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扶贫时代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机制创新研究
——评《扶贫机制创新的理论与实践》

2021-12-17王会战

科技管理研究 2021年21期
关键词:动力攻坚居民

书名:《扶贫机制创新的理论与实践》

作者:张琦 万君等

出版社:湖南人民出版社

ISBN:978-7-5561-1744-4

出版时间:2018 年7 月

定价:68 元

在我国的精准扶贫实践中,旅游扶贫作为一种典型的产业扶贫形式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由于贫困问题的复杂性与长期性,巩固拓展旅游脱贫攻坚的成果仍任重而道远。后扶贫时代,如何通过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机制的创新,实现脱贫的可持续性,对于具备一定旅游发展基础与条件的乡村来说至关重要。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张琦等编著的《扶贫机制创新的理论与实践》一书全面阐述了扶贫攻坚机制创新的目标任务,对于后扶贫时代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机制创新具有一定的理论启示意义和实践启发价值。笔者在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增权视角下我国革命老区旅游精准扶贫的机制创新与路径优化研究”(16XGL008)的研究过程中,结合该书关于扶贫机制创新的理论分析与实践探索,尝试基于增权视角创新后扶贫时代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机制体系。

该书系统回顾了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的历程,分析了建国以来不同阶段扶贫机制理论的进展,并对2020 年后扶贫机制的创新转型进行了展望。其中,重点分析了精准扶贫阶段扶贫机制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根据利益相关者在扶贫中发挥作用的不同,把精准扶贫机制理论分为外源推动机制理论和内源发展机制理论。前者主要包含驻村帮扶机制、社会和公益扶贫机制、金融保险扶贫机制、片区推动与东西协作、考核退出和督查第三方评估,后者主要包括教育文化扶贫、社区主体参与扶贫、产业和就业主体能力建设、绿色生态减贫。在此基础上,分别以贵州省和甘肃省为案例,深入分析了以上扶贫机制理论在案例地的实践效果和经验。以上关于扶贫机制创新的理论分析与实践探索为后扶贫时代乡村旅游精准机制体系的创新研究提供了理论指导与现实参照。

把以上关于扶贫机制的创新理论与实践经验运用于乡村旅游扶贫研究领域,传统的乡村旅游扶贫之所以收效不佳,根本原因在于过于重视外源推动机制的作用,而忽视内源发展机制的效力。而要从根本上激发贫困居民实现脱贫的内生动力,最重要的是实施旅游增权,即在旅游精准扶贫的过程中赋予贫困居民充分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受益权等权力,把发展和脱贫的主动权交给贫困居民,引导贫困居民主动参与旅游精准扶贫。实际上,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是个系统工程,其良性运行需要具备强劲的动力机制,有效的参与机制以及坚实的保障机制。当前,我国虽然全面完成了脱贫攻坚任务,但相对贫困问题依然存在。后扶贫时代,对于主要依靠旅游扶贫的脱贫地区来说,依然需要践行精准扶贫的理念,创新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动力机制、参与机制与保障机制,以巩固拓展乡村旅游精准脱贫成果,实现旅游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其中,在动力机制方面,相对有效的旅游精准扶贫动力机制是在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初始阶段,实施政府主导,在政府等利益相关主体强大的外力助推下,使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实践尽快启动运行,然后在贫困居民对国家的扶贫政策充分了解的基础上,逐步实施旅游增权,增强贫困居民在乡村旅游精准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最终主要依靠贫困居民的内生动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实现贫困地区脱贫的持续性,进而实现旅游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经过精准扶贫阶段的旅游增权,当前大部分脱贫乡村居民的内生动力已得到有效地激发。因此,后扶贫阶段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动力机制已由以前的“外源推动”逐渐转化为“内源推动”。在参与机制方面,后扶贫阶段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参与机制的优化既需要当地政府等外部利益相关者全面增加相对贫困居民在乡村旅游扶贫精准识别、精准帮扶与精准管理各环节、全过程中的决策权、经营权与考核权等,更需要相对贫困居民的不懈争取、积极参与和努力践行。在保障机制方面,为了保证相对贫困居民的有效参与,还要在制度、资金、教育培训等方面出台一系列保障措施,确保相对贫困居民真正参与到旅游扶贫开发决策、规划、管理、监督、服务等环节。

后扶贫时代,我国反贫困工作的重心由脱贫攻坚向缓解相对贫困与乡村振兴衔接转变。只有不断创新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机制,才能使具有一定旅游发展基础与条件的乡村在旅游脱贫的基础上逐步实现乡村振兴。

猜你喜欢

动力攻坚居民
学习动力不足如何自给自足
石器时代的居民
既要继续攻坚 也要防止返贫
脱贫攻坚应及时清理“淤堵点”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10)
动力船
基于多动力总成的六点悬置匹配计算
高台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