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孩子是天生的哲学家

2021-12-17王春华

早期教育(家庭教育) 2021年11期
关键词:大象面包老鼠

今年,我们邀请王春华老师和家长、孩子们一起共读好书。王春华老师有几十年的学前教育实践和教研经验,从2013年起开始绘本阅读的行动研究。她带着绘本,走进全国很多所幼儿园和孩子们共读。每一次共读,她都耐心地记录下孩子们在阅读时的真实状态,用心灵去回味、升华,又把它细化在下一次的共读中。她著有《和书婆婆一起读绘本》一书,她就是孩子们口中的“书婆婆”。希望书婆婆的儿童观和亲子阅读理念能够对您有所启发,更重要的是,希望您能在亲子共读中尽情体验绘本散发的强大魅力。

本期,我们跟着书婆婆一起来读《老鼠象》。

《老鼠象》讲的是发生在遥远世界的一个寓言故事。大象和老鼠是一对好朋友,他们形影不离。有一天,发生了一场惊天动地的地震,之后,所有的动物都发生了变化——他们两两一对,身体混在一起,成为荒唐无比的混合体。而对于老鼠和大象这对好朋友来说,这样的变化正合心意:他俩合在了一起,成为一只“老鼠象”——真的不会分开了。

但很快,老鼠象身体里的老鼠受不了一直吃面包树叶子的日子……再一次经历地震之后,动物们恢复到原来的模样,老鼠终于又能享受他喜爱的奶酪,但是大象再也不敢让老鼠靠近自己了……

颜色变化的意义

在共读之后,有个男孩子首先发现了《老鼠象》中颜色运用的奥妙:“大象和老鼠到底是什么颜色的呀?怎么有时候是黄色,有时候是蓝色的呀?”

“这个问题问得好!我们一起来看看书中的颜色变化吧。”我顺应这个男孩子的问题,提示大家围绕颜色的变化再看一遍绘本。孩子们发现,绘本中大象、老鼠,以及地震后合为一体的老鼠象身上的颜色变化了很多次,有深蓝、浅蓝、黄色、白色。我建议孩子们一起用表格的方式来统计故事中两个角色的颜色变化。孩子们一页一页地看颜色,老师帮忙在表格上做记录。

翻着书,看着老师的统计图,有个孩子说:“书婆婆,好像每张图上颜色都有变化呀。”我继续引导:“为什么要这么变化,这里面会不会有什么奥妙?”孩子们你看我、我看你,一脸茫然。有一个孩子打破僵局,她说:“大象、老鼠最后和开始的颜色是相反的。”“为什么会相反呢?是画家记错了吗?”我紧追不舍。孩子们交流之后认为,两者前后相反的颜色,代表着大象和老鼠不再像以前那样好了,大象再也不想让老鼠靠近自己,因为它怕老鼠挠他的鼻子。“那为什么中间会有白色出现?”我的问题一出来,孩子立马低头翻书,他们已经学会先看书、再讨论。翻看着相关的页面,孩子们开始发表看法:“白色的两页都是大象和老鼠很开心地在一起的时候,表示他们当时的心情。”

共读后,我把书留在班上的图书架上。一周后,我去把书取回时,老师告诉我,孩子们经常翻看这本书,而且,他们在绘画时也开始用色彩来表达心情。

有和无的意义

在研究颜色的变化后,有一个孩子指着一张图问:“为什么这一页有那么多面包树叶子?”

孩子们已经习惯了“置疑——阅渎——讨论”的阅读方式,带着这个问题,一起翻到这一页。这页讲述的是老鼠受不了一直吃面包树叶子的日子,开始怀念他的美味奶酪。

处于谈论的氛围中,根本不需要我的引导,孩子们就热烈地发表着自己的观点:

“因为老鼠象是老鼠和大象两个动物合在一起的,吃得就多了呀,所以叶子就多呗。”

“老鼠不喜欢吃面包树叶子,看到就觉得多。大象就不会觉得多。”

“对了,我喜欢的东西再多,我都不觉得多。”

“是呀,我不喜欢的东西,就会觉得多。”

好厉害,“不同的心情看事物,感受是不一样的”,这是孩子们心中萌发的哲学思考呀!我接着问孩子:“你能举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吗?”一个孩子说:“我妈妈天天说没有鞋子穿,我看我们家鞋柜里都是她的鞋子。”他的话一下子引发了更多孩子对自己生活经验的联结和思考:“我妈妈也是,我家衣柜里妈妈的衣服最多,可她还是觉得不够,因为那些都是她不太满意的,所以她老是上街买衣服。”

在这样的契机下谈论这个话题,是因为孩子们生活中有过这样的经验,而且相信他们的确进行过哲学化的思考,所以说起来轻松、有情趣。

也许大多数人觉得,哲学的话题,比如“有”和“无”的意义、不同主体对事物进行评价的相对性等,小孩子不会懂,更没必要跟他们探讨,其实不然。柏拉图曾说:“哲学始于惊奇。”他的弟子亚里士多德对之进行了解释:“哲学起源于怀疑和困惑。”惊奇、怀疑、困惑,这些不正是普遍存在于孩子身上的一些特点吗?他们对一切充满好奇,小脑袋里有着各种各样的“为什么”,他们还会主动思考,用自己的方式来解释一些问题——所以才有人说,孩子是天生的哲学家。

好朋友的意义

在生活中,孩子们都有自己的好朋友,他们一起玩游戏、一起看书,你一口我一口地吃同一块糖,或者躲在一起说悄悄话,分享彼此的秘密。有的好朋友还把友谊从幼儿同延伸到家里:周末相约出去玩,或到彼此的家里做客。总之,好朋友会有好多事情要做。但是,孩子们的友谊也并非牢不可破,一些成人看来微不足道的问题就可能导致友谊“翻船”。

读了《老鼠象》,孩子们对好朋友的意义进行了较为深刻的讨论。当我问“你们有好朋友吗?”时,孩子们都点头,有两个孩子还抱在一起说:“我们就是好朋友呀。”我继续问:“那你们愿意混合在一起,像老鼠象那样吗?”孩子们先是犹豫了一会儿,接着开始了他们的讨论:

“我不愿意,如果变成一个人,那我们回哪个家呀?去他们家,我的爸爸妈妈不会愿意的。”

“地震后我和他(指着另外一个男孩)合在一起最好,因为我们是好朋友。我们不会像老鼠象那样,因为我們两个喜欢吃的东西是一样的。”

“那你们上厕所也一起去吗?”

“和好朋友合在一起,我要留我的头,那样的话,吃什么我来决定,而且,爸爸妈妈还能认出我来。”

“我和她(指着另外一个女孩)是好朋友,我们说好长大要结婚的,要是能在一起还是挺好的。”

孩子们还表达了对好朋友的理解:

“相互喜欢就是好朋友,我看到好朋友就开心。”

“好朋友不一定天天在一起。要是遇到困难,朋友要相互帮助。”

“我妈妈说她会做我的好朋友。”

“好朋友不一定要结婚。”

“结婚是大人的事情,小孩子不能结婚。”

面对一个个真实、有爱的孩子,我觉得和他们一起读书,太幸福了。

猜你喜欢

大象面包老鼠
你见过像面包一样的山吗?
抓老鼠
大象无形
认真的大象
笨猫种老鼠
大象
“好吃”的面包灯
老鼠分油
面包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