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天然气产业高质量发展 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2021-12-17杨敬东
我国能源消费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占全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85%左右。促进能源绿色低碳发展,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由之路。一段时期内,清洁利用的化石能源仍将是我国能源保供的主力军、压舱石,低碳的天然气会成为碳中和过渡期能源结构调整的一大增长点。
在全球推动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等因素作用下,世界能源清洁低碳发展大势已成。2020年9月22日,中国国家领导人在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郑重宣布了中国“双碳”目标(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一重大战略决策着力解决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是中国对世界做出的庄严承诺。
2021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10月26日,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这标志着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中最顶层设计的“1”正式出台,实现“双碳”目标的“时间表”與“路线图”已然明晰,“双碳”宏伟蓝图的建设帷幕徐徐拉开。
实现“双碳”目标关键是“能源绿色低碳发展”
中国与发达国家相比,实现“双碳”目标困难更多、任务异常艰巨。从时间上看,当前距离中国实现碳达峰目标节点仅有不到10年时间,从碳达峰到实现碳中和目标也仅有大约30年。在此背景下,坚持问题导向、结果导向,客观分析我国碳排放结构,找准着力点,抓好关键点,精准施策,有利于更好地推进“双碳”目标顺利实现。
英国石油公司(BP)发布的《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显示,2020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近99亿吨,占世界二氧化碳排放总量319.83亿吨的30.9%。同时,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全年能源消费总量为49.8亿吨标准煤,虽然我国非化石能源利用水平持续提升,但整体占比仍旧不高,为15.9%,而煤炭消费占比仍然高达56.8%。初步估算,我国能源消费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占全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85%左右。由此可见,促进能源绿色低碳发展,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由之路,《意见》和《方案》也给了我们明确答案。
天然气是“碳中和”过渡期的理想选择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虽然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上升是能源绿色低碳发展的大趋势,到206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80%以上,但以煤炭为主的高碳能源结构向以清洁能源为主的低碳能源结构转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意见》来看, 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为20%左右,2030年则将达到30%左右,一段时期内,清洁利用的化石能源仍将是我国能源保供的主力军和压舱石,低碳的天然气必然会成为碳中和过渡期能源结构调整的一大增长点。
从碳减排方面看,当前及未来较长时期,我国能源发展将进入增量替代和存量替代并存的发展阶段,考虑到能源转型过程的时长、技术、政策、能源安全等问题,一定时期内,传统能源与新能源将携手共进,协同发展。因此,在化石能源内部深挖潜能,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将对碳减排产生积极作用。天然气是清洁低碳的化石能源,其利用产生的二氧化碳不足煤炭的一半,只有石油的60%,是碳中和过渡期最理想的化石能源。国家能源局石油天然气司等部门发布的《中国天然气发展报告(2021)》数据显示,“十三五”时期,新增天然气消费量同等量热值的煤炭相比,实现减排二氧化碳5.7亿吨、二氧化硫630万吨,大幅降低大气污染物排放,有效助力大气环境质量改善。
从发展基础方面看,天然气全产业链基础不断夯实,版图不断扩张。上游资源产量快速增长,2020年全国天然气产量1925亿立方米,同比增长9.8%,天然气产量增速连续两年高于消费增速。中游管网建设加速推进,“十三五”期间,我国累计建成天然气长输管道4.6万公里,全国管道总里程达到约11万公里,天然气“全国一张网”骨架初步形成。下游消费市场不断扩大, 2015年,我国天然气消费量为1933亿立方米,2020年这一数据达到3280亿立方米,年均增速大于10%,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比由2015年的5.8%上升至2020年的8.4%。
从体制机制方面看,中共中央、国务院2017年印发的《关于深化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明确了深化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思路与主要任务。此后,国家管网公司于2019年挂牌成立,“放开两头,管住中间” 取得阶段性进展,为打造上游油气资源多主体多渠道供应、中间“一张网”高效集输、下游市场化良性竞争的“X+1+X”油气市场体系奠定了良好基础。
综合来看,大力发展天然气是中国建立清洁低碳、经济安全能源体系的现实选择。“减煤稳油增气发展新能源”已成共识,据《中国天然气发展报告(2021)》预测,通过合理引导和市场建设,2030年天然气消费规模达到5500亿~6000亿立方米,其后天然气消费稳步可持续增长,2040年前后进入发展平台期。
做大、做优、做强天然气产业,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十四五”是推动能源转型和绿色发展的重要窗口期。基于天然气在实现“双碳”目标、能源转型过程中的桥梁作用,结合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要求,在“十四五”及今后一段时期内,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定不移地推进天然气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实现“双碳”目标赋能助力。
加快提升天然气供应能力。一是立足国内。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经济、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都在发生深刻调整,不期而遇的“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都有可能影响进口天然气供应,所以首先要确保国产天然气的安全稳定供应。坚决贯彻落实油气行业增储上产“七年行动计划(2019—2025)”,加大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做大海域、四川、新疆、鄂尔多斯四大天然气上产基地,研究制定配套产业支持政策,加强科学技术创新,降低开发成本,推动常规天然气产量稳步增长,页岩气等非常规天然气较快发展,夯实国产气保障供应安全的基础。二是放眼全球。要紧抓“一带一路”等战略合作机遇:走出去,积极介入海外天然气的勘探开发,加强海外资源开发和掌控力度;引进来,加强推进进口渠道和进口方式多元化,构建多元进口体系。
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我国天然气基础设施近年来实现了较快发展,但仍落后于快速增长的天然气消费水平。互联互通程度不够、储气调峰能力不足等问题,是制约天然气安全稳定供应与行业健康发展的突出短板。特别是采暖季的天然气保供面临严峻形势,必须继续加大力度推进补短速度。一是持续推进天然气长输管道建设和管网互联互通。立足“全国一张网”,加快完善管网布局,突破输气瓶颈,提高天然气在全国范围内的输配能力。二是加快储气调峰设施建设。形成以地下储气库及沿海液化天然气(LNG)接收站储罐为主,其他调峰方式为补充,与天然气消费规模相匹配的多层次储气调峰体系,增强天然气调峰和保供能力。
加快开拓终端消费市场。有序引导天然气消费,优化天然气利用结构。一是履行“保民生、保供应”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优先保障民生用气;二是在“双碳”背景下,大力推动天然气与新能源融合发展;三是因地制宜建设天然气调峰电站,稳步推进天然气发电及分布式能源工程建设,合理引导工业用气和化工原料用气,提高用气效率和经济性;四是进一步推进交通领域气化工程,加快推动液化天然气在车船领域的应用。
加快天然气体制机制改革。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推动形成上下游充分竞争、中游油气基础设施公平开放、管道设施利用效率不断提升、交易中心辅助服务不断增强的高效天然气市场体系。
(杨敬东为浙江能源天然气集团董事长。本文编辑/孙世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