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劳动教育中涵养爱国爱家情
2021-12-16刘旭芳
刘旭芳
劳动是我党的光荣传统。抗战时期,党中央针对敌人的经济封锁,发出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开展了热火朝天的“大生产运动”。从南泥湾开荒,到挑战北大荒,到今天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一代代革命前辈用勤劳的双手改写了中国历史,创造了世界奇迹。
教育作为培养人、塑造人的活动,强调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劳动教育不可或缺。
武汉市黄陂区长岭小学创建于1946年,坐落在风景秀丽的木兰山脚下、滠水河畔。这里留下了李先念、潘忠汝、蔡以忱、王树声等革命前辈的红色足迹,也留下了新四军五师自力更生建立机械所、被服厂、边区印刷厂的红色故事。学校着眼于立德树人,开展以劳动教育为抓手、以培养“真善美乐爱”时代新人为目标的“三生”(敬畏生命、体验生活、激发生机)特色教育。学校充分发掘红色文化资源,探索劳动教育发展之路,让学生在劳动中学习知识,在劳动中锻炼意志,在劳动中学会合作,在劳动中涵养爱国主义情感,从而形成劳动教育特色。
提升生活品质,涵养劳动情感
深厚的历史传承,鲜明的地域特色,成就了长岭小学的劳动教育特色。多年来,学校全面落实课程计划,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践行教育方针,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开发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做到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有机结合。
学校积极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利用学校十棵松蔬菜基地,按照课标要求,结合蔬菜基地生产情况和劳动教育实践需要,安排学生到基地参加劳动实践。
十棵松蔬菜基地是为解决留守儿童中餐问题,学校召集老教师带着学生开荒种菜的场所,在基地,老师边劳动边示范讲解,累了就跟学生讲南泥湾、北大荒、袁隆平的故事……师生一起动手种植各类蔬菜,学生浇水、除草,采摘新鲜的蔬菜,制作简单可口的饭菜,还把收获的黄豆、花生制成豆花浆,体验劳动艰辛,分享劳动成果。劳动教育让学生懂得只有付出才有收获的道理,革命优良传统便在学生心灵深深扎下了根。
在劳动教育现场,时常会发生有趣而让人深思的故事。一个学生带了几颗浸泡过的豆子,要种在地里,有几个学生笑话他,说浸过水的豆子不会发芽,其他学生也跟着起哄。班主任发现了这个教育契机,联系科学课老师主持实验,将浸过水的豆子和没浸过水的豆子同时种在两块地里,嘱咐学生仔细观察。学生发现,被水泡过的种子真的能发芽,而且比没浸水的种子发芽时间更快,发芽率更高。这次验证真伪的实验让学生明白:知識不能迷信权威,实践才能获得真知。
通过有效的基地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长知识、学技能、练本领,实现劳动技术教育、劳动习惯培养、种植兴趣激发、科学兴趣培养的“四赢”。
坚持五育并举,凸显劳动价值
经过几年的探索,十棵松蔬菜基地已成为规划合理、设施齐全的劳动教育实践基地,长岭小学每个年级都在这里认领了一块“责任田”,学生最开心的事就是照料他们亲手种下的菜苗,学习劳动知识和技能,学会团结协作并体验劳动的快乐。
“让劳动教育与学科融合,让劳动观念根植于课堂”。近两年,长岭小学积极开展劳动教育与学科融合活动,劳动教育走进课堂、渗透于各科教学已成常态,劳动实践体验,使学生自我教育贯穿学校教育的始终。
翻开各学科教师的教案,随处可发现劳动教育的信息,而在劳动教育中,学校更是注重各学科知识的融入。在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语文老师会根据时节特点让学生朗诵一首诗或背诵一篇应景的课文,在诗情画意中体验劳动的乐趣;数学老师会指导学生用尺子测量植坑的大小和深浅、计算菜苗的间距;美术老师指导学生在劳动基地里写生……课堂上对劳动教育的渗透和劳动教育中对各学科知识的融合,让学生的学科知识更加巩固,也使学生感受到劳动的重要,领悟到劳动的伟大。学校领导和老师都有一个共识:学生的劳动观念是在劳动教育的现场慢慢树立的,坚持劳动教育,才能让热爱劳动的光荣传统自然而然地扎根在学生心里。
教学楼旁有一大片竹林,每到春天,老师带领学生认真观察:看看竹笋未出土的形态,记录竹笋冒出地面的时间和天气状况,对比辨析新竹叶和老竹叶颜色的不同,看看竹枝分叉的样子。教师还让学生认养竹子,他们会自觉照顾认养的竹子,趴在竹林边细细观察竹子的变化,看到雨后竹笋快速成长时惊喜欢呼,看到竹宝宝被风吹得东倒西歪时紧张得不知所措……这一根根普普通通的竹子,成为孩子们认识自然、提高能力、丰富感知的审美之物。学生还参观竹子做的物品,如笛子、篮子、筲箕、斗笠等,看竹编技艺,欣赏与竹有关的名画,背诵与竹有关的诗文,感悟“未曾出土先有节”的文化品格。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之际,长岭小学设计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思政课,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用各种农作物的种子拼成图画,数十名师生集体创作了一幅六米多长的剪纸作品,这些极富创意、打动人心的作品,传递出全校师生对祖国的祝福。
传承地方文化,彰显家国情怀
黄陂曾经是农业大区,在传统农业背景下形成了丰厚的农耕文化;历史上走南闯北做手艺的黄陂劳动者遍布全国各地,使黄陂的农耕文化形成了独有的乡土特色。学校结合黄陂厚重的乡土文化,编写劳动教育校本教材,初步形成以劳动为核心、以美术教育为依托的学校特色课程,让学生记住故乡,知道自己从哪里来,该向哪里去。
当地的“石门豆腐”很有名气,学校特意购置石磨和黄豆,指导学生用传统方法制作豆浆和豆腐。在老师的鼓励下,学生学习打糍粑、做豆丝、炸麻花,通过亲手制作本地传统美食,记住家乡的味道。
黄陂的乡土文化是祖祖辈辈在长期的劳动和生活中积淀下来的,是珍贵的遗产,开展劳动教育当然要将它挖掘出来并传承下去。为此,学校在美术课和劳动课中引入黄陂的雕花剪纸、戏剧脸谱、水墨画等民间艺术,指导学生动手创作。此外,在教学楼的楼道、走廊等处设计了一个个展区,大量富有乡土特色的学生作品得以展示,用那些已经失传或即将失传的民间艺术和学生的作品来装点校园,激发学生对这些民间艺术的热爱。
劳动教育体验的是学生的生活,丰富的是学生的精神,提升的是学生生存的能力,发挥的是学校立德树人的作用。在长岭这所普通的乡村小学里,从校长到每一位教职员工都来自农村,对农村生活很熟悉,也很有感情,这群教育工作者秉持红色理念,坚持劳动教育,在弘扬革命传统、探索劳动教育的路上一步一个脚印,为把学生培养成有知识、有能力、爱劳动的社会新人,不懈努力、辛勤耕耘。
责任编辑/黎修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