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预见性护理在高危妊娠产后出血中的应用研究

2021-12-17顾艳华

中华养生保健 2021年16期
关键词:高危妊娠预见性护理产后出血

顾艳华

摘  要:目的  分析预见性护理对高危妊娠产后出血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0年1月东明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接收治疗的300例高危妊娠产后出血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1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研究组采用预见性护理模式进行护理。比较两组产妇产后的出血量、血压水平、护理有效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在护理后,研究组产妇产后不同时间段出血量、血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后护理满意度提升,并且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预见性护理能有效改善高危妊娠产妇不同时间段的出血情况、血压水平,提高护理满意度,从而进一步提高护理有效率,有利于产妇后续恢复,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高危妊娠;产后出血;产后并发症;产后不同阶段血压;护理有效率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011(2021)-16-0096-03

高危妊娠是指产妇在妊娠期内由于受到多种不良因素的影响,导致难产甚至危及母婴生命安全的突发状况出现,其中在高危妊娠下产出的胎儿有极高的死亡率[1]。随着我国相关母婴保健制度的逐步完善,高危妊娠产妇及胎儿产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死亡率正逐年下降,但是产后出血相比其他产后并发症仍是发生率极高,危险性也极强,如果不给予高度重视就会严重威胁产妇及胎儿的健康与生命安全。相关医学工作者发现,预见性护理可以有效改善高危妊娠產妇产后出血量,提高产妇在高危妊娠期的安全性,有效保证产妇及胎儿的生命安全。本研究主要分析预见性护理在降低高危妊娠产后出血的应用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3月~2020年1月东明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接诊的300例高危妊娠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150例。其中对照组孕妇,年龄23~39岁,平均年龄(28.33±5.69)岁;初产妇79例,经产妇71例;孕周35~38周,平均孕周(36.51±0.23)周。研究组孕妇,年龄22~41岁,平均年龄(28.15±5.81)岁;初产妇81例,经产妇69例;孕周34~38周,平均孕周(36.48±0.15)周。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通过东明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产妇及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经《孕前和孕期保健指南》[2]诊断确诊为高危妊娠;②均为单胎妊娠;③认知功能正常。

排除标准:①相关资料不全;②精神异常及认知功能不健全;③有合并血凝功能异常疾病;④易过敏体质;⑤患有哮喘。

1.3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对孕妇进行健康宣教以及孕期常规保健检查。

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结合孕妇的具体情况,针对孕妇产后可能会出现的出血情况进行预见性护理,其主要过程如下:①选取经验丰富的产科护士成立护理小组,护士长任组长,对小组成员进行产后护理、相关理论知识、具体措施操作流程等培训。并定期组织会议,提出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然后互相讨论,寻找解决的方法。②责任护士要全面了解孕妇的身体状况,协助相关医生对孕妇及其家属进行健康宣教,分析孕妇出现产后出血的概率和原因,并做出相应的保护措施。③为孕妇介绍预见性护理的相关内容,如预见性护理方法、目的以及效果,以此提升孕妇在高危妊娠期的安全感,进一步提高配合度,从而提升护理效果。④护理过程中着重注意孕妇的情绪变化,如出现不良情绪,责任护士应及时疏导并转移孕妇注意力,进行情绪干预。⑤孕妇分娩过程中,责任护士应对孕妇的各项生命体征进行严密检测,如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告知医生并根据了解的孕妇具体情况进行协助解决。在正常分娩过程中,及时告知产妇分娩情况,疏导产妇不安情绪,鼓励其配合医生。根据具体情况可安排家属陪产,以减少产妇不良情绪。在分娩过程中,还要密切注意产妇子宫收缩及肛门情况,根据出现的异常情况配合医生进行药物或手术治疗。⑥分娩结束后要对产妇的产后出血量、血压水平以及精神状况进行严密观察,并制订适合产妇具体情况的产后护理方案。产后指导产妇多喝水、多排尿,以促进子宫复旧[2]。还要保证产妇的睡眠时间,避免熬夜,并指导产妇母乳喂养,促进子宫收缩,进一步减少产后出血量。

1.4  观察指标

记录并观察两组产妇产后不同时间段(2 h、6 h、12 h、24 h)的出血量及不同时间段(分娩后、2 h、12 h、24 h)的血压水平。评估两组产妇的护理有效率,标准为:显效(出血量少于200 mL,无并发症)、有效(出血量200~400 mL,伴轻微并发症)、无效(出血量大于400mL,伴严重并发症)。护理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采用东明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对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估,分别从护理技术、服务态度、沟通能力、健康教育质量等方面进行评估,采用百分制,≥85分为满意,60~84分为基本满意,<60分为不满意。护理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或组内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或组内比较行χ2 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产后不同时间段(2 h、6 h、12 h、24 h)出血量比较

护理后研究组产后不同时间段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产妇产后不同时间段(分娩后、2 h、12 h、24 h)血压水平比较

研究组产妇产后不同时间段血压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续表2

2.3  两组产妇护理有效率比较

研究组护理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产妇护理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高危妊娠是指孕妇在妊娠期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对其和胎儿健康产生了风险,增加了孕妇出现难产的可能性,对母婴的生命安全有着威胁的妊娠状态[3]。这类孕妇出现胎盘早脱的情况非常多,妊娠12周后,还可能出现腹部疼痛、阴道出血等情况,更甚者会导致产妇及胎儿死亡[4]。高危妊娠最常见、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是产后大出血。根据相关研究显示,高危妊娠产妇产后大出血情况主要发生在产后2 h左右,原因是凝血功能障碍且子宫收缩能力减弱,造成阴道出血,并且分娩时产妇如果因紧张不安产生不良情绪也会影响正常分娩,使子宫收缩能力下降,增加了孕妇死亡的风险[5]。目前,明确的临床产后出血的原因有:软产道裂伤、胎盘因素、子宫收缩能力不足、凝血功能障碍等。产后出血量如果过大,会使产妇休克,进一步增加死亡的风险,因此预防产后出血是保障产妇生命安全的重要措施。现代护理模式中的预见性护理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其可预防多种疾病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预见性护理依据孕妇的病情进行综合分析,预估产后出血的可能性,并对孕妇的出血原因进行预测,然后制定相应的措施和计划,并进行针对性预防产后出血护理[6]。预见性护理中,责任护士还会指导产妇进行母乳喂养,经过刺激可以有效促进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大出血的概率,进一步保障母婴安全。本研究表明,研究组产后出血量以及血压水平、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并且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预见性護理能有效减少高危妊娠孕妇在分娩过程中产生的并发症,改善高危妊娠产妇产后的出血量以及血压水平,保障母婴的生命安全,进而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郑云燕,王榕娟.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分析与预见性护理[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8,37(9):1212-1214.

[2]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孕前和孕期保健指南(2018)[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18,21(3):145-152.

[3]李凤玉,饶爱平,李晓燕.预见性护理对高危妊娠产妇产后出血、心理状态及并发症的影响[J].临床医学工程,2019,26(11):1571-1572.

[4]刘静,张华,杨妮.预见性护理降低高危妊娠产后出血效果分析[J].贵州医药,2020,44(4):655-657.

[5]秦涵.预见性护理措施对高危妊娠孕妇产后出血的影响[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1,21(2):152-153.

[6]刘振英.预见性护理在降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中的应用效果[J].河南医学研究,2019,28(15):2860-2862.

猜你喜欢

高危妊娠预见性护理产后出血
高危妊娠产妇的心理特点及其护理干预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缩宫素在高危妊娠剖宫产术后产后出血的防治效果
探讨影响高龄初产高危妊娠与结局的相关因素
预见性护理在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围术期的应用分析
肝硬化腹水合并重度水肿患者压疮的预见性护理分析
预见性护理干预在宫腔镜术后并发症预防中的应用
不同给药方案对剖宫产术后出血产妇的心率及血压影响
益母草注射液联合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
高危妊娠致产后出血的临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