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提升农民生态素养对策研究
——以秦皇岛市农村旅游区为例

2021-12-17王述芬王妹娟

山西农经 2021年21期
关键词:旅游区文明农民

□王述芬,韩 东,王妹娟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河北 秦皇岛 066300)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构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内容,并实施相应的战略和政策,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于乡村振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要求实现农村富强与美丽的有机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应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农民积极高效参与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提高农民生态素养,有利于发展绿色产业和培育文明乡风,进而建成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社会主义美丽乡村。

1 国内外研究综述

1968 年罗斯提出“环境素养”概念。在此基础上,美国学者大卫·奥尔在1992 年提出“生态素养”概念,强调人与自然关系中展现的主体意愿与能力[1]。

国外研究文献主要包括3 个方面。第一,生态素养的内涵,主要体现在环境素养、环境关心、环境意识等方面。Fritjof(1996)[2]强调,生态素养是人们未来能够生存的最主要理论,有助于保障人类可持续发展。第二,生态素养的测量研究。Dunlap(2000)[3]制作了“新环境典范”量表的修订版,该版本是包括15 个项目的“新生态范式”量表。第三,生态素养的提升策略。Mcbride(2011)[4]指出,可以多渠道培养主体的生态素养,具体来说推广可以采取大众传媒、正式教育、奖励资金、互动教育以及科学家推广等方式。

我国关于生态素养的研究起步较晚,在很多领域还未达成共识。以“生态素养”以及“生态文明素养”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搜索北大核心以及CSSCI 核心期刊,共有63 篇文章。总体上看,国内学者对生态素养的研究较少,其中研究农民生态素养的文献仅有两篇核心期刊论文。近年来,国内学者在生态素养的影响因素以及如何提升生态素养方面出现部分研究成果。何伟(2021)[5]对民族地区大学生生态素养进行研究,认为加强大学生生态素养资源供给特别重要,可以将民族生态文化带入课堂,从思想上对大学生加强引导和启发教育。刘笑菊(2019)[6]认为,在提高大学生的生态素养方面,对生态相关的道德观、和谐观、价值观以及法制观进行培育尤为重要。孙奇(2020)[7]认为影响我国农民生态素养培育的因素包括法律法规、培育体系、基层干部认识以及农民认知等。

2 提升农民生态素养面临的困境

有关生态素养的内涵,学者有不同的见解。王紫琪(2020)[8]认为生态素养包括生态知识、生态态度、生态行为和生态价值观等内容。赵唱(2021)认为生态素养包含生态认知、生态知识和生态技能3 个部分。本研究采纳后者见解,从生态认知、生态知识和生态技能3 个方面研究农民生态素养提升问题。

在文献查询的基础上,选取秦皇岛市两个农村旅游区对村民进行访谈调查,了解农民的生态观。选取的两个村子,一个是旅游胜地北戴河区以民宿为主的刘庄,另一个是昌黎县以产葡萄闻名的西山场村。二者都是以旅游业为特色的农村。

北戴河区刘庄曾经以近海捕捞和农业为生,生活普遍困难,后来依托北戴河丰富的旅游资源,以民宿和餐饮为主,发展农家特色和休闲旅游相结合的特色民俗。西山场村特色是优美的环境和丰富的葡萄资源。西山场村大力发展“采摘+餐饮+民宿”,成为大部分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

第一,大部分旅游区农民在生态观方面有一定认知。通过访谈得知,当地村民为增加旅游收入采取各种方式进行宣传,通常突出环境整洁、饮食干净卫生以及空气清新等特点。生态环境的优劣与农民收入直接相关,因此大部分农民有基本的生态观。大部分村民对涉及自身利益的环境问题比较关注,认为好的生态环境对整个村庄发展意义重大;部分村民秉持的生态价值理念有误区,认为经济相对于环境而言可以优先发展,“先污染、后治理”是比较正常的情况。

第二,大部分农民生态知识比较匮乏。访谈发现,上述两个村的村民虽然对环境保护有一定的认识,但更多关注自身民宿或葡萄园区的小环境,生态知识有待提升。例如,部分农民不太认同垃圾分类的大趋势,对新闻媒体上提到的干湿垃圾分类了解甚少,对温室效应、濒危物种增多等影响全国乃至整个地球的环境问题不够关心,对碳中和问题等国家近期环保热点问题了解较少,对国家相关环保法律法规以及政策不甚了解。

第三,大部分农民生态能力仍需加强。生态能力是指将生态观念和生态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的能力。访谈发现,北戴河区刘庄以及昌黎县西山场村村民的环保行为均是基于生活方便程度以及提升收入角度来考虑的,真正从有利于环境和自然角度进行的环保行为相对较少。以西山场村为例,当地要打造葡萄全产业链,缺少整体科学规划,未来有必要秉持绿色低碳理念,大幅提升村民生态能力。

3 提升农民生态素养对策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基于生态素养内涵和困境的分析,要提升农民生态素养,应从生态观念、生态知识以及生态能力3 个方面采取措施。第一,进一步强化农村旅游区的生态观念,使当地农民更有大局观;第二,增加农民的生态知识储备,让农民更多了解生态问题背后的原理、国家相应法律法规和大政方针;第三,切实提升旅游区农民的生态保护能力,将生态价值观和生态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3.1 加强生态知识宣传和行为引导

提升农民生态素养不能只依靠市场的自发行为。政府有必要加大投入,加强对农民的引导[9]。第一,政府可以通过电视、互联网等媒体,加强生态知识科普。还可以印发通俗易懂的宣传画册,制作动画视频,通过基层村组织进行宣传,从而提升整体生态环境认知水平。第二,针对农民对生态环境领域的法律和政策不甚了解的情况,地方政府可以依据生态环境部等部门发布的《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规范(试行)》,因地制宜,制定适合当地的行为规范。例如秦皇岛市政府可以针对旅游区农民加强垃圾分类以及绿色消费方面的行为指引。

3.2 提升生态素养实践能力

目前,农村旅游区农民有一定的生态观念和生态知识,但普遍存在“高认知度、低践行度”的问题,尤其是在生活垃圾处理、环境监督以及志愿服务等领域践行度较低。很多旅游区售卖各种饮品时,为了降低成本,仍采用不能降解的塑料包装,旅游接待完毕后,周边垃圾桶都是各种塑料垃圾。要想解决践行度的问题,政府需要引导民众绿色消费和绿色生产,游客和旅游区应践行绿色理念。政府可以对采用可降解材料包装的商家给予一定的补贴或奖励,还可以加强对环保社会组织的管理和指导,充分发挥环保志愿者的示范带动作用。

3.3 完善立法和执法保障

好的生态习惯养成仅依靠政府引导和民众自觉是远远不够的。保护生态环境是关系国计民生乃至生死存亡的大事,提升国民生态素养势在必行。当前,我国农民生态素养总体较为落后。应当在宣传引导和强化教育的基础上,完善立法和执法保障。政府可以通过行政立法和执法,引导旅游区农民养成环境行为规范,建设生态宜居且乡风文明的农村。

猜你喜欢

旅游区文明农民
耕牛和农民
朱俊
请文明演绎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漫说文明
黄陵旅游区开发对目的地的综合效应研究
黄陵旅游区开发对目的地的综合效应研究
“兔”与“免”
对不文明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