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辅警队伍的职业化管理模式分析
2021-12-17范鹏
范鹏
摘要:公安辅警是我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因多种因素的影响,基层警力的问题逐渐凸显出来。就目前的现状来看,辅警队伍管理存在管理制度不完善、保障机制不健全以及激励管理不满足辅警需求等问题,因此需要对辅警队伍的管理进一步的完善,从而有效的维持辅警在社会智力体系中的功能。本文对辅警职业化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论述,明确指出辅警职业化是以法制化为基础,即通过立法的方式对管理措施进行法制化管理,从而解决辅警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充分的发挥社会治理中辅警的功能和作用。
关键词:辅警队伍;职业化;管理模式
因多种因素的影响,当时基层警力不足的问题逐渐凸显出来,在复杂多变的社会治理环境中,对警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有效的解决警力不足的问题,辅警开始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但因规范化程度不高、法治化欠缺导致辅警的功能难以发挥。鉴于此文章对辅警队伍的职业化管理进行分析和研究,旨在实现辅警管理的规范化和法制化。
一、核心概念概述
(一)辅警
警务辅助人员被称之为辅警,因社会治理和公共部门工作开展的需要通过社会招聘的方式聘请的非警察身份人员,根据相关的法规入职到岗,配合公安机关共同完成执法工作。
一般来说,国外的辅警是指私人警察,而我国的辅警则表示除公安机关人民警察之外的所有辅警。在本课题研究中辅警则表示为协助人民警察履行各项义务的人员。
(二)职业化
职业是指利用自身的知识技能参与到社会生产中从而创造精神或物质财富,获得相关报酬。职业从形成到发展较为曲折,这个过程也被称之为职业化。
(三)辅警职业化
目前学术界对辅警职业化尚未形成统一的定义,但是结合笔者自身的工作实践经验,可以将辅警职业化定义为:为了进一步发挥辅警的功能,在日常维护治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制定一系列的职业规范和职业制度,并推动辅警人员队伍进一步的拓展,扩大其规模。
二、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辅警一词最早产生于英美法国家,因此英美法关于辅警的研究经验较为丰富,从现有的资料分析,目前国内外关于辅警的研究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关于辅警由来和概念的研究。国外学者通过对辅警历史渊源的梳理得出辅警最早产生于英国的结论,起源于英国民间的“特别警察”。国内有学者认为辅警和协警的内涵一致,都是表示具有辅助性质的警力人员,还有的学者认为辅警与协警的性质不同,相对于协警,辅警更为正式。在辅警概念的研究上,学者对比有不同的看法,一种强调辅警的自愿性和社会性,另一种强调辅警的职业性。
第二关于辅警功能和价值的研究。从字面上解读辅警即为辅助性警察,根据相关的研究辅警功能定位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认为辅警具有一定的辅助性,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弥补现有警力的不足;另一方面认为辅警仅仅表示辅助性人员,尽管具有一定的执法权力,但是权力的范围有限,在行使的时候也受到一定的限制。也有学者对辅警存在的价值进行了研究,认为辅警队伍主要是以维护社会秩序为主,同时有效的改善警力不足的问题,增加见警率,此外还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缓解就业压力。还有学者认为辅警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人们秉承的一种理念,警察数量与见警率存在一定的关系,而在见警率较低的情况下将会导致犯罪较难控制,因此需要加强辅警力量,以此提高见警率,降低犯罪率。
第三关于辅警管理制度及存在问题的研究。有国外学者对辅警制度进行了解读,指出录用程序严格、组织机构严密是其具备的主要特点。还有的学者认为现有的辅警管理存在模式不健全、专业化程度及培训机制尚需完善的问题。还有学者对我国辅警管理的现状进行了研究,认为辅警队伍管理模式存在一定的问题,并提出可以通过组织体系的完善、职位职级的统一以及经费福利的保障等方面来解决问题。还有的学者提出在辅警队伍管理的过程中,要加强辅警的待遇,为其提供物质保障,并改善现有的制度,强化法制化程度,从而满足辅警的发展需求。
三、辅警队伍职业化管理存在的困境
目前,全世界的警察机构都面临着警力不足的問题,因此通过辅警的招录协助正式警察开展工作,以此来减轻正式警察的压力,维持社会的治安。近年来各地基层公安机关招募了大量的辅警,其数量已经超过了正式警察,但是这支庞大的队伍还未正式的走上职业化的发展道路。目前还存在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自身的职业认同感较差
对于多数的辅警队员来说,工作只是维持生活的手段,其工作体系缺乏系统性的体制保障,因此在参与执勤的过程中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顾虑,尤其是在民警和辅警同时在场的情况下,执勤的积极性不高。此外因待遇较低也造成了辅警人员的流失性较大,辅警队伍不稳定。总而言之辅警缺乏对自身职业的满意度和归属感,缺乏进取心和积极性。
(二)群众对辅警的满意度低
辅警在执勤的过程中和群众有直接的接触,其言行受到群众的高度重视。而在执勤的过程中,因人员水平和素质参差不齐,部分的赴京人员工作方式简单粗暴,就会让群众对辅警的印象大打折扣,并将其上升为群体,导致对辅警队伍的印象欠佳。
(三)个别媒体报道不实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公共事件也通过多种媒体平台进入到公众的视野。部分的媒体为了博取观众,吸引公众的注意力,专门报道争议性较强的新闻,辅警队伍中个别违规的案例就成为了他们的关注点,甚至个别的媒体进行夸张和虚假报道。由于个别媒体的不实报道导致公众对辅警队伍的合法性产生了质疑,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辅警队伍的工作压力,造成其整体的形成受到较为严重的负面损坏,公安队伍的形象也由此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四)安全保障存在问题
近年来,辅警安全事故频发,各地区均有辅警人员在工作岗位中受到侵害,甚至是出现伤亡的问题,主要是因为安全保障措施不到位,导致辅警人员的安全受到威胁。
四、辅警队伍职业化建设问题分析
我国辅警岗位尽管与西方国家辅警存在一定的差异,但目前已具备了职业的雏形,逐渐走向了职业化的发展道路。
(一)招录培训体制不足导致素质水平层次不齐
受到经济发展水平、民族特点、文化背景以及教育发展程度等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各地区招录的辅警人员素质水平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此外目前我国多数地区尚未形成较为完善的辅警招录体系,一部分辅警是由政府通过中介公司进行招录,还有一部分是公安机构通过用工方式招录,因此缺乏对辅警人员业务素质、政治素质以及心理素质在内的多方面综合素质的考察,这样就造成了辅警队伍素质水平的参差不齐。另外部分地区针对辅警人员尚未形成完善的培训体制,针对辅警人员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沟通技巧、交通辅警的形象规范等等多方面的知识缺乏一定的培训,没有专门的授课,导致辅警人员的专业水平较低。
(二)服装配饰不统一,队伍缺乏正规化
服装是形象的载体。辅警人员在执勤过程中能够起到震慑作用,让受服务公众感受到安全感,让公众感受到亲切感,其规范的着装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因成本和管理等因素的制约,目前各地区尚未形成规范化、统一化的辅警服装和配饰。比如说部分地区辅警人员没有佩戴警用标识,还有部分地区直接着警服。辅警人员不严谨的服装和配饰将会对警察的形象造成一定的影响,从而导致队伍的规律性和严整性受到一定的损坏。
(三)辅警文化建设急需加强
目前公安民警的文化建设已经初具模型,但是辅警人员的文化建设还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根据相关的调查限制,尽管辅警的数量和民警数量已经基本持平,但是缺乏对辅警文化的重视。涉及到辅警人员的办公场所、学习培训等等方面尚未形成较为完善的体系,缺乏精神的激励和鼓舞,也欠缺能够发表自身见解和分享经验的途径,从而对辅警人员工作的积极性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和限制。
(四)輔警后勤保障不利
物质是生活的保障。对于辅警人员来说,工作的目的是为了能够承担家庭的责任,满足基础的物质生活条件。但是就目前辅警人员的物质保障现状来看,还需要进一步的提升。比如说辅警人员的工资水平相对较低,难以维持家庭的基本生活,节假日的福利和补助也较少,难以解决家庭的日常开销,造成对工作缺乏一定的积极性。
五、新时期辅警队伍职业化管理措施
(一)完善思想及管理制度
首先要实现管理思想的优化。就目前来说,我国警力难以满足社会迅速发展下对社会治安的需求,因此需要辅警人员在警察的统一领导下开展日常工作,为社会的和谐发展起到一定的助推作用,尤其是辅警人员来自基层,多是从事基层工作,能够及时的掌握社会的发展动向,满足民众的需求,有效的完成服务。因此在现代社会发展中,随着社会运行需求的不断增加,要加强对辅警人员的重视和管理,通过对辅警队伍的职业化管理,促使辅警人员更加热情的投入到工作中,改善公安机构的人才分配现状,对工作绩效的提升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其次明确辅警的法律身份。现代警务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警务的法制化,因此在辅警人员队伍职业化建设的过程中要明确其身份,可以借助国外关于辅警制度较为先进的经验,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从而推动国内辅警制度的标准化和法制化。最后严格把控入职标准。解决辅警人员素质和水平参差不齐最有效的途径就是统一招录入口。尽管各地区辅警类型存在一定的差异,在较短的时间内难以统一招录入口,但是针对聘用制和保安制应当明确入职的标准,针对不同类型签订劳动合同,实现权责划分,坚持公平和公正的原则,由专门部分严格的按照招录的标准组织开展招聘工作。除此之外还应当严格的把控入职的标准,参照事业单位招聘的方法开展笔试、面试以及政审等多个环节,杜绝不合格的人员进入到辅警队伍。
(二)完善职业晋升体系
在辅警队伍管理中流动性较大是存在的最大问题之一,其根本原因是发展前景不明朗。因此要构建较为完善的职业晋升体系,从而促进辅警机制的改革。首先设置岗位层次晋升机制,以工作年限为主,学历和专业技能为参考,逐级晋升,从而提高辅警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设置职位层次晋升机制。即根据地区公安机构的实际情况设置队长助理、分队长等职务,并配套相对应的职位层次补贴,通过这样的方式完善现有的辅警队伍管理组织机构,此外能够调动辅警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为其提供职业晋升空间。最后是设置层次管理配套机制。为了充分的发挥岗位层次和职业层次的作用,可以针对辅警的编制转换制定对应的配套机制,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增强辅警人员的使命感,促使层次管理机制的功效发挥到最大。
(三)完善职业发展支撑体系
为了充分的发挥职业晋升体系的作用,使其落实到实处,现从多个方面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职业发展支撑肢体,为辅警队伍的职业化发展提供有效保障。首先确保管理机制的规范化。即在日常的管理机制中明确辅警队伍的职责,实现层次划分和权责分明,不断的提高辅警人员的责任意识。其次是促进监督机制的常态化。一方面要注重监管工作的范围,将其延伸到基层所队,实现监督的全方位和不定时。另一方面将监管的结果与绩效考核相对应,针对督察过程中存在的违规现象,要通过警告、告诫的方式发挥监督机制的作用。最后是实现培训机制的制度化。为了进一步提升辅警人员的专业技能,要制定一系列较为完善的培训和交流机制,并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改进教育训练的模式,从而实现辅警队伍数量向质量的转变。此外还可以进行转岗交流,根据辅警人员的具体表现和督导的结果适当的进行轮岗交流,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激发队伍的活力,实现警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总结:
综上所述,新时期背景下要加强对辅警人员的重视程度,从思想、制度、体系等多方面实现辅警队伍的职业化管理,从而发挥辅警人员的功能和作用,更好的协助警察,为社会秩序的维持、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有效的保障,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启绕降措,李杰.县级公安机关辅警队伍建设的问题及其对策[J].法制与社会,2020(33):134-136.
[2]杨刘根,臧卓茁,林宇轩.公安辅警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改革的思考[J].法制与社会,2020(28):144-145.
[3]匡宇清,詹伟.关于加强辅警队伍建设管理的思考[J].道路交通管理,2020(08):36-37.
[4]黄小英,邓向国,庄梅芳.新时期辅警队伍职业化管理模式——基于厦门市海沧区的经验[J].广西警察学院学报,2020,33(02):42-47.
[5]牛建华.“三化三促”管好用好辅警队伍[J].派出所工作,2019(08):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