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有故事的教育 办有温度的学校
2021-12-16李建华
李建华
河南省郑州高新区艾瑞德国际学校校长、江苏省“最赞教师”、2021年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获得者。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家书院兼职研究员、全国“未来教育家成长计划”学员、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动教育管理”研究生项目实践导师。2013年率先提出并践行“做有故事的教育,办有温度的学校”教育理念,走进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在各类刊物发表文章50万字,出版专著《教育的温度》《善者因之:做有故事的校长》《时间颗粒度:一位校长的60秒》,主编省级小学劳动教育教材,主编《美丽的不同:幼儿园主题课程案例集》《成长抛物线:艾瑞德国际学校教师论文集》。2018年以来,每天坚持写教育随笔,累计190万字。
温度,是教育的底色、磁场、翅膀和力量;故事,是教育的实践、经历、艺术和味道。从教31年,温度与故事,就是我心中“把灿烂美好理念转化为具体生动实践”(唐江澎语)的桥梁,也是我今后教育之路不变的信念。如果在更大的坐标上为“温度”与“故事”解题,我想,要厘清的即是它们与“人、空间、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
一、人是教育的目的
教育必须“在人间”,教育的根本道路“在人和人之间”。而我提出“做有故事的教育,办有温度的学校”正是基于人的立场、朝着人的方向。在我看来,一所学校有这么几类人:教师、学生、家长、中层管理者和校长。
每一位教师都是珍贵的存在,每一位学生都是美丽的不同,每一位家长都是重要的链接。这是我的教师观、学生观和家长观。
2013年,我到江苏省南京市莲花实验学校出任首任校长。这是一所三校整合、地处城乡接合部、南京市义务教育阶段第一所九年一贯制的新学校,85%的学生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然而就是这所学校,让我将之前对温度和故事的朴素理解做了更加深入与系统的思考,正式提出“做有故事的教育,办有温度的学校”教育理念。连续四年,我坚持在固定日子办“大事”,使孩子们有了价值感,教师们有了幸福感。每天“相约8∶30校长表扬电话”,更是点亮了城乡接合部一个又一个家庭的灯盏。很短时间,这所学校就成为江苏教育的一张亮丽名片。2013年12月22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对该校做了3分多钟的报道。我个人在任职这四年间,每年都在《人民教育》上发表论文,并出版了专著《教育的温度》。
2017年8月,我成为河南省郑州高新区艾瑞德国际学校(以下简称“艾瑞德”)校长。我更加意识到,唯有教师的珍贵才能托举起学生的珍贵。于是“有温度、有高度、有故事、有本事”的“四有教师”成为学校教师发展目标,“研、读、写、讲、种”成为教师成长“五件套”。目前,全校教師均开通个人微信公众号,书写教育文章25000余篇、2100万字。仅2020年,全校教师在省级以上期刊发表文章40篇,2021年正式出版10本书。顾明远、成尚荣、柳夕浪、李政涛、魏书生等大家被请进艾瑞德“名师大讲堂”;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成为全校教师暑期轮训教育场。
在我看来,每一位学生都是美丽的不同,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特的生命个体。所以我会为每一个过生日的孩子签名送书,对校长信箱中的学生来信每封必读、每封必回、每封必藏。而这样的学生观已经成为全校教师的共识,在温度和故事滋养下,艾瑞德的孩子们都在逐渐成为“眼中有光、脸上有笑、心中有爱、脚下有力”的“四有儿童”。
2020年,我启动了“家校关系重塑”的改革,提出家长应成为“有共识、有格局、有奉献、有智慧”的“四有家长”。每学年的民调,家长的“非常满意”率都超过95%。
干部就是坚守办学价值观的那个人、与师生保持最近距离的那个人、让学校保持沸腾的那个人、把学校带向未来的那个人。校长就是学校温暖的符号,师生成长的道具。这是我的干部观和校长观。
艾瑞德的中层干部平均年龄30岁出头,学校文化生态清新、阳光、绿色。温度和故事在管理文化中表达为四句话:赋愿,让我们走得更远;赋爱,让我们走得更近;赋信,让我们走得更紧;赋行,让我们走得更稳。我们更由此梳理出管理“暗物质”为看见、信任、托举、影响,成长“暗物质”为真实、善良、谦逊、坚持。
2019年,我成为《新校长》杂志10月刊“中层领导力”封面人物。既而,当年12月,《新校长》杂志“中层领导力峰会”在艾瑞德举行,10个主题演讲和3个工作坊均由艾瑞德中层干部担纲。
“温度和故事仿佛点亮人心的两盏灯笼,人人都因这种点亮而获得了生命自觉与奋斗姿态上的‘张灯结彩。学生清澈,老师清亮,学校逐渐成为一股清流,越来越多的人投身于用理想的教育成就教育的理想,这已成为‘河南教育的李建华现象。”河南省教育厅一位领导这样评价我在中原四年间的工作。
二、情境是流动的温度 空间是凝固的故事
当温度和故事借由空间去诉说和表达时,就不再是虚无的,而是找到了附着的载体,人和空间的关系就由“场遇”走向“场域”,从而形成“场育”。
教室是首先要改变的空间。我从来就反对教室桌椅“插秧式”摆放,空间结构反映的实质是关系—师生关系、生生关系,而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就是课堂关系的重构。由此,我提出艾瑞德自然生长课堂五要素:基于关系的相遇与对话、基于自主的探索与发现、基于合作的互动与体验、基于理解的分享与表达、基于发展的激励与评价。因为这样的课堂理念,教室空间结构调整,形成了“人人都有麦克风”“故事充满课堂”“学习真实发生”的课堂学习样态。2021年艾瑞德发布的《教育教学改革“蓝皮书”》(内部课题研究资料)被称为具有领航意义的“教育风向标”。
校园应是师生精神成长的“笑”园。我所憧憬的校园,应能让温度爬满教育枝头,让故事别上童年衣襟。于是,校园多了芝麻街、钢琴厅、彩虹桥、瑞德银行、瑞德超市、母婴室、健身房……而我办公室的一整面墙,则挂满了我与过生日孩子的合照,被称为全国校长室的第一面“生日墙”。
四园联动,让教育更生动。艾瑞德初创时就同时另建了一所300亩田园校区,我来之后,逐步构建起“校园、田园、家园、社园”四园联动劳动教育场域理论与实践机制,建设了“一年级露过一次营、二年级穿过一条谷、三年级经过一种爱、四年级访过一座城、五年级蹚过一条河、六年级翻过一座山”的学生成长“六个一”主题课程。“四园联动,让劳动教育更主动”入选2020年中国教育报刊社《中国基础教育年度报告》40个典型案例;作为郑州市唯一一所民办学校,艾瑞德成为河南省首批劳动教育特色学校,“四园联动:劳动教育场域与机制的实践建构”荣获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成为国家社科重大课题“立德树人落实机制”优秀案例。2021年5月15日,“首届中原劳动教育论坛”在艾瑞德举办。顾明远先生2019年访问艾瑞德,了解到我们的劳动教育时感慨:“当这样的实践很丰富时,理论就显得很苍白了。”
三、我的“时间简史”叫坚持
我作为校长有13项坚持。(1)每周听一节课;(2)每天“相约8∶30电话”向家长表扬孩子的进步;(3)每周四与“学生校长助理”共进午餐;(4)每周一国旗下为“瑞德少年”颁奖;(5)每周一国旗下讲故事;(6)每周四阅读并回复“校长信箱”来信;(7)每天与3名学生共进午餐;(8)每天坚持“日精进打卡”;(9)每天坚持晨读半小时;(10)每天坚持粉笔字打卡;(11)每天下午送学生放学;(12)每天校园巡视万步;(13)每天坚持“校长60秒”,为学生讲一个故事。
艾瑞德也有雷打不动的坚持。每年坚持派教师外出学习,四年来累计195次、参与840人次、出行里程约294361千米,所有人走过的路加起来约绕地球赤道7圈;开展“名师大讲堂”28期,共邀请专家43人;每年开展教师课题申报,四年来有23个课题立项,86人参与,结项7个,获3个区级二等奖、1个市级一等奖;六一儿童文化周、十岁成长礼、旗袍节、神秘天使活动、学生成长“六个一”主题课程、开镰日、采摘节均已连续开展四届,并将持续开展下去;每月全校坚持共读一本书,累计33本,共看一场电影,累计33场。(以上为2018年至2021年5月18日统计数据)
“做有故事的教育,办有温度的学校”还体现了我的学校发展观。作为一所民办学校的校长,我认为民办学校一定要摆脱分数教育的桎梏,走向素质教育的高地;摆脱做教育市场化的拥趸,走向应承担的民族寄望和社会责任;摆脱“逐利”驱使下的违规和无序,走向规范、优质和可持续。2017年至今,艾瑞德连续四年被评为“郑州市民办中小学十佳单位”“河南省优质民办学校”“河南省民办教育工作先进单位”,获得“郑州高新区校本课程建设先进学校”“郑州市优质教育资源名优民校”等荣誉。
2021年4月7日的《中国教育报·校长周刊》刊载了对我的专题报道,文章最后一段话这样写道:“有点理想主义的李建华一直在用心耕耘着一片教育的试验田,虽已年过五十,但他对‘办有温度有故事的學校这一目标依然满怀憧憬和激情。”
一直以来,我笃信三句话:教育=爱+被爱;教育=关系+联系;教育=善待+期待。爱与被爱的主体是人;产生关系和联系需要场景与空间;善待与期待对应当下与未来的时间语系。“做有故事的教育,办有温度的学校”便在这样人与时空的淘洗、淬炼中澄明、沉淀,成为我一生的教育信念。
责任编辑:孙昕
heartedu_s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