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远海控:是不是“侮辱性定价”?
2021-12-16雪球财经
雪球财经
近期,秉着严谨认真的态度,笔者通读了各位大V关于中远海控的推荐理由,也找了机构、实业的朋友进行了一些求证,有些思考在此与大家分享。
很多人说:“海控今年赚接近1000亿,明年再赚1000多亿,加起来已经快赶上市值了,所以很便宜很安全,这是‘侮辱性定价。”
其实,这种说法是非常有迷惑性的。从财务角度来说利润的去向有两个,一是以分红的方式分给股东,二是以留存收益的方式增厚公司的净资产。
极端乐观的情况下,海控把绝大多数利润分红,由于海控的未分配利润刚刚转正,四季度加上明年的利润分掉1000多亿,除完权还剩1000 多亿,后面稳态利润假如回落到200、300亿的水平(笔者觉得这也是乐观假设),那估值也遠算不上侮辱性。
不乐观的情况下呢,大部分利润转化为净资产。公司现在的净资产是每股7元左右,即使盈利预测能实现,到2022年底也就是刚刚到破净的状态,这能算侮辱性定价吗?
如果你投资海控是看中这个的话,笔者可以给你推荐更好标的:股价4块多,每股净资产7块多,每股未分配利润6块多,盈利逐年增加,现在PE才3、4倍,肩负着中国“一带一路”的星辰大海,是不是更好呢?没错,它就是中国建筑。
视野再打开些,来到港股市场,恒生指数已经破净,你可以找到不少0.2、0.3倍pb的公司,只要它们涨回到1倍pb的状态,就有3-5倍的空间,是不是要发大财了呢?
本人有幸在top10公募工作过几年,从笔者的理解来说,不少人期待的机构“认错”,然后买入解放套牢盘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原因很简单,机制问题。公募基金都有自己的股票池,一般按照基础池、重点池、核心池这个思路划分。大多数股票在基础池,配置不能超过2个点,要上调到下一个池子,需要研究员写深度报告,然后投委会开会,投委会成员投票。
从交运研究员的角度来说,一个股票涨了10倍你没推,然后现在来推,这只会让基金经理质疑他的能力。从投委会的角度来说,即使研究员硬着头皮推了,在公募能做到投委会成员的都是身经百战的价投,即使海控不是所谓的“强周期”,他们最给面子的判断大概也是“已经涨这么多了,起码公司以后证明了自己不是强周期再说吧”。机制说明白了,剩下的大家自己判断可能性吧。
“囚徒困境”怎么破?其实这才是笔者认为最核心的因素。
前段时间向某上市公司高管请教这个疑问,他的感触比笔者还深。他说:“实业和我们在课本上学到的不一样,行业好的时候大家都会去扩产,即使大家知道有一天会过剩。因为这么好的利润你不赚别人就赚,你不扩产别人不但赚走了更多的利润还抢占了你的市场份额,即使行业寒冬来了也是规模最大的最后倒下,所以无论从哪一条来说扩产都是最好的选择,这就是囚徒困境”。
朋友还说:“越是这个时候,上市公司越会呼吁行业要保持理性,不要盲目扩产,其实私底下扩得比谁都厉害,这就是即使有这么多的教训,强周期行业还是一次次地重蹈覆辙。
至于说到航运行业,这位朋友的建议也很中肯:“与其相信行业内上市公司的表态,不如去调研下各大船厂的订单,反正都得用船,这会儿船厂的订单要做不过来甚至排到几年后,以后不过剩才怪。”(作者:李白韩岳)