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扶贫时代下宁夏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实践模式
2021-12-17□马静
□马 静
(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宁夏 银川 750001)
2020 年是宁夏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2020 年11 月宁夏全区实现了建档立卡的80 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 100 个贫困村全部出列,9 个贫困县如期脱贫摘帽,宁夏区域性贫困问题得到根本性治理,正式进入后脱贫攻坚时代。如何在后扶贫时代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致贫,由扶到防,是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返贫现象是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的,既有地域自然条件、经济、偶发因素、自然灾害等客观原因,又有脱贫攻坚工作中“造血”功能差、自身内生力不足、外界帮扶缺位等现实的主客观原因。从直接原因看,发展内生力不足是主要瓶颈。“一技在手,生计不愁”,职业教育助力贫困人口掌握一技之长,因此,通过职业教育培育贫困家庭的内生力量是防贫的有效方式。
1 职业教育扶贫内涵
职业教育就是“授人以渔”的教育。从职业教育的功能来讲,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与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相比,职业教育更侧重于培养操作技能和实践能力。由此可见,职业教育是就业的教育,既扶“志”、更扶“智”,是一个除穷根的治本之策[1]。从职业教育的类别来讲,职业教育分为两种。一是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进行就业培训及对失业人群再就业的岗前技能培训的非学历型职业教育,二是提升适龄青年职业技能和全日制教育的学历型职业教育[2]。从致贫和返贫发生的实际情况看,很大一部分贫困家庭因为缺乏有效就业,没有稳定收入来源,追根究底就是缺乏专业技术和职业技能。加大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力度,可促使贫困家庭人口强技能、长本领,增强自身“造血”功能,让其充分就业从而实现稳定脱贫。总之,通过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贫困地区劳动者职业技能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实现防贫功能,使职业教育纳入到贫困人口的长期发展规划中,是脱贫工作由脱转防的重要途径。
经过多年的扶贫开发实践,我国职业教育取得丰硕成果,其不仅加强贫困地区人力资本投资与积累,提高贫困人口素质,增加贫困人口能力供给,还增强贫困地区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职教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家”是职业教育扶贫的目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贫困人口通过职业教育掌握一技之长,拥有安身立命的本领,有助于帮助贫困人口稳定脱贫,长期防贫。职业教育应敞开大门,让一批又一批贫困学子“进得去、上得起、学得好、有出路”,助力他们战胜贫困。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发展职业教育,如2014 年颁布的《关于加快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决定》《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 年)》提及要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贫困人口脱贫方面的价值作用,深入分析贫困地区在公共服务方面的需求,提高职业教育有效帮助贫困人口脱贫的精准度,这是在对职业教育反贫困功能清晰认识和充分肯定之上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职业教育的反贫困功能。
2 职业教育扶贫存在的问题
2.1 职业教育扶贫对象不精准
扶贫对象识别不精准制约着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工作的有效开展。由于贫困对象情况不同,在识别培训对象时,需统筹分析致贫原因、贫困类别、收入来源、脱贫能力、教育背景等因素,明确扶贫对象在扶贫工作中的多方利益诉求,针对贫困人员特点和技能水平,确定促进贫困人口技能提升和稳定就业的工作内容和目标。
2.2 职业教育扶贫过程不精准
目前,技能培训仍然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单向度的政府行为,扶贫对象的需求和发展决策权没有体现、重点不突出,造成资源浪费。职业教育在扶贫过程中,必须准确地掌握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既要考虑到职业教育培训的导向性又要注重实用性;既要了解扶贫对象的技术技能需求,又要充分结合当地的产业结构与水平,与产业对接,注重实用性知识和劳动技能的传授。除此之外,扶贫对象对政府组织实施的项目责任感不强,缺乏对项目过程的自觉管理,纪律松散,旷课多,很难学到“真经”。为落实目标责任,应对接培训需求,开展培训需求调研,针对需求调研结果制定详细的技能培训计划,以计划为依据有效推进实施过程,实现扶贫过程的有效管控。
2.3 职业教育扶贫效果不精准
当前,很多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就业跟踪反馈机制不完善,对学生的二次就业、转岗不了解,缺乏引导,学校培养的人才没有对接社会需求,造成教育扶贫和市场需求脱节,最终影响职业教育扶贫的实际效果[3]。职业院校开展的职业技能培训多是短期就业培训,培训内容与产业的转型升级、技术进步、知识更新同步存在困难。培训的覆盖面与供给不够,培训资金投入有限,帮助贫困人口提高自身技能的程度有限。培训结束后,可对技能合格并取得证书的学员提供精准的就业指导和帮扶,未通过考试的学员继续学习取证后再就业,确保学员熟练地掌握技能水平,扩大转移就业培训的成效。
3 宁夏职业教育防贫实践模式
宁夏地处我国西部地区,是少数民族地区也是革命老区和欠发达地区,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的任务十分艰巨,而且只能赢不能输。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缓解贫困、消除目标贫困,深入推进职业教育助推精准脱贫,以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来“拔穷根”,宁夏出台《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精准脱贫职业技能培训的意见》《关于推进职业教育跨越式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在政策的支持下,宁夏职业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整合发展职业教育资源,建设了3 所国家级重点示范高职和13 所国家级重点示范中职以及11 所多领域、跨专业共享实训基地、多个职业技能培训中心,打造“西部职业教育高地”,实现硬件设施的资源共享,坚持师资力量共享原则,有效优化师资结构,保证优质的职业教育资源。
3.1 构建产教一体的职业教育发展格局
宁夏职业类院校经过多年的发展,基本建立起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专业体系,通过统筹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将产教融合发展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逐步建成与现代产业相适应的专业格局,积极服务电子信息、通信技术、智能制造、清洁能源、葡萄酒等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装备制造、农林牧渔、土木水利、能源化工、轻工纺等传统产业发展。职业院校要进一步围绕自治区“十四五”规划,紧紧扣住自治区九大优势特色产业,统筹专业布局,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把学校教学课堂搬到企业,把生产车间搬到校园,招生即招工,毕业即上岗,让学生实现与产业无缝衔接。
教育主管部门、院校、行业协会、企业之间要相互深入并走进校园,通过“面对面”的调研走访、“零距离”的交流对接,精准识别产业、企业和学校供需实际,研究拟定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方案,为培养相关领域的应用型人才提供根本保证,为社会提供适合于区域发展的技术型人才,构建产教一体的职业教育发展格局。
3.2 探索供需对接的技能培训模式
坚持以需求为导向,围绕人力资源市场的需求信息,不断探索完善劳动力培训的方式方法,结合职业院校专业特点,探索由过去“培训什么学员学什么”的单向灌输转变为“市场需求什么学员学什么就培训什么”,让培训学员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进行“菜单式”培训,基本形成长短结合、集中分片结合、线上与线下、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培训模式。
3.3 加强职业教育区域协调发展。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职业教育也要推进差异化共同发展,有效助推区域协作,实现地区人才交流的“双赢模式”。根据《职业教育东西协作行动计划(2016—2020 年)》,宁夏职业教育在东部与西部、城市与农村积极寻求合作,在教育扶贫、技能扶贫、产业扶贫、健康扶贫、生态扶贫、驻村帮扶、结对援助7 个方面取得巨大成绩。近年来,宁夏累计向东部地区输出实习和就业的学生总数达到10 万人,其中近八成学生来自宁夏南部特困山区,6 万多名学生在合作点成功就业、创业,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院校之间结对帮扶全覆盖,保障宁夏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以“兜底”的方式接受职业教育,通过合作办学、联合招生,推动了宁夏贫困人口跨区域有序转移与稳定就业。通过对口开展公益职业技能培训,为劳务输出人员提供“靶向式”职业技能培训,推动更多贫困人口在转移培训后获得就业岗位,实现“造血式”防贫。
3.4 建立比较完善的资助体系
从2013 年秋季学期起,宁夏对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正式学籍一、二、三年级所有的在校学生免除学费。为了加大贫困学生资助力度,推进中等职业教育与高职院校纵向衔接等工作,从2017 年起,宁夏又对全区高职院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以及农、林、师范专业学生实施学费减免政策。2016—2020 年,这两项资助政策已经投入95 990.10 万元,累计受益学生达40 万人次[4]。为了促进贫困山区职业教育的发展,宁夏还实施了“9+3”免费职业教育政策。从2015 年秋季学期起,对固原地区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正式学籍所有在校一、二年级学生免住宿费、书本费,并增补生活补助费,2018 年扩大至宁夏山区9 县(区)。2016—2020 年,这一项资助政策已经投入7 197.65 万元,累计受益学生近5 万人次,逐步建立了体系种类多、范围广、多元化的贫困学生资助体系,无论是长期性的还是临时性、突发性的经济困难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资助,实现“应助尽助”。
3.5 利用互联网技术,防贫功能显著
截至2020 年,宁夏建档立卡贫困村宽带网络覆盖率超过98%,信息化成为破解贫困地区公共服务短板的重要抓手。要把“互联网+”纳入到防贫工作体系中,把互联网手段、互联网思维融合进防贫工作中,利用互联网建立城乡信息对等模式,利用云技术做好精准防贫管控。2018 年,宁夏成为教育部首批批准的“互联网+教育”示范区,经过3 年建设,宁夏全区学校互联网带宽接入率达到100%,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有力推动了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让贫困山区的人口接受先进的职业教育,有利于带动贫困地区特色产业,推动当地的经济发展,贫困人口可以利用互联网实现资源共享,通过线上教育、医疗、文化来提高贫困地区群众的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和就业能力。宁夏先后投入600 多万元完善山村“互联网+教育”多媒体教学环境,教学点实现“一对多点”在线技能培训、同步教研。利用互联网技术搭建微信、短信等信息发布平台,发布农产品交易信息,教授村民网络销售方法,拓宽青年就业创业渠道,显著增强贫困地区的内生动力,为防贫和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4 结束语
在后扶贫时代,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和疫情防控常态化,要多措并举解决贫困地区贫困群众困难,进一步巩固提升脱贫成果,全面推进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实现高质量发展,与市场需求融合,与社会发展接轨,使职业教育成为精准防贫和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