的器物表明,早期的磁州窑仿造了大量定窑风格的白瓷,这是白釉得以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如(图1)

图1 磁州窑白釉孩儿枕 宋 北京故宫博物院

在磁州窑出土的器物中,黑釉、酱釉与黄釉也占了相当的比例,其中也不乏精彩的作品。民窑的发展毕竟不同于财力雄厚的官窑,多做尝试既是无奈之举,也是创新的机遇。黑釉的发展,与磁州窑白地黑花的装饰有着必然的关系。如(图2)

图2 磁州窑蝴蝶纹罐 宋 华夏收藏

酱釉与黄釉是黑釉的变种,尽管三者从呈色剂上去分析并无本质的区别,但从烧造工艺与难度上早已分化。酱釉与黄釉都不是磁州窑所专有,但是在坯体上施白化妆土,刻划花后再施釉烧成,是磁州窑独特的技法。

3.磁州窑瓷器的装饰特点

装饰是磁州窑最大的特色,技法多种多样,纹样类型五花八门,包含折枝纹、人物纹、动物纹、几何纹、锦地纹、龙凤纹等诸多品类,装饰手法大体分为以下几类:

(1)化妆土技法装饰

磁州窑陶瓷追求洁白,但当地缺乏优质高岭土,主要原料含铁、钛较高,在氧化焰烧成后呈灰白或灰黄色,为了达到白的效果,在坯体表面会覆盖一层提炼后的白化妆土,再施以白釉。化妆土技法并非磁州窑首创,远在仰韶文化时期的彩陶烧制就开始出现了白色化妆技法,但是用化妆技法生产化妆白瓷,并在化妆白瓷上再施以各种纹样装饰,是宋代磁州窑陶工的伟大创举。如(图3)

图3 磁州窑白化妆碗 宋 磁州窑博物馆

(2)铁锈花装饰

铁锈花装饰是磁州窑最具代表性的装饰方式,它主要以白地黑花为主要表现形式。铁锈花是用含氧化铁的绘料,在施有白化妆土或黑、黄、绿釉的瓷坯上绘制出花纹图案,再施以透明釉,经 1300℃ 高温烧成。它创造性地将中国传统绘画、书法的技法运用在瓷器上,充分体现了宋代文人画的美学风范,发展了中国继唐代长沙窑以来的瓷器彩绘技法和题材,它是世界最早的釉下彩,为后世青花和五彩瓷的出现奠定了基础。如(图4)

图4 磁州窑白地黑花人物纹枕宋 北京故宫博物院

(3)剔花装饰

剔花是指刻好纹饰后,把纹饰以外的部分剔除,分留花剔地和留底剔花两种,以白地剔花与白地黑剔花纹饰最具特色。

白地剔花是在坯体上施白化妆后,剔出纹样轮廓,再将纹样间隙部分的白化妆土全部剔除掉,露出坯胎,最后施透明釉烧制而成。如(图5)

图5 磁州窑白釉剔缠枝牡丹纹梅瓶 宋 乐从堂

白地黑剔花是在坯体施白化妆后,整体或部分表面涂上黑釉或铁颜料,再以刻划或剔刻技法将纹样部位的釉或铁颜料剔除,以露出白化妆底面,然后施透明釉后烧成,纹样以黑色轮廓分明地显现于白地上。如(图6)

图6 黑釉剔粉雕划缠枝牡丹纹罐 西夏 青海省湟中县博物馆

(4)刻花装饰

在尚未干透的坯体表面上,用竹制或铁质工具来刻划出各种深浅、面积不同的纹饰,再罩一层透明釉。这种技法可以分为两种,一是在白化妆土上轻轻刻出纹样;二是把白化妆土掏落露出坯体,从而形成纹样。如(图7)

图7 白釉刻牡丹纹皮囊壶辽 北京故宫博物院

4.磁州窑的烧制方式

磁州窑的窑址的分布大多分布在煤矿附近,而在对窑址的考察过程中发现有许多散落的煤渣,证实磁州窑的烧制是以煤炭为燃料,烧成温度在1300℃左右,烧制时,多采用匣钵装烧的方式。

磁州窑的窑炉外形呈半圆形,燃烧室呈四方形,前方有烧火口,后面有烟囱,因其外形酷似中国北方的面食馒头,因此俗称“馒头窑”。如(图8)

图8 馒头窑 百度图库

(三)黑白哲学与美学

1.黑与白的哲学

《道德经》曰:“万物负阴而抱阳”。世间万物皆分阴阳,阴与阳是自然变化过程中的力量,它使世界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道家最具代表性的太极双鱼图是由一白一黑两个部分构成,黑白即阴阳,相生相克,亦可相互转化,以此来解释万事万物的运行法则是中国人的浪漫。

古代磁州窑的窑工们未必有黑与白的哲学概念,他们不懂黑与白的哲学逻辑,可能只是单纯的对材料进行了调配与嫁接,仅凭直觉去解读他们认为的美,源自生活的最朴素且自然的现象,往往蕴含着最接近本质的哲学道理,而这种结果可能是必然的也可能是偶然的。说它必然是因为,由于所处时代的制约,工艺的限制让他们可操作的空间并不大,白化妆土是相对成熟的技术,氧化铁和黑釉是成本低廉又易获取的材料,就地取材符合民窑的特征;说其是偶然,是因为在名窑环伺,青白瓷一统天下的大环境中,能形成属于自己的体系,实力与运气缺一不可。

2.黑与白的美学

白色是色彩的起点,黑色是色彩的终端,在所有色彩中,黑与白是全部色彩的概括和提炼,是视觉色彩的两大支柱,这也是中国黑白传统文化的精神所在。从视觉上讲,黑白相对于其他色彩简洁、对比强烈,赋予画面虚实相生、耐人寻味的高雅脱俗的意境美。

磁州窑的装饰,将中国传统的绘画与书法技巧运用到瓷器上,是对中国传统绘画与书法艺术的延伸,但由于陶瓷工艺的特殊性,画面的最终效果又会产生与传统绘画与书法风格迥异的独特美感。黑由于白而得到充分的显现,白因黑而形成有形的空白,黑与白,实与虚,有与无,相得益彰,体现出完整、简约的艺术意境,这种审美精神和追求与中国文化的美学精神相一致,成为陶瓷史上黑白美学的典范。

三、结语

磁州窑之所以能够成为宋代北方民间瓷器的典范,其根本原因主要在于它有着浓厚的民间生活气息。尤其是大量的题字画装饰,不仅明确地标明了器物的用途或表达了当时人民的内心活动,而且为今天研究中国古代民间文学,书法艺术,绘画艺术也留下了十分宝贵的实物资料。

磁州窑开启了中国瓷器彩绘装饰的先河,为宋及以后青花与五彩瓷的出现奠定了基础,它独特的装饰技法与美学情趣在世界范围内影响深远,是中国民窑在陶瓷史上光辉灿烂的一笔。

猜你喜欢

磁州窑化妆技法
生命的化妆
手绘技法表现
作品一
我没化妆
黑与白的艺术——磁州窑白地黑花瓷枕
秀秀台
少女的化妆
元代磁州窑的“梨花白”酒器
黄杨木雕的镂空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