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冬夜,就着文字取暖

2021-12-17王倩

美文 2021年24期
关键词:陆游文字读书

王倩

冷雨敲窗,蛩音隐没,飒飒北风将前几日还造出绿阴的树叶,大把大把地抛掷到地上:秋天真的“咻——”一声就过去了。夜拉长了黑色的影子,寒气像一张网罩着,催人坠入黑甜乡里以寻得绮丽温软。只是,被工作调适得规整的时间表不肯在12点前截止,夜深难眠,总得寻些消遣。张潮所言“清宵独坐,邀月言愁。良夜孤眠,呼蛩语恨”倒是清雅,不过难免寒寂;现代诗人则说“我爱在冬晚围着温暖的炉火,和两三昔日的好友会心闲谈,听着北风吹得门窗沙沙地响,而我们回忆着快乐无忧的往年”(穆旦《冬》),颇有温存慰藉之意。这样说来,冬夜适合饮酒、对谈、收检、回忆,如若不能,烹茶读书也是好的,哪怕无人相伴,也有一点简静而不寂寥的意趣。

古人读书有“三余”之说——“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好读书而不求甚解”的陶渊明,亦喜“以三余之日,讲习之暇,读其文”(《感士不遇赋》);东坡也欣然言道“醉饱高眠真事业,此生有味在三余”(《二月十九日携白酒鲈鱼过詹使君》)。提及读书,我总想起陆游,不管退公之暇还是闲居山阴,无论春夏秋冬,他总能手不释卷,口不绝诵,悠游于远离尘嚣的文字世界里。陆游读书勤力自是士人本色,亦有家学熏陶,殊为可贵的是,他每每以诗记之。冬夜漫漫,露寒霜浓之际,再读陆游读书诗,恰合时宜。

我翻检陆游冬天“读书诗”,其中一首《拥炉》让我觉得亲切。诗题中有“拥炉”的不止一首,而我情已中年,灵魂多有白发,偏爱语及“煎茶、开卷”的那一首,在古人的诗句里看见一点自己生活的影子,更觉获得一份悠远深挚的慰问。

《红楼梦》里香菱喜欢陆放翁诗句“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黛玉却道“断不可学这样的诗。你们因不知诗,所以见了这浅近的就爱,一入了这个格局,再学不出来”。立意要当诗人的香菱自不可学陆游,但我这等“普通读者”爱李杜,也爱“浅近”的陆游。《拥炉》不事雕琢,用语不求奇险,自有率真的可爱。

这首《拥炉》作于淳熙十年,是年陆游59岁,离他因被弹劾“不自检饬,所为多越于规矩”而愤然辞职已有四年了,距他自号“放翁”以回应主和派攻击其“颓放”已有七年了。這七年间,他惯看人事沉浮,依然抱持自己拯济天下、以功业为念的“天命”;而今年近“耳顺”,他虽对恢复中原之事依然存有执念,但内心的挣扎稍微和缓些了吧。首句“睡少人人笑老生”起句平平,以浅近之语写诗人实境,但有诙谐之意,陆游41岁时,便感慨“白发无情侵老境”,如今,顶上遍染风霜,遮掩不住,“老”以各种方式提醒人重视时间的威力——目昏昏,耳茫茫,齿牙动摇,难安于枕席,诗人反而可以轻松调笑自己年老。不过,“睡少”固然是因为“年老”,可能更因思虑纷繁,年少的壮心犹在,只是如天际飞鸿,邈然无迹。“人人笑”未必是实况,大概陆游自觉自笑年老是真,这笑里带着文人的通脱,也藏着些许不甘,也许是因为我也觉察到老境步步相逼,读此句诗,倒笑不出来,心下略有凄然,夜不能寐,往事便纷至沓来,本来已经渐次安宁的心像被野马踏过,竟至狼藉。陆游也曾试图借酒一醉,就此入睡,却是“鼻雷未及作,眼电遽了然。孤灯如秋萤,唤我开陈编”(《冬夜醉解残灯荧然起读书至明赋诗十韵》),长夜眼开,寂寞之外更有越来越沉重的寒冷压身,好在炉中犹余火红,这点光热虽不能消尽心中一点雪,但可驱散周身的黑暗。拥炉孤坐,渐至三更时分,身离炉火越来越近,孤独也越来越沉重,灯火更照见老人的寂寞。

长夜无聊,月是另一种安慰。江南初冬的月像是在冰水里浸过,月光散发着寒气,清明的月色也略显迷离,又透着琉璃般的辉光。十月山阴,如果庭中还有花,总不过是残菊或秋桂的尾声,而能悄然移影上纸窗的应是桂花。此时桂花减了馥郁甜香,好在桂树常绿不凋,柔淡的月光将桂树的影子映在窗上,风移影动,珊珊可爱,人对着这花影也觉得良夜清疏。只是夜色渐渐深浓,就在诗人凝神孤坐之际,“月移西去”,花影也隐去了,窗棂昏暗,全无可观。原本弄影的风也添了几分凛冽。北方的风,呼啸掠过旷野,卷地折木,让人畏惧,风到江南,到底绵软了些,却又裹了更多水汽,一丝丝渗进屋内,满室生寒。自北而来的冬风固然没有“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之势,风穿过庭树枝柯,亦有窸窣萧飒之音,闻之顿感萧索。更漏之声在越来越阒静的夜里慢慢浮了出来,很清晰,漏声一点点滴到人心里去,洇出更多的安谧岑寂。坐在夜里,和自己的影子在一起,孤独还在,它在夜里开拓出一片净土,喧嚷退去,人心也慢慢定了。《拥炉》颔联上句写“失”,让人想到“曾有”;而漏声以声写静,衬出冬夜深幽寂静的况味,诗句虽平易,好在贴近自然,读之也生出真切的感受。

如何消得永夜?“煎茶开卷”最是相宜。既不能沉酣入梦,又恹恹思睡,这最令人疲惫。不如以茶涤漱浊思,让茶的苦味荡得人头脑清醒、心神一振。陆游在同年此月所作诗歌《冬夜读书甚乐偶作短歌》里写道“兔瓯供茗粥,睡思一洗空”,其中“茗粥”即烧煮的茶,唐时杨华《膳夫经手录》记载:“茶,古不闻食之,近晋宋以降,吴人采其叶煑,是为茗粥。”煮茶为粥,想来并不是现在人们所喜的雨前嫩叶,老叶带枝只管浑煮,浓酽异常;也定不是宋人“分茶”“斗茶”,较之“水丹青”的风雅,“茗粥”更贴近日常生活,不为品味,只为洗去睡意。后来陆游闲居临安、在西湖边客栈里听候皇帝召见时,也曾“晴窗细乳戏分茶”(《临安春雨初霁》),那只是打发时间的消遣,而冬夜“煎茶”当顾不得注汤、搅茶、看茶汤水变幻各种波纹形态这些程式,不过他特以“凫鼎”煎茶,爱物兼爱茶。炉火拨红,柴炭哔哔啵啵作响,水生松风,凫柄鼎里投茶若许,一时间茶香盈室,困乏倦怠顿消。在氤氲着茶味的室内开卷,与古人先贤在文字里会聚,真是幽情满怀,十分惬意,何况还有雁灯相伴。雁灯即雁足灯,比起村野乡间简陋的油灯相比,雁灯形制典雅,文人尤爱。这灯大约是陆游常用之物,他在《秋思》一诗里亦言“眼明尚见蝇头字,暑退初亲雁足灯”,这雁灯诗是四季流转中不变的爱物,在夜不能寐时,总有这一灯荧然,熨帖人心,不知多少个夜晚,这灯在黑暗里辟出一处光明之地,陆游在明亮处披卷诵读,他读经,读史,读诗,读老庄,光把他引向文字构建的清幽又温暖、阔大又深窅的另一个世界,在人生喟叹与生命哲思化育的芳林里安顿了躁动的心灵。经历过宦海波涛,眼见过太多不平不公,深味过世态人情,人心很容易变得粗砺,变得生硬,并冷下去,会结茧或结冰,而陆游的血始终是热的,浩然之气也一直充沛,端是他从书中文字里取暖、吸取精气所致吧,也因此,年近60的陆游,开卷便可“惬幽情”,“心中有足乐者”,浑然忘了老已至、身畏寒。原来,不必秉烛夜游,不必笙歌宴饮,心神投注于书卷,或与古人把臂交游,或与先贤促膝晤谈,或与方家说古道今,或与识者切磋砥砺,灯下读书便能让寂寥的长夜生长出踏实的喜乐。“凫鼎”“雁灯”二句所写场景应是这个冬夜里诗人的主要生活内容,颈联才写到,也是陆游作诗讲究章法使然。诗人先叙“拥炉孤坐”,接着对寒夜所见所闻略加点染,营造清冷气氛,笔锋略转,再叙写“煎茶读书”事,而前面的“暗”与“冷”,正衬托出此二句的“亮”与“暖”。

书上文字是一些持续燃烧的灵魂留给世间的簇簇微火,而这些火也能隔了时空点燃另一个灵魂的火焰;当每一个拓印在黄卷上的文字溅出火星,就可能让读者于欣悦中迸发灵感。《拥炉》一诗尾联就直白地描述这样的创造时刻——陆游读书至欣然会心处,不禁神思飞动,心痒技痒,随意吟哦,清新别致的诗句就脱口而出,当此之际,既是读者又是诗人的陆游纵笔追摄闪现的灵光,连珠缀玉,这老翁诗思犹健,又擅长书法,诗句落于纸上,字字可观可玩。读到此联,我也深觉陆游真是率性,他完全不掩饰成诗后兴奋自得之情。当然,这是笔耕不辍的陆游的自信,也是自我珍重,他并不因年老而颓丧,不因被闲置而懒怠,他在书与诗里自我成全,也自我实现。

南宋好谈“功业”,以天下为念,而陆游更是“志在恢复”,又有过“匹马戍梁州”军旅生涯,念念不忘“当年万里觅封侯”,没料到最终落得“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诉衷情》)的结局。陆游与一干主战的文人都是时代、时势造成的失败者,然而陆游失意却不曾失志,他发过牢骚,吐过怨愤,洒过悲凉之泪,但并未虛掷时光、荒疏人生,到生命的最后时刻还有壮心不已的《示儿》诗。他做不到“立功”而不朽,但有“六十年间万首诗”(《小饮梅花下作》)传世,留下自己的生命“行迹”,还有余力修成《南唐书》,完成《老学庵笔记》,这不能不说与他嗜书成癖有关。

清代王士禛说“读其(陆游)诗,如读年谱”。的确,从懵懂少年到耄耋之年,无论军中家中,不管仕途升沉,书都是陆游一日不离的益友,他留下的1422首(则)读书诗(句)便是夫子自道:他一再在诗中回忆少年读书的种种情形,“少年喜书策,白首意未足。幽窗灯一点,乐处超五欲”(《灯下读书》),“少从师友讲唐虞,白首襟怀不少舒”(《读书·少从师友讲唐虞》)“青灯有味是儿时”(《秋夜读书,每以二鼓尽为节》),书构筑了陆游的精神家园,风雨不侵,岁月不蚀;“读书肝胆尚轮囷,蠹简堆中著此身”(《读书·读书肝胆尚轮囷》),书中义理、情怀给了他中道直行的道德勇气,他能一生“择善固执”;“读书四更灯欲尽,胸中太华蟠千仞。仰呼青天那得闻,穷到白头犹自信”(《读书·读书四更灯欲尽》),读书获得的信心使他超越困厄;读书还是他教诲后人的家训,他写《冬夜读书示子聿》谆谆切切;晚年他已知志不可酬、世事难为,依旧“老生读书百绝编,日晏忘食夜废眠”(《寓叹》),85岁犹言“半年不读书,顾影疑非我”,“勿言将智耄已及,后死或可与斯文”,“残药渐离愁境界,乱书重理淡生涯”(《病中杂咏十首》),没有行将逝去的悲惨凄凉,诗句火烫,跃动着不熄的活力。张潮的《幽梦影》里说:“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浅深,为所得之浅深耳。”陆游“读书诗”记录皎洁之“月”照进他人生的过程。

唐宋士子生活精雅、生命热烈,部分因为他们与书、与文字亲近之故吧。“不遇”是他们的普遍遭遇,但读书的精神满足填补了失意的虚空,文字的温暖对抗人生境遇的寒凉。而现在,听到的网络上众声喧哗太多,真实的“我”小了。岁末寒冬,就让我在夜里灯下与书相会吧,看看文字的燧石能否敲打出火星,点燃心火,烫暖灵魂。

猜你喜欢

陆游文字读书
文字的前世今生
热爱与坚持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梦中的文字
除夜雪
我们一起读书吧
读书为了什么
初夏绝句
种出来的“逍遥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