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髋部强化训练对女性跑步者髂胫束综合征康复的实验研究

2021-12-18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1年12期
关键词:髋关节综合征跑步

徐 尊

前言

髂胫束综合征在跑步运动中极为常见,是跑步者最常见的运动损伤之一。造成跑步过程中髂胫束发生的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跑步过程中不断的压迫髂胫束的附着点导致其病变,二是跑步过程中不断摩擦髂胫束导致其撞击产生无菌性炎症导致的。目前我国跑步爱好者众多,由此导致的髂胫束综合征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增加,而且女性跑步者的发病率要远远大于男性跑步者的发病率,其主要原因是女性的解剖结构所导致的,女性相比男性拥有更宽的骨盆,更大的Q角,因此髂胫束和人体重力线所呈的角度相比男性更小,这导致相同负荷下女性髂胫束的力臂更长,所产生的力矩也更大,对于其起止点的摩擦程度也越严重。因此对于女性髂胫束综合征的研究也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所在[1]。

目前对于髂胫束综合征的治疗多采用针灸、理疗、常规运动疗法、肌内效贴等方式进行。但是目前常规的运动干预方式效果较为一般,女性髂胫束综合征的发生率仍然居高不下,虽然部分患有髂胫束综合征的女性跑步者经过运动干预后有所缓解,但是其复发率极高。对于运动中出现的疼痛,多采用休息、活动的调整、拉伸、非甾体类消炎药的使用、按摩、冰袋等物理治疗,此类方法多为针对具体疼痛,而没有针对导致髂胫束综合征出现的原因进行干预[2]。

研究表明髂胫束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髋部肌肉力量不足,导致髂胫束在髋部的稳定性下降,从而使得髂胫束膝关节部分的代偿增加,进而增加了髂胫束的摩擦,促进了髂胫束综合征的出现,尤其是女性跑步者髋部力量一般较为薄弱,这可能也是导致女性跑步者出现髂胫束综合征的主要原因[3]。因此从髋关节入手进行髋部力量加强训练是减少女性跑步者髂胫束综合征发生的潜在方法之一。本研究采用专门化的髋关节增强训练的运动疗法,干预患有髂胫束综合征的女性跑步者,期望验证这一观点,为髂胫束综合征的运动疗法提供一种新的干预思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21年3月-2021年6月在XXX地区招募患有髂胫束综合征的女性跑步者,共计纳入60位志愿者。纳入标准:(1)符合髂胫束综合征的诊断标准[4];(2)所有志愿者均为参与3年以上跑步训练的女性,年龄23~35岁,每周训练时间大于6小时。排除标准:项目前三个月服用了相关治疗药物,患有全身性疾病等,无法参与本研究。详细情况如下所示。

表1 各组受试者基本情况一览表

1.2 训练方法

A组采用髂胫束拉伸训练,B组采用常规运动疗法,C组在常规运动疗法的基础上增加髋关节强化训练,详细的训练方案见表2、3、4。

表2 A组髂胫束拉伸训练方案

1.3 指标测试

本研究中训练前后及每周测试受试者的数字疼痛评定量表NPRS,干预前后测试下肢功能量表LEFS、测力计DN,单腿下蹲和Y平衡YBT。

1.3.1 NPRS:本研究采用的NPRS是评估疼痛的通用量表(0-10;其中0表示“无痛”,10表示“可能最严重的疼痛”),用于测量患者自我报告的疼痛强度。NPRS很短,易于管理,并且已被验证为已知疼痛人群的疼痛强度测量[5]。

1.3.2 LEFS:LEFS工具是一种常用的可靠结果测量方法,适用于广泛的下肢损伤患者[6]。

1.3.3 ND:干预前后采用MicroFET2TM(Hoggan Health Inc.,UT,USA),一种无线数字手持式测力计(HHD),使用称重传感器记录装置,以磅力和肌肉收缩时间长度显示数字读数。

表3 B和C组髂胫束运动疗法训练方案

1.3.4 Y平衡:YBTTM是星移平衡测试(SEBT)组件的仪器版本,旨在提高测量的可重复性和测试性能的标准化。YBTTM可分为上下四分之一。本研究使用下肢(LQ)来评估参与者的下肢和骨盆功能,特别是跑步运动[7]。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中的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组内比较单用配对样本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NPRS疼痛值比较

本研究中,干预前三组疼痛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干预前相比,干预后相比,B组和C组的疼痛值评分要明显低于A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干预后B组和C组之间的差异不具有差异性(P>0.05),详情如下表所示。

表4 三组干预前NPRS疼痛值变化情况

2.2 下肢功能评分LEFS评分比较

本研究中,干预前三组LEF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干预前相比,干预后相比,B组和C组的LEFS评分要明显高于A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干预后B组和C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评分要优于B组,详情如下表所示。

表5 三组干预前后下肢功能评分LEFS评分变化情况

2.3 下肢髋关节外展DN测力情况对比

本研究中,干预前三组DN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干预前相比,干预后相比,B组和C组的DN评分要明显高于A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干预后B组和C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DN要优于B组,详情如下表所示。

表6 三组干预前后下肢功能评分LEFS评分变化情况

2.4 下肢YBT测试情况对比

YBT测试中,a1 b1 c1 a2 b2 c2分别代表左右脚向三个方向推动测试版的距离。综合得分,如果综合得分小于95%表示支撑腿有着较大的损伤风险,分值越高表示稳定性越强。双侧差异小于5%表示左右侧支撑腿力量或平衡存在较大的差异,得分越低表示差异越大。具体计算过程如下[8]。

假设记录结果分别为a1、b1、c1、a2、b2、c2

本研究中,干预前三组YBT评分中的综合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干预前相比,干预后相比,B组和C组的YBT评分的综合得分要明显高A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干预后B组和C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综合得分要优于B组,详情如下表所示。

表7 三组干预前后下肢YBT测试中综合得分变化情况

本研究中,干预前三组YBT评分中的双侧差异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三组YBT评分中的双侧差异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8 三组干预前后下肢双侧差异测试中综合得分变化情况

3 讨论与分析

本研究中,通过8周内逐渐增加的髋关节功能性练习,常规运动疗法和基于常规运动疗法的髋关节强化训练均使得女性跑步者的髂胫束综合征的情况得到了改善,同时本研究也证实了髂胫束的拉伸训练并不能使得髂胫束综合征的任何症状得到改善。在B和C两种方法,虽然在疼痛改善方面两者之间差异并不明显,但在改善功能方面髋关节加强训练的效果明显要更好一些。

对于髂胫束综合征而言,往往在相关非临床干预中采用非药物治疗,如传统孤立的髋关节运动、非甾体抗炎药、冰敷和相关非侵入性的理疗等方法,早先的研究已经证实了这类方法能有效改善髂胫束综合征的疼痛值,但是对于跑步运动员而言,实践经验表明此种膝关节部位的疼痛往往是反复出现的。因此运动疗法的干预越来越受到广大运动爱好人群的选择。Ellis等人的研究结果与传统研究常规干预所得到的效果是一致的,同时该研究也表明,传统髋关节锻炼仅能适度改善ITBS症状[9],而对于效果的持久性则较差。因此在传统运动疗法的基础上加入针对性的训练对于ITBS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对于ITBS综合征的发生,常规的观点是膝关节处出现疼痛,必定是由于膝关节的功能紊乱导致的,但是近年来有学者研究表明,ITBS综合征的人群臀中肌的力量强度降低进一步导致髋关节稳定性和控制力降低[10],而减弱的臀中肌是导致下肢功能障碍和损伤的原因,包括ITBS综合征的出现[11]。目前有几种运动可以激活臀肌,包括单腿深蹲、侧位平板支撑、侧卧髋外展等训练[12-13]。因此本研究中在常规运动疗法的基础之上加入了臀中肌的激活训练,对于改善ITBS综合征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本研究的研究结果也证实了这一观点。

学者Amanda等[10]研究了包括髋外展肌强化在内的多模式物理治疗对髂胫束摩擦综合征患者的影响,该项研究目的是定量检查髂胫束摩擦综合征(ITBFS)患者的髋外展肌力量,并确定包括髋外展肌强化在内的多模式理疗方法是否可能在康复中发挥作用。研究者招募单侧ITBFS能够接受理疗的患者参与研究。参与者进行了为期6周的康复计划,旨在加强髋外展肌;使用手持式测力计每2周测量一次力量并进行双侧比较。该项研究中一共16名年龄在20至53岁之间的受试者(5名男性,11名女性)参与。结果表明 髋外展肌强化似乎对ITBFS的治疗有益,但需要进一步研究使用髋外展肌强化治疗和预防ITBFS。这一研究与本研究的研究结果是相一致的。

目前对于髂胫束综合征的具体病因并不十分明确,所采用的治疗方式也仅仅是针对症状,以往的治疗方式没有达到持久性的主要原因是没有认识到ITBS的根本性的原因,极少有学者认识到存在髋关节周围力量降低的表现,因此也无法充分解决ITBS的出现。实际上,对于女性ITBS的诊断应该收集每位患者的完整病史,包括训练年龄、性别、体重、以前的伤病、训练表面、训练计划、恢复计划、比赛计划、足部磨损(即检查鞋底是否不均匀磨损)、跑步表面,以及在短期或长期积累跑步长度,这些都是对ITBS进行生物力学分析的基础。本研究基于此次有效的训练方案,结合相关文献,对于髂胫束综合征的髋关节强化训练进行了相关的概括,具体如下包括(1)改善关节的稳定性和肌肉无力的情况,(2)关节松动/活动技术以解决髋、膝关节功能障碍,(3)选择合适的鞋子(包括潜在的矫形器),以及(4)针灸,软组织治疗或器械辅助软组织松动[14-17]。

本研究的局限性包括样本量小和运动干预持续时间短。由于缺乏女性跑步者的大样本量,同时在招募选择上非常严格,只将完全满足纳入标准且可能完成研究的受试者纳入研究。这倒是本研究在样本量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同时在招募受试者数量的限制内,本研究的结果是有效且具有代表性的。建议今后的相关研究中采用更大的样本来检测组间和组内的统计学差异。同时采用更长的干预时间,如10-12周,长时间的锻炼可以让肌筋膜适应锻炼干预。本研究的另外一个局限在于部分测试指标为受试者主观感受,可能存在一定的主观性。

综上所述,随着跑步和相关跑步损伤的日益增加,对制定治疗这些损伤的运动干预策略的要求越来越高。本研究试图将文献中适用于ITBS综合征的训练方式汇总,以制定新的干预方案来管理慢性ITBS。本研究进一步证实了,强化的髋关节锻炼和运动疗法确实对减轻ITBS的症状有积极作用。

猜你喜欢

髋关节综合征跑步
髋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患者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对比分析
半髋关节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创伤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
远程工作狂综合征
热天跑步防中暑
考前综合征
其实,跑了你才懂
开学综合征
跑步的时候我们在想些什么
一毛学琴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