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研创:基于“善耕”文化的 课程资源开发
2021-12-16张苾菁
张苾菁
江苏省苏州市善耕实验小学校是一所始建于1906年的百年老校。2009年以后,由于生源日益增加,校舍空间越发显得局促,限制了课程资源的丰富性,难以创造多样化的学习关系,也不利于为学生提供鲜活的校园生活场景、真实的学习对话情境和舒展的人际交往环境。如何走出这样的困境?当我们有机会对学校进行修缮改造的时候,便力求通过对百年老校空间资源的持续、递进式的寻找、开发和利用,让师生在目光所及、足迹所至处都能获得生命成长,师生共同成为学校课程建设和项目研究的主体,更加凸显学生在校园生活和学习的主体地位。
一、空间研创课程资源开发的校本定位
空间研创课程不是狭义的学科课程,而是一种广泛意义的综合课程,其根本目的是通过物与物、人与物、人与人之间的关联互动,生成育人资源,催生情感体验,促进意义建构,滋养生命成长。善耕实验小学校有三个校本定位。
1. 红色血脉
善耕实验小学校是一所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学校,它的建立与苏州早期中共地下党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如今,革命虽已远,但“一生向善”的崇高信念,已化作浓浓的爱国之情,始终在延续并发展着,成为善耕校园生生不息的精神坐标。
2. 姑苏气质
地处姑苏这片钟灵毓秀的沃土,学校濡染着吴地文化的渊源,深受地域文化的熏陶。姑苏教育传承有序,“经世致用”的教育思想一脉相传,绵延不息,其思想背后,闪耀着“学问必须有益于國事”“为成人而非成事”“为应世而非应试”的理性光辉。从苏州走向全国的教育家叶圣陶“教为不教,学以再学”的教育思想至今深刻地影响着我们,让我们更清楚地看到,学校的本质是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资源推送库,打破时空壁垒,激发师生的生长潜力,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和谐发展。
3. 善耕作为
学校第五任校长韩秉直先生与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同处一个时代。根据校史记载,韩先生在担任校长职务的十年中,提倡直观教学,率先开辟自然实验室,重视组织学生课外阅读,重视劳动作业,培养学生劳动技能和劳动习惯,这与他提出“善耕”二字作为校名有直接的关联。“善耕”即知道了善的价值与本义,又致力于通过行动去追索、实现它,以求得教育的真谛,体现了教育要基于生活、回归自然、创造美好的最质朴的想法。善耕的课程理应是在师生互动协作的基础上去共同开发、动态生成、不断发展的产物。
二、空间研创课程资源开发的具体内容
1. 校内新景观:在整体布局中传承历史
学校打造了鲜明生动的物化景观:一座雕塑体现学校精神,两条长廊(校史廊、姑苏廊)诉说百年历史,三座庭院(嬉戏园、海绵园、耦耕园)营造生态乐土,四季变化(春播、夏种、秋收、冬藏)成就耕耘主题,五牛形象彰显成长目标。在善耕的百年校史馆中,一棵老树、一口老井、一只老钟、一盏煤油灯、一台打字机、一块刻制考卷的钢板等老物件见证着善耕发展的轨迹。与之遥相呼应的,是宏伟大气的“五牛”浮雕立于墙面,彰显“善、勤、灵、韧、和”的育人目标,体现“不待扬鞭自奋蹄”的学校精神。这些为物化的景观赋予了教育内涵,将其转化为鲜活的课程资源。
2. 空间新意蕴:在灵动设计中催生创意
学校进一步完善走廊、楼道的文化建设,打造“会说话、可互动的墙面”。例如,“姑苏廊”幽深渐远,以独具匠心的艺术手法在有限的空间内点缀安排,将姑苏的传统小吃、工艺品、名人传承、名家诗作、宫灯以及校园内开展的传统文化活动等内容,分为“传承坊”“传韵坊”“传贤坊”三块展示,形成了一条极具善耕特色的文化长廊,学生们常常在此驻足流连,审美情趣油然提升。
3. 班级新亮点:在师生协作中联结共鸣
学校将班级文化的打造权放手给教师、学生,以“一班一世界”项目为载体,以“家”的概念对教室进行布置,立足学生特点,体现教师特长,追求班级特色,形成三十多项班本课程,覆盖家校共育、学科共生、班级管理、红色传承、研学行走、品格提升等多个领域。在这其中,既有同龄跨班合作课程,也有跨龄班级合作课程;既有校内的研学,也有校外的拓展,丰富了学生的多重生活体验。
4. 学科新特质:在深度学习中对话体验
发生在真实情境中的学习,更有利于学生勾连经验,理解知识,迁移、转化、联结等认知活动才会真正发生。学校以“情境调动—问题驱动—体验互动—评价触动”为突破,双线并行,联结贯通。以数学学科为例,各年段采用“数学+”的方式进行:一、二年级“数学+传统游戏”,三、四年级“数学+有趣实验”,五、六年级“数学+项目式研创”。此外,学校的操场上有事先规划好的数学游戏线条—九宫格、七巧板;学校的草坪砖是密铺的图形,庭院里的植被可以被用来研究树叶中的比,午后的阳光让学生去发现树干与影长的关系;教室、廊道、庭院……学校的一切空间都可以是研究数学、发现数学、创生数学的素材。在不同教学空间中的经历会勾连一个人当下的学习意识,成为个体深度学习的有效支撑。
三、空间研创课程的实施策略
1. 目标引领,整体架构
围绕“善、勤、灵、韧、和”的育人目标,学校把“空间研创课程”建设纳入课程整体规划和年度课程计划中,系统规划各年段的纵向内容序列,并在不同类型课程和不同学科之间形成横向内容架构,形成纵横联通的立体化课程架构,完善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和特色研究性课程(空间研创)的设置。
2. 师生共建,协同共生
当学生经常有机会接受挑战性任务时,他们对知识的研究、探索、整合、创新能力就会日益增强。例如,在建党百年之际,结合学校红色革命历史,师生以“建党百年,‘红色电影历久弥新,这鲜艳的‘红色蕴含着怎样的深意与情怀”为问题驱动,开展了“跨越百年的红色电影之旅” 项目式学习。
3. 体验熏陶,灵动生成
从空间研创课程实施的角度上,我们采用小组学习、体验感悟、自主探究等学习方式,通过“学科专属体验—跨学科融合体验—实践活动延伸体验”等方式,把知识和人的生命、精神联系起来,将现在的体验和未来发展的价值联结起来,在启迪智慧的同时启蒙理性、培育美善,产生润德之效应,从而帮助学生找到自我学习和自我成长的动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善耕教育集团善耕实验小学校)
责任编辑:孙昕
heartedu_s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