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预防性抗菌药物药学干预在骨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1-12-17马丽娟

中华养生保健 2021年16期
关键词:药学干预抗菌药物骨科

马丽娟

摘  要:目的  研究骨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药学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包钢集团第三职工医院收治的523例骨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收治年限将患者分为参照组(243例2018年收治的患者)和观察组(280例2019年收治的患者),对参照组患者实施常规药学干预,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抗菌药物药学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率、抗菌药物的使用合理性以及住院时长。结果  两组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24 h用药、用药时间0.5~1.0 h及符合指南用药患者的占比均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有置入物和无置入物的患者住院时长均显著短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抗菌药物药学干预能够有效提高骨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用药的合理性、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长,值得临床使用。

关键词:骨科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药学干预

中图分类号:R6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011(2021)-16-0173-02

手术部位感染(SSI)是一种手术期患者常见的并发症,而Ⅰ类切口手术为清洁手术,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但抗菌药物在一些特殊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感染中起到重要作用;抗菌药物使用不当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手术效果,增加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甚至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1]。因此,临床药学科加强了对Ⅰ类切口手术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干预,相关条例要求手术患者使用抗菌药的比例必须小于30%,且给药疗程、给药时间、药物品种选择须符合2015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本研究旨在了解药学干预在骨科骨内固定术、固定物取出术及关节置换成形术等手术患者中预防用抗菌药物的使用率、用药合理性及对患者住院时长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包钢集团第三职工医院收治的523例骨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收治年限将患者分为参照组(243例2018年收治的患者)和观察组(280例2019年收治的患者)。参照组患者中,男142例,女101例;年龄21~88岁,平均年龄(63.25±2.25)岁;手术包括11例有置入物患者,232例无置入物患者。观察组患者中,男164例,女116例;年龄23~72岁,平均年龄(63.17±2.28)岁;手术包括27例有置入物患者,253例无置入物患者。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开展。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骨科Ⅰ类切口手术术后患者;②临床相关资料齐全;③身份相关证明资料齐全。

排除标准:①不愿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者;②不愿配合研究者;③合并其他重大疾病者;④交流障碍者;⑤精神状态异常者;⑥相關病历资料不齐者[4]。

1.3  方法

参照组患者实施常规药学干预,主管医生根据患者及手术的具体情况,决定是否使用抗菌药物,并定期对患者的切口情况进行监测,若患者切口出现异常,如伤口感染、出血等情况,须及时采取相关措施进行解决。临床药学科对决定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进行用药指导,包括具体的用药时间、用药剂量及用药品种的选择方法。

观察组患者使用抗菌药物药学干预,具体内容包括:①外系专家、感染科专家及抗感染专业临床药师组成用药干预小组,对治疗中涉及的相关药物功效及使用方法进行研究,并对患者的术后具体情况进行了解,选择符合用药要求的患者,并注明符合理由,例如患者存在高危因素等,应严格根据用药条例进行选择。②骨科的医护人员要定期进行科室培训,共同了解治疗中涉及的用药条例,并严格按照条例进行药学干预,提高用药的合理性,杜绝用药不合理而产生不良反应的情况。③相关医师需对抗菌药的使用规定进行了解,熟记每种药物的使用范围、在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及相关禁忌,提高用药的合理性。④符合用药情况的患者,用药时间不能超过24 h,若存在特殊情况(例如患者的伤口突发严重感染等)导致用药时间延长,主管医生须详细记录患者延长用药的原因,并向上申报,严格管理患者的用药情况。⑤临床医师坚持对患者进行临床查房,密切监测用药患者的手术切口情况,再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对用药的疗程、剂量、品种进行分析调整,在进行调整后,须将调整的具体内容汇报给干预小组成员进行记录;临床药师坚持药学查房,对患者进行用药教育,发现药品不良反应,参与患者诊疗用药过程,监测患者用药合理性,并协助临床医师及时停用抗菌药物。⑥临床药学科每月对骨科全部Ⅰ类切口进行点评;对用药不合理的病历及临床医师进行上报,医院作出相应惩罚,例如扣分;医师的分数与工资、绩效、职称挂钩,对于扣分情况极为严重的医师,提出警告,若警告后依然未遵守用药规定,交由院级处理;对于用药严格、合理的医师可进行加分鼓励。⑦干预小组成员每月将医师指导、患者用药情况进行整理并公示,若公示期间有相关人员提出异议,小组成员须共同商讨解决方案。

1.4  观察指标

①两组患者在不同药学干预模式下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使用合理情况。用药率=用药例数/总例数×100%。用药合理性参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2],包括用药时间在0.5~1.0 h的例数、24 h内用药例数以及符合指南用药的具体例数。②有置入物和无置入物患者的住院时长。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对比

参照组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例数为44例,使用率为18.11%,观察组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例数为42例,使用率为15.00%;两组患者的用药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14,P =0.339)。

2.2  两组患者的抗菌药物用药合理性对比

观察组患者24 h用药、用药时间0.5~1.0 h及符合指南用药患者的占比均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长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SSI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术后并发症,而骨科Ⅰ类切口手术属于一种清洁手术,抗菌药物对特殊患者预防感染起到了重要作用。骨科Ⅰ类切口手术推荐的抗菌药物有第一、第二代头孢菌素药物、克林霉素、万古霉素(MRSA定值或者机构高发者),抗菌药物在合理使用的前提下,可以有效帮助患者起到抗感染的作用[3-4];但并非所有骨科Ⅰ类切口手术都需要使用抗菌药物。若抗菌药物使用次数过多、用药时间不合理,不但不能起到抗感染作用,甚至会增加耐药菌感染的机会。正是由于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不同、不符用药条件用药、医师的滥用药等情况,导致患者用药后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耐药情况增加,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甚至对患者的生命造成了一定威胁;因此包钢集团第三职工医院相关部门发布了相关用药条例,必须对药师用药情况进行规范,将患者用药率严格控制在30%以下。

因此,如何有效地控制用药情况,引发了临床医学的讨论。据相关报道[5]表明,有效的用药干预可以控制用药情况,促进用药的合理性。药学干预近年来在各大医院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其主要内容就是对医生的用药及医嘱的安全性、经济性进行规范和适宜的监测,对药品的用量、用法、疗程及不良反应进行监控,严格筛选符合用药的患者,尽量对存在高危因素的患者进行预防用抗菌药物[6]。此次研究结果显示,使用加强用药干预的小组,患者的用药人数得到了有效控制,用药合理性高达80.95%,且患者的住院时长得到了明显缩短。

综上所述,骨科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药学干预,能够有效地规范药师用药的情况,控制患者用药人数及用药合理性、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值得临床使用。

参考文献

[1]郭未艳,吕娟,王园姬,等.PDCA循环干预眼科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导刊,2020,22(4):57-61.

[2]杨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解读[J].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2016,9(5):390-393.

[3]倪佳,刘叶芳.药学干预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19,48(4):92-95.

[4]姚敏,李文武,杨勇.药师干预剖宫产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2019,14(3):118-122.

[5]陳玉兰,林福军.骨科Ⅰ类手术切口感染目标监测与干预控制效果评价[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9,36(10):82-84.

[6]李海霞,后世翔,祝子明.综合干预对骨科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效果分析[J].安徽医药,2019,23(5):200-203.

猜你喜欢

药学干预抗菌药物骨科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外固定架应用于创伤骨科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这7个动作骨科专家从不做
临床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的药学干预效果评价
药学干预联合系统化处方评估对促进喹诺酮类药临床合理使用的效果
微量激素联合抗菌药物治疗细菌性角膜炎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