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20年国家高新区综合发展与数据分析报告(一)

2021-12-17科技部火炬中心

中国科技产业 2021年12期
关键词:高新区科技国家

◎ 科技部火炬中心

2020年,国家高新区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持续整合和集聚高端创新资源,面向全球吸引和培育一流创新人才,进一步加强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和成果转移转化,深入推动创新驱动发展;

2020年,国家高新区进一步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创新发展活力,积极营造有利于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的良好环境,加强对科技创新创业的服务支持,形成大中小微企业竞相发展的良好态势;

2020年,国家高新区持续推进产业迈向中高端,面向国家战略和产业发展需求,加强战略前沿领域部署,大力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做大做强特色主导产业,努力培育世界级创新型产业集群;2020年,国家高新区进一步加大开放创新力度,积极服务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推动区域协同发展,打造区域创新增长极,面向未来发展和国际市场竞争,积极融入全球创新体系,形成开放、包容、协调的创新环境;

2020年,国家高新区持续营造高质量发展环境,通过深化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加强金融服务以及推动绿色生态园区建设等方式,构建更加宜居、宜业、宜创的体系环境。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同时也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之年。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深刻改变了全球政治、经济和人们的生活,让2020年注定成为极其不平凡的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总体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国家高新区坚定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对国家高新区发展“高”和“新”的嘱托,按照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积极推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推动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进一步构建高质量科技创新创业孵化载体,进一步培育壮大科技创新企业,进一步推动和发展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进一步营造良好的金融政策环境,进一步推进开放创新与协同合作,打造形成创新高地、产业高地、人才高地和开放高地。《关于促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20〕7号)对新时代国家高新区的发展进行了全面的部署,国家高新区将积极承担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高质量发展重要载体的作用,全面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

以下根据2020年度全国169家国家高新区年度统计数据,对高新区的现状和发展情况进行了全面分析,内容供参考。本报告中因小数取舍而产生的误差均未做配平处理。

一、国家高新区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

(一)稳中有进,支撑宏观经济健康良性发展

2020年,全国169家高新区共有16.5万家企业纳入统计,较上年同比增长17.2%。国家高新区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实现营业收入427998.1亿元、工业总产值256355.8亿元、净利润30442.3亿元、实际上缴税费18625.9亿元、出口总额44726.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0%、6.7%、16.6%、0.2%和8.1%(参见图1)。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收官之年,“十三五”期间,国家高新区持续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经济逐步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成为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按照2015年147家国家高新区同比计算,高新区企业营业收入、净利润、出口总额较“十二五”末分别实现年复合增长率10.1%、12.6%和7.0%,国家高新区持续保持中高速增长。

图1 2019年、2020年国家高新区主要经济指标比较

2020年,169家国家高新区园区生产总值(GDP)达到135566.2亿元,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1015986.2亿元)比重达13.3%,其中高新区的园区生产总值占所在城市GDP比重达到50%以上的为8家,30%以上的为31家,比重达到20%以上的为58家;国家高新区内企业实际上缴税费总额为18625.9亿元,占全国税收收入(154310.06亿元)比重达12.1%。国家高新区在经济规模总量上持续支撑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地方区域经济动能持续优化升级。

国家高新区稳住经济基本盘的同时,发展质量和效益持续改善。2020年国家高新区纳入统计企业共实现营业利润34281.71亿元,营业利润增长14.7%;其中,服务业企业全年实现营业利润11832.4亿元,较上年增长32.0%。园区企业的营业利润率、增加值率和工业增加值率分别为8.0%、20.2%和21.4%,较上年同期略有波动(参见图2)。

图2 2019年、2020年国家高新区主要经济效益指标比较

(二)集约高效,积极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理念

国家高新区坚持科技创新的发展方式,促进生产效率不断提升,人均享有的社会经济资源和成果持续维持在较高水平。2020年,国家高新区企业人均创造价值有升有降,其中人均工业总产值、人均实际上缴税费较上年有所回落。2020年,国家高新区人均营业收入、人均工业总产值、人均净利润、人均上缴税费、人均出口总额分别为179.6万元、107.6万元、12.8万元、7.8万元、18.8万元(参见表1)。2020年国家高新区的劳动生产率为36.6万元/人,是全国全员劳动生产率(13.5万元/人)的2.7倍,国家高新区依然是全国经济效率的高地。

表1 2019年、2020年国家高新区人均经济效益指标比较

国家高新区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走创新、协调、绿色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了从科技价值到经济价值、再到社会价值的转变,持续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成为园区的普遍形态。根据国家高新区问卷调查显示,国家高新区平均绿化覆盖率达到41.3%,森林覆盖率平均为29.1%;且超过91.1%的国家高新区出台了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政策(数据来源:调查问卷;样本量N=169),把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放在高新区建设的突出位置。169家国家高新区中超过50%的高新区获得国际或国内认证机构评定认可的ISO14000环境体系认证。国家高新区积极推动园区企业节能降耗,2020年国家高新区工业企业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为0.451吨标准煤,平均能耗较2019年继续降低。国家高新区坚持宜居宜业发展理念,着力提升综合承载力,调查问卷显示,国家高新区PM2.5低于50的天数平均为256.7天,空气质量排前20位的国家高新区PM2.5低于50的天数均在350天以上(数据来源:调查问卷;样本量N=169)。

(三)开放协同,主动融入全球创新发展体系

国家高新区积极构建双循环发展格局,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面对新冠疫情带来的深远影响以及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新挑战,国家高新区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发展,积极践行“一带一路”国家倡议,通过产品国际化、要素国际化和组织国际化并行,搭建国际技术转移服务平台,主动融入全球创新发展体系,高新区国际贸易拓展能力、全球创新资源集聚能力和企业创新的国际竞争力逐渐增强。据调查问卷显示,77.5%的国家高新区出台了国际化发展政策,已经开启国际化战略布局(样本量N=169)。

国家高新区鼓励企业积极开拓和利用国际市场,加快调整和优化企业出口贸易结构,重点发展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产品和技术服务出口。从总量上看,2020年国家高新区出口规模稳中有升,同比增长8.1%;高新区企业出口总额占营业收入的比重10.5%,占比较2019年小幅收窄;国家高新区出口总额占全国外贸出口(货物及服务出口198683.1亿元)的比重达到22.5%,较2019年上涨0.9个百分点。同时,国家高新区出口贸易结构进一步优化,国家高新区企业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额为27001.9亿元,技术服务出口总额2916.0亿元,分别较2019年同比增长14.8%、14.3%。国家高新区企业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额占全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53573.7亿元)比重为50.4%,占比较上年提升3.8个百分点;国家高新区企业实现技术服务出口总额占全国服务出口(19356.7亿元)比重为15.1%,较2019年占比提高了2.1个百分点;高新区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和技术服务出口占高新区出口总额比重分别为60.4%和6.5%(参见图3)。国家高新区通过调整和优化出口贸易结构等形式,不断提升企业参与国际贸易的水平和层级,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和技术服务出口表现出较好发展势头。

图3 2020年国家高新区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和技术服务出口情况

国家高新区通过集聚、整合和利用全球创新资源,持续加强科技开放合作,国际一流研发机构和海外高层次创新人才云集国家高新区。国家高新区积极鼓励跨国公司设立研发机构,加强外资研发机构的技术溢出,截至2020年年底,国家高新区内共有外资研发机构3830家,外资研发机构是高新区有效配置国际创新资源的重要平台。国家高新区吸纳大量海外高层次人才创办、经营企业,截至2020年年底,国家高新区企业从业人员中有留学归国人员21.0万人、外籍常住人员7.2万人、引进外籍专家1.6万人。由于疫情影响,只有留学归国人员较上年保持较快增长,同比增长23.2%,引进外籍专家、外籍常住人员均较上年有所下降。169家国家高新区中共有留学生创办企业5.5万家,较2019年同比增长9.2%。

国家高新区积极整合国际资本,企业通过在境外资本市场上市、融资等方式吸引大量国际资金。2020年国家高新区实际利用外资金额4252.5亿元,较2019年同比增长12.1%,占全国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10000亿元)的比重为42.5%,占比较2019年持续提升;企业海外上市融资股本为1559.8亿元,较2019年同比下降14.3%,其中,内资控股企业海外上市融资股本为1306.9亿元,占高新区全部企业海外上市融资股本的83.8%,内资控股企业海外上市融资继续保持强劲势头。

国家高新区引导企业开展境外投资,鼓励企业建立海外分支机构,支持企业通过获取境外知识产权、境外收购等方式,培育国际化品牌,帮助企业塑造全球竞争优势。2020年,国家高新区纳入统计企业共实现对外直接投资额1439.7亿元,较2019年同比下降7.1%,占全国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额(7598亿元)比重达18.9%。国家高新区企业不断加快国际化步伐,“走出去”成为高新区企业抢抓发展机遇的一条重要路径。高新区企业通过加大科技研发与创新,将越来越多的高新区特色优质资源输出到国外市场,打开了国际渠道。2020年国家高新区企业共设立境外营销服务机构7656家,设立境外研究开发机构2061家,设立境外生产制造基地1033家,其中当年在境外设立的分支机构1779家。

国家高新区大力促进企业国际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支持企业申请境外专利、注册商标。截至2020年年底,国家高新区企业拥有境外授权专利18.2万件,其中授权境外发明专利14.1万件,拥有境外注册商标12.8万件,共有304家企业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其中,内资控股企业拥有境外专利14.8万件,拥有境外注册商标9.8万件,共有264家内资控股企业参与形成国际标准的制定,内资控股企业境外知识产权数量占全部企业的比重均超过70%(参见表2)。

表2 2020年国家高新区内资控股企业和全部企业境外知识产权情况

二、国家高新区综合创新能力稳步提升

(一)完善体系,持续推动创新创业纵深发展

国家高新区持续完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不断优化各类服务机构发展环境,进一步增强创新创业“科技属性”,创新创业生态环境持续优化,有效推动新时期科技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十三五”以来,越来越多的国家高新区或所在市政府出台了支持鼓励创新创业的相关政策(数据来源:调查问卷;样本量N=169)。国家高新区在创业孵化、促进企业创新、提供创新创业平台和便利的硬件设施环境等方面为园区创新主体提供了较好的服务,取得显著成效。

经过几年的建设发展,众创空间已经成为国家高新区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紧密对接实体经济的重要力量。经历了数量爆发式增长后,国家高新区内的众创空间开始进入提质增效发展阶段。截至2020年年底,169家国家高新区拥有3681家众创空间,其中科技部备案的众创空间1147家。“十三五”以来,国家高新区众创空间年均增长22.1%,众创空间的持续发展为创客提供全方位、全要素的服务,逐渐形成了创业服务机构的集聚效应和大众创新创业的规模优势。截至2020年年底,国家高新区内纳入统计的众创空间共计2060家,提供创业工位45.3万余个,当年服务的创业团队和创业企业13.4万个,吸纳就业58.7万人,其中吸纳应届毕业大学生就业8.3万人。2060家众创空间服务人员数量达到2.3万人,服务收入和投资收入达30.2亿元,当年有2.5万家服务的创业团队注册成立为企业。高新区内众创空间为2.8万家企业和团队提供了技术支持服务,常驻创业团队和企业目前共拥有有效知识产权20.9万项,其中发明专利3.2万项。

国家高新区具有创业孵化和内生增长的先天基因,在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方面具有绝对的先天优势。截至2020年年底,169家国家高新区内共有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739家,占到国家级孵化器总数的56.6%;科技企业加速器888家。国家高新区内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加速器总面积分别为8232.9万平方米和7330.4万平方米,其中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75.7%的面积12020年,国家高新区内的739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共有710家参与科技企业孵化器统计调查。此处数据为纳入统计的710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的总面积。供在孵企业使用(参见图4),占比较上年进一步提升。国家高新区持续集聚和积累创新创业要素资源,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器为各类创业主体注入了鲜活动力。统计数据显示,纳入统计的710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内共有在孵企业5.9万家,其中当年新增在孵企业1.5万家,累计毕业企业6.9万家。710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内在孵企业从业人员88.3万人,较2019年增长1.6万人;当年吸纳应届毕业生7.9万人,占从业人员比重的8.9%。

图4 2020年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使用面积用途分布情况

国家高新区积极落实和创新促进创业服务平台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2020年,97.1%的国家高新区对众创空间等新型双创平台开展政府购买服务、无偿资助或提供业务奖励等直接支持政策,促进双创平台建设发展(数据来源:调查问卷;样本量N=169)。为促进创业孵化的发展,国家高新区还通过财政资金支持、税收减免优惠等政策支持双创平台建设,92.3%的国家高新区设立了用于扶持创业投资机构的资金,其中45.3%用于创业引导基金(数据来源:调查问卷;样本量N=169)。截至2020年年底,国家高新区内纳入统计的710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共获得各级财政资助资金29.0亿元,由于疫情原因,孵化器获得财政资助资金出现较大涨幅,较上年增长16.5%;单位孵化器获得各级财政资助资金409.0万元,较上年有所下降。截至2020年年底,国家高新区内共计285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当年享受孵化器税收优惠政策,当年共享受免税金额2.7亿元,较上年增长12.5%。

国家高新区持续优化完善创新创业服务机构建设,提升园区创业孵化能力,进一步加强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建设。截至2020年年底,169家国家高新区内建设287家大学科技园,其中国家大学科技园102家,占全国总数的97.1%;各类生产力促进中心503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111家,占全国总数(247家)的44.9%;技术转移机构2175家,其中国家技术转移机构313家,占全国总数(425家)的73.6%。此外,国家高新区进一步强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整合政府和社会资源,为企业提供创业指导、人力资源、法律服务、金融服务等全方位立体化的服务,加强对企业成长的支撑。截至2020年年底,169家国家高新区内共有人才服务机构6936家;会计师事务所2625家;审计事务所1991家;律师事务所3103家;税务机构1143家;知识产权服务机构10916家,其中专利服务机构4073家,商标事务所6811家。

(二)集聚人才,加快构筑高层次人才新高地

作为典型的智力密集园区,国家高新区不断创新人才发展体制机制,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通过人才激励、产业支持、科研支持等措施,最大限度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为园区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据调查问卷显示,超过99%的国家高新区建立了灵活的引进人才政策(数据来源:调查问卷;样本量N=169),包括对高层次人才创业给予办公用房补贴、公租房配租和房租补贴,其子女在户口、教育等方面享受绿色通道;对海外人才落户创业给予相应的启动资金、股权投资等;超过95.3%的国家高新区结合园区自身产业特点和发展方向建立了标志性专项人才计划;超过79.9%的国家高新区试行了企业科技人员个人所得税返还政策,大大提高了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的积极性(数据来源:问卷调查;样本量N=169)。同时,国家高新区不断健全完善园区人文环境建设和城市服务功能,为招人聚才提供保障,超过80%的国家高新区引入了优质教育资源、三甲医院,并提供便利的商业服务设施和文化娱乐场所(数据来源:问卷调查;样本量N=169)。优厚的待遇也是国家高新区企业留住人才的手段之一,2020年国家高新区企业平均工资为15.7万元,较2019年同比名义增长4.0%,分别为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的1.6倍和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的2.7倍。

国家高新区以优厚政策聚拢人才、以优质服务留住人才,始终坚持以高标准招人聚才与立体化培育人才并举,逐步建立起一支规模宏大、富有创新精神、敢于承担风险的创新型人才队伍,成为全国的创新人才高地。2020年,国家高新区企业从事科技活动人员514.4万人,占全部从业人员总数的21.6%,占比较2019年提高0.5个百分点;高新区企业中专业技术人员671.8万人,占全部从业人员总数的28.2%。从业人员中,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数为942.6万人、R&D人员296.1万人、R&D人员全时人员数为225.7万人,分别较2019年同比增长11.9%、12.1%、13.8%。相较于高新区从业人员7.7%的增长速率,可以看出,高学历人才和科技活动人员的增长速率高于从业人员的平均增速(参见图5),国家高新区的从业人员队伍整体的结构不断优化。2020年,国家高新区每万名从业人员中R&D人员折合全时当量为849.0人年,是全国每万名从业人员中R&D人员(67.8人年)的12.5倍。超过91.7%的国家高新区都在积极培养技术创新支持人才,包括科技创业(风险)管理人才、技术评估人才、技术经纪人才、知识产权服务人才等(数据来源:调查问卷;样本量N=169)。

图5 2019年、2020年国家高新区从业人员情况比较

国家高新区在促进就业、维护社会稳定方面也发挥了积极作用。截至2020年年底,全国高新区内企业年末从业人员2383.5万人,较上年同比增长7.7%;当年新增从业人员384.5万人,其中当年吸纳高校应届毕业生72.7万人,较上年增加4.3万人,国家高新区企业成为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渠道。

(三)优化配置,持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

国家高新区不断完善科技金融服务,逐步建立起政府、企业、社会的多元化、多渠道、高效率的科技投入体系,保障国家高新区科技创新投入资金持续增长。

科技资金的不断投入是提升创新实力的重要保障条件。国家高新区通过不断加大政府科技资金投入力度,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调动社会多元化资金投入创新。2020年,169家国家高新区财政科技拨款总额达1437.9亿元,占高新区财政支出比例达到15.3%,占全国财政科技支出比重达14.2%。国家高新区大力支持创新创业,为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体系提供多方位的科技金融服务支持。2020年,国家高新区用于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资金达到639.6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22.1%,其中,用于创新券的资金达18.6亿元;用于支持创业风险投资的资金763.3亿元,用于支持担保机构的资金392.2亿元;同时,国家高新区不断优化资金使用途径,其中用于支持创新创业服务机构发展的资金达到79.5亿元,用于支持创新创业人才的资金达到125.3亿元,用于吸引和支持大学及研发机构的资金达到319.8亿元。

国家高新区有效利用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及研发投入的税收优惠政策,支持和引导企业增加创新投入,激励企业开展科技创新。2020年,国家高新区内企业通过各项优惠政策共享受税收减免4032.9亿元,较2019年企业享受税收减免规模增加637.6亿元;其中,企业享受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1301.5亿元、享受研发加计扣除所得税减免1000亿元、技术转让所得税减免10.8亿元,此三项税收减免较上年同比分别增长19.3%、25.3%和33.7%。企业使用来自政府部门的科技活动资金用于企业科技活动的金额为836.9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3.2%。

截至2020年年底,169家国家高新区的16.5万家企业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17313.8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15.2%;企业R&D经费内部支出9192.2亿元(参见图6),较上年同比增长11.3%,占全国企业R&D经费支出的49.2%;国家高新区企业研发经费支出与园区生产总值(GDP)比例为6.8%,是全国研发经费支出与国内生产总值比例(2.4%)的2.8倍。国家高新区企业的研发投入强度处于较高水平。

图6 2019年、2020年国家高新区企业内部科技/R&D经费支出情况

(四)链接资源,不断推动科技经济融通发展

国家高新区持续聚焦科技创新需求,不断加强科技供给,积极探索传统研发机构与市场经济有效对接的途径,通过搭建协同创新平台有效集成创新资源和创新要素,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实现资源的深度共享和优势互补,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

国家高新区中集聚的众多大学机构、科研院所和相关国家级研究机构,为搭建园区创新平台提供知识载体和技术源头。截至2020年年底,169家国家高新区内共有各类大学1137所;研究院所4312家,其中国家或行业归口的研究院所1154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844个,其中国家认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577个。国家高新区累计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含省部共建)386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包含分中心)超过270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53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482个,其中,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数量占全国的比重均超过70%。

国家高新区积极推动企业技术中心、新型研发机构等市场化创新服务机构的发展建设。一方面,具有较强市场优势的企业技术中心数量迅速扩大,截至2020年年底,169家国家高新区拥有各类企业技术中心1.6万家,其中经国家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包含分中心)887家,占全国企业技术中心(1744家,包含分中心)的50.9%,国家高新区企业逐步占有全国企业创新资源的半壁江山。另一方面,具有“研发、孵化、服务和投资”四位一体功能、“实体化、资本化、国际化”特征明显的新型研发机构呈现持续发展,随着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产业转型升级持续推进,新型产业技术研发机构必将得到更大范围的推广。据统计,截至2020年年底,169家国家高新区内具有各类新型产业技术研发机构超过2300家,其中省级及以上新型产业技术研发机构超过1000家。这些新型研发机构的快速发展预示了我国科研机构改革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为破解我国科研与市场对接“两张皮”问题提供了宝贵路径,必将对我国区域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乃至国家创新体系的演化产生深远影响。

国家高新区通过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技术转移机构建设,推动企业与各类创新要素的合作与交流,进一步促进科技成果价值化。截至2020年年底,国家高新区内共有生产力促进中心503个,其中国家级111个;各类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1805个,其中国家级174个;累计建成技术转移机构2175个,其中经认定的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313个。国家高新区积极开展科技项目活动委托与合作。2020年,169家国家高新区内企业委托外单位开展科技活动的经费支出为2204.1亿元,占全年企业科技活动费用的11.3%;其中,委托境内研究机构支出417.5亿元、委托境内高等学校支出52.7亿元、委托境内企业支出1432.3亿元、委托境外机构支出227.5亿元。

(五)成果丰硕,创新产出迈向高质量高价值

在创新驱动的时代背景下,知识产权作为创新的主要成果和载体,其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国家高新区历来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利用,积极构建法治化、市场化的营商环境,国家高新区逐步成为全国专利产出最丰硕的区域之一。2020年,全国169家国家高新区中有83家高新区被国家知识产权局认定为试点(或示范)园区,占全部园区总数的49.1%,另有20家高新区成为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试验区。调查问卷显示,96.4%的高新区出台了专门的知识产权激励和保护政策,且有94.1%的国家高新区实施专利授权的后补贴政策(数据来源:调查问卷,样本量N=169),用以鼓励和保护园区内的创新成果产出。2020年,国家高新区企业当年专利申请数量为92.9万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数47.2万件,申请国内发明专利数40.3万件,占全国国内发明专利申请总量(134.5万件)的30.0%;当年专利授权数61.8万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18.2万件,国内发明专利授权15.1万件,占全国国内发明专利申请授权量(44.1万件)的34.2%;国家高新区内企业拥有有效专利296.4万件,其中拥有发明专利为100.5万件,拥有境内发明专利86.4万件,占全国国内发明专利拥有量(227.9万件)的37.9%。与2019年相比,各类型专利产出量增长率均约在10%以上(参见图7)。2020年,169家国家高新区企业申请PCT国际专利3.6万件,占我国PCT国际专利申请数(7.2万件,来源: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49.4%,申请欧美日专利2.9万件,欧美日专利授权数约2.4万件。

图7 2019年、2020年国家高新区专利申请、授权、拥有数量情况

国家高新区人均专利产出量持续增长,专利成果产出效率稳步提升。2020年,国家高新区万名从业人员当年专利申请数为389.6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受理数198.1件;万名从业人员当年专利授权数259.5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数为76.3件;万名从业人员拥有有效专利1243.6件,其中拥有有效发明专利421.6件。通过比较可以看出,2018年以来,国家高新区企业万名从业人员专利和发明专利的申请、授权、拥有数量均呈现增长态势(参见表3)。同时,国家高新区的发明专利万人产出量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万名从业人员发明专利的申请、授权、拥有数量分别是国家平均水平的11.1倍、13.0倍和13.9倍;高新区申请、授权发明专利、发明专利拥有量在全部专利中占比均高于全国整体水平,分别是全国相应比重的2.0倍、2.4倍、1.8倍(参见图8)。随着国家高新区研发投入强度的持续加强,研发投入带来的创新产出也日益明显。2020年,国家高新区继续加大研发投入专利产出,除授权发明专利外,近三年各类型专利的亿元研发投入产出量均有所增长(参见表4)。

表3 近三年国家高新区每万名从业人员专利产出量

表4 近三年国家高新区亿元研发投入专利产出量

图8 2020年国家高新区发明专利产出量及与全国对比情况

国家高新区各类型知识产权竞相发展,企业品牌建设成效突出。截至2020年年底,169家国家高新区企业拥有软件著作权145.1万件,其中当年获得软件著作权23.6万件;拥有集成电路布图1.9万件,其中当年获得集成电路布图5128件。与上年同比,软件著作权、集成电路布图的拥有量分别增长39.4%、39.6%。2020年,国家高新区企业拥有植物新品种2279件,其中当年获得植物新品种383件;拥有国家一类新药品种465件,其中当年获得33件;拥有国家一级中药保护品种47件,其中当年获得14件;高新区每万人拥有软件著作权、集成电路布图、植物新品种分别为608.9件、8.1件和1.0件。2020年,国家高新区企业拥有注册商标109.6万件,其中当年新增注册商标数15.1万件,较上年增长13.8%,每万人拥有注册商标为459.9件,较2018年提高80.3件/万人。

国家高新区在实现创新经济价值方面成效显著,国家高新区所构建的区域创新系统较好地推动了科技成果转化的实现。2020年,169家国家高新区企业新产品产值达到86350.5亿元,新产品实现销售收入88222.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9%和1.9%,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产品销售收入的29.8%。国家高新区企业技术合同交易非常活跃,2020年国家高新区企业认定登记的技术合同成交金额达到8017.4亿元,占全国技术合同成交额(28251.5亿元)比重为28.4%。

三、国家高新区企业创新活力持续显现

(一)多元融资,积极助力企业拓展融资渠道

国家高新区积极吸纳和培育各类金融机构,打造科技金融全产业链,为区内企业提供多元化融资渠道,催化和完善高新区资本市场,加速推进科技与资本的深度融合。

国家高新区通过设立并引进科技金融专营机构,促进金融机构更好地为科技创新服务。截至2020年年底,国家高新区内共有银行5679家,其中780家科技支行;担保公司1688家;小额贷款公司1429家;科技融资租赁公司1815家;科技金融服务机构6078家。2020年169家国家高新区共有创业风险投资机构6642家,平均每家高新区拥有39.3家,企业当年获得创业风险投资机构的风险投资额共计1877.1亿元,与2019年同比,获得风险投资增长超过85.3%。

2020年,国家高新区内共有上市企业主体1684家,较2018年增加208家。按上市地点对169家高新区内的上市公司主体进行划分,在境内上市1494家,占比88.7%;在境外上市190家,占比11.3%。境内上市的1494家企业上市市场分布为:深交所主板上市113家,中小板上市327家,创业板上市460家,上交所主板上市450家,科创板上市144家;境外上市的190家企业主要上市市场分布为:香港118家,纳斯达克38家,纽约交易所23家,新加坡3家,伦敦1家,其他境外地区市场总计7家(参见图9)。

图9 2020年国家高新区上市企业地区板块分布情况

国家高新区持续探索推动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方面,“新三板”“新四板”等科技金融业务逐步完善繁荣发展。“新三板”通过在国家高新区试点成功,已经成为科技型中小企业通过股权融资和早期创投资本退出的重要机制,有力地带动了全国科技金融的发展。截至2020年年底,国家高新区有3154家企业通过代办股权转让系统(新三板)挂牌,占全国新三板挂牌企业总量(8187家)的38.5%,占比较上年略有下降。同时,据不完全统计,国家高新区中还有3270余家企业通过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四板)挂牌。

2020年,169家国家高新区企业的实收资本(股本)共计122709.2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11.2%。其中:企业上市融资股本11659.9亿元,较上年同比下降10.8%;企业海外上市融资股本1559.8亿元,较上年同比下降14.3%。2020年国家高新区内的内资控股企业实收资本(股本)95022.5亿元,企业上市融资股本10251.0亿元,企业海外上市融资股本1306.9亿元,占高新区企业总体的比重分别为77.4%、87.9%和83.8%。

(二)营造氛围,充分激发市场主体创新活力

随着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持续优化和完善,国家高新区创业活动持续活跃,创业主体日趋多元化,创新含量不断提高,创新创业创造已经成为国家高新区的价值导向和生活方式。2020年,超过88%的国家高新区建立了创业投资引导机制,超过91%的国家高新区出台了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专业技术人员离岗创业的专项政策。2020年,国家高新区依然把举办形式多样的创新创业活动作为培育创新创业氛围的重要抓手,进而带动园区企业和人员深入参与创新创业发展。2020年,超过78%的国家高新区直接举办或承办创新创业赛事活动,另有36家高新区积极推荐园区企业参赛;平均每家国家高新区举办创新创业活动超过178场次、开展创业教育和培训83场次。国家高新区通过举办形式多样的创新创业活动,培育创新创业氛围,促进园区企业或人员参与双创发展。超过49%的国家高新区形成大学生创业、科研人员创业、留学归国人员创业、大企业高管离职创业及连续创业、返乡就业人员创业等五类创业并存的活跃氛围(数据来源:调查问卷;样本量N=169)。

2014-2019年国家高新区当年新增注册企业数持续提升2这里只是为了大概比较国家高新区企业注册的整体情况,没有排除国家高新区数量规模扩张的影响。2018年,苏州工业园区纳入国家高新区整体数据,此处各年度数据包含苏州工业园区数据。(参见图10)。2020年,全国169家高新区共有工商注册企业358.7万家,其中当年新注册企业74.8万家,当年新注册企业占工商注册企业总数的20.8%,受到疫情影响,当年新注册企业占比出现下降,该比例较2019年下降0.8个百分点,但持续保持较高比重。高新区当年新注册企业中有21.1万家技术开发和技术服务型企业,占当年新注册企业的28.3%。169家国家高新区纳入火炬统计的2020年当年注册企业共有983家,实现营业收入807.3亿元,户均营业收入8212.3万元;企业年末从业人员共计4.2万人,单位新注册企业创造就业岗位超过42个。

图10 国家高新区当年新增注册企业变化情况(2015-2020)

小微企业是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坚定基础,也是促创业、保就业、活跃市场的生力军,已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国家高新区持续涌现和极度活跃的创业企业群体,持续为高新区小微企业队伍补充新的血液,高新区形成了大中小微型企业比例相对适宜的企业规模布局。按照国家统计局关于大中小微型企业划型标准对上报火炬统计数据的企业进行分析,小微企业仍是高新区企业的主体,占比超过总量的80.0%。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国家高新区有大型企业5556家、中型企业20560家、小型企业93361家、微型企业45880家,占比分别为 3.4%、12.4%、56.5%、27.7%,与2019年相比,入统企业中的小微企业数量占比持平(参见图11)。

图11 2020年国家高新区内企业规模分布情况

(三)加强引导,培育壮大高成长创新型企业

培育高新技术企业一直是国家高新区推动创新发展工作的重要抓手,国家高新区已经形成了有效支撑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企业群体。2020年,169家国家高新区集聚高新技术企业10.1万家,其中近10万家上报统计数据,占全国上报统计数据高新技术企业数量(27.0万家)的36.8%,占园区入统企业总数(16.5万家)的60.1%,较上年增长3.7个百分点。高新区内高新技术企业实现营业收入、工业总产值、净利润、实际上缴税费、出口总额分别为225436.3亿元、140784.7亿元、17634.9亿元、8381.4亿元、24350.9亿元,主要经济指标占园区企业经济体量的比重均超过45%,特别是净利润占比达到57.9%(参见图12)。高新技术企业始终把创新牢牢抓住,在国家高新区的创新能力建设和创新成果产出方面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不断引领国家高新区企业的创新发展。2020年,企业数量占比仅一半的高新技术企业在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占园区企业总体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的比重均超过75%,多个指标占比超过80%(参见表5)。

图12 2020年国家高新区内高新技术企业主要经济指标

表5 2020年国家高新区内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情况

以瞪羚企业为代表的高成长企业逐渐成为国家高新区创新发展新引擎,持续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瞪羚企业科技创新动力强劲,持续带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对于国家高新区而言,爆发式成长的瞪羚企业逐步取代了传统工业经济的大型企业,成为各个高新区创新发展的新名片。调查显示,2020年共有111家国家高新区实施了瞪羚企业培育计划,占比65.7%(数据来源:调查问卷;样本量N=169)。为切实突显瞪羚企业的高成长性和创新能力,2020年国家高新区瞪羚企业筛选标准将科技活动经费占比提升至5%,2020年国家高新区纳入统计的企业中,3321家高成长企业入选国家高新区瞪羚企业,国家高新区整体瞪羚率2.4%,国家高新区瞪羚率持续维持在较高水平。

(四)优势明显,规模企业经济效益持续显现

2020年,169家国家高新区营业收入超过千亿元企业25家,较2019年增加8家;超过百亿元企业582家,较2019年增加48家;超过十亿元企业5540家,占企业总数的3.4%;超过亿元企业33235家,占企业总数的20.1%(参见图13)。

图13 2020年国家高新区企业营业收入规模分布

国家高新区亿元以上规模企业的经济体量庞大,经济效益表现突出。2020年,国家高新区内营业收入超过亿元的企业共计实现营业收入、工业总产值、净利润、上缴税费和出口总额分别为403329.8亿元、241944.4亿元、30248.4亿元、17536.9亿元、43148.2亿元占高新区整体的比例均超过94%(参见表6)。也就是说,企业数量占比五分之一的上亿企业贡献了园区94%以上的经济规模。同时,2020年国家高新区内上亿元企业的净利润率和净资产收益率为7.5%和11.4%,分别高于高新区企业平均水平0.4和1.3个百分点。

表6 2020年国家高新区营业收入超亿元企业主要经济指标

国家高新区上市企业实力强大,经济效率效益领先发展。2020年,169家国家高新区共有1684家上市企业主体,占高新区企业总数的1.0%,但上市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占国家高新区的比例均超过11%,上市企业经济规模在国家高新区的占比是数量占比的10倍以上。上市企业的人均营业收入、人均工业总产值、人均净利润、人均上缴税费、人均出口总额分别为205.4万元/人、121.5万元/人、21.6万元/人、9.2万元/人、20.1万元/人,上市企业各项人均指标均高于园区企业总体的人均指标(参见表7);上市企业的净利润率为10.5%,高于高新区企业平均水平3.4个百分点。

表7 2020年国家高新区上市企业主要经济指标

猜你喜欢

高新区科技国家
聊城高新区多措并举保障贫困户“居住无忧”
遂宁高新区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科技助我来看云
高新区:全国“双创”示范生
科技在线
把国家“租”出去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